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4年永康市有4块单季稻甬优12攻关田产量超14.00 t/hm2,其中施振全种植的高产田产量高达15.44 t/hm2,创永康市单季稻单产最高纪录。本文分析了甬优12攻关田生育期间天气状况和栽培技术特点,探讨了高产形成的原因和技术上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4,(4):44-47
通过广泛开展超级杂交稻新品种筛选及当选品种相应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了超级杂交稻单产13.5 t/hm2高产栽培技术,并成功指导6.67 hm2高产攻关示范。  相似文献   

3.
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kg/667m~2以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连作早、晚稻机插产量,通过2010-2012年的水稻机插试验与大田示范,提出连作早稻机插单产500 kg/667 m2、连作晚稻机插单产400 kg/667 m2,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 kg/667 m2以上的栽培技术,即早稻选择中早39、台早733,晚稻选择嘉优2号、甬优9号等高产抗病品种(组合),采取"基质育秧,适龄早栽,插足苗数,提早搁田,配方施肥,增施穗肥,实地病虫防治"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籼粳杂交稻甬优12具有株型优良、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3-2016年在浙江省江山市进行百亩方攻关试验,2016年创造了单产14.56 t/hm~2的浙江省单季稻攻关田历史最高纪录。本文介绍了甬优12的特征特性,并详细阐述了甬优12百亩攻关方单产达13.50 t/hm~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新疆奇台县某甜菜种植专业户12年连作种植甜菜实现高产,块根产量达到75 t/hm2以上,其关键技术是2~3年增施猪粪60~75 m3/hm2,并辅以高产栽培技术保证了多年连作实现甜菜高产。  相似文献   

6.
K优619系温州市农科院选育的籼粳型早杂新组合,制种易获高产,1998~1999年在遂昌县制种9.98 hm2,平均单产3.05 t/hm2,其中1.6 hm2连片制种单产达4.32 t/hm2。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高产施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是水稻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推广杂交水稻和增施氮肥,被认为是近期水稻大幅度增产的两大主要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我国1995~1997年水稻平均单产6.18t/hm2,氮素化肥施用量180kg/hm2.但是,一些地区存在施氮量偏多,引发环境污染的趋势.为了探索杂交水稻高产的施氮量,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2005—2006年在湖南澧县王家厂乡试制T优597组合0.8 hm2,平均单产3.5 t/hm2,最高单产4.1 t/hm2。针对T98A的特征特性,提出了提高母本抗倒能力、加强肥水管理及巧施“九二○”等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GD-1S/RB207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苗头新组合,2004年在湖南汝城小面积示范,单产13.16 t/hm2,2005年示范7.1 hm2,验收产量12.59 t/hm2。介绍了2005年的示范表现和主要栽培措施,分析了产量没有达到13.5t/hm2预期目标的原因,提出了该组合高产栽培示范应注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2011年湖南隆回"百亩攻关片"获得单产13.90 t/hm2,实现超级杂交稻第3期13.5 t/hm2产量目标的基础上,2012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继续组织在溆浦、隆回、汝城、龙山和衡阳等5个县进行7个"百亩片"超级杂交稻第3期13.5 t/hm2攻关,在经受住了稻瘟病爆发等诸多不利因素严峻  相似文献   

11.
广两优676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两优676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特征,调查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产量4个构成因素中,再生稻头季以每穗粒数的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每平方米穗数;再生季则以每平方米穗数的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每穗粒数。再生稻要获得高产,头季应主攻大穗,而再生季则应培育多穗,以形成巨大的库容量。  相似文献   

12.
In 1996,China launched a program to breed super rice or super hybrid rice by combining intersubspecific heterosis with ideal plant types.Today,approximately 80 super rice varieties have been released and some of them show high grain yields of 12-21 t/hm2 in field experiments.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high yields of super rice varieties,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ventional varieties,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more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larger sink size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square meter);larger leaf area index,longer duration of green leaf,greater photosynthetic rate,higher lodging resistance,greater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before the heading stage,greater remobilization of pre-stored carbohydrates from stems and leaves to grains during the grain-filling period;and larger root system and greater root activity.However,there are two main problems in super rice production:poor grain-filling of the later-flowering inferior spikelets (in contrast to earlier-flowering superior spikelets),and low and unstable seed-setting rate.Here,we review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crop physiology of super rice,focusing on biological features,formation of yield components,and population quality.Finally,we suggest further research on crop physiology of super rice.  相似文献   

13.
超级稻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于1996年启动了理想株型与亚种间杂种优势相结合为技术路线的超级稻育种计划,目前已育成约80个超级稻品种。这些品种产量高,兼顾品质与抗性,在试验示范区或特定气候条件下产量可达到12~21 t/hm2,展示了超级稻的巨大增产潜力。对于超级稻品种高产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与常规高产品种相比,超级稻品种每穗颖花数多、库容量大(即单位面积颖花数多);叶面积指数大、绿叶面积持续期长、光合速率高、茎秆抗倒性强;  抽穗前干物质累积量高, 结实期茎叶中碳水化合物转运到籽粒中的量大;  根量大、根系活性强。但是,超级稻品种在生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势粒(着生在穗子中上部、开花较早的籽粒)、弱势粒(着生在穗子基部、开花较迟的籽粒)充实整齐性差;二是结实率低且不稳定。综述了超级稻的生物特性、产量结构、群体质量特征以及相关生理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深入开展超级稻栽培生理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Ⅱ优602、德香4103、Q优8号等3个超级稻品种不同产量级别群体的产量形成及干物质生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稻品种从中产(产量≤9.0 t/hm2)实现高产(产量9.0~10.5 t/hm2)关键在于每穗粒数提高后库容的增大,并同时提高结实率;而要实现超高产(产量≥10.5 t/hm2)则有赖于大库条件下结实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超级稻品种产量分别与分蘖临界期后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超级稻品种高产群体获得高产的关键是提高抽穗后物质生产能力,而要进一步实现超高产则需要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能力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株形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2003-200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相比,三系籼粳亚种间杂交晚粳稻甬优6号的超高产与其生育期间株形特征及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生育前期,甬优6号的分蘖数介于籼、粳稻之间,消长平稳,分蘖力中等,无效分蘖少;生育中期,植株的茎、鞘、叶生长快,生物量大,上3叶长而内卷挺立,群体上下受光态势好;生育后期,植株高大,茎秆粗壮,鞘叶长而抱秆紧密,茎基部节间短而厚重;成熟期,穗呈弧形,一、二次枝梗数特别多,粒多穗重,着粒密度适中,粒形偏团;各生育阶段的根冠比高。另外,对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的理想株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Ⅱ优602、准两优527、协优9308和国稻1号为试验材料,以汕优63为对照,对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具有最高分蘖数低、分蘖成穗率高、有效库容量和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收获指数高等特点;在成都平原生态区,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是实现超级杂交稻高产的重要途径;在水稻生长前期积累合理的总生物量,提高生育后期群体质量,增强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和提高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效率是实现超级杂交稻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生态和施肥条件下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干物质空间分配等特性,以牡丹江28(V3)为对照,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适宜种植、生产面积较为突出的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和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品种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表现为低氮处理小于高氮处理,不同试验地区,超级稻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相似,中后期干物质积累较快,总体表现为“前小、中稳、后高”的积累特征。水稻干物质在0~100 cm的空间范围内分布比较均匀,龙稻5号和松粳9号中上层干物质量大,单茎物质储存量明显高于牡丹江28。水稻茎秆各层干物质量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肥力不同品种间各层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底层是牡丹江28>龙稻5>松粳9,其余各层均表现为松粳9>龙稻5>牡丹江28。相同品种配合不同肥力的条件下,各层穗干物质积累量整体呈现低氮处理小于高氮处理现象。较高的穗粒数和结实率是超级稻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超级稻品种都表现出较高的喜肥和耐肥特性。  相似文献   

18.
红壤稻田钾肥施用量对超级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超高产水稻中浙优1号、甬优9号为材料,研究土壤不同钾素水平(50 mg/kg、90 mg/kg)及钾肥用量(0、75、150、225 kg/hm2氯化钾)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土壤不同钾素水平对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着粒密度、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基肥>分蘖肥>穗肥,产量差异达到3%~10%;随着施钾量增加植株高度明显增加,中浙优1号上表现更为明显,且随着施钾量增加,茎秆加粗,特别是基部节间粗度增加尤为明显。施钾与不施钾相比,两个品种产量分别增加5.6%和8.8%,但产量增加并不与施钾量成正比,不同施钾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引进21个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组合在武义地区进行单季晚稻机插比较试验,对产量、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甬优12、甬优538、甬优1510、甬优8050、甬优7850、甬优15、甬优1140等组合产量高、生育期适宜,可在武义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甬优系列产量的增加主要依赖总颖花量、每穗粒数的增加,与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