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尼拟青霉菌丝体提取物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2种疼痛模型试验,以灌胃和皮下注射2种给药方式,观察古尼虫草提取物对小鼠疼痛反应和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探讨了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Berk.)Berk)无性型--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菌丝体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灌胃给药还是皮下注射给药,醋酸扭体法,古尼拟青霉菌丝体水提物和醇提物都能明显抑制小鼠疼痛引起的扭体,热板法试验效果则不明显.古尼虫草具有明显的外周镇痛作用,中枢镇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G-25柱层析方法从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镇痛粗提物(CGUAS)中分离到5个单峰组分,其中CGUAS-p1组分的镇痛效果最好,在浓度为5 mg/mL时,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抑制率为92.31%,镇痛效果几乎与杜冷丁相当,并且对小鼠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经化学分析,各单峰组分中均含有糖和蛋白质,而且镇痛效果与各组分中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n=4),其中CGUAS-p1、CGUAS-p2、CGUAS-p4、CGUAS-p5组分的糖和蛋白质的出峰时间相近,推测古尼拟青霉镇痛物质可能为糖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鸡矢藤有效活性成分的体外抑菌效果、体内抗炎镇痛作用,为充分利用鸡矢藤资源 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 40% 乙醇溶液提取鸡矢藤,对所得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预试分析;采用药敏试验和 二倍梯度稀释法检测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MIC;探究 鸡矢藤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莱胶所致小鼠 足跖肿胀的抗炎作用;并研究鸡矢藤对冰醋酸所致小鼠 扭体疼痛的镇痛作用。【结果】鸡矢藤乙醇提取液含有黄酮、萜类内酯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能够抑制蜡状芽 胞杆菌生长,抑菌圈直径为 8.55 mm,MIC 为 500 mg/mL,但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 果不明显;与对照处理相比,中、高剂量鸡矢藤提取液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性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 30.93% 和 55.00%,对角叉莱胶所致小鼠足跖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 49.74% 和 58.26%,抗炎作用极显著,且能够有效缓 减冰醋酸引起的小鼠外周性疼痛,使小鼠首次出现扭体反应的时间延迟,15 min 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减少。 【结论】鸡矢藤乙醇提取液含有丰富的药效活性成分,体外抑菌效果较弱,但对试验小鼠抗炎和镇痛作用显著, 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候选中草药资源。  相似文献   

4.
通过小白鼠醋酸扭体法、家兔蛋白胨致热法对氟尼辛葡甲铵(FM)解热、镇痛作用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氟尼辛葡甲铵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氟尼辛葡甲铵4个剂量组(1.25、2.5、5、10 mg/kg)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100%.2.5 mg/kg的FM镇痛率即达82.7%,明显强于双氯芬酸钠(65.4%)和安乃近(58.7%).对蛋白胨引起的家兔发热的解热效果,氟尼辛葡甲铵高剂量组(4 mg/kg)优于安乃近组(0.2 g/kg)(P<0.05)和氨基比林组(0.2 g/kg)(P<0.01).中剂量氟尼辛葡甲铵组(2 mg/kg)解热作用稍逊于安乃近组,但差异不显著.低剂量氟尼辛葡甲铵组(1 mg/kg)解热作用与氨基比林组相当.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疼痛模型试验,设低剂量组(w∶V=1∶6)、高剂量组(w∶V=1∶4)及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观察蝉拟青霉菌丝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蝉拟青霉菌株GZDXIFR3716和GZDXIFR4606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冰醋酸所致的疼痛反应,其中4606菌株高剂量组镇痛百分率(62.80%)与阳性对照罗通定(70.36%)相近;3716菌株高剂量、4606菌株低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反应数(P<0.05),而4606菌株高剂量组能极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反应数(P<0.01)。因此,蝉拟青霉菌丝提取液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蝉拟青霉菌株GZDXIFR4606镇痛作用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刺山柑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并结合响应面优化乙醇提取物最佳工艺,将乙醇提取物浸膏通过萃取得到正丁醇部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分析正丁醇萃取部位抗炎效果;以热板法和醋酸扭体考察正丁醇萃取部位镇痛效果。【结果】 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 刺山柑果实醇提物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具有潜在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病毒合剂由具有抗病毒、清热、滋阴凉血等作用的中草药,经水煎醇沉,浓缩制备而成,以家兔和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该合剂的解热和镇痛作用。结果表明,抗病毒合剂对松节油和猪瘟活疫苗引起的家兔发热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对小白鼠的热板法致痛试验仅0.8mL剂量组给药后30min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镇痛作用抑制率为零,由此可见抗病毒合剂的镇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子实体及菌丝体为试材对香菇、平菇及金针菇进行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子实体按照粗品制备、半精品纯化、胃蛋白酶解3个步骤提取多糖。100g香菇、平菇及金针菇子实体中纯多糖平均提取量分别为15.0、7.8和26.6mg,并用咔唑反应、纸层析法对其进行鉴定。50g香菇、金针菇菌丝中多糖的平均提取量分别为15.2和20.4mg。对2个品种多糖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种液体培养提取多糖产量大且以金针菇最佳。采用子实体及液体培养菌丝提取多糖方法是有效的,且菌丝液体培养提取多糖产量高于子实体提取多糖产量。  相似文献   

9.
对细圆藤(Pericampylus glaucus)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进行初步研究,筛选出细圆藤抗炎、镇痛有效部位,为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最大给药量测定法,小鼠灌胃给药测定藤水提取物和醇提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或最大耐受量(MTD)研究其安全性;采用冰醋酸致小鼠疼痛和小鼠热刺激反应考察细圆藤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作用;采用琼脂肉芽肿胀法观察细圆藤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中,未测得半数致死量LD50,细圆藤醇提取物的MTD>94 g/kg,最大耐受量倍数相当成人(60 kg)用量的376倍;细圆藤不同部位组均能减轻小鼠肉芽湿重,细圆藤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抑制率分别为13.74%、21.35%、16.35%、32.27%,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圆藤石油醚部位、水部位在给药后90、120 min痛阈值显著提高;细圆藤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在给药后120 min痛阈值显著提高,细圆藤不同部位组均能减轻醋酸引起小鼠疼痛,其中细圆藤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镇痛率分别为51.74%、37.63%...  相似文献   

10.
关于蛹虫草人工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人工栽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的野生蛹虫草斜面菌种,经液钵培养获得的菌球 ,可在米饭培养基上成功地培育出子实体。菌球的最佳培养时间为6-8d,最佳接种量第100ml液体培养基为1.12g。  相似文献   

11.
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粉拟青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在25℃条件下,实验了真菌培养常见的9种碳源物质,7种氮源物质、6种无机盐对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是粉拟青霉菌丝生长较好的碳源物质,采用这几种碳源液体培养72h后干菌丝产量可达7.33~8.04mg/mL;牛肉膏蛋白胨是较好的氮源物质,72h干菌丝产量为8.87mg/mL,是其他氮源的3.5~6.0倍.磷酸二氢钾较适合该菌生长,72h干菌丝产量为7.62mg/mL,硫酸亚铁和硫酸钙不是菌丝生长的最适无机盐,但这两种盐有利于该菌在液体状态下产生节孢子,节孢子浓度可达108个/mL.  相似文献   

12.
刘青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4975-4976,4980
[目的]研究淡紫拟青霉多糖的提取工艺,为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通过液体发酵获得淡紫拟青霉菌丝,然后以水为提取剂,在不同的提取条件下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结果]淡紫拟青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70℃、浸提料液比1:30、浸提3次,2h/次。[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便、浸提时间短、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细脚拟青霉进行液体栽培研究,并对其氨基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进行液体栽培试验,测定孢梗束产量,并对液体栽培的细脚拟青霉孢梗束和摇瓶培养的细脚拟青霉菌丝体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液体栽培的干孢梗束产量为2.50 g/L;氨基酸分析表明,细脚拟青霉孢梗束的芳香族氨基酸是菌丝体中的2倍,但菌丝体中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孢梗束。[结论]该研究为细脚拟青霉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玫烟色拟青霉进行液体培养,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糖含量、酸碱度、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接种24-48h,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增长较慢;接种48-120h,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增长最快;接种120h,菌丝生物量达22.43mg/ml,产孢量达11.8×107孢子/ml。培养液中Ph值和糖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接种72h,营养液的Ph值由初始6.4降到5.16,菌丝快速生长和孢子大量繁殖的时期是糖消耗最大的时期,因此接种72小时后,适当调节酸碱度,对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均有利。  相似文献   

15.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直接灌胃的方法,验证不同剂量林蛙油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分析小鼠肝脏组织中与抗氧化相关基因Cu/ZnSOD的时空表达规律。结果表明,5周龄组和15月龄组小鼠灌胃林蛙油后,肝组织中Cu/ZnSOD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但总体上看,5周龄鼠0.45 g·kg-1剂量组Cu/ZnSOD基因表达增加量要普遍高于2.25 g·kg-1剂量组,但与1.35 g·kg-1剂量组差异不显著;而15月龄鼠1.35 g·kg-1剂量组Cu/ZnSOD基因表达增加量要显著高于0.45和2.25 g·kg-1剂量组,但0.45和2.25 g·kg-1剂量组差异不显著;而且15月龄组Cu/ZnSOD基因表达量升高的速度较慢,一般在灌胃第30天或第45天才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粉拟青霉菌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8318)是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致病菌。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等因素对粉拟青霉孢子产生的影响,菌剂生产的工艺条件,以及此菌对于油松毛虫的毒性。为防治油松毛虫和其它有关农林害虫提供了一种新的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17.
比色法测定细脚拟青霉胞内甘露醇及羟自由基清除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比色法测定细脚拟青霉菌丝体中的甘露醇含量及羟自由基清除率。[方法]以细脚拟青霉为供试菌株,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细脚拟青霉菌丝体中的甘露醇,以D-甘露醇为标准品,绘制其标准曲线并计算其回归方程,通过测定甘露醇的吸光度计算细脚拟青霉菌丝体中的甘露醇含量及羟自由基清除率。同时,测定培养时间和提取时间对菌丝体中甘露醇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甘露醇在412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质量浓度在10~80μg/m l范围内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C=103.09A-1.381 4,r=0.998 8;平均回收率为101.47%,RSD为2.6%(n=5)。菌丝体中的甘露醇含量及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不随培养时间改变,培养第6天时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3.56μg/m l和47.95%。[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细脚拟青霉的抗氧化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育富硒灵芝高产菌株并研究其液体发酵性能。[方法]应用添加Na2SeO3的培养基筛选富硒能力较强、菌体生物量及菌体多糖产量均较高的菌株,并研究其发酵性能。[结果]筛选到菌株Ganoderma lucidumZ-4-25,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浓度0.08%的Na2SeO3即能有效促进菌体生长,在浓度0.16%的Na2SeO3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92 h,灵芝菌粉有机硒含量达到13 000μg/g菌体。在添加浓度0.08%的Na2SeO3条件下,10 L发酵罐发酵216 h,菌体生物量干重达到26.82 g/L,灵芝菌粉有机硒含量达到9 800μg/g菌体。[结论]该研究为富硒灵芝的液体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