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城市快速路林带不同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选择乌鲁木齐市河滩快速路林带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和灌木等12个树种为试验对象,分别从树冠向车道和背车道方向上不同高度处采集叶片,通过测定其滞尘量和采用Hitachi台式TM3000电镜观测叶片显微结构,探讨树冠不同位置叶片的滞尘量及叶表面显微结构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叶片滞尘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12个树种滞尘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樟子松、云杉、榆树、刺槐、黄金树、山桃、水蜡、山楂、丁香、白蜡、红瑞木、火炬树;2)各树种叶面滞尘量在不同生活型之间差异极其显著(P<0.01),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常绿乔木(201.71 μg/cm2)、灌木(83.68 μg/cm2)、落叶乔木(58.97 μg/cm2);3)常绿、落叶乔木树种向车道方向的叶片滞尘量均大于背车道方向的叶片滞尘量,而灌木则相反,对树冠高度而言,12个树种叶片滞尘量在树冠高度由大到小均呈现为:1、2、4 m;4)不同树种叶片微结构的差异均表现在叶面气孔大小、密度、数量、蜡质结构和周围细胞的褶皱度等指标,而这些差异对滞尘量的排序影响较大;气孔分布不规则、粗糙或平滑、有无叶毛等指标对叶片滞尘量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城市林带对颗粒污染物的阻滞规律、干旱区绿洲城市绿化方案的优化和城市绿化树种的科学选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昆明市6种典型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洗过滤称量法测定叶片滞尘量,并用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叶表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滞尘量差异明显,6个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桂花广玉兰锦绣杜鹃红花檵木法国梧桐香樟。同一树种在四季的滞尘能力存在差异,秋季或冬季的滞尘量最大。叶表面有褶皱且粗糙,沟壑宽度适中且分布不规则,气孔密集且开口大的桂花滞尘能力最强,年均滞尘量为4.532 5 g/m2;有大量缠绕型绒毛的广玉兰滞尘能力次之,年均滞尘量为2.633 6 g/m2;沟壑较宽、气孔数量少且多闭合、无绒毛的香樟滞尘能力最差,年均滞尘量为0.727 5 g/m2。因此,植物叶表面的粗糙度、气孔密度和开口大小、绒毛密度和分布特征是影响叶片滞尘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城市绿化树种选择时,选择叶面形态对滞尘有利的树种可提高植物净化大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主要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徐州市主要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徐州市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徐州市主要园林绿化植物滞尘能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单株树木滞尘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乔木中,以女贞、侧柏、雪松、悬铃木和国槐的滞尘能力较强;灌木中,以珊瑚树、海桐、大叶黄杨和紫薇等的滞尘能力较强。同一树种在不同地点的滞尘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不仅与树种自身有关,还与其周围环境质量有关。同一树种不同径阶树木的滞尘能力也有一定差异。[结论]不同类型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大小顺序为:灌木>常绿乔木>落叶乔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吉林市常见的落叶乔木(榆树、白桦、糖槭、水曲柳、树锦鸡、紫丁香),常绿乔木(红松、樟子松、杜松、红皮云杉、油松)等11个树种进行滞尘量测定,得出杜松(6.3601g/m^2)、红皮云杉(4.3929g/m^2)等针叶树的滞尘量远远大于阔叶树(略大于1g/m^2)。可知,针叶树的滞尘能力比阔叶树强,加之其四季常绿,因此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及影响因素,在晋中地区山西农业大学选取20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洗静置法测定叶片滞尘量,并分析叶片形态参数及叶表微结构对滞尘能力的影响,揭示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种植物按滞尘能力分为3类,最强的是冬青卫矛、国槐、水栒子3种,平均滞尘量为1.49 g/m~2,其次是金叶连翘、火炬树、华北珍珠梅等12种,平均滞尘量为0.81 g/m~2,最弱的是鸡树条、望春玉兰、龙爪槐等5种,平均滞尘量为0.50 g/m~2;树种叶片形态(叶片长轴、短轴、平均单叶面积)与单叶滞尘量在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但叶片形态与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不存在相关性;树种叶表面具有长短适中的绒毛、宽度和深度均适中的沟槽、突起或气孔等粗糙结构有利于滞尘,且树种滞尘能力与粗糙结构的密集程度成正比。由此可见,不同树种滞尘能力差异明显,且叶片形态、叶片表面结构是影响叶面滞尘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志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30-133
提出以植物材料的滞尘功能作为城市绿地设计中重要依据,对大连市16个树种进行滞尘测定和叶表电镜扫描,结果表明,不同的树种滞尘量差异显著,树种之间的滞尘能力可相差2~3倍以上。银中杨、忍冬、山桃稠李是优良的阔叶滞尘树种,7d后滞尘分别达到1.9、2.0和2.45g/m2。电镜观察发现,叶表皮具沟状组织、密集纤毛的树种滞尘能力强,叶表皮具瘤状或疣状突起的树种滞尘能力差,并结合滞尘测定对滞尘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市常见的18种行道树为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行道树的叶表面形态结构、应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绿化树种叶片的接触角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量差异显著,18种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的最大滞尘量在0.066-1.831 g/m2,物种间相差达27倍以上.叶表面具有网状结构,气孔密度较大(20<气孔密度<60个)且气孔开口较大(如芒果)容易滞留粉尘;叶表面平滑具有蜡质层,气孔排列整齐,无明显起伏(如红花羊蹄甲、桃花心木、大叶紫薇、鹅掌藤),滞尘能力较弱.植物叶片接触角与滞尘量呈负相关(r=-0.614),接触角<90°的表现为亲水性.易润湿的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最大滞尘量在1.0-1.831 g/m2,叶片表面的形态结构凹凸不平,具有钩状或脊状褶皱、突起等且20<气孔密度<60范围内,测得的接触角较小(芒果、重阳木、高山榕),使得粉尘与植物叶片接触面积较大,粉尘不易从叶面脱落,滞尘能力较强.而接触角较大的盆架树、麻楝、大叶紫薇、鹅掌藤和红花羊蹄甲的滞尘量均<1.0g/m2,其特殊的表面结构和疏水的蜡质使颗粒物不易吸附在植物叶片上,因此滞尘能力较弱.由此可见,植物叶表面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及其叶片接触角的大小是影响植物叶片滞尘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城市绿化时,适当考虑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滞尘的绿化树种,将可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主城区绿化植物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市主城区常见绿化植物的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植物种类、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段绿化植物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异同,并估算了不同供试植物的饱和滞尘量以及武汉市主城区绿化植物每日总滞尘量。结果表明,在同一区域,不同植物种类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同种植物在不同区域也有着不同的滞尘能力;乔木中白玉兰与悬铃木的滞尘量较高,灌木中法国冬青与红花檵木的滞尘量较高;白玉兰的饱和滞尘量最大,达到27.77 g/m2;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与叶片表面粗糙度及是否有毛有一定关系,与是否革质关系不大;武汉市现有的树种滞尘能力治理降尘还远远不足。  相似文献   

9.
陈徵尼    凌雷    仲怡铭    王翠英    吴国宏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2):235-242
利用手持式环境粉尘检测仪搭载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对兴隆山保护区云杉、油松、辽东栎和华北落叶松4种典型树种叶片滞尘能力进行测试分析,同时对油松、云杉2种甘肃省主要造林树种在不同地区叶片滞尘量进行分析,旨在研究树种滞尘能力差异及影响因子,为探寻北方风沙地区林业建设中基于大气净化功能的树种选择和空间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在兴隆山地区,云杉滞尘能力最强,辽东栎最弱,且云杉叶片单位面积滞纳颗粒物密度约为辽东栎的2倍以上;2)降水后采样间隔时间是影响叶片滞尘量的主要因素,大气背景中颗粒物组分含量能够显著影响叶片滞尘量,对沙尘或浮尘天气频繁的3月,或是风沙较大的定西、祁连山,叶片吸收TSP的量较大,而距离城市工业区越近的地区,如兴隆山和定西,森林滞纳PM10和PM2.5的量越高;3)叶表面特性(褶皱、绒毛和油脂颗粒等)是导致树种滞尘量差异的直接因素,林分结构差异引起的叶表面气孔密度和油脂颗粒形态、大小差异也会显著影响树种滞尘量;4)林分密度、取样时间和地点对树木滞尘量具有显著影响,这是开展区域尺度滞尘量研究取样和试验需重视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吉林市常见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市25种常见园林植物进行了滞尘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其滞尘量相差约1倍;不同类型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滞尘能力大小顺序为:常绿乔木>阔叶花灌木>阔叶乔木;同一树种在不同位点的滞尘量不同;杜松、红皮云杉、火炬树、白桦、金露梅、榆叶梅等都是吉林市优良的滞尘树种.  相似文献   

11.
园林树木抑菌有效范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撞击平皿法,用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测定了红皮云杉、圆柏、新疆杨等13种园林树木抑菌作用的有效距离。结果表明:不同园林树木抑菌有效距离存在差异,其中油松的抑菌有效距离最大,大约为5.5 m;接骨木、白榆、新疆杨、红皮云杉、圆柏、火炬树、板栗的抑菌有效距离为3.5 m左右;山楂、金银忍冬、山杏、五角枫、青海云杉的有效距离在2 m左右。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化植物的固碳释氧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哈尔滨市常见的8种树种糖槭、榆树、白桦、山桃稠李、金银忍冬、连翘、紫丁香、榆叶梅为研究材料,利用LCA-4型红外气体分析系统进行一个生长季的观测;以观测数据为基础,对8种树种的固碳释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在整个生长季中,8个树种的固碳释氧量由高到低排列为榆树、糖槭、紫丁香、白桦、榆叶梅、连翘、金银忍冬、山桃稠李。同时对各树种整个生长季固碳释氧量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对树种的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杨陵区内常见24种绿化树种为对象,通过野外综合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测定获得每个树种的绿量、绿叶期、美观度、涵养水分、滞尘、降温增湿和固碳释氧能力等指标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绿化树种的综合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表明:1)从树木单项服务功能来讲,绿量密度较大的树种有广玉兰、雪松、刺柏(222.2~253.6 g·m-3);单位冠体树叶滞尘能力较强的树种有悬铃木、广玉兰(32.0~39.0 g·m-3);单位冠体叶日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树种有栾树、悬铃木和广玉兰(1 000~1 700 g·m-3);根区土壤较非根区田间持水量提高较大的树种有苦楝、银杏、白皮松、圆柏和广玉兰(14.32%~18.44%);树木美观度评分较高的树种有紫荆、桂花、樱树、广玉兰 (10.2~10.9分);单位冠体绿量降噪能力较强的有广玉兰、刺柏、龙柏和雪松(10.2~13.2 dB·m-3);单位冠体树叶降温增湿能力较强的有广玉兰、悬铃木、紫荆(1.92~2.48 g·m-3)。2)综合考虑树种的景观服务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对树种进行综合评价与筛选,在落叶阔叶树中,悬铃木、七叶树、梧桐、银杏和栾树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的首选树种。在常绿树种中,广玉兰、圆柏和刺柏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园林树种对美国白蛾的抗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天津市南开区某居住区绿地园林树木遭受美国白蛾为害严重度的调查,发现了各树种对美国白蛾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该居住区24种园林树木中,对美国白蛾抗性强的树种有12种,分别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木槿(Hibiscus syriacus)、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石榴(Punica granatum)、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cv.Pendul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枣树(Ziziphus jujube)、柳树(Salix spp.)、碧桃(Prunus persica)、李子(Prunus salicina);另有12种被害指数在2.78%~63.75%。其中,抗性较强的树种有: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atropurpure)、杏树(Prunus armeniaca)、梨树(Pyrus spp.)、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火炬(Rhus typhina);中等抗性的有:柿树(Diospyros kaki L.)、杜梨(Pyrus befulaefolia Bunge)、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Loisel)、杨树(Populus spp.);抗性弱的树种有:白蜡(Fraxinus chinens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 Maxium)。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城市绿化的需要,大规格常绿苗木的培育尤为重要,望都塔桧的引进可以丰富宁夏绿化造林树种。文章从苗圃地基本情况、苗木规格及特点、田间准备、定植、栽后当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创新定植方式,采用“五步走”保活关键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塔桧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高校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对合肥市高校森林群落的植物组成、分布、结构特征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高校植物群落主要有99科、224属、342种(其中含16个变种,7个变型种,13个栽培变型种).蔷薇科、豆科、木兰科和木犀科等为优势科;水杉、枫杨、女贞、桂花、圆柏、雪松、紫叶李和香樟等为优势种.乔木层树种有98种,少数种占有较大比例,优势种群中常绿树种占有一定比例.树木径阶主要集中于5~26 cm.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以乔木层较高,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藤本植物种类少,应用率低.群落类型以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为主.笔者认为合肥市高校森林群落应以地带性落叶阔叶树种为主体,以提高植物多样性为基础,优化高校森林群落结构,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2种北京市居住区常见绿化树种蒸腾特性,并以此估量其对于周围环境降温增湿的能力,旨在量化园林绿化树种的生态效益,为城市居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2个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多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基本呈现出早晚低、午间前后高的特点,单日内平均蒸腾速率值最高的为旱柳;除个别树种外,供试树种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温度、气温等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的降温增湿能力最强的树种为旱柳,榆叶梅和一球悬铃木在12个树种中居于前列;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为金银木、紫丁香。  相似文献   

18.
以红瑞木(Cornus alba)、红王子锦带(Weigela florida)、麦李(Prunus glandulosa)、辽东水蜡(Ligustrumobtusifolium)、杞柳(Salix integra)、忍冬(Lonicera maackii)6种绿化灌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水分胁迫对6树种叶绿素相对含量值(DSPA)、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游离态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影响,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6树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6树种的抗旱能力均较强,只是适应干旱的方式不同,其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彩叶杞柳>辽东水蜡>红瑞木>红王子锦带>麦李>金银忍冬。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关联的北京城区景观乔木树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城区主要35种乔木树种为对象,从树木个体的景观美学角度去选择评价指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现有乔木树种进行景观美学评价,按照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原理,关联度大的数列与参考数列最为接近,通过各树种每个景观指标的关联度大小,可以明确各树种的优劣.加权关联序结果表明,雪松、银杏、腊梅、悬铃木、梅花、元宝枫、垂柳、山...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大气污染对植物叶绿素(a、b)含量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安徽省合肥市城市大气对该市的 5种常见城市绿化植物叶绿素 (a、b)含量比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污染严重的市中心叶绿素a/b值最高 ,无污染的对照区叶绿素a/b值最低 ;通过t测验等数据分析方法 ,测出了石楠、龙柏、海桐具有显著的抗污染能力 ;比较了 5种植物之间抗污染能力的大小 :石楠 >龙柏 >海桐 >紫叶李 >银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