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甸小米核桃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直接浸提法与Arnon法从罗甸小米核桃叶片中提取叶绿素的效率,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用丙酮、乙醇浸提法提取叶绿素的效率比丙酮、乙醇Arnon法高,以乙醇与丙酮体积比1∶1的混合溶液为浸提剂时,叶绿素浸提效率最高;分别在温度50℃、料液比1∶50、浸提5 h的条件下浸提效果最好;在温度为50℃、液料比为1∶40的条件下提取6.5 h,叶绿素的提取效率最高,且3个主要因素对浸提结果影响次序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料液比。  相似文献   

2.
玉米叶片叶绿素快速浸提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体积分数80%丙酮、体积分数95%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醇-丙酮(体积比1∶1)混合液4种浸提液,不同光温条件和不同样品预处理方式对叶绿素浸提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以乙醇-丙酮混合液效果最好,避光和50℃的提取温度有利于叶绿素提取;样品冷冻处理不利于叶绿素a的提取,而有利于叶绿素b的提取,总叶绿素以鲜样提取为宜。在大样本试验中浸提叶片叶绿素较适宜的方法是:将新鲜(或冷冻)玉米叶片放入50℃丙酮-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1)中避光提取1.5h。  相似文献   

3.
仙人掌叶绿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乙醇与丙酮体积比2:3的溶液为浸提剂,用正交法考察了温度、时间、溶剂总体积(ml)与仙人掌重量(g)比等3个因素对提取仙人掌叶绿素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仙人掌与浸提剂按1:10投料,在60℃下浸提4.5h,叶绿素的提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宽叶荨麻叶绿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林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35-12236,12239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宽叶荨麻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为宽叶荨麻叶绿素的提取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浸提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宽叶荨麻叶绿素提取的最佳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并辅以超声波提取法进行提取效率的比较。[结果]以80%丙酮为浸提溶剂的宽叶荨麻叶绿素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 g/ml、温度56℃、浸提时间7 h。影响宽叶荨麻叶绿素提取效率的主次因素顺序是: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浸提法的比较,得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具有速率快、效率高的优点。[结论]料液比是影响宽叶荨麻叶绿素提取效率的最主要因素,超声波提取法可明显提高宽叶荨麻叶绿素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5.
芦荟皮叶绿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芦荟皮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芦荟皮中的叶绿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浸提溶剂种类、浸提溶剂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等5个主要因素对芦荟皮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芦荟皮叶绿素的提取工艺,并对叶绿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耐酸碱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分数φ(乙醇)=85%、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5.0h、料液比1∶50是最优工艺条件,叶绿素的提取率可达0.1970mg/g。芦荟皮叶绿素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自然光长时间照射会影响叶绿素的稳定性;在弱碱性介质环境中,叶绿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番木瓜叶叶绿素的提取和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叶绿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V(丙酮)∶V(95%乙醇)=1∶3作提取溶剂,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h,料液比1 g∶35mL.正交验证试验,RSD为0.544%;经过皂化、酸化、铜代、成盐等工序制成叶绿素铜钠产品,RSD为1.26%,平均产率为3.29%,主要技术指标符合国家GB 26406--2011标准,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符合标准,水溶性好,具有一定的耐热和耐酸碱性,宜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凤仙花色素提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无水乙醇作为浸提剂(pH值1)、浸提时间1.5 h、浸提温度50℃、料液比1∶70、浸提1次的效果较佳。进一步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为浸提剂,调节pH值为1,添加凤仙花粉末与浸提剂的比例为1∶60,恒温保持40℃浸提1.5 h,最大提取率为2.84。  相似文献   

8.
茶叶叶绿素混合液浸提法提取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混合液浸提法制得叶绿素提取液,分别从混合液配比、提取的温度、提取时间和浸提液用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试验,并从叶绿素的提取量和提取液的稳定性方面比较了混合液提取法与传统的丙酮研磨法.结果表明,混合液浸提法提取叶绿素,提取完全,提取量高于传统法;而且,混合液浸提法制得的叶绿素提取液稳定性更好.试验总结出,混合液浸提法的最佳条件是:室温下,以丙酮∶乙醇∶水=3∶6∶1的混合液30 mL,避光提取1 h.  相似文献   

9.
白菜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白菜品种苏州青、华王为试验材料,研究95%乙醇,80%丙酮,V乙醇∶V丙酮=1∶1、2∶1、1∶2,V乙醇∶V丙酮∶V水=4.5∶4.5∶1 6种提取液对白菜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测定叶绿素在这6种不同提取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叶绿素提取效果较好的为V乙醇∶V丙酮=1∶1、1∶2的浸提液。叶绿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浸提48 h后稳定性较好,提取最为充分。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蕹菜梗叶绿素的最佳浸提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蕹菜梗叶绿素的最佳浸提工艺为:乙醇浓度85%、料液比1∶5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其提取率为0.1957 mg·g-1;蕹菜梗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但不溶于水,其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 nm,且具有较好的耐光和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
在固定浸提时间1.5 h、浸提温度80℃及固定料液比1∶20、浸提温度80℃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料液比(1∶5、1∶10、1∶15、1∶20、1∶25、1∶30)提取和不同浸提时间(0.5、1.0、1.5、2.0、2.5、3.0 h)提取的金萱绿茶多糖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水浸提的绿茶多糖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效果,对亚铁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提取绿茶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浸提时间2.5 h。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酸碱浸提法进行了猴头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试验,以NaOH浓度、浸提温度、料液比及浸提时间进行了单因素试验,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NaOH浓度0.3 mol/L、料液比1∶8、浸提时间2 h及浸提温度60℃。在此条件下,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46.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真姬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真姬菇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蒸馏水提取真姬菇子实体多糖,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比和浸提次数为主要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后计算多糖得率。[结果]影响真姬菇子实体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比>浸提次数>浸提时间。正交试验表明,当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2.0h,浸提比为1∶30,1次浸提时,多糖得率最高,达到4.8%。[结论]通过正交试验及其验证试验确定的真姬菇子实体多搪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2.5h,浸提温度90℃,浸提比1∶30,浸提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真姬菇子实体多糖得率可达5.1%。  相似文献   

14.
红叶杨红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鸣  涂炳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05-2206
[目的]探讨影响色素得率的因素和工艺条件。[方法]以红叶杨新鲜叶片作为原料,研究了4种浸提剂(水、乙醇、石油醚和丙酮)、5种乙醇溶液浓度(15%~100%)、不同波长,浸提温度、料液比和pH值对红叶杨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红叶杨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组合。[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浸提剂、乙醇溶液浓度、吸收波长、浸提温度、料液比和浸提pH值分别为乙醇、75%4、50 nm、70℃1、∶75和1;正交试验表明,提取红叶杨色素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0.5 h、料液比1∶100、75%乙醇浸提剂和浸提pH值为1。[结论]该研究为红叶杨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以紫菜为主要原料制备叶绿素铜钠盐,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等优化叶绿素铜代反应条件及皂化条件,并对紫菜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菜叶绿素铜钠盐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叶绿素铜化时间12h、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2h,丙酮与乙醇体积比6∶4的混合液作浸提液溶剂,液料比V溶剂∶m紫菜=60∶1 (mI/g);皂化温度60℃、皂化时间40 min以上、皂化液pH 11.51~11.93.稳定性试验表明紫菜叶绿素铜钠盐耐光性较差,在室温、pH 8~12时稳定性较好,高于80℃的温度和强酸强碱会导致紫菜叶绿素铜钠盐变性,食盐、白砂糖、淀粉等常见食品添加剂对其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提取液对蓝莓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提取液提取蓝莓叶绿素的效果,采用研磨法,研究了不同提取液对蓝莓叶绿素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丙酮(1∶1)的混合液提取叶绿素含量最高,达2.953mg/g,显著高于其他有机试剂;用80%的丙酮提取叶绿素含量最低,仅1.280mg/g。浸提18h,叶绿素含量基本达到最大值,之后叶绿素含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盐藻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以改进盐藻β-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首先比较了丙酮∶甲醇(7∶2)和石油醚2种常用提取试剂对盐藻β-胡萝卜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然后以丙酮-甲醇(7∶2)为提取试剂,分别从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3个方面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相对于石油醚,丙酮∶甲醇(7∶2)对盐藻β-胡萝卜素的提取效率较高。4℃和25℃浸提温度下β-胡萝卜素的得率没有明显差异。分3次提取时,5 m in的浸提时间即可获得较高的提取效率。在1~7 m l的提取剂使用范围内,随着提取剂用量的增加β-胡萝卜素的提取效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是很大。[结论]以丙酮∶甲醇(7∶2)为提取试剂,在25℃下浸提5 m in 3次可以得到较高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野生鸡树条荚莲(Viburnum sargentii Koehne)果皮为原料,采用热浸提法提取红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并检测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鸡树条荚莲果皮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积分数80%、pH 2的乙醇溶液作提取溶剂,料液比m鸡树条英蒾果皮∶V 溶剂=1∶40 (g/mL),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5 h,提取2次.色素在自然光照下易退色,温度高于80℃时易褐化.  相似文献   

19.
小麦麸皮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小麦麸皮为原料,以水为提取溶剂制备水溶多糖。对影响提取麸皮多糖的工艺参数如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水比等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提取麸皮多糖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100℃、料水比1∶25、浸提时间4 h。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最佳提取方法,以16种枣树品种为材料,用95%乙醇、乙醇丙酮混合液(1∶1)和80%丙酮分别浸提不同枣树品种叶片叶绿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对不同浸提液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丙酮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效果不佳;95%乙醇和乙醇丙酮混合液(1∶1)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效果好,且水平相当。但丙酮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大,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应首选95%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