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我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解决水的问题。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土壤、降水、生态环境等现状 ,认为该区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应当科学规划用水 ,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 ,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改善生态环境 ,采用多种用水途径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紫茎泽兰生物量收获的样方选择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植被生物量与碳储量是陆地碳固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草地植被生物量研究可以提高区域植被碳储量估算的精度。在综合考虑时间和劳力消耗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控制误差内测定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生物量时应选择的最佳样方大小和数量,并通过最佳自变量拟合了估算紫茎泽兰生物量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生物量收获的最佳取样面积为2.00 m2,最佳样方选择数目为15个;2)回归方程所选取的3个自变量基径的平方与高度的积(D2H)、冠幅与高度的乘积(CH)和盖度与高度的乘积(PH)中,CH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和以CH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度优于其他2个自变量。  相似文献   
3.
广州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广州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分布及影响因素,讨论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生态2环境的关系及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对保护和改善广州城市绿地系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土壤施用氯酸钾进行产期调控的反季节龙眼果园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共捕获的6182只土壤动物,分别隶属于4门8纲25目,优势种群为蚯蚓类和半翅类;在反季节龙眼果园内的土壤动物主要分布在0~10cm的深度范围内,而且随深度增加,数量和种类均呈下降趋势;对捕获的土壤动物进行群落多样性分析发现,施加各浓度氯酸钾的处理除Pielou均匀性指数外,数量、种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在高温多雨的华南地区,龙眼施用氯酸钾催花剂量少于1000g·株~(-1)的条件下,对果园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广东和海南红树林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广东和海南红树林的土壤,植物叶子和死地被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相同地区的一些植物群落进行比较,从而探讨红树林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红树林的土壤和植物的某些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尤其是Na和Ca的含量较为突出。虽然海岸带海水的pH〉8,土壤都呈酸性。红树林的养分利用率只有N较高,其余大多数元素都较低,红树林的生物吸收率和生物归还率通常也较低,但其大多数元素的生物分解率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市常见的18种行道树为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行道树的叶表面形态结构、应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绿化树种叶片的接触角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量差异显著,18种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的最大滞尘量在0.066-1.831 g/m2,物种间相差达27倍以上.叶表面具有网状结构,气孔密度较大(20<气孔密度<60个)且气孔开口较大(如芒果)容易滞留粉尘;叶表面平滑具有蜡质层,气孔排列整齐,无明显起伏(如红花羊蹄甲、桃花心木、大叶紫薇、鹅掌藤),滞尘能力较弱.植物叶片接触角与滞尘量呈负相关(r=-0.614),接触角<90°的表现为亲水性.易润湿的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最大滞尘量在1.0-1.831 g/m2,叶片表面的形态结构凹凸不平,具有钩状或脊状褶皱、突起等且20<气孔密度<60范围内,测得的接触角较小(芒果、重阳木、高山榕),使得粉尘与植物叶片接触面积较大,粉尘不易从叶面脱落,滞尘能力较强.而接触角较大的盆架树、麻楝、大叶紫薇、鹅掌藤和红花羊蹄甲的滞尘量均<1.0g/m2,其特殊的表面结构和疏水的蜡质使颗粒物不易吸附在植物叶片上,因此滞尘能力较弱.由此可见,植物叶表面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及其叶片接触角的大小是影响植物叶片滞尘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城市绿化时,适当考虑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滞尘的绿化树种,将可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讨论了西部大开发中存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指出水是制约西部特别是西北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要保证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定要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着手 ,注重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地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珠江三角洲农田植被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动态,为区域的碳循环研究和农田生态健康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珠三角农作物产量及其经济系数、平均含碳量与果实含水率等数据,运用碳储量模型估算1993-2010年珠江三角洲农作物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动态变化。【结果】珠江三角洲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从1993年的5.71×10^6和5.70t/ha,下降到2010年的2.83×10^6t和4.00t/ha。在珠三角洲各市中,佛山和中山的碳储量下降趋势最显著,而广州和佛山的碳密度下降趋势最明显。2010年,肇庆的碳密度(3.09t/ha)最高,珠海(2.86t/ha)次之,深圳(0.49t/ha)最低,其余7个城市的碳密度为0.80~3.00t/ha。水稻、甘蔗和蔬菜是珠三角农田植被碳储量构成中占比例最大的农作物,甘蔗(13.92t/ha)的平均碳密度最高,水稻(3.76t/ha)次之,蔬菜(0.63t/ha)最低。近年来珠三角农田植被中蔬菜所占比例增大,故与邻近区域相比其碳密度较低。【结论】珠江三角洲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耕地面积下降和种植结构变化是导致珠三角农田植被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珠三角农田植被碳密度的下降则与种植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海南热带植物叶片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管东生  罗琳 《林业科学》2003,29(2):28-32
分析了海南80种植物(青梅,坡垒,黄杞,荷木,海南蒲桃,琼南柿,油丹,琼楠,陆均松,海南油杉,橡胶,木麻黄等)叶片15个元素的含量,探讨这些元素在不同植物生活型的变化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叶片的元素含量在种间和元素间的变化范围都较大,植被类型和植物生活型对叶片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海南大多数植被的N/P比率较小,属于N含量制约的植被类型。元素比值和元素相关分析结果说明植物体内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一定的比例组成和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