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采取的稳定家蚕原原种种性的措施:原原种严格分区饲养,保证家蚕品种系统纯正;合理安排繁育次数,防止品种退化;落实双重保种,保持种性稳定;重视品种生产信息反馈,及时改进不良性状等。叙述了提高蚕种质量的措施:改善饲育环境,提高家蚕体质;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产质量;加强消毒防病,防止蚕病发生;加强迟眠蚕、病死蚕、母蛾检疫,减少胚种传染;科学调查茧质,提高数据的可靠性等。总结了稳定家蚕原原种种性和提高蚕种质量取得的成效:提高了原原种的单蛾产卵数、良卵率、孵化率等各项性状成绩,降低了蚕病发病率和蚕种带毒率,提高了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农村饲养茧丝质量等。  相似文献   

2.
许梅 《四川蚕业》2011,39(1):39-40
<正>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蚕区化学物质污染引起的家蚕中毒事故明显增多,造成蚕茧质量下降,产量严重损失,极大地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家蚕中毒已成为蚕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控制家蚕化学物质中毒,已成为提高蚕茧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家蚕病害流行与控制技术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茶叶通讯》2003,(1):18-18
在“家蚕病害的流行与控制技术研讨会”学术活动上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鲁兴萌教授分析当前浙江省家蚕病害的流行与控制技术后认为 :近年家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在种类和程度上 ,有害物中毒(氟化物中毒、农药中毒和工业三废等 )、血液型脓病和微粒子病依然是主要的病害 ,家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是制约全省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蚕病害防治技术指导和推广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开展引导蚕业现代化 (或产业化 )的项目研究 ,不断提高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在家蚕传染性蚕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蚕业消毒剂 ,以及其它蚕药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危害逐年加重,蚕种合格率不断下降,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很大,引起各级党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大家都在思索家蚕微粒子病危害严重的原因,探索提高蚕种合格率的措施,众所纷云,各抒已见。笔者认为,四川家蚕微粒子病危害严重,蚕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向家蚕添食CuCl_2和FeCl_2,研究金属离子Cu~(2+)和Fe~(2+)对家蚕生长发育及茧丝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u~(2+)能够促进家蚕的生长发育,提高产茧量及茧丝力学性能,当添食035 g/L CuCl_2时,与空白试验组相比,5龄3~6 d蚕体质量平均日增加81%,体长平均日增加83%,全茧量增加23%,茧长增加55%,茧丝中β折叠含量增加691%,茧丝极限断裂强度增加23%;Fe~(2+)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则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家蚕生长和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家蚕蚕丝产量和品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蚕业科学》2012,(3):584-585
<正>家蚕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泌丝昆虫。但是,养蚕业受到严重的病害威胁,家蚕病害每年给养蚕业造成的损失占蚕业生产总收入的20%左右。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引起的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对养蚕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传染力极强,难以控制。因此,提高家  相似文献   

7.
仝德侠  赵淑英  李仕亚  董辉 《中国蚕业》2011,32(3):21-22,45
通过“灭蚕蝇”不同用法对家蚕蝇蛆病防治效果的试验发现,适当提高“灭蚕蝇”使用浓度和施药次数,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灭蚕蝇”对家蚕蝇蛆病的防治效果,且不会因增加“灭蚕蝇”使用剂量造成家蚕农药微量积累中毒而增加不结茧蚕的发生。400倍液添食、250倍液体喷,4龄蚕体喷1次、添食2次,5龄蚕添食3次、体喷3次,防效最优;家蚕4眠...  相似文献   

8.
提高家蚕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效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家蚕微粒子病预知检查的重要性,采取科学抽样,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规范检验方法、建立预知检查档案等措施,对提高家蚕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效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饲料效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直接关系着生产经济效益,因此提高饲料效率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家蚕饲料效率是指食饵量与产物量之比,此概念是借鉴和引用于禽畜类的饲料效率。通过阐述家蚕饲料转化效率的概念、评定指标、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显示与禽畜类饲料效率相比家蚕的饲料效率较低。诸多研究表明,通过添加纳米材料等外源物质有助于提高家蚕的饲料效率,尤其是在家蚕人工饲料的制作中表现尤为重要。通过提高家蚕饲料效率的方式,提升家蚕经济效益的研究方向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陆上与海上通道,而这都要归功于我国古人对家蚕的利用。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产品丝绸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商业价值,对家蚕的研究意义重大。如何提高我国蚕丝品质和产量,在国际家蚕研究中取得领先地位便成了关键问题。为解析21世纪国际家蚕研究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策略进行文献可视化研究。本文在WOS核心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利用VOSviewer、Excel2016等软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发现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家蚕研究的开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同时,我国应更加重视家蚕研究,提高育种水平,对家蚕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成为家蚕研究方面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苏芸金杆菌、家蚕白僵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家蚕微孢子虫(N.b),观察紫外线照射对家蚕病原的灭活效果。结果是当紫外线照射时间为6min时可杀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照射的时间为12min以上时可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照射22min以上可杀灭苏芸金杆菌;照射24min以上可杀灭家蚕自僵菌。说明紫外线照射处理对这4种家蚕病原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是养蚕业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进入饲养家蚕群体的路径、在家蚕个体内繁殖扩散和在饲养家蚕群体中的扩散规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与此相关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提出在防止家蚕微孢子虫进入饲养家蚕群体方面,必须根据生产实际并掌握病害流行规律构建因地制宜的防控技术体系;在家蚕个体抗病能力提升方面,家蚕微孢子虫与家蚕的互作机制解明,新型育种技术和微生态技术的应用等非常值得期待;在控制微粒子病在家蚕群体中扩散方面,解明感染个体在蚕座内传播的基本规律,构建新型检疫体系与研发检测技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蚕业科学》2012,(5):956
<正>家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文化载体和模式生物,其不但在蚕丝产业的发展和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蚕丝纤维新材料、生物反应器和模式生物中也逐渐凸显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对家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利用,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领衔的家蚕基因组研究团队率先开展了家蚕基因组研究,并于2004年和2009年先后在《Science》杂志上公布了家蚕基因组图谱和家蚕遗传变异图谱。在该研究的推动下,该团队在功能基因组研究、家蚕转基因和家蚕生物反应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家蚕的研究也受  相似文献   

14.
家蚕是具有经济价值的鳞翅目昆虫。作为饲养家蚕主要的效益产品,茧丝是蚕桑行业产量和质量效益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选育茧丝性状良好的家蚕品种,可以使得蚕丝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益。主要介绍了家蚕茧丝性状的特征,以及传统的家蚕育种中茧丝性状的研究进展和分子育种水平上茧丝性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概述了蚕业研究者们利用各种分子标记以及分子技术和蛋白技术对影响茧丝量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家蚕主要经济性状的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家蚕茧丝性状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能力,将带有BmNPV晚期表达因子基因(lef-1)dsRNA表达盒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表达盒的转基因载体pigA3-LEF-Neo通过精子介导法导入家蚕卵,经G418和GFP双重筛选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获得了转基因家蚕。对G6代转基因家蚕2龄幼虫接种BmNPV,结果显示转基因家蚕的死亡率比正常家蚕(对照组)下降了10~30个百分点,表明转基因家蚕对BmNPV的抗性有所提高;对接种BmNPV的5龄转基因家蚕A、B系统的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2个系统体内的lef-1 mRNA转录水平比对照组平均降低了72倍和26.5倍,最高下降了104倍,进一步表明表达lef-1 dsRNA的转基因家蚕抑制了BmNPV lef-1基因的表达。转基因家蚕的饲养成绩显示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性状与正常家蚕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探讨杭州家蚕真菌病的暴发情况,研究家蚕真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降低家蚕真菌病发病率,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野蚕经过人类近5 000年的人工驯化,成为了今天的家蚕。与野蚕相比,家蚕的形态大小和结茧能力比野蚕有了数倍的增长,特别是茧重量,其差异可达10倍左右。在20世纪自杂交育种技术被运用到家蚕领域后,家蚕的茧丝生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培育了很多的高丝量品种。经过几十年的品种选育,目前已经很难再培养出更高产量的蚕品种。前人对产丝量的研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桑园间套种作物和桑园周边大田作物使用农药、农林业使用农药防治害虫、桑园使用成份混杂农药、盲目使用新型农药、土壤中农药残留的污染以及蚕农防毒意识薄弱等造成家蚕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有机磷农药、沙蚕毒素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引起家蚕农药中毒的症状。提出了合理调整桑园布局、设立桑园保护区、普及农药知识、正确使用农药、严防农药二次污染等预防家蚕农药中毒的对策。同时,提出了家蚕农药中毒的防治方法:勤观察、早发现,正确诊断;查明中毒原因,切断毒源;做好中毒后的处理工作,降低因农药中毒造成的损失;增强家蚕体质,提高家蚕对农药的抵抗力。以期确保蚕桑产业生产安全,把家蚕因农药中毒所造成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正> 培育高茧层率基础品种是目前家蚕育种界所注目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家蚕实用新品种的选育。利用较好的亲本,可以缩短育种时间,提高品种质量。高茧层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家蚕性别与两种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关系,采用辛硫磷对5龄第3d的雌雄家蚕进行诱导,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两基因在雌雄家蚕的脑和脂肪体中的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药诱导后在雌雄家蚕的脑表达量均有所增加,雌家蚕ace1,雄家蚕ace1,雌家蚕ace2,雄家蚕ace2表达程度分别增加了70.50%、5.76%、217.00%、35.83%;在家蚕的脂肪体中ace1的表达量减少,ace2的表达量略有增加,且雌家蚕ace1,雄家蚕的ace1表达程度分别减少了5.37%、34.90%,雌家蚕ace2雄家蚕ace2表达量分别增加了9.32%、6.96%。研究表明,ace1和ace2在雄家蚕的脑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雌性家蚕,推测这可能是导致雌雄家蚕对农药抗性差异的原因;在农药诱导后,ace2在脂肪体里的表达和ace1的表达趋势相反,推测ace2在农药中毒发挥更加重要的代谢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家蚕的抗性品种选育和开发针对鳞翅目害虫的高效杀虫剂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