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8和闭颖授粉水稻CL01的浆片结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OlympusAHs显微镜和日立透射电镜对闭颖授粉水稻CL01和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8浆片的显微和亚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闭颖授粉水稻材料维管束的数目和结构与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都有明显差异,闭颖授粉水稻材料浆片小且维管束数少,为8条左右,仅为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的一半。超微结构表明:开花前1d、开花当天及开花后,闭颖授粉水稻不管是液泡的形成过程还是线粒体变化过程都与开颖授粉水稻有明显的不同。闭颖授粉水稻在开花过程中没有大量长形或椭圆形线粒体积累,再加上其浆片小且维管组织不发达,从而导致了闭颖。  相似文献   

2.
大麦浆片控制开花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颖开花型和闭颖开花型大麦均由表皮、基本组织和脉状维管束3部分组成。浆片表皮不具气孔。细胞外壁角质化、不透水气。浆片脉状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呈散生状分布。脉状维管束数与其所含导管数为六棱大麦多于二棱大麦,可育系多于不育系。一个发育良好的脉状维管束由数个导管、筛管及伴胞和维管薄壁细胞组成。其维管薄壁细胞壁厚、核大、质浓、线粒体丰富,可能有利于浆片的吸胀和物质的撤离而萎缩。浆片中含有淀粉酶。开花时浆片的鲜重、干重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小花的开放由浆片内细胞的渗透压变化来调节,而小花的关闭则由于浆片内细胞的自溶,降解物通过质外体途径撤离,浆片萎缩。闭花过程与小花轴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小穗轴的维管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稻小穗轴是由表皮、皮层厚壁细胞和维管束系统组成。来自小枝梗的1条大维管束和数条小维管束合并后进入小穗轴,向四周分散,韧皮部朝外,木质部在内,并分段结合,先后分枝出通外颖5条,通内颖3条,通浆片4条,通花丝6条,通雌蕊3条等维管束。通向内外颖的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中薄壁细胞大量低,而通向浆片和雌雄总的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相互嵌合,继管束中薄壁细胞含量高。(2)通雌雄蕊的维管束的筛管不仅在端壁上有筛扎,而且在侧壁上也有筛孔,筛孔中充满了胼胝质,筛管中富含只有蛋白质结晶体的P-质体,筛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中的线粒体密度很高,并含有许多小液泡。(3)小穗轴中有两类厚壁细胞,一类是皮层厚壁细胞,形似花生状;另一类分布在维管束间和维管束周围,两类厚壁细胞部有较多的纹孔,纹几中充满胞间连丝,厚壁细胞间隙较大,能进行共质体和质外体的运输。厚壁细胞中含有只有片层结构、能进行淀粉代谢的质体。开颖前,质体中通常见不到淀粉粒,闭颖后,质体中大量合成和积累淀粉。(4)开颖后浆片、花丝和柱头细胞发生自溶,分解物通过导管进入小穗轴,在开花后1  相似文献   

4.
开颖授粉和闭颖授粉水稻的耐湿性和花药结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HDAR002中的闭颖授粉水稻品系CL01和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8进行了耐湿性比较,并对二者开花前、开花中以及开花后的花药的显微和亚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闭颖授粉品系CL01耐湿性较强,其结实性受连续降雨的影响较小;开颖授粉水稻T168耐湿性较差,连续人工降雨10d以上时,其结实率可下降到10%以下。在解剖结构上,开颖授粉水稻的药隔基本组织较规则,而闭颖授粉材料的基本组织则很不规则,其表皮发生角质化。在亚微水平上,二者的线粒体在开花前、开花中以及开花后的存在状态、积累动态以及存在部位都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野败型不育系水稻畸形籽粒形成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野败型不育系水稻的开闭颖时间长,不闭颖率高,由不闭颖颖花发育而成的颖果由于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果皮的生长和胚乳细胞的分裂都受到抑制,籽粒含水量过早降低,引起早衰。这不仅使粒重降低,空瘪率增加,而且使这些颖果都长成畸形的尖头米。如给不闭颖颖花套上锡箔纸袋遮光保湿,能使颖果发育良好,米粒长出颖壳,粒重增加一倍。  相似文献   

6.
玉米茎秆维管束是玉米营养运输和抗倒伏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以198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相关性状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玉米自交系中,单个小维管束面积及单个大维管束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25.59%~54.25%、31.82%~52.60%;小维管束数目、大维管束数目、单个小维管束面积及单个大维管束面积在不同自交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小维管束数目性状上,瑞德群、P群和兰卡斯特较其他杂种优势群的小维管束数目受环境影响较大;在大维管束数目性状上,瑞德群和兰卡斯特受环境影响小。旅大红骨单个大维管束面积受环境影响较小。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综合小维管束数目和大维管束数目结果,来源于兰卡斯特的均值均最小,分别为57.20和55.75,说明该类群大小维管束数目均较少;塘四平头的均值均最大,分别为69.90和79.18,表明该类群含有较多维管束数目。旅大红骨群单个维管束面积最大,其单个大小维管束面积的均值分别为0.032 1和0.021 4,说明该类群大小维管束的面积均较大。明确不同杂种优势群中茎秆维管束性状的差异,为进一步遗传学分析和组配高产抗逆品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开颖授粉水稻T168和闭颖授粉水稻CL01的花丝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开花前后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T168和闭颖授粉水稻材料CL01的花丝长度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前后,CL01花丝长度变化很小,其长度从0.2mm增加到1.8mm左右,而T168的花丝长度增加较多,从0.15mm增加到3.4mm左右。在解剖结构方面,T168维管束内有2-3个环纹导管和5-6个筛管,而CL01仅有1-2个导管和3-4个筛管,在亚微水平上,二者的线粒体在开花前后的积累动态、内质网的发达程度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三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研究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在异交习性,花药细胞解剖和同工酶方面表现的效应。结果是:1、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显著地影响着异交率、外露柱头长度、双柱头外露率、柱头羽部平面积、包粒率和闭颖率。对花时也有明显影响。2、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对部分花粉母细胞坏死、药壁细胞层之间的联系,和药隔维管束的退化等均有一定影响。但败育类型相同。3、在花粉发育过程中,不同雄不育细胞质明显影响着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一些强带的活性。本文还对作物雄不育胞质效应的利用,和形态表现,细胞结构及同工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籼粳亚种间杂交后代穗颈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籼粳亚种间杂交后代穗颈大维管束数与穗颈小维管束数、1次枝梗数、1次枝梗粒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粒数和穗粒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颈小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粒数和穗粒数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粒数主要由2次枝梗粒数决定,而2次枝梗粒数主要由2次枝梗数决定,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1次枝梗数通过2次枝梗数影响穗粒数;穗颈维管束性状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传染机理及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菌感染颖花内的花器官 病菌只有侵染母本颖花内的器官才能形成病粒,因而受精部分形成病粒,未受精部分形成空壳。颖花内可供孢子感染的器官有雄蕊、浆片、雌蕊,并非只感染柱头。只是当开花结束(即闭颖后)病菌感染柱头外露部分(闭颖不严的颖花除外)。形成病粒的条件:①母本颖花内的器官被感染,②授粉受精。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黑粉病粒才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