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鸣  王波  张康 《耕作与栽培》2002,(5):35-35,44
针对全国魔芋主要种植区安康市魔芋农家品种种质退化,品质下降,病害逐年加重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从省外和国外引进魔芋品种,进行不同品种适应性研究,以筛选抗病性强、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适宜栽培品种。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为:(1)白魔芋(金沙江流域特有品种);(2)农林2号(日本当前生产上主要栽花魔芋品种;(3)岚皋花魔芋  相似文献   

2.
秦巴山区白魔芋和花魔芋抗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秦巴山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魔芋的出苗时间推迟。各品种出苗率的高低与种芋所带菌量有关。播种前进行种芋药剂消毒可明显提高出苗率。白魔芋抗病性强于花魔芋。花魔芋中,农林2号抗病性相对较强。8月中旬至下旬为病株率上升的最快时期。随着海拔升高,发病率有所下降。发病种类以白绢病为主。  相似文献   

3.
不同规格魔芋种芋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开展3种规格魔芋种芋的不同播种密度等试验研究,探讨与花魔芋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播种大种芋出苗早,出苗率高,抗病性强。同一规格种芋随着播种密度增加,出苗率和软腐病发生呈下降的趋势。随着种芋增大,收获率和单芋重量提高,小区产量下降,膨大系数降低,但不同密度的膨大系数差异缩小。15g、100g和250g种芋播种密度分别以10cm×20cm、30cm×40cm和40cm×50cm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徐彦军  李启华  李娇  王烜  魏岸 《种子》2020,(2):137-139
为筛选适宜石阡县和织金县栽培的棚室春早熟大白菜品种,引进7个大白菜品种进行栽培比较,研究不同品种大白菜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种间发病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黔白6号、京春早、津宝2号、中白50和健春均有早熟性;津宝1号株型较大且长势健壮;健春、天白80单株净质量大(1.45、1.41 kg),小区净产量高(58.2、56.4 kg),与黔白6号差异不显著,而与津宝1号、京春早、津宝2号、中白50存在极显著差异;发病率较低的品种为健春和黔白6号,京春早和天白80发病率稍高、抗病性差。研究表明,健春、黔白6号在发病率、单株产量、小区净产量等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2个品种可在石阡县和织金县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多叶对花魔芋植株光合与产量的影响,以花魔芋根状茎为材料,对其产生的单叶植株与多叶植株叶片的光合与产量指标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花魔芋根状茎植株的多叶发生率高,多为2叶植株;多叶植株的小叶数与叶面积都显著大于单叶植株;小叶的净光合速率(Pn)在不同类型植株与不同叶片间都没有显著差异,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在单叶植株与多叶植株第1叶间差异不显著;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合效率与非光化学猝灭以单叶植株的较高,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没有显著差异;多叶植株的球茎重与膨大倍数显著大于单叶植株,球茎葡甘聚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多叶主要通过增加小叶数与叶面积以提高产量,对小叶Pn与球茎的葡甘聚糖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原特有魔芋种质的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通过对云南高原特有魔芋种质资源的地上植株性状和地下植株性状、生产力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魔芋组产量最高是永平花魔芋,为94452kg/hm2、白魔芋组产量最高是魔白14,为57782.4 kg/hm2,野生魔芋组的产量变化极大。下一步经过全省的多点试验后,花魔芋、白魔芋优良种质可在云南魔芋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15个花生品种,分别为花小宝16、花育46、辽芳花2号、农大5号、濮花36、花育67、锦W22、白沙1016、辽花5号、锦W 20、农大4号、辽芳花1号、彰武四粒红、昌花3号和锦W28,其中白沙1016为对照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花生品种与对照品种白沙1016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从产量、生育期、抗病性、出仁率等方面综合分析,推荐选用花育67、辽花5号、花育46、锦W28、濮花36、花小宝16、锦W 22、农大4号(黑花生)、农大5号(白花生)、昌花3号等10个花生新品种在铁岭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云南魔芋优良地方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征集自云南高原的一批魔芋地方品种中筛选出 6个有代表性的魔芋优良地方品种 ,进行对其植物学形态特征、种芋萌芽出苗特性及球茎产量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魔花 7号、魔花 3号、魔白 4号、魔白 1 0号的综合性状较好 ,生产力水平高 ,在魔芋生产上有较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魔芋属植物花器生物学特性及其可交配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魔芋花器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种间可交配性,以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西盟魔芋、勐海魔芋为材料,观察记录花芽发育过程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花粉形态特征,采用离体萌发法检测花粉活力,通过人工授粉鉴定其交配性。结果表明:5种魔芋花器形态、色泽差异大,种内也有不同的变异,花魔芋与珠芽魔芋佛焰苞漏斗状,其余为舟状,其中花魔芋花器较大;光学显微镜下花粉粒形态不同;除珠芽魔芋外,其余4种魔芋种内异株杂交都表现出高度的亲和性,而种间正反交有差异,部分组合不亲和,以白魔芋为母本具有广亲和性。因此,白魔芋可作为魔芋亚种间基因交流的桥梁亲本。  相似文献   

10.
花魔芋、白魔芋品种识别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又名鬼头、花连杆,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栽植品种为花魔芋和白魔芋。由于种植农户对两个魔芋品种特征特性不太了解,在品种布局方面容易混淆,往往把高山品种种植在矮山,把矮山品种种植在高山,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魔芋地方品种种薯萌芽出苗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试验结果表明,现有16个云南高原魔芋地方品种种薯萌芽能力差异较大.从排种至出苗的天数看,白魔芋各品种变动在51~82d,花魔芋各品种变动在51~76d;从排种至出苗期间的有效积温看,白魔芋各品种变动在187.0~326.0度*日,花魔芋各品种变动在187.0~304.0度*日范围.就白魔芋而言,巧家白魔芋、金江白魔芋种薯萌芽出苗能力强于对照品种元阳白魔芋;就花魔芋而言,宾川花魔芋、寻甸花魔芋等品种种薯萌芽出苗能力强于对照品种昆明花魔芋.  相似文献   

12.
云南高原白魔芋地方良种生产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征集自云南高原的一批白魔芋地方品种 ,在品比试验的基础上 ,筛选出3个有代表性的白魔芋优良地方品种 ,对其植物学形态特征特性、抗病性及生产力水平作了全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魔白 5号、魔白 4号品种综合性状较好 ,生产力水平高 ,抗病性好 ,生产上可直接推广应用 ,并通过适时早栽 ,延长其大田生长期 ,充分利用光热和水资源 ,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花魔芋与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花魔芋和湖北贝母的周年轮作栽培新模式,以花魔芋、湖北贝母为材料,考察其生育期、产量、病虫害、经济效益及栽培生理,探索新的轮作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花魔芋和湖北贝母轮作,生长期衔接良好,净作产量和效益分别为12377.85 kg/hm2和6189.25元/hm2,轮作中魔芋产量12489.00 kg/hm2、贝母产量8889.00 kg/hm2,总效益151335.00元/hm2。与对照相比,病害无显著差异,魔芋增产0.89%,虫害升高1.92%,综合效益高107.66%。同时,首次报道花魔芋根状茎的栽培生理问题,发现了其生育期与种芋安全贮藏的重要关系,提出生育期达184天以上方能基本保障根状茎的生理成熟。由此得出,花魔芋—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可解决山区可耕作土地少、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湖北贝母过度开采等突出问题,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正1产量性状1.1区域试验2013年泉花806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荚果产量3 930.0 kg/hm~2,比高产对照泉花7号增产10.3 6%,增产达极显著,籽仁产量2 778.0kg/hm~2,比对照增产14.25%,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荚果产量3 816.0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6.55%,增产极显著,籽仁产量2 734.5kg/hm~2,比对照增产10.22%,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泉花806荚果产量3 873.0 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  相似文献   

15.
云南高原玉米魔芋立体高产栽培模式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菜用型超甜玉米间作云南高原行有的魔芋地方良种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间作魔芋的产量、效益均明显高于玉米单作;且玉米与不同花魔芋地方良种间作组合的产量及产值差异也较大,其中以“玉米间作宾川花魔芋”的产量及效益最高,其产值达到2324.00元/667m^2。  相似文献   

16.
密度对半矮秆大豆合农60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合农60号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大豆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T3)处理产量最大,低密度(T1)、中密度(T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T3处理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T1、T2、T3处理荚粒数差异不显著,T1、T2株粒数、株荚数差异不显著,但与T3处理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处理下大豆经济效益显著,T3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利用云南省怒江州地方花魔芋资源,充分发挥丰富的林下土地优势,使怒江贫困山区农业提质增效,以云南较早规范化栽培的楚雄市和永胜县地方花魔芋资源为对照,对怒江地方花魔芋资源的内在品质及产量增产效率进行测定分析试和验观察。结果表明,怒江花魔芋的矿质元素、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材料(楚雄花魔芋),但葡甘露聚糖含量(11.30%)比对照材料高0.42个百分点。由于受干旱影响,怒江花魔芋试验材料的生育期为160.68天,产量增产效率为33.70%,比对照材料(永胜花魔芋)生育期长0.84天,产量增产效率高5.16个百分点。经核桃林下种植测产,怒江花魔芋产量20556.6 kg/hm2,比永胜花魔芋产量高出3616.8kg/hm2。试验结果显示,怒江地方花魔芋是一种优良的魔芋资源,可以在怒江大面积开发应用,发展林下魔芋产业。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播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之间的穗长、谷草重、生物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穴播与条播的株高、产量之间的差异显著,穗重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之间的株高、穗长、穗重、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济谷15号与济谷14号的生物产量之间差异显著,谷草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白魔芋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种是优质种质资源扩大栽培区域和基因交流的前提。为研究魔芋种质资源引种适应性,以白魔芋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田间操纵试验及实验室鉴定等方法系统评价了其在引种区恩施州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白魔芋在恩施州海拔450~1250 m区域能安全越冬,且能正常生长发育,在4年以上完成其生活史;营养繁殖试验中根状茎数量随球茎质量增大而增加,根状茎质量与主球茎质量比值为56.93%,白魔芋繁殖系数9.83显著高于清江花魔芋的3.88;有性繁殖试验中,群体花期短,一般在5~10天,花期随群体数量增大而延长,单株平均收获实生子54粒,2010—2012年百粒重分别为19.18、17.05、26.14 g,23.93 g的平均质量高于相应年份花魔芋13.48 g的77.52%;干旱胁迫严重影响其繁殖,主要是根状茎数量显著减少和根状茎质量在变态茎总质量的比例降低;精粉中KGM含量及出粉率表明,白魔芋品质优于花魔芋,同时首次提出,40~100目出粉率可用于快速评价白魔芋品质。白魔芋不适宜恩施州大田繁殖引种,但可用于育种引种,同时抗耐病性、耐光性、耐高温等评价指标的引入对构建魔芋引种的系统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取播种量、播种方式及品种三因素正交设计为试验处理,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紫花苜蓿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水平结构特征系数除消光系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特征系数呈显著性差异,产量性状除株高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处理不同冠层垂直结构特征系数不同,同一冠层不同处理茎重、叶重及总重呈显著性差异.以处理5(亮苜5号,条播,12.0 kg/hm~2)和处理6(亮苜5号,撒播,22.5kg/hm~2)下的冠层结构较理想,获得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