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分别采取了顺垄、横垄、地埂植物带和水平梯田4个标准小区进行试验研究,以顺垄为对照。结果表明:四个不同措施的蓄水效益分别为:水平梯田(75.1%)>地埂植物带(70.3%)>横垄(40.4%)>顺垄CK(32.5%);保土效益分别为:水平梯田(77.9%)>横垄(46.3%)>地埂植物带(45.9%)>顺垄CK(19.5%)。由此可见,水平梯田措施相对其它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率最佳,其次是地埂植物带与横垄措施。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是坡耕地较多的省份之一,坡耕地土壤侵蚀是东北主要面临的持续性自然灾害,是人们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收集径流的方式得到产沙量与径流量,探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防治效应。结果表明:地埂植物带、土坎水平梯田与顺坡垄作的土壤侵蚀量表现为顺坡垄作>地埂植物带>土坎水平梯田;在5°和10°坡度下采用地埂植物带措施对土壤侵蚀治理效果明显;坡度为10°的土坎水平梯田的年径流量为7.83 mm,保土率为98.09%;2种措施与顺坡垄作相比,地埂植物带与土坎水平梯田的产沙量和降雨侵蚀力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可见,说明地埂植物带与土坎水平梯田措施有良好的保土、保水效应。地埂植物带和土坎水平梯田措施可显著降低土壤侵蚀量,有效地拦截地表径流,减慢径流流速和拦蓄水流,因而减少径流量。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减蚀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2004年7个试验小区的径流和产沙情况进行了测定,并将各小区年产沙量换算成土壤侵蚀模数,其中裸地和顺垄试验小区最高,分别为3 070.70,3 008.40 t/km2;地埂植物带、荒山灌木梗小区侵蚀模数略小,分别为629.50,601.40 t/km2;横垄试验小区侵蚀模数297.20 t/km2;生态修复试验小区侵蚀模数只有85.20 t/km2,水平台田试验小区几乎没有产生侵蚀。从产流量来看,裸地试验小区年径流深为27.10 mm,顺垄试验小区年径流深为24.50 mm,水平台田试验小区几乎没有产生径流。对各水保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最差,地埂植物带、荒山灌木梗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等水准,生态修复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较高,横垄试验小区改垄效益相当明显,水平台田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促进地埂植物带措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为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方法的革新积累经验.[方法]根据地埂植物带的技术特点,对东北黑土区地埂植物带措施的技术标准、建设方法、建设成本、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研究,并引入WOCAT(World overview of conservation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中水保措施的成本计算和效益评价方法来计算成本和进行效益评价.[结果]地埂植物带能截短坡长,增加入渗,拦截泥沙,随着地埂植物带拦截泥沙量的增加,逐年加高植物带后,坡耕地还会形成水平梯田,增加粮食产量.地埂植物带的建设标准为:单个地埂的断面为梯形,顶宽为0.3~0.5 m,底宽1m,高度为0.5~0.6 m,内坡比1∶1或1∶0.5,外坡比1∶0.5,地埂间距为40~60m.复合植物带的建设标准为:复合植物带的间距为20~40m,复合植物带两条土埂的间距为2m,两条地埂之间竹节壕的长为5~10m,宽1.5m,深0.2~0.3 m.地埂植物带和复合植物带每公顷的建设费用分别为3070和7230元.[建议]地埂植物带综合效益高,在措施的推广中,要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达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比较法,在坡度27.左右的坡耕地上进行马铃薯套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顺坡聚垄种植相比,横坡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绿肥种植的马铃薯增产2 253.6 kg/hm2,玉米增产657.0 kg/hm2.马铃薯和玉米的复合产量增加2 910.6 kg/hm2,纯收入增加1 887.78元/hm2;而且,横坡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绿肥种植能有效减轻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提高坡耕地产出率.  相似文献   

6.
红壤坡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降雨入渗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红壤坡地常见的4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净耕果园、坡地果园内横坡耕作、梯田净耕果园和梯田果园内种植百喜草为研究对象,全园裸露区为对照,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蓄水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降雨入渗量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依次为:梯壁植百喜草的标准水平梯田区、横坡间种区、梯壁不植百喜草的水平梯田区、柑橘清耕区和裸露对照区。梯壁植百喜草的标准水平梯田可作为优选措施,其保水效益非常可观,渗漏量季节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4~8月,占总入渗量的59.6%。  相似文献   

7.
新生小流域采取坡面治理模式、沟道治理模式,修筑梯田53hm2,地埂植物带58hm2,改垄27hm2,截水沟129hm2,经果林27hm2,生态修复82hm2,修建谷坊30座,沟头防护3km。年均保水为15.87万m3,年均保土为0.56万t。年可增加经济效益30.9万元,增中有林地面积160.93hm2;土壤侵蚀模数降到1000t/(km2.a)以下。  相似文献   

8.
潜在石漠化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不同方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法,在15°左右潜在轻度石漠化坡耕地上进行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和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种植处理的马铃薯单产15 853.95 kg·hm-2,玉米单产6 285.75 kg·hm-2,马铃薯+玉米复合产量22 139.70 kg·hm-2,复合产值13 878.90元·hm-2;与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处理相比,马铃薯产量增10.94%,玉米产量增8.29%,复合产量增10.17%,复合产值增9.36%;能有效减轻土壤水分、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9.
密云水库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2006年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内20个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数据,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1)以裸地为对照,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效应为封禁荒草地>林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减少量分别为94.28%、66.25%、23.95%,泥沙减少量分别为99.38% 、75.13%、56.82%;(2)同种耕地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为梯田>坡耕地>陡坡开荒;(3)同种林地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林地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为鱼鳞坑>大水平条>小水平条;(4)同种草地土地利用类型,自然封禁形成的荒草地的水土保持效应远远大于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0.
对洛南县谢家沟流域坡地改梯田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梯田增产、蓄水保土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水土保持措施对土石质山区减水减沙效果的影响,针对梯田、横垄耕作、水平槽、鱼鳞坑、自然修复等7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和对照坡进行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量的观测,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产沙产流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降雨量的坡面措施产流产沙效果各不相同,在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同措施的减水效果依次为:水平槽鱼鳞坑大豆梯田密植横垄耕作水平梯田疏植横垄耕作自然修复坡对照坡;不同措施减沙效果依次为:水平槽鱼鳞坑大豆梯田水平梯田密植横垄耕作自然修复坡疏植横垄耕作对照坡。降雨量和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产流产沙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是一种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能够有效地拦蓄降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本研究针对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的自然灾害特点,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对大豆叶面积指数、作物生长速率和净同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豆的生物性状指标,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埂坎是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梯田埂坎资源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方式,甘肃省梯田埂坎占田面总面积的15.86%.其开发利用模式分别为地埂经济树模式、地埂黄花模式、地埂灌木模式、地埂牧草模式及立体混交模式,以立地条件分析为基础,结合埂坎经济植物的生态学特性,以当地适生物种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地埂经济植物的经济效益、水保效益、社会及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开发利用全省梯田埂坎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塬(坡)面已建水保工程蓄水保土和农果产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塬(坡)面梯田工程效益最显著;塬(坡)面应以平整土地修建梯田为主,配以其它拦蓄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赣北红壤坡地的开发治理模式,选择5种不同类型梯田,通过5年的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梯田类型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试验区雨水资源丰富,年际间降雨量分配不均,有丰水和枯水年之分。2不同梯田类型均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前埂后沟水平梯田减流效益最好,而梯壁裸露水平梯田减流效益最差。3相同的植被覆盖和梯壁植草条件下,内斜式梯田的减流效益明显好于外斜式梯田。4不同梯田类型均能显著减少泥沙流失量,有显著的保土减沙效益。梯壁裸露水平梯田的保土减沙效益最差,前埂后沟且梯壁植草梯田的保土减沙效益最好,值得在赣北丘陵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等高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坡耕地的耕作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威芋3号,玉米毕单15号,地埂植物路春花为供试材料,设顺坡聚垄、等高聚垄和等高聚垄+种植路春花3个处理进行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等高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种植试验。[结果]与对照顺坡聚垄处理相比,等高聚垄+种植路春花处理的马铃薯产量14392.05 kg/hm2、玉米产量5417.25 kg/hm2、马铃薯与玉米复合产量19809.30 kg/hm2、复合经济效益12223.65元/hm2,分别增加了17.04%、11.22%、15.39%、13.61%;土壤容重降低0.04 g/cm3;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分别增加1.77个百分点和0.009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0.05%和4、1、3 mg/kg。[结论]等高聚垄+种植路春花种植法能提高坡耕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保水、保肥效果好,是坡耕地理想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西南土石山区3种坡度、3种耕作措施下坡耕地的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和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横坡垄作、梯田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毛管孔隙度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耕作措施对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无明显影响;横坡垄作小区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13.59%,梯田小区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18.52%,横坡垄作和梯田对坡耕地的土壤含水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梯田的作用更加明显;在研究坡度(4.5°~14.4°)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加,横坡垄作的水土保持效益先增大后减小,梯田的水土保持效益则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改为梯田后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改良土壤、蓄水保土、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庄浪县依托梯田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地埂土壤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水崩解试验研究梯田地埂植物篱的抗蚀性,分析地埂植物篱不同深度土壤的崩解量与根系状况,研究不同梯田地埂植物篱的抗侵蚀效果。结果表明:地埂植物篱可明显降低土壤崩解量,提高地埂抗蚀性;在无根系影响的对照光埂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随之增大,崩解量随之减小;在根系及密度的双重影响下,根系对崩解量的影响较大,崩解量随着有效根系数量的增多而减小,抗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等高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的种植技术措施,本文主要以马铃薯威芋3号,玉米毕单15号,地埂植物路春花为材料,设三个处理实行试验,分别为 A 组(顺坡聚拢)、B组(等高聚拢)、C组(等高聚拢+种植路春花)。结果表明,就产量而言,登高聚拢+种植路春花处理的复合产量为19802.83 km/h評,远远高于顺坡聚拢处理和等高聚拢处理的产量;就经济效益而言,登高聚拢+种植路春花处理的复合产量为12211.74元/h評,远远高于顺坡聚拢处理和等高聚拢处理的经济效益;在对土壤肥力的干预方面,登高聚拢+种植路春花处理的效果也优于其他二者。因此,采用等高聚拢+种植路春花的方式种植不仅可以提高坡耕地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而且对于保水、保肥的效果显著,是坡耕地的理想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