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生态补偿是以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2019年新修订的《森林法》对于公益林生态补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仍在法律制度建设、生态补偿金标准、补偿金来源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生态补偿标准,丰富补偿方式,以保护公益林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流域内生态受益产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直接补偿.本文以旅游业为例,阐述了旅游业与流域水资源的关系;从补偿、受偿、产业间生态补偿的内容,对旅游业对上游产业补偿的主体进行了界定;从理论和实际出发,确定旅游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补偿标准.提出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的补偿可以采用资金、实物和福利补偿等形式;并就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基金制度作为生态补偿机制中重要的补偿方式,在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安徽省生态补偿基金制度为例,从财税法制的角度,结合国家在生态补偿基金的制度建设以及实践经验,分析了生态补偿基金设立和运行中的现状,得出应当在加强生态补偿基金立法的同时,拓宽生态补偿基金的资金渠道,完善与生态补偿有关的配套机制,这对全国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毕节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与完善,从补偿策略、补偿标准制定以及补偿实施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探索性建议,指出应通过生态补偿优先级规划来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方案,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建设成本相结合制定补偿标准,根据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设计生态补偿管理机构框架,以期为推动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提高牧民收入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锡林郭勒盟为例,阐述了禁牧舍饲项目和生态恢复禁牧区项目中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践,剖析了我国现行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缺乏长效机制、政策制定不尽合理以及补偿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措施:①科学合理制定补偿办法;②多渠道增加草原生态补偿资金投入;③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范雅君  张银龙  蔡邦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49-13652
阐述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系统回顾了国内中央及地方生态补偿实践的成功案例,介绍了目前生态补偿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及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等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指出目前国内生态补偿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粤北生态区坐落于南岭山脉的核心地带,建立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举措.基于此,从探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前提条件入手,以粤北墨江为例,基于搜集与调查所得数据,对墨江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性地从水质水量、补偿方法及地方性法规3方面提出粤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对策,为建立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矿业迅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讨论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现实需求、现实意义和国内近年来生态补偿实践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讨了生态补偿的实施标准和补偿方式及途径,并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具体探讨了生态补偿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一种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但我国目前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在跨区域和补偿机制方面还比较薄弱。试图从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出发,按照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下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核心问题,对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的现状,对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补偿机制和补偿效应评价等方面研究内容作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国生态补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国内生态补偿的研究提出了展望:①生态补偿概念的确定和科学定位;②加强森林、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价值和补偿标准的研究;③加强中小流域的区际补偿标准与补偿模式的研究;④加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和补偿意愿的研究;⑤加强生态补偿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和资源环境的定量化影响研究;⑥加强生态补偿标准实现的GIS时空分配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地区教育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芳  林恭华  李元庆  赵之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78-10881
在分析国内外对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对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的含义进行了界定,结合三江源地区生态及人文环境特点,提出了教育生态补偿的概念,并对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沭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沭河流域的污染情况并根据国外的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对沭河流域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沭河流域的生态补偿应加强市场补偿力度,减轻政府在生态补偿所占比重,政府补偿制度应增强创新意识,市场补偿制度逐渐成熟,生态补偿体系有待完善,配套相关法律制度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刘学  王思彤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4):15-15,70
针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的不足,提出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建议,试图通过破坏者补偿、受益者补偿、补偿方式国际化等原则来完善黑龙江省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以促进区域行业之间发展的平等与和谐,实现森林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意义与其形式,并从加快生态补偿的法制建设,加快生态补偿各个层次的财政政策设计,建立共同管理体制,鼓励地方创新多样的补偿形式,生态补偿总体设计要与试点示范相结合,加强技术扶持,增强保护区经济当地自我发展能力6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补偿为基础,以土地利用为视角,分析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演化与土地利用行为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影响其质量变化的原因和产生根源,初步确定农业生态补偿的概念,明晰其基本内涵。并从补偿原则、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及补偿模式等四个方面完善农田生态补偿的结构框架。同时,以土地利用为视角构建农田生态补偿的测算体系,并论证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法测算经济发展对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的损失、区域农田生态足迹法测算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测算方法,从而为量化农田生态补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测算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希  周圣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97-11601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有关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概括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建立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阐述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相关问题,包括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范围和补偿方式等,并从政策评价、政策影响和农户参与意愿3方面总结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流域生态补偿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生态补偿是综合多角度、多层面的问题,最具有生态补偿的代表性.但目前对流域生态补偿认识模糊的状况,不利于生态补偿的展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内涵、逻辑思路、原则和理念等理论整理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采用经济激励手段实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进行比较,揭示了中国在政府主导下的流域生态补偿特点和国外在流域环境服务付费机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为进一步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遏制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进一步恶化,政府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鉴于此,首先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及理论基础,探讨了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接着对当前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安徽大别山区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确定安徽大别山区为生态补偿对象,位于下游的合肥市为生态补偿区域。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法测算得出大别山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量为284.28亿元。考虑到生态补偿区的经济能力,以284.28亿元作为生态补偿上限。通过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测定安徽大别山区应获得生态补偿金额为5.67亿元,合肥市需要支付的生态补偿金额为3.24亿元,以生态补偿量5.67亿元作为安徽大别山区的生态补偿下限。  相似文献   

20.
东江源省际生态补偿模型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华  史晓燕  邹新  林美芳  陈建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69-9171,9238
通过对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构建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补偿模型,为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