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彩色马蹄莲后,细菌性软腐病菌侵染对彩色马蹄莲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彩色马蹄莲相关抗病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把0(对照,CK)、0.25和1.00 mmol/L的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二氯异烟酸(INA)液体喷施到彩色马蹄莲叶片正反两面,保鲜袋套袋24 h,然后用牙签蘸取1×108 CFU/mL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c.)菌液刺穿叶片,取样观察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变化,并取样测定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接种P.c.c. 24 h后,对照和0.25 mmol/L的Me-JA处理组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破坏严重;而0.25 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破坏较轻。接种病原菌0~32 h内,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相比,0.25 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MDA含量相对较低;对照处理组SOD活性一直呈直线状态,而0.25 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SOD活性于接种后8 h即比0 h的高,并于24 h达到401.56和378.02 U/gFW,远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结论】彩色马蹄莲经P.c.c.侵染后,细胞亚显微结构会在短时间内(24 h)受到严重破坏,而经0.25 mmol/L的SA或INA提前24 h诱导,其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受破坏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彩色马蹄莲后,细菌性软腐病菌侵染对彩色马蹄莲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彩色马蹄莲相关抗病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把0(对照,CK)、0.25和1.00mmol/L的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二氯异烟酸(INA)液体喷施到彩色马蹄莲叶片正反两面,保鲜袋套袋24h,然后用牙签蘸取1×108CFU/mL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c.)菌液刺穿叶片,取样观察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变化,并取样测定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接种P.c.c.24h后,对照和0.25mmol/L的Me-JA处理组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破坏严重;而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破坏较轻。接种病原菌0~32h内,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相比,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MDA含量相对较低;对照处理组SOD活性一直呈直线状态,而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SOD活性于接种后8h即比0h的高,并于24h达到401.56和378.02U/gFW,远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结论】彩色马蹄莲经P.c.c.侵染后,细胞亚显微结构会在短时间内(24h)受到严重破坏,而经0.25mmol/L的SA或INA提前24h诱导,其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受破坏的程度较轻。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3.
彩色马蹄莲试管块茎诱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行了不同培养条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子对彩色马蹄莲组培苗试管块茎诱导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蔗糖浓度达到50 g/L、光照16 h/d的条件下,彩色马蹄莲试管块茎诱导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的影响,发现BA能100%诱导块茎,且块茎的平均直径和鲜重均大于对照,其中以添加3 mg/L的BA表现最好。同时,试验也表明,并非所有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诱导彩色马蹄莲块茎的膨大,相对于对照,SA和PP333处理反而抑制了彩色马蹄莲块茎的诱导。  相似文献   

4.
初步研究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人工老化玉米(Zea mays L.)种子活力的修复作用。以人工老化的玉米种子为材料,采用0(CK)、0.01、0.10和1.00 mmol/L四个浓度的SA分别浸种6 h后,测定种子活力及幼苗生物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除1.00 mmol/L SA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外,其他浓度SA浸种对其电导率无显著影响;0.01和0.10 mmol/L SA处理能有效降低浸出液的可溶性糖含量,而1.00 mmol/L SA处理则引起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此外,0.01和0.10 mmol/L SA处理不会引起浸出液光密度(OD260 nm)增加,但1.00 mmol/L SA处理则导致其光密度增加。研究还发现不同浓度SA均能提高老化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0.10 mmol/L SA处理有利于幼苗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并提高幼苗叶绿素的含量,而其他浓度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0.10 mmol/L SA浸种对老化玉米种子活力的修复作用最好,可作为生产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外源诱导剂应用于花椒蚜虫无公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叶片喷施研究水杨酸(SA)、2,6-二氯异烟酸(INA)、褪黑素(MT)、茉莉酸甲酯(MeJA)和壳寡糖(COS)5种外源诱导剂对花椒抗蚜虫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筛选防效最佳外源诱导剂的最适施用浓度。结果表明:5种诱导剂处理后均对蚜虫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INA诱导的防效最佳,MT其次,二者诱导的防效分别为96.69%和54.32%;INA0.4~1.6mmol/L诱导的防效为89.68%~99.52%,且INA浓度越高、诱导时间越长,花椒抗蚜虫的效果越好。从经济、高效、环保的角度出发,建议INA选择0.8mmol/L为诱导花椒抗蚜虫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3种多胺—精胺(Spm)、亚精胺(Spd)、腐胺(Put)以及多胺合成抑制荆—甲基乙二醛-双-鸟苷基腙(MGBG)和水杨酸(SA)对鸭梨、雪花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pm促进鸭梨、雪花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浓度分别为0.005~0.01 mmol/L和0.005~0.05 mmol/L。Spd对鸭梨花粉萌发促进作用的浓度为0.01~0.25 mmol/L。在试验Spd浓度范围内,花粉管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长于对照;促进雪花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Spd浓度范围为0.01~0.25 mmol/L。促进鸭梨和雪花梨花粉萌发的Put浓度范围是0.01~0.5 mmol/L,促进二者花粉管生长的Put浓度范围分别为0.01~0.5 mmol/L和0.01~0.25 mmol/L。MGBG只有在0.05 mmol/L时促进这鸭梨和雪花梨花粉萌发,其它浓度均抑制二者花粉萌发;MGBG浓度在0.25 mmol/L以下时,均极显著促进鸭梨花粉管的生长;在0.05 mmol/L时对雪花梨花粉管的生长无抑制,其它浓度均极显著抑制了雪花梨花粉管的生长。在设定的SA浓度范围内,鸭梨萌发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以0.005 mmol/L最好;SA对鸭梨花粉管生长的促进以0.005 mmol/L最有效;促进雪花梨花粉萌发的SA浓度范围是0.025~0.05 mmol/L,但SA对雪花梨花粉管生长基本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试管苗种球进行诱导,提高彩色马蹄莲种球繁育效率和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缩短育苗时间,减少病害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方法]挑选苗高3.0~7.0 cm、根茎直径0.3cm以上的试管苗,接人添加不同用量蔗糖(2%~8%)、多效唑(1~8 mg/L)、矮壮素(2~16 mg/L)的培养基培养90 d后统计成球率,筛选适合彩色马蹄莲试管微型种球诱导的培养基.[结果]在改良MS培养基中,在相同多效唑和矮壮素用量条件下,随着蔗糖用量的增加,彩色马蹄莲成球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多效唑、矮壮素浓度的升高,成球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以添加4 mg/L多效唑、8 mg/L矮壮素的诱导效果最好,其中以多效唑4 mg/L与6%蔗糖的处理组合成球率最高,达100%,且平均直径与鲜重最高,形成的种球最大(3.2 cm).多效唑与矮壮素对试管苗叶片、根的分化和伸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在改良MS+NAA 0.1 mg/L+琼脂7 g/L固体培养基中添加合适配比的蔗糖和PP333或多效唑,均可以成功诱导彩色马蹄莲组培苗在试管中结球,而多效唑对球茎的诱导形成作用明显优于矮壮素.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浸种对抗虫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抗虫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SA)浸种不同时间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0.2 mmol/L)SA能够显著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大于0.2 mmol/L SA处理对种子的发芽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高浓度(>1.0 mmol/L)SA处理对种子的发芽呈抑制作用;在同一SA浓度下,浸种时间为24 h较48 h发芽率高。研究认为水杨酸浸种对棉花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影响,0.2 mmol/L SA浸种24 h对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最好。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对豇豆枯萎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豇豆枯萎病病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感病品种挑战接种后幼苗发病率、-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2.0 mmol/L的SA溶液都能显著地抑制豇豆枯萎病病菌孢子的萌发;在1.0~10.0 mmol/L范围内,SA浓度越大对菌丝的抑制作用越强;在不影响豇豆感病品种幼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5.0 mmol/L的SA最为有效,幼苗发病率仅为23.2%;感病品种经SA处理后引起了-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升高,挑战接种后的酶活性变化比未经SA处理的上升早且快。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乙烯(Ethephon,ETH)等信号分子对小麦TaLr19TLP1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半定量RT-PCR对ABA、SA、MeJA和ETH处理后TcLr19小麦中TaLr19TLP1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信号分子诱导后不同时间点,TaLr19TLP1基因表达趋势一致,但表达量差异显著。0.5mmol/L ABA、0.5mmol/L SA、0.05mmol/L ETH、0.1mmol/L MeJA诱导后,TaLr19TLP1基因表达高峰出现较早,表达量显著高于相同信号分子其他浓度处理。其中,不同浓度ABA诱导后,TaLr19TLP1基因在不同时间点表达量差异最明显。TaLr19TLP1基因在ETH诱导后6h出现表达高峰,在ABA,MeJA诱导后12h达到表达高峰,在SA诱导后48h出现表达高峰。研究表明,该基因表达受脱落酸、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乙烯等信号分子的不同程度的诱导,乙烯最先诱导表达,并明确0.5mmol/L ABA、0.5mmol/L SA、0.05mmol/L ETH、0.1mmol/L MeJA为相对最佳诱导浓度。  相似文献   

11.
方丽  裴瑞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65-9466,9489
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溶液对不同质量的辣椒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高质量的辣椒种子经SA处理后,其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中发芽指数的变化率最显著,但对其发芽率影响不明显;SA对低质量的辣椒种子发芽和活力的促进作用较对高质量种子作用显著。SA对辣椒种子活力的影响与SA浓度有关,与所供试的时间关系不显著。试验表明,用0.01~1.00mmol/L的SA溶液处理辣椒种子可显著提高其抗逆性,用0.10 mmol/L的SA处理24 h对提高辣椒种子活力的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选择2个绣球品种‘含羞叶’和‘银边’为试验材料,采用叶片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SA)溶液(0.25、0.50、0.75 mmol·L-1和1.00 mmol·L-1)并结合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胁迫43℃/33℃(昼/夜)的处理方法,从形态表现、光合色素、膜脂过氧化酶、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方面研究外源SA在提升绣球耐热性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施用SA浓度为0.50 mmol·L-1和0.75 mmol·L-1后,2个绣球品种叶片受热害影响程度较轻,且施用适当浓度的SA能有效抑制高温胁迫下光合色素的分解,减缓细胞膜的氧化损伤,抑制丙二醛的积累,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等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进而减轻高温胁迫对绣球造成的伤害,诱导绣球耐热性提升,以0.75 mmol·L-1浓度的SA处理对绣球耐热性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高温胁迫微型月季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微型月季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微型月季品种黄金海岸盆栽植株喷施0、0.5、1.0、1.5、2.0和2.5 mmol/L SA溶液,测定分析其在36℃高温下生长0、24、48和72 h时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喷施1.5和2.0 mmol/L SA可减缓高温胁迫微型月季叶片的叶绿素降解速率,有效抑制丙二醛(MDA)含量积累及相对电导率升高,有利于提高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喷施2.0 mmol/L SA可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喷施1.5 mmol/L SA可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D活性与APX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结论]喷施适宜浓度的SA可提高高温胁迫微型月季黄金海岸的耐热性,且以喷施2.0 mmol/L的效果最佳,可在微型月季盆栽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盐胁迫下茶树生长及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其缓解盐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茶树品种"龙井长叶"为材料,在40mmol/L NaCl胁迫处理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1.5mmol/L)外源SA,研究其对茶树生长及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盐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外源SA均可不同程度提高茶树叶片相对含水量(RWC),降低水分饱和亏(WSD),增加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本试验条件下以1.0mmol/L SA处理效果最佳。【结论】外源SA可通过提高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维持植株水分平衡,保护膜结构和功能,缓解盐胁迫对茶树的伤害,从而促进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枳为材料,研究在沙培条件下其生长、内源激素和信号物质对不同浓度K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与适钾(6 mmol/L)处理相比,无钾(0 mmol/L)、低钾(2 mmol/L)和高钾(12 mmol/L)处理都抑制了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以及叶、茎和根生物量,也显著降低了根系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s)、油菜素内酯(BR)、玉米素核苷(ZR)含量,但显著增加了根系脱落酸(ABA)含量以及根系信号物质钙调素(CaM)、水杨酸(SA)、一氧化氮(NO)、茉莉酸(JA)水平。K诱导的内源激素和信号物质水平变化表明枳实生苗能对K胁迫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外源SA缓解冬小麦盐胁迫的适宜浓度。本研究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山农22’为试验材料,水杨酸(SA)作为调控物质,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5个浓度的SA(50,100,200,300和500μmol/L)对120mmol/L NaCl胁迫下冬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A能够缓解盐胁迫对小麦造成的损害。200μmol/L SA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200μmol/L SA可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膜质过氧化伤害。本研究所采用的SA浓度中,以200μmol/L SA对冬小麦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GA溶液浸泡彩色马蹄莲种球,催芽播种,研究GA对彩色马蹄莲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GA低浓度处理种球可以促进种球萌发,并对彩色马蹄莲的开花有一促进作用,GA浓度在50~80μL/L左右效果较好,促进开花而没有畸形花出现。高于80μL/L浓度抑制植株的生长,并对生根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叶圆片法对水杨酸(SA)、草酸(OAA)、磷酸氢二钾(K2HPO4)和壳聚糖(CTS)4种化学物质诱导草莓抗根腐病(Pestalotiopsis photiniae(Thuem)Y.X.Chen)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SA在0.5 mmol/L浓度下诱导抗病效果达91.9%,OAA在20 mmol/L浓度下诱导抗病效果达96.4%,K2HPO4和CTS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均无诱导抗病作用;4种化学物质中只有CTS有直接抑菌作用,对根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为1.983 mg/mL,其余3种均无直接抑菌作用;用SA和OAA诱导处理后,草莓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表明,0.5 mmol/L SA诱导处理草莓叶片POD活性至第1天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了252.3%,而PPO和PAL活性变化不大;20 mmol/L OAA诱导处理草莓叶片PAL活性至第4天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了37.8%,而PPO和POD的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诱导不结球白菜抗黑斑病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结球白菜感黑斑病品种短白梗为材料,于两叶一心期用05mmol·L-1水杨酸(SA)进行叶面喷雾处理,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叶片中Bcchi、BcPR4、BcAF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在SA处理后24 h接种甘蓝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研究抗病相关物质的变化,以探讨SA 诱导的抗病机制.结果表明,SA喷雾处理后显著诱导了BcAF、BcPR4、Bcchi在短白梗中的表达;接种后,经SA处理的短白梗中,48 h前SOD活性、12 h后POD活性、48 h前PPO活性和0~12 h与84 h后H2O2含量均高于未经处理的,而CAT活性在处理36h后低于未经处理的.用SA 对短白梗进行喷雾处理可明显降低其病情指数,表明SA诱导系统获得性抗性在提高黑斑病抗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艾纳香为试材,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各设浓度10、1、0.1、0.01 mmol/L)分别喷施艾纳香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以喷施去离子水为对照,探索不同浓度SA、茉莉酸甲酯(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左旋龙脑(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10 mmol/L MeJA处理外,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艾纳香嫩叶后,L–龙脑含量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成熟叶,L–龙脑在72 h达到最大值(3.043 mg/g),显著高于对照;除0.01 mmol/L MeJA处理外,用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嫩叶,总黄酮的含量均在48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老叶,总黄酮含量在72 h达19.246 mg/g;用0.01 mmol/L SA处理成熟叶、老叶,L–龙脑的含量在72 h时分别为2.418、2.034 mg/g,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用0.1 mmol/L SA处理嫩叶、成熟叶、老叶,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分别为6.287,8.172、11.827 mg/g。综合本研究结果,1 mmol/L的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的合成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在处理后72 h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0.01 mmol/L S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具有较好的效果,处理后,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含量在72 h较高,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