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1994年到现在,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生产和消费已经超过20年。转基因作物刚开始出现便立即被农民所接受。单单在2013年,全世界范围内包括棉花、玉米、大豆、油菜、甜菜和苜蓿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高达1.75亿hm2,有14个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超过50万hm2。绝大多数转基因作物的两个典型优点是抗除草剂和抗虫。主要生产国的转基因作物普及率已经达到90%。如今,转基因作物在发达国家的种植面积比发展中国家更大。截至目前,还没有关于人类消费转基因作物以及含转基因成分食品的数据统计,绝大部分(约90%)的主要转基因作物被用作动物饲料,少数转基因作物,如木瓜、南瓜及甜玉米则被直接消费,油、淀粉、高果糖甜味剂、蔗糖和卵磷脂等来源于转基因作物的原料普遍被应用于食品产业。在美国超市,高达70%的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很多其他国家的人们也在消费这样的产品,尤其是那些没有要求转基因标识的国家和地区。在许多国家,一些非政府组织经常散布关于转基因食物的谣言,以达到阻挠公众接受转基因食物和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目的。遗憾的是,政府决策者的决定常常基于政治考虑,而非出于转基因作物的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自1983年世界上首例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转基因食品已成了公众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产品。"转基因"究竟是怎么回事?什么样的食品才算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技术安全性问题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其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再从结果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人为的转基因技术包括植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和微生物转基因。但是转基因技术却存在着诸多危害和安全隐患。本文针对转基因技术所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调查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应邀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就《科学认识和利用农业转基因技术》作专题报告,围绕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原理、农业转基因在全球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我国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等7个方面作了全面宣讲。张桃林深入讲解了转基因技术原理及其与传统动植物育种的关系,系统介绍了全球农业转基因技术前沿和最新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有哪些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答:200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依据《条例》,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5个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规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基因大豆油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相对密度,绝对黏度,折光率,脂肪酸和甾醇含量等)进行分析,并与非转基因大豆油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油在理化性质上区别不大。相对密度:转基因大豆油为0.9197,非转基因大豆油为0.9572;绝对黏度:转基因大豆油为59.8 MPa.s-1,非转基因大豆油为60.3 MPa.s-1;折光率:转基因大豆油为1.4683,非转基因大豆油为1.4690;脂肪酸组成:转基因大豆油和非转基因大豆油主要脂肪酸都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只是在含量上有所差别。两种油样中甾醇总含量都在300 mg.100 g-1以上,且含量种类上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7.
由于公众对于转基因方面的认识是有限的、模糊的,加上媒体不公正的片面报道的影响,人们对转基因的概念产生了偏激的态度,认为转基因生物就是不好的,转基因食品就是有害的,对其“谈虎色变”,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似乎有着被妖魔化的危险。为了让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者对转基因相关的概念及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植物基因功能解析和农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回顾了植物转基因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历程,然后系统介绍了载体、选择标记基因和植物转基因常用的农杆菌介导法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对拟南芥和谷子转基因的研究分析了目前植物转基因存在的难题,并展望了植物转基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期为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到底是什么技术?转基因是天使还是魔鬼?转基因的食品安不安全?只有了解了转基因,才能正确地认识转基因的产品。所谓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的总称。最早提出基因概念的人是孟德尔,他在做豌豆杂交实验的时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食用安全一直备受国际关注。为了吸收国际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我国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管理水平,本文首次在国内系统介绍了韩国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管理法规、机构设置和管理实践,总结了韩国转基因生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技术是国家战略,推动转基因产业化应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安全管理和科学普及。文章介绍了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立法背景和现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管理体系,并通过对我国重大转基因研发及管理政策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新动态。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和消费大国,大多数美国人对消费转基因食品已经接受.转基因农业的发展符合美国农场主减少投入、便于田间管理和提高单产的需要,强大的科研开发和完备的食品监管体系促进了美国转基因农业的迅速发展,转基因或将成为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农产品标识管理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国内外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的释放情况进行综述,并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法规,重点概述了转基因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检测技术的进展情况,对各种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做了比较,提出了今后我国在转基因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玉米育种提供了新方法,也冲击着人们的理性观念。本文介绍了Bt在转基因毒蛋白的作用机理、当前转基因玉米育种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如何正确认识玉米育种试材的转基因污染问题及对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当今转基因再生植物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转基因植物研究的发展,转基因再生植物的名单越来越长,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获得或不可能获得的、奇特的转基因再生植物被创造出来.转基因再生植物研究的迅速发展不仅展现了植物基因工程的成就,而且也展现了转基因再生植物的使用价值,因此,转基因再生植物不仅引起有关科学家的关心,也引起了其他各界的关注,因为植物在生物圈中是不可缺少的,与人类和饲养动物的生存关系极为密切.在这篇综述中,作者向关心转基因植物的人们精练地提供有关转基因再生植物和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前,转基因大豆、玉米、大米、土豆、棉花、油菜等,按照人们的意愿被"重新设计",基因技术赋予转基因食品新的农艺技术,如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旱、高产等。有预言认为,21世纪将是转基因作物的一个转换期,即从初期农艺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向高品质性状(营养和保健目的的改善)的转基因作物的转换。这一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转基因作物的市场价值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转基因方面,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对转基因问题的政策和实践,为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食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2013年来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应用范围的扩大,转基因农产品和其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细枝木麻黄进行组织培养和转基因研究。[方法]以耐寒性细枝木麻黄为试验材料,探讨了转化受体选择压力、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在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方面对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对细枝木麻黄不定芽诱导分化适宜的激素组合为DCR+6-BA 5.0 mg/L+NAA 0.5 mg/L;转基因抗生素选择压力为潮霉素,共培养时间3 d;以初步建立的转基因体系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94株转基因木麻黄,通过PCR检测,其中61株为PCR阳性植株。[结论]该研究为细枝木麻黄的组织培养和转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草坪草转基因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去的二十年,通过生物技术对草坪草进行遗传改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的草坪草均已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目前正朝着引入抗逆性基因的方向发展.本文概述了影响草坪草转基因的因素,分析了草坪草转基因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即转基因植株后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转基因植株的稳定性、转基因效率及外源基因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转基因技术与草坪草传统育种手段的关系.并且对未来草坪草育种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