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1品种来源 原名“淮08—18”,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豆4号/中作95D02,于2003年育成,属淮北中早熟夏大豆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淮豆9号。适宜江苏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苏豆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豆9号是江苏省东海县农科所2008年育成的一个夏大豆新品种,2008—201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试,2011年参加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204。其特点是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商品性好,适宜在江苏淮北及周边大豆主产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在江苏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的新品系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为大面积种植提供适合江苏栽培的新品种,通过最近6年的区域和生产试验,共审定春夏不同季节栽培的菜用大豆新品种8个,极大地推动了江苏省菜用大豆新品种的推广与种植。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在两种不同生长季节的菜用大豆的主栽品种,并对目前江苏不同季节菜用大豆主栽品种的相关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1’的选育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选育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夏大豆品种。以‘引J0082’为母本、‘海系1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聚合育种多年单株选择的系统选择法,育成优质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1’(原系号08-4)。该品种通过2013—2014年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及2015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2013—2014年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928.3 kg/hm2,较对照‘南农99-6’增产7.32%,为历年区域试验单产最高品种;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90.5 kg/hm2,较对照‘南农99-6’增产4.10%;2016年6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其生育期121天,株高73.3 cm,有效分枝4.3个,单株结荚56.6个,每荚2.0粒,百粒重25.3 g,粗蛋白含量40.5%,粗脂肪含量20.6%,抗倒性强,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对SC7株系感病。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适应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5.
1 品种来源 原名"淮98-28",属淮北中早熟夏大豆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87-13/佩拉(pella)杂交,于2000年育成.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淮豆7号.适宜江苏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省新乡地区大豆的种植情况、品种利用概况,生产中高产典型的引领作用,当前主导品种的推广以及具体表现进行了概述。从大豆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品种的筛选、品种多元化发展 3 个方面提出了大豆品种利用建议,以期为新乡大豆振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淮豆19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于2019-2020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017.09kg;2021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产量为3112.92kg。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20007。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质含量43.3%,粗脂肪含量19.4%。SMV抗性表现为高抗SC3,抗SC7。淮豆19百粒重23.4g,商品外观特性较好,适宜在江苏淮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中晚熟夏大豆品种。以引J0082为母本、海系1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对杂交后代连续进行多年单株选择育成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1’(原系号08-4)。通过2013-2014年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及2015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2013-2014年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928.3kg/hm2,较对照南农99-6增产7.32%,为历年区域试验单产最高品种;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90.5kg/hm2,较对照南农99-6增产4.10%。该品种2016年6月通过江苏省审定,生育期l21d,株高73.3cm,有效分枝4.3个,单株结荚56.6个,每荚2.0粒,百粒重25.3g,粗蛋白含量4O.5%,粗脂肪含量20.6%,抗倒性强,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对SC7株系感病。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适应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9.
利用与大豆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重要性状相关的125对SSR标记对中国大豆主产区东北和黄淮海地区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大面积种植的89个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自北向南大面积种植品种SSR标记的多态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黑龙江北部、黑龙江中南部、吉林辽宁地区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种植品种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依次为0.414、0.469、0.522和0.562。除黑龙江北部以外,其余3个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面积种植品种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均比80年代以前种植的品种高。根据Nei和Li提出的遗传相似系数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除黄淮海北部地区的冀豆12外,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种植品种各自聚成一类,而在东北地区品种中,吉林辽宁和黑龙江地区的品种归属不同亚类,表明同一区域内大面积种植品种的同质化现象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冀西北坝上地区大豆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冀西北坝上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分枝型品种菽宝20的各个性状表现优异,适合在坝上地区种植;主茎型品种东北早大豆和冀商品大豆的综合性状优于玉田大豆,也适合在坝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贾淑村 《中国种业》2021,(11):119-121
通过多年鲜食大豆的栽培试验和生产应用,在丹东地区种植鲜食大豆品种推荐辽鲜豆20、铁鲜10、雨农豆8号等,对栽培技术中的施肥、播期、密度、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进行归纳总结,为农丹东地区鲜食大豆的种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伊成霞 《种子科技》2023,(17):63-65
大豆是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能够加工成豆制品,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来源,深受消费者喜爱。大豆在我国栽培范围广泛,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应结合当地种植情况选择适合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确保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主要从大豆品种选择和处理、种植地选择和整理、大豆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豆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淮豆10号(原名淮03-16)是江苏省淮阴农科所于2003年育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05~2006年在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荚产量530.85 kg/667m2,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7.74%;在2007年江苏省鲜食夏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荚产量715.79 kg/667 m2,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2.10%。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SMV抗性经接种鉴定,对大豆流行株系SC 3抗病,对大豆流行株系SC 7中感。田间花叶病毒抗性0~1级,为中抗。干籽粒椭圆形,种皮绿色,子叶黄色,种脐褐色,百粒干重26~28 g。鲜豆百粒重53 g,出仁率50%。口感香甜柔糯。适宜在江苏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作为夏播菜用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本研究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河北省地区大豆的基本生产情况、品种、技术应用推广情况,统计分析表明:河北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延续递减趋势,大豆单产呈缓慢上升趋势,当前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生产上推广大豆品种多但大面积种植的少。根据调研情况指出了大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并提出了完善品种选育和推广机制、使用先进生产机械、发展非转基因大豆、加大扶持种粮大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菜用大豆优良品种小寒王小寒王是江苏省启东市农家普遍种植的菜用大豆地方优良品种。该品种籽粒大,呈椭圆形或圆球形,形如豌豆,当地俗称小寒王。青豆粒炒食酥软爽口,清香味鲜。由于品质佳,商品性好,市场销路好,是城镇郊区菜农栽培菜用大豆的理想品种。一、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陕西省宜君县文兴试验基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和大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宜君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玉米、大豆品种要求比较严格,玉米品种选择应以优质、高产、紧凑、耐密、宜机收品种为主,大豆品种以耐阴、抗旱性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17.
通黄 15 是以睢科 998 为母本、苏 0911 为父本,经人工杂交,历时 8 年选育出的常规夏播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从播种到采收平均 98.8d,干籽粒百粒重为 24.8g,粗蛋白质含量为 42.7%,粗脂肪含量为 19.9% ;2019-2020 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江苏省农科院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比对照苏豆 13 分别增产 15.6% 和 8.6%,每 hm2 平均产量为 3183.2kg ;2020 年参加生产试验,比对照苏豆 13 增产 5.2%。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商品性佳的特点,2021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 20210018,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区域用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不同高蛋白大豆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黑龙江垦区东部地区种植的高蛋白、高产、抗性好的大豆品种,对近年在生产上常用的6个高蛋白大豆品种于2006年和2007年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通过对不同高蛋白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及相关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选出4个适宜该地区种植的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48、黑农43、东农42、垦鉴豆36。  相似文献   

19.
王贺 《中国种业》2020,(12):60-63
为了构建大豆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单产,对沈阳地区26个大豆品种在穴播和条播两种种植模式下的农艺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个参试大豆品种在条播模式下株高更高;铁豆62等4个品种在穴播模式下产量较高,而铁豆59等2个品种在条播模式下产量较高,其余20个品种在两种模式下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大豆产量与茎粗、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玉米产能,提升大豆自给率,针对吕梁文水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中品种组合选择问题,在 3 行大豆与 2 行玉米间作的模式下,对 3 个玉米品种、3 个大豆品种共 9 个组合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比较玉米、大豆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并对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大槐 88+ 东豆 1 号和恒宇 299+ 东豆 1 号 2 个组合的玉米大豆品种间作土地当量比大于 1,且经济效益较高,因此这 2 组玉米大豆品种可在今后文水地区用于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推广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