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介绍了顺平县坡耕地现状,提出坡耕地改造为梯田的工程实施方案,为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推进山区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梯田工程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文章着重总结和分析了四种梯田、三种梯田道路土方量测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今后实施梯田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甘肃省以改造坡耕地、兴修梯田、配套小型水利设施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新农村和生态治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8万km~2,其中兴修梯田2.14万km~2(占全省坡耕地的67%)。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4.03%提升到11.3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仅梯田每年可拦蓄16亿m3的天然降水,拦蓄土壤2.1亿t,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34亿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渭源县把梯田建设作为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工程常抓不懈,极大地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但基于全县部分地区坡耕地面积较大、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落后的实际情况,还需采取一系列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以减少土壤侵蚀、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从而实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目标。本文以2020年渭源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例,概述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相似文献   

5.
黄土台原坡耕地常年耕作种植传统作物小麦和玉米,或因坡耕地不能机械化作业,人工耕作辛苦且收成靠天不稳定而撂荒,致使黄土台原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为了调整坡耕地资源利用结构,减少水土流失,进行坡耕地种植多年生牧草试验,对不同坡度的坡耕地种植小麦、玉米和裸地对照种植多年生牧草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牧草比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防止水土流失效果好;5°坡面的坡耕地产流量和产沙量远小10°和15°坡耕地产流量和产沙量;建议5°以上坡耕地改造成坡面小于5°的梯田,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若梯田种植多年生牧草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正>1.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开展兴修梯田、小流域综合治理、种草种树、修建淤地坝措施,大力推广"坡改梯、蓄雨水、机耕地、精栽培、育良种、防病害、标准化"等旱作农业技术,形成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缠带子、山脚穿靴子"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目前,甘肃省已累计新修梯田3 300万亩,仅2012年就新修建梯田162万亩。每年可拦蓄天然降水16亿立方米,可  相似文献   

7.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和祁连山东端,是黄河一级支流及内陆河水系石羊河的源头。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88.94%,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坡耕地综合治理,合理设计措施,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同时推动公众参与治理工作,规范运作,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使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缓减,人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行为得以遏制,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开展梯田建设,为县域特色产业及经济发展打造基础。  相似文献   

8.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和祁连山东端,是黄河一级支流及内陆河水系石羊河的源头。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88.94%,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坡耕地综合治理,合理设计措施,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同时推动公众参与治理工作,规范运作,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使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缓减,人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行为得以遏制,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开展梯田建设,为县域特色产业及经济发展打造基础。  相似文献   

9.
燕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燕沟流域水土流失及治理状况作了系统阐述,基于已完成的水土流失治理,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进度与相应的水保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截至2000年,流域新修高标准梯田485.6hm2,实现了人均基本农田0.165hm2;川台坝地粮食单产提高27.9%,梯田粮食单产提高12.8%,2000年人均产粮525.1kg;人均纯收入1541元;1997~2000年实测减沙效益平均达到了72%。基本完成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及荒山荒沟封禁任务,植被覆盖率超过70%,治理度达73.3%。  相似文献   

10.
梯田建设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张家川县通过"加强领导,夯实建设责任;密切配合,优化项目整合;规范管理,提高工程质量;营造氛围,强化宣传发动;产业开发,扩量提质增效"的做法,大规模进行梯田建设,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减轻了水旱风沙灾害,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业增产,群众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省去秋修梯田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修过渡梯田251万亩,水平梯田50万亩。梯田的增产效益相当显著。如朝阳地区1964年秋,修水平梯田,1965年平均亩产达到270斤,比1964年增产两倍。阜新地区1964年秋修过渡梯田。1965年平均亩产比1964年增产20~50%,个别地方还有成倍增长。但全省坡耕地还有很多没有治理,水土流失仍在不断发展,致使土层瘠薄,肥力下降,吸水、保水能力减弱,作物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12.
梯田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精神,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始终坚持梯田建设不动摇,动员和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全力,强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20...  相似文献   

14.
《农家顾问》2012,(8):8
水利部7月发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水土保持建设领域。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领域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改梯田、水土保持植物种植、淤地坝建设等各类水土流失治理开发,以及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土保持教  相似文献   

15.
结合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对临江市坡耕地治理提出相应的治理目标和措施,对其建设必然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旨在为坡耕地的有效开发、保护、整治以及减少水土流失、扩充后备耕地、提高土壤生产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阜蒙县是建国初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典范区,是全国学习的典型。近些年阜蒙县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进度缓慢,现在经过对治理中问题的研究及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合理应用使阜蒙县坡耕地治理走出缓慢期,并更加完善与成功。  相似文献   

17.
<正>旱作坡改梯是指旱作农业工程建设中把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并通过综合治理建设成基本农田的过程。包括各类坡改梯田的规划、设计及管理等内容。在实施坡改梯以后,可防止农田水土流失,保持生态环境。坡改梯工程对实现农业增产、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稳定脱贫、逐步走向富裕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1梯田分类1.1按坡耕地的坡度分类。按坡度可分为缓坡梯  相似文献   

18.
阜蒙县是建国初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典范区,是全国学习的典型。近些年阜蒙县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进度缓慢,现在经过对治理中问题的研究及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合理应用使阜蒙县坡耕地治理走出缓慢期,并更加完善与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为加大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梯田建设步伐,张家川县抢抓甘肃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历史机遇,大力开展梯田建设。坚持"领导重视、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标准、强化科技推广"的做法,使得区域水土流失局面有效控制,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耕作进程,扮靓了乡村风景,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群众的宜居环境得到改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以坡耕地为对照,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8种典型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撂荒草地、人工草地、经济林和生态林地、农耕梯田、经济林梯田、撂荒梯田、淤地坝地)土壤质量,结果表明:与坡耕地相比,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增加了1.2%~20.7%和1.2%~9.3%;碱解氮除农耕梯田减少6.6%外,其他措施增加0.2%~54.2%;经济林梯田、经济林和生态林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显著,其他措施减少了9.2%~67.1%;土壤速效钾变化差异显著。除撂荒梯田和淤地坝地土壤各酶的活性减少了6.3%~49.5%和1.2%~15.6%,其他措施均增加。土壤质量以经济林梯田、生态林地和人工草地最好;经济林地和撂荒草地良好;农耕梯田和撂荒梯田较差;坡耕地和淤地坝地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