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不同pH值黄泥土施用磷石膏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7-1999年在不同pH值黄泥土上施用磷石膏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50、100、150kg/667m^2,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pH4.30增产7.8%-22.9%,pH5.01增产8.5%-17.1%,pH5.65增产7.5%-11.5%,pH6.07增产5.9%-8.3%;投产比在1:2.7以上,随磷石膏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提高,土壤水解酸含量降低;磷石膏适宜用量为50-100kg/667m^2.可以认为磷石膏是一种改良酸性黄泥土的新型调 理剂。  相似文献   

2.
通过杂选l号油菜不同肥力条件下施用氮、磷、钾肥与产量的关系效应研究,获得杂选l号油菜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产量与N、P、K三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分析得出:最高产量施肥量N10.07kg/667m^2.P2O57.678kg/667m^2,K2O10.353kg/667m^2;最适施肥量为N8.654kg/667m^2,P2O56.282kg/667m^2.K2O6.45kg/667m^2,并获得了杂选1号高产150kg以上的优化施肥技术方案。同田对比试验结果,平均产量达175,68kg/667m^2,比农户习惯施肥平均增产30.19kg/667m^2,增产20.75%。  相似文献   

3.
3年磷石膏后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在黄泥土上增产作用有明显的后效,但土壤和施用量不同,持续时间不一样。酸性黄泥土以100-150kg/667m^2后效较明显,持续时间超过三季作物;微酸性黄泥土只有150kg/667m^2的后效明显,持续时间达到三季作物。磷石膏的改土作用也有后效,但与供试土壤pH值有关。土壤pH值低、磷石膏的后效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三季作物);土壤pH值高,后效作用不很明显,持续时间较短。因此,磷石膏宜在pH值低于5.0的酸性土壤上施用。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高梁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氮、磷、钾14种不同肥料配比试验结果得出:合理的氮、磷、钾不同肥料配比为N12kg/667m^2,P2O58kg/667m^2,K2O14kg/667m^2中量施肥水平,其N:P2O5:K2O=1:0.7:1.2时,高粱籽粒产量为435.1kg/667m^2,产值为1153.0元/667m^2。纯收入为950.3元/667m^2。净产投比为4.69:1;肥料利用率分剐为氮30.96%,磷9.80%,钾为16.33%。  相似文献   

5.
红塔区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设计,对玉溪市红塔区油菜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肥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N、P、K配比施肥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为y=42.9906+15.5291N+2.1187P-13.1592K-0.8474NP+0.2745NK+1.0717PK-0.2330N^2+0.9174P^2+0.2712K^2,油菜N、P、K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20.66kg/667m^2、P2O56.80kg/667m^2、K2O3.65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206.45kg/667m^2。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20,(1):7-9
为磷动力在油菜高产栽培上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比较了直播与育苗移栽2种种植方式下施用磷动力1kg/667m~2、2kg/667m~2与45%(15∶15∶15)复合肥25kg/667m~2作底肥时,油菜生长及产量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磷动力1kg/667m~2的油菜苗期株高、最大叶长宽、根湿重、茎叶湿重及开盘直径等指标与施用45%复合肥25kg/667m~2的相当,而施用磷动力2kg/667m~2的多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复合肥处理;直播和移栽试验各产量性状及产量均以磷动力用量2kg/667m~2时最高,分别比施用复合肥增产20.42%、18.75%,分别比不施用底肥增产49.95%、47.43%,产值分别为917.45元/667m~2、1 144.64元/667m~2,利润分别为280.45元/667m~2、458.64元/667m~2,比施用复合肥处理分别增收152.07元/667m~2、177.22元/667m~2,投入产出比亦为最高。因此,在油菜高产栽培中使用磷动力(后期配合钾肥)替代底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推荐用量为2kg/667m~2。  相似文献   

7.
黄泥田免耕直播小麦“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黄泥田免耕直播小麦“3414”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氮、磷、钾最佳产量施氮(N)14-17kg/667m^2,磷(P205)4-7kg/667m^2,(K2O)5-7kg/667m^2,三要素比例为1:0.3-0.5:0.4-0.8,最佳产投比为1:7-9。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泰激2号选6”和“2002-446”等优质水稻新品种(系)进行每667m^2施用纯氮8.05kg、10.35kg和12.65kg3种氮肥用量对产量的效应研究表明:中等肥力田块,在施用足量磷钾肥的前提下,“泰激2号选6”、“2002-446”以及“昌米011”等优质水稻新品种均以每667m^2施用纯氮10.35kg为最佳氮肥施用量,各品种平均产量为628.62kg,较每667m^2施用纯氮8.05kg,平均产量597.5kg,增产5.2%,新增收入60.90元;较每667m^2施用纯氮12.65kg,平均667m^2产608.89kg。增产3.2%,新增收入53.0元;因此,各参试品种在施用足量磷钾肥的前提下,每667m^2施用纯氮10.35kg可获得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氮肥用量和氮源形态对饲料玉米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东莞市桥头农科园饲料玉米上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氮素用量为30kg/667m^2时,双苞植株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单苞植株,且单株籽粒干物产量最高,不论单、双苞植株的氮素产投率,低氮处理(15kg/667m^2)都明显高于高氮处理(30kg/667m^2);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双苞植株的氮素产投率显著高于单苞植株,平均增加87%,氮素产投率的对数与单株苞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低氮处理条件下,其相关系数(r)为0.86;高氮处理条件下,其相关系数(r)为0.77。在高氮处理条件下,按铵态氮和硝态氮各半混合施用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在土壤速效磷较丰富的中上等肥力田和速效磷丰富的上等肥力田进行磷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稻谷产量随P2O5施用量(0-6 kg/667m^2)的增加而增加,均呈显著正相关(r中上=0.9954^*,r上=0.9828^*),其中,上等肥力田在施用0-6 kg/667m^2增产幅度较小;P2O5施用达8 kg/667m^2时产量不再提高.稻米中磷化物含量均呈现随P2O5施用量增加而增大趋势,当P2O5施量达8 kg/667m^2时,稻米中磷化物含量中上等肥力田达临界值,上等肥力田超标;不施磷肥处理,稻米中磷化物均为3 mg/kg.稻米中磷化物含量直接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磷肥施用量相关.速效磷较丰富的中上等肥力田,种高产杂稻以667m^2施P2O5 4-6 kg既安全又可获水稻高产;速效磷丰富的上等肥力田种优质稻,以667m^2施P2O5 2-4 kg为宜.  相似文献   

11.
3年磷石膏后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在黄泥土上增产作用有明显的后效,但土壤和施用量不同,持续时间不一样。酸性黄泥土以100~150kg/667m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黄泥田综合改良技术,在黔西县进行了为期2年的黄泥田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钙肥和油菜壳配施对水稻产量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达10%以上,稻谷的粗蛋白也显著增加;硅钙肥和油菜壳配施可提高土壤pH,促进土壤有机质转化,有效氮增加。在施用硅钙肥和油菜壳的同时,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3.
稿秆还地的土壤微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和盆钵试验,研究红壤旱地4种种植方式下,稿秆还地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群落的消长,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受制于季风气候下的水热状况,并制约有机物质的矿质化—腐殖化过程;纤维分解率是春末仲夏>伏夏初秋>冬季;稿秆自养循环的培肥增产效果以油菜/花生制最好。在生产中应配施氮化肥,以充分发挥有机肥的微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4.
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其肥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的部分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贵州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肥料效益.结果表明,黄壤旱地玉米氮肥利用率平均为40.6%.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其肥料利用率提高6%;磷肥利用率平均为9.3%,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提高磷肥利用率效果不大;钾肥利用率很低,平均仅为4.9%,施用钾肥的效果不明显.黄壤旱地玉米1 kg纯氮的增产量平均为16.0kg,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增产2.4 kg,平均提高16.22%;1 kg纯P的增产量平均为17.5 kg;1 kg纯K的增产量平均为2.8kg.黄壤旱地玉米施肥建议以氮、磷肥为主,钾肥应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山地黄壤和砂岩黄壤中施用不同肥料种类,了解对茶园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和土壤肥力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的相关性较强,与全磷、速效钾的相关性较差;土壤真菌、放线菌与速效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与茶叶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粉虫粪沙不同用量对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黄粉虫粪不同施用量对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黄粉虫粪分别按土壤重量的01、.5%、2.5%3、.5%与土壤混合均匀。结果表明1,.5%黄粉虫粪处理油菜产量最高。黄粉虫粪不同用量对油菜光合速率、叶片养分含量及品质无显著影响,表明黄粉虫粪对油菜的增产作用除了其中的营养元素,还有其它因素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分布面积较大的沙质土壤——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将秸秆进行生物预处理后与膨润土、聚丙烯酰胺(PAM)按比例配制成土壤改良材料,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4种秸秆改良材料对冷沙黄泥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秸秆改良材料均能明显提高冷沙黄泥的速效磷含量,其顺序由高到低为油菜、玉米、水稻和小麦,它们施入土壤后速效磷的平均含量分别增长了约39.4%~55.7%,38.9%~54.8%,34.5%~46.1%和28.1%~42.5%.(2)相同秸秆条件下不同分处理对土壤速效磷的增磷效果有所差异,其中秸秆∶膨润土∶PAM=900∶100∶30的T3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长期施肥对水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2009年在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试验站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试验由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组成:水田无肥区(PCK),水田常规施肥区(PC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PST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PSTF+OF),旱地常规施肥区(DCF),旱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DSTF+OF)。于2015年分析测定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可培养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影响,仅PSTF+OF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可培养真菌的数量。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各处理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总体来看,化肥和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微咸水灌溉及改良剂对土壤全盐量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5因素多水平组合设计,利用4~5g/L微咸水进行灌溉,模拟1~20年灌溉微咸水的土壤全盐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5cm表层土壤全盐量明显高于其它各层,均在0.200%以上;5~20cm,20~40cm根层土壤全盐量最低;40~60cm土壤全盐量介于表层和根层之间。沸石作为石灰性土壤盐碱改良剂效果最好,比对照全盐量降低0.011~0.070个百分点。磷灰石效果最差,土壤全盐量比对照高近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