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猪源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基因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上海地区规模化猪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离率、耐药性和基因型,收集2010年9月-2011年3月从上海地区10个规模化养猪场分离的296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以及PCR技术分别检测TEM、CTX-M、OXA和SHV基因。在296株大肠埃希菌中,52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产酶率为17.6%。在52株ESBLs菌株中,46株为TEM型,占88.5%;15株为CTX—M型,占28.8%;11株为同时携带TEM型和CTX—M型,占21.2%。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而且存在多重耐药;上海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TEM型和CTX—M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差异和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差异,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87株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采用ESBLs表型检测方法筛选产ESBLs的菌株和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法对分离株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87株大肠埃希氏菌中5株为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75%。产ESBLs株对多数试验药物呈耐药性;而非产ESBLs菌株对多数试验药物敏感,仅对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超过50%。20种药物中,产ESBLs株大肠埃希氏菌对18种药物的耐药率极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产ESBLs菌株携带blaCTX的阳性率极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产ESBLs菌株中的blaTEM和blaOXA基因的阳性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菌株流行率低,产ESBLs菌株耐药性严重,且宁夏地区羔羊源ESBLs菌株优势基因型为blaCTX和blaTEM。  相似文献   

3.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临床分离鸡致病菌,并分别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33株致病菌有大肠埃希氏菌30株、阴沟肠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法氏柠檬酸杆菌1株。在这些菌株中,首次从鸡中检测出法氏柠檬酸杆菌,所分离的33株致病菌中产ESBLs8株。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而抗生素与抑制剂联用能降低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宁夏地区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和遗传变异情况,对分离得到的17株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型研究。结果显示,17株分离株对试验药物多数呈耐药状态,对头孢拉定、四环素、阿莫西林3种药物完全耐药,其他药物的耐药性为70.24%~94.12%,只对阿米卡星、诺氟沙星敏感性较高。分离菌株可分为17个PFGE型,菌株间的相似度为67.5%~85.7%,无优势带型。宁夏地区犊牛腹泻源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严重,遗传差异较大,但不同菌株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摘要:产β-内酰胺酶是大肠埃希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本文主要综述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AmpCβ-内酰胺酶的分类及各类型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兽医临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自上世纪60年代研制以来,一直广泛应用,目前占全球抗生素消量的50%,但近年来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它们的使用受到严重威胁。研究显示,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主要是因为产生了能水解该类扰生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 spectrum β-lactamses,ESBLs)。ESBLs大多是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由于其能降低新的广谱头孢菌素的功效,造成体外药敏试验敏感而体内用药无效,严重影响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察蠔猪刺、乌樟水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常用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效果.选择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标准菌株及临床采样分离纯化的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为检测菌,采用微量内汤稀释法和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蠓猪刺和乌樟水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其与常用抗生素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表明,蠔猪刺和乌樟与常用抗菌药物合用表现出协同或相加效应.  相似文献   

8.
宠物源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长春地区宠物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流行情况,从2家宠物医院采集135份宠物肛拭子样品,分离和鉴定大肠埃希菌并进行多重PCR分群。测定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共分离鉴定获得95株宠物源大肠埃希菌,它们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8.9%和76.8%);其次是四环素(61.6%);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超过了50%;所有分离株均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其中15个分离株对受试的抗菌药物全部敏感(15.8%),63株呈多重耐药表型(66.3%)。ESBLs型菌株占53.7%。本研究探明了长春地区宠物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流行情况,对宠物临床上用药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旨在明确宁夏地区牛腹泻源与健康源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及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差异.采集牛肛拭子样本277份,采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进行筛选,进行生化鉴定和PCR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ESBLs表型检测方法进行产ESBLs菌株的筛选.结果显示,分离得到14...  相似文献   

10.
克拉维酸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阿莫西林同时应用时使得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对阿莫西林耐药的大多数细菌重新成为敏感菌。对来源于鸡、猪的共3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表明,70%以上菌株对阿莫西林耐药;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使MIC显著下降;与单一使用阿莫西林相比,头孢氨苄青霉素对大多数分离菌的MIC较低。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10日龄死亡雏鸡体内分离的一株肺炎克雷伯菌为研究对象,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Ⅴ、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氨曲南、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等9种药物具有抗性。对其携带基因型进行PCR鉴定显示该菌株为产CTX-M-27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菌株,并且携带Ⅰ型整合酶,此外还检测到了SHV-26、TEM-1型β-内酰胺酶。研究结果为防治临床动物感染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揭示了ESBLs菌耐药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不同动物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新疆不同动物源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从猪场、羊场和牛场分别分离猪源大肠埃希菌454株、羊源大肠埃希菌638株和牛源大肠埃希菌89株,用微量肉汤法对上述细菌进行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酰胺醇类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表面,猪源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67.0%)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3.7%)耐药率较高,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0.4%~41.2%之间;羊源大肠埃希菌对安普霉素(33.9%)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2%)耐药率较高,其他药物耐药率在3.1%~15.6%之间;牛源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24.4%)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9%)耐药率较高,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1%~6.7%之间。多药耐药结果,猪源大肠埃希菌以2耐~5耐为主,羊源大肠埃希菌以0耐~2耐为主,牛源大肠埃希菌以0耐~1耐为主。新疆猪源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最严重,羊源菌次之,牛源菌最轻;猪源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3.
对发生在洛阳地区的牛乳房炎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有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以试管2倍稀释法对分离出来的主要感染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了阿莫西林等25种药物对上述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链霉素、乳酸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三甲氧苄啶和新诺明等耐药: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新诺明、乳酸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钠、头孢唑啉、多西环素、三甲氧苄啶、盐酸洛美沙星等耐药;β-溶血性链球菌对克林霉素、氧氟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钠耐药.  相似文献   

14.
研究加味黄连解毒汤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用肉汤稀释法确定加味黄连解毒汤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低于MIC的浓度,在不同时间下培养耐药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逆转效果;提取ESBLs,测定酶活性及含量;运用96孔酶标板结晶紫法测定并分析加味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0.5 g/L加味黄连解毒汤作用7 d,逆转效果最佳,可显著增大头孢吡肟的抑菌圈直径。加味黄连解毒汤可以抑制ESBLs的活性和含量(P0.05)。加味黄连解毒汤能够抑制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的形成,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中0.5 g/L的加味黄连解毒汤作用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7 d后,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为31.5%。说明加味黄连解毒汤能够通过抑制ESBLs的活性和含量以及生物膜的形成,从而逆转大肠埃希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产IMP酶4种病原细菌的检测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6SrRNA和种特异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鉴定菌株;用VITEK-AMS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PCR测序检测已知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和碳青霉烯酶基因;改良型Carba NP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类型。对来自4家医院的6株高水平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分离菌株的检测和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6株分别为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且均为blaIMP扩增阳性,并携带1个或多个blaTEM、blaCTX-M-1group、blaSHV、blaVIM、blaOXA-1基因。6株菌均产B型碳青霉烯酶,且对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水平耐药。结果表明,6株菌对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的主要决定因子是产B型碳青霉烯酶IMP,且和携带ESBLs基因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宁夏地区羊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对采集于宁夏地区的108份病料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在108份病料中共分离到58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达53.7%;分离菌株中耐药株共34株(58.6%),其中15株(4...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泰州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耐药情况,对13株分离自泰州地区的鸡源大肠杆菌进行ESBLs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药物对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13株分离菌中有5株被确定为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38.5%.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性极其严重,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二者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62.5%,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12.5%,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80%和20%,产ESBLs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氨苄西林与舒巴坦(2:1)联用与单用氨苄西林相比,对产ESBLs菌的MIC值降低至单用氨苄西林时的1/16~1/8,但对非产ESBLs菌的MIC值没有明显变化.氨苄西林与阿米卡星(1:1)联用与单用两者中的任何一种相比,对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的MIC值均降低至单药时的1/16~1/2.结果表明,临床可选择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来治疗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感染,也可尝试将不同种类、不同作用机理药物联合应用来治疗鸡大肠杆菌感染,尤其是耐药性鸡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定分离到牛源肺炎克雷伯杆菌的SHV表型,并通过接合转移实验确定能够水平转移给其他细菌,以探明其耐药基因转移的机制.[方法]对已经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检测耐药基因,做水平转移实验.[结果]从分离得到的7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共有66株,66株中共有7株含SHV基因的肺炎克...  相似文献   

19.
溶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从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黏液中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链球菌30株、大肠埃希氏菌12株和化脓棒状杆菌22株,在体外用溶菌酶、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化脓棒状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作用较弱;氨苄西林则均产生了大量的耐药菌株,而溶菌酶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较好的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2018年-2019年从广东省内生猪屠宰场分离的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耐药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等1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用普通PCR法检测blaNDM-1等10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分离菌株对不同抗生素存在耐药差异,其中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氯霉素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最低为5.26%,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位于31.58%~84.21%之间;mcr-1、tetM、floR和rmtB 4种耐药基因未检出,blaNDM-1等6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范围为5.26%~89.47%。生猪屠宰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耐药且多重耐药严重,分离株携带丰富的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