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根据贵州德江天麻产业发展中林麻菌精立体生态栽培的具体实践,阐述了菌材后续林、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冬荪(Phallus impudicus)、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ex Pers)Fisch]、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等产业相结合的立体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天麻和冬荪、竹荪产业原材料长期自给自足,解决了天麻废菌材循环利用问题,为天麻连作障碍提供了解决思路,同时丰富了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增收,带动扶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开花期"乌美"天麻和野生天麻的根茎、茎和花序3个部位中天麻素和氨基酸含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天麻中,天麻素、17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大小顺序为根茎茎花序。"乌美"天麻花序中天麻素含量是根的20.95倍、是茎的2.77倍;野生天麻花序中天麻素含量是根茎的13.62倍、是茎的2.86倍。"乌美"天麻花序中天麻素含量是野生天麻的1.32倍;野生天麻根茎中除谷氨酸(Glu)、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略高于"乌美"天麻外,其它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乌美"天麻。由此说明,"乌美"天麻比野生天麻具有较好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乌天麻和绿天麻为材料,研究其叶绿素光合色素合成特性,从而揭示其光合色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机理。测定乌天麻和绿天麻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前体物质的含量,包括﹠-氨基乙酰丙酸(ALA),胆色素原(PBG),尿卟琳原III(Urogen III),原卟琳IX(Proto IX)和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镁原卟琳(Mg-Proto),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到脱植基叶绿素(Chlide)光转化效率的测定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前体物质中,乌天麻原卟琳IX(Proto IX)含量为绿天麻的2.3倍,乌天麻镁原卟琳(Mg-Proto)的含量仅为绿天麻的3/5,而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到脱植基叶绿素(Chlide)光转化效率并未检测到有吸收,乌天麻胡萝卜素为绿天麻的6.3倍。通过叶绿素合成途径方向揭示了绿天麻和乌天麻的光合色素合成特性。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天麻产业技术专利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相关部门全面了解天麻产业开发现状,进一步提升贵州省科技创新对天麻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专利申请的类型、趋势、区域、申请人、技术领域及主要机构等方面对全国及贵州省天麻产业技术专利申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9—2016年贵州省天麻专利申请量为102件,占全国申请量的14.80%。贵州省天麻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占比较高,较全国分别提高17.38%和2.11%,发明专利申请占比低,较全国降低19.49%。其中,贵州省天麻产业的发明专利申请以天麻资源及种植领域、天麻药品领域的申请量居多,分别为22件(39.92%)和13件(23.21%)。  相似文献   

5.
吴佳新  段院生  李伟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416-4417,4421
为分析不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品种中的天麻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ODS-2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0.05%(V/V)磷酸溶液(3∶97)为流动相,比较了乌天麻(产地云南)、红天麻、乌红杂交天麻(产地湖北麻城)中天麻素含量.结果表明,乌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为0.423%,马红天麻为0.321%,红天麻为0.225%.大别山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乌红杂交天麻中天麻素含量高于红天麻.  相似文献   

6.
[目的]依据杂种优势利用原理,探讨天麻不同类型间杂交组合,旨在寻求并利用其优势性。[方法]以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作供试亲本,开展类型间正反交试验,分析不同组合间的产量差异。[结果]天麻不同类型组合中,以绿天麻(父本)×红天麻(母本)F1代有性种产量最高达2.84 kg/0.35 m2优势明显;以乌天麻(父本)×红天麻(母本)组合F1代个体平均单重及商品天麻产量分别达5.07 g和5.11 kg/0.8 m2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结论]天麻杂交优势明显,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一、病害及其防治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侵染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破坏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营养平衡,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降低天麻的产量,还会直接侵染天麻块茎,造成天麻软腐(称块茎软腐病)或腐烂死亡(称块茎腐烂病).其病因大多由于环境(如高温、高湿、透气不良等)不利于天麻的生长时进行侵袭危害,导致天麻块茎皮部萎黄,中心组织腐烂,内部成稀浆状,最终因腐烂发臭空壳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天麻种子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天麻种子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天麻种子的脂溶性成分,用GC-MS对天麻种子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每10g体质量灌胃5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0.2mL)、刺五加颗粒组(灌胃刺五加颗粒0.75g/kg)及天麻种子高剂量组(灌胃天麻种子4g/kg)、中剂量组(灌胃天麻种子2g/kg)、低剂量组(灌胃天麻种子1g/kg),每天08:00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21d。通过负重游泳试验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并检测小鼠血清乳酸(BLA)、尿素氮(BUN)、肝糖原浓度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另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天麻种子高、中、低剂量组,相同剂量连续灌胃给药28d后,测定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质量浓度、丙二醛(MDA)浓度、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存活时间。【结果】采用GC-MS对天麻种子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醇、醛、酯、烷烃和脂肪酸等5类25种物质,其中2-甲基十八烷、3-乙基-5-(2-乙基丁基)-十八烷、2-甲基-1-十一烷醇、己醛、己酸和鱼鲨烯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0.79%,15.10%,14.77%,11.69%,7.96%和4.79%。抗疲劳试验表明,天麻种子可以极显著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天麻种子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BLA、BUN浓度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LDH活性和肝糖原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耐缺氧试验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天麻种子高、中剂量组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存活时间显著延长,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且天麻种子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SOD质量浓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天麻种子具有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天麻,属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腐生草本,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有两千多年的用药历史。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天麻含有多种有效成份,其主要成份是天麻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天麻的广泛应用及显著疗效对天麻的产量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威宁县、赫章县等县(区)栽培天麻历史悠久,大方县更是全国闻名的"天麻之乡",栽培天麻已经成为当地老百性增收致富的一条门路。从目前的栽培技术来看,天麻栽培仍需大量的菌  相似文献   

10.
天麻是云南省6大中药材品种之一,天麻产业发展也是推进云南省扶贫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中药材支柱产业,昭通天麻于2004年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南省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天麻产业发展。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云南天麻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及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及挑战(Threats)进行分析,旨在为其它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实施精准扶贫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地天麻样本药用成分的差异性,采用HPLC法对小草坝镇(XCB)、碗厂镇(WC)、水竹乡(SZ)、拱拢坪雷音谷景区(GLP)4个不同种植地天麻样本中的6种主要药用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地天麻样本间GA、HA、PA、PB、PC、PE含量和巴利森苷总量差异明显,其中SZ种植地天麻样本中巴利森苷总量最高,变化幅度最大(15.890~27.847 mg/g);GLP种植地天麻样本中的GA平均含量为3.378 mg/g,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植地;SZ种植地天麻样本中的PA、PB、PC含量均高于其他3个种植地;巴利森苷总量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SZ(22.371 mg/g)> WC(19.869 mg/g)> XCB(15.388 mg/g)> GLP(13.011mg/g)。综上所述,GLP种植地天麻样本中的GA含量最高,SZ种植地天麻样本中的巴利森苷含量较高,该结果为天麻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品种选育和科学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天麻无性繁殖一步法栽培新技术,是将天麻种(一代天麻种)、蜜环菌固体栽培菌种、鲜木棒(最好是柞木)、干净的中粗粒河沙一步到位的栽培技术.它改变了过去栽培天麻必须先培养蜜环菌,后栽培天麻的繁琐程序,成本低,效益高,是目前普遍推广的天麻无性繁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彝良县小草坝、钟鸣等乡(镇)的天麻生长环境(水、土、气)和鲜天麻经相关权威部门监测、检测,完全符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条件,现有的4家生产企业组织发展的天麻基地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由于是全国第1家首先获得认证,因此在有机天麻生产指导、检查和管理中有机种植计划、生产记录、投入物记录、档案管理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还缺乏规范的有机天麻生产标准体系,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1年1次的再认证。  相似文献   

14.
余昌俊  王绍柏 《湖北农业科学》2011,(16):3288-3289,3293
为探索天麻芽腐病及其防治,试验采用2个天麻(Gastrodia elata Bl.)栽培种红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elata)、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 S.Chow)接种箭麻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 Schl.),研究天麻芽腐病的发...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天麻多糖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5个不同产地天麻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回流醇沉法,提取5个天麻主产区天麻中的多糖,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其多糖的含量。[结果]云南昭通天麻的多糖含量最高,为25.04%;其次是陕西略阳天麻,为23.46%,四川汶川天麻为23.41%;含量较低的是贵州青龙天麻(20.67%)和湖北神龙架天麻(20.28%)。[结论]5个不同产地天麻多糖的含量差异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6.
1、病害及其防治 (1)病害原因.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它们侵染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破坏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营养平衡,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降低天麻的产量,还会直接侵染天麻块茎,造成天麻腐软(称块茎软腐病)或腐烂死亡(称块茎腐烂病).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直接晒制和煮制、蒸制后不同干燥方法,以及不同蒸制时间进行昭通天麻加工,比较加工后天麻药材折干率和内在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新鲜天麻直接晒干或直接烘干,干燥时间长,易发生酶促褐变,导致天麻表皮变黑和天麻素含量降低。煮制处理天麻的折干率为20%~24%,天麻素含量为0.36%~0.45%,显著低于蒸制处理的折干率(24%~31%)和天麻素含量(0.66%~1.09%)。天麻煮制后采用传统燃煤烘干或熏硫处理,会增加药材总灰分、浸出物和二氧化硫含量。将天麻蒸制后采用鼓风干燥箱进行高温(55℃)-低温(35℃)变温干燥,药材外观形态较好,天麻素含量可达0.82%。昭通天麻最佳蒸制时间特级为35 min,一级为30 min,二级为20 min,三级为15 min。昭通天麻适宜的干燥方法为蒸制断生后采用鼓风进行高温(55℃)-低温(35℃)变温干燥,蒸制时间以刚透心为宜。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用技术》2012,(12):20-20
1、背景技术中药天麻(Rhizoma Gastrodiae)来源于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Gastrodiae lata Bl.)的干燥块茎。由于人们对天麻需求的日趋增加,国内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逐渐形成了天麻的无性栽培方法。之后,由于多代无性栽培导致的种性退化和对于天麻种子萌发时所需以之共生的萌发菌的认识逐渐清楚,天麻的人工有性繁殖技术也应运而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整套天麻人  相似文献   

19.
一、病害及其防治 1.病理原因 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侵染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破坏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营养平衡,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降低天麻的产量,还会直接侵染天麻块茎,造成天麻腐软(称块茎软腐病)或腐烂死亡(称块茎腐烂病).其病因大多由于环境不良,如高温高湿、透气不良等不利于天麻的生长时病菌进行侵袭危害,导致天麻块茎皮部萎黄,中心组织腐烂,内部成稀浆状,最终因腐烂发臭空壳死亡.  相似文献   

20.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为兰科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以块茎入药,有益气镇痉、平肝息风、定惊祛湿的作用;可治头昏目眩、肢体麻木、癫痫、小儿惊风、高血压病、耳源性眩晕等症.天麻主产贵州,现列为贵州地道中药材GAP基地示范品种之一.天麻栽培中常受到多种病虫危害,影响产量和质量.作者整理近20年来国内有关天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经验和防治研究结果报道,供贵州实施GAP防治天麻病虫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