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稻粉虱的形态特征,研究了稻粉虱的为害习性、生物学特性、生活史、世代历期、种群动态、寄主、越冬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稻粉虱在福州地区1a发生8代,第3、4、5代是为害水稻的主害代,应用扑虱灵防治稻粉虱,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主要有灰稻虱、白背稻虱和褐稻虱三种,其中以“两晚”生长后期的褐稻虱为害威胁最大.1968、1970、1972和1975年曾连续大发生,已成为夺取晚稻丰收的主要障碍.现将几年来褐稻虱发生和防治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小结如下:一、发生和为害规律1.发生时期 褐稻虱第二代成虫在6月下旬开始从南方陆续迁入我县稻田,繁殖第三、四、五代三个完整世代,第六代若虫一般不能羽化为成虫,逐渐自然消亡(见表  相似文献   

3.
丽水山区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市茶园中黑刺粉虱的为害调查表明,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5代,若虫盛发期分别在4~5月和6~10月,其为害可持续到12月。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合理密植、多施有机肥、及时清理茶园和适时防治等。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1,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可为害棉花、蔬菜和园林花卉等植物,并且能传播双生病毒,平均每年在世界各地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亿美元。近年来,我国粉虱种群发生动态出现了明显变化,广州、连云港、台州和温州等地先后报道了B型烟粉虱人侵、大发生为害情况。这与罗晨2002年报道的烟粉虱有逐年加重危害与蔓延的趋势相吻合。为了有效控制烟粉虱为害,笔者引进新型氯代烟碱类杀虫剂20%啶虫脒等不同类型的杀虫剂,进行防治烟粉虱的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刺粉虱在安乡柑桔上一年发生4代。主要为害叶片、枝梢、果实,受害严重时诱发煤烟病,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文章结合安乡柑桔上黑刺粉虱的发生情况,阐述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从而为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市茶园中黑刺粉虱的为害调查表明,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5代,若虫盛发期分别在45代,若虫盛发期分别在45月和65月和610月,其为害可持续到12月。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合理密植、多施有机肥、及时清理茶园和适时防治等。  相似文献   

7.
1975年以后,各地防治褐稻虱都采用治上控下争主动,决战当代保丰收的策略.这对于扑灭褐稻虱为害,起了积极的作用.从镇江地区的实践来看,这个策略的弊病主要是农药成本高.目前三代的防治标准为每穴0.3头,多数年份8月上、中旬要连续治两次,加上决战当代,单季稻用药达3~4次,每亩农药费达2~2.5元.另外,有一定的盲目性.褐稻虱是个隔代暴发的害虫,第四代是否暴发,除与三代的虫量基数有关以外,还取决于当年的气候条件,后期迁入虫量等多种因素的配合.为了寻求褐稻虱经济有效的防治策略,整理了近几年来各类型水稻褐稻虱消长的系统资料,并进  相似文献   

8.
四代稻飞虱2005年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5年四代褐稻虱大发生的特点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有效防治稻飞虱发生为害的策略,将其危害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1987年晚稻“圭巴”品种小区笼罩条件下稻纵卷叶螟、褐稻虱及其混合种群为害损失率和经济阈值.稻纵卷叶螟经济阈值因生育期不同而异,每百蔸幼虫分蘖期为121.3头,抽穗期为131.2头.褐稻虱抽穗期的经济阈值为百蔸494头若虫.本文提出了抽穗期稻纵卷叶螟、褐稻虱混合为害的产量损失率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可直接利用此模型进行防治决策.  相似文献   

10.
温室粉虱又称白粉虱、小白蛾子。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我国北方蔬菜产区首次暴发成灾,后一直是为害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重要温室害虫之一。烟粉虱又名棉粉虱、甘薯粉虱、银叶粉虱,20世纪40年代在我国就有记载,但一直不是重要经济害虫,直到20世纪末暴发成灾。两种粉虱虽形态、生活习性等相似,但其为害情况和抗药性有很大不同。正确区分两种粉虱,对指导害虫防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祖侃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44-144
通过对山区单季稻稻粉虱发生情况的调查,报道了稻粉虱的危害性状及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区自扩种后季稻后,褐稻虱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近十年来除1972和1976两年由于水稻穗期寒潮来得早为害较轻外,其余年份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尤以1975年的为害最严重.为了有效地控制后季褐稻虱的为害,自1976年起,对后季稻褐稻虱的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浙江桐庐稻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5年浙西北桐庐单季稻区褐稻虱发生为害及挽回损失情况,以及稻飞虱发生为害变动规律调查研究表明,五(3)代稻飞虱前中期以前发生以白背稻虱为主,8月20日起以褐稻虱发生为主,为大发生至特大发生,成灾面积占种植面积的9.4%,挽回稻谷损失约22.6%。并对褐稻虱成灾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有效防控对策措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黑刺粉虱为害前后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及不同危害程度对茶树体内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为全面评价黑刺粉虱的危害,制定正确的防治指标及综合防治策略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刺粉虱为害前福鼎大白和龙井43#体内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黄金芽体内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则是龙井43#福鼎大白黄金芽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龙井43#被黑刺粉虱为害后,叶片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降低,福鼎大白被黑刺粉虱为害后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不显著,黄金芽被黑刺粉虱为害后体内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黑刺粉虱除直接刺吸茶树营养外,还可改变光合色素含量从而改变植物同化产物的分配,因此需注重茶树上黑刺粉虱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长绿飞虱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初步研究分析,长绿飞虱在孝感地区一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7、8、月间的1、2代为害最烈。茭白遭长绿飞虱的为害后,呈现不规则的淡褐色点,严重时整叶枯死。有的为害田损失率达80%以上。长绿飞虱天敌各类较多,对长绿飞虱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经药剂防治试验表明:2%叶蝉杀虫效果最好,其次是50%混灭威乳剂和40%氧化乐果。  相似文献   

16.
稻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及防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飞虱主要有白背稻虱、褐稻虱、灰飞虱等。近年来,在单季稻上发生以白背稻虱为主,常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褐稻虱为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灰飞虱为轻发生。其中,2005年桐庐县稻飞虱发生特点:白背稻虱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褐稻虱大发生至特大发生,为10年来发生为害最重的年份;灰飞虱发生量有所增加。现将稻飞虱发生为害损失及成灾原因分析,以及防控关键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柑桔粉虱又称通草粉虱、绿粉虱.主要危害柑桔,近10年来,该虫在柑桔上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害面积逐年广大,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有的柑桔产区已经普遍发生。针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um( Westwood)〕在张掖地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 ,但在近两年的防治过程中又发现有烟粉虱〔 Bemisiatabaci ( Gennadius)〕在花卉上为害 ,并呈不断扩大趋势。烟粉虱属粉虱科 ,亦称棉粉虱、甘薯粉虱 ,是热带、亚热带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适应性强、寄主范围广、为害严重 ,一旦发生则常造成作物严重减产、品质变劣 ,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国内的天津、北京、新疆等地都有发生成灾的报道。为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现将其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作以介绍 ,以期引起植保工作者的重视 ,及早开展防治 ,防…  相似文献   

19.
新农宝防治水稻灰飞虱的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亚洲地区的重要水稻害虫之一,我国以长江中下游和华北稻区发生较多。灰飞虱不仅刺吸水稻汁液,直接为害水稻,而且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2种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由于其越冬场所及寄主植物较为多样、抗逆性较强,而且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的暖冬和春季温度升高、种植方式多样化及其对有机氯、有机磷以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均为灰飞虱的越冬和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利于其暴发。因此,近年来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在江浙沪等地为害日益严重,2004年在江淮稻区出现了部分田块因条纹叶枯病为害而绝收的现象。为寻找适宜的有效防治药剂,我们对新农宝等药剂进行了防治灰飞虱的田间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考察防治对象(稻纵卷叶螟)、非防治对象(飞虱类)和稻田天敌的种群变动情况,综合评价几种措施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试验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定期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广谱性杀虫剂甲六粉、乙六粉由于严重杀伤天敌,不但没有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反而助长了其他害虫(飞虱类)的数量,防治效果较差。散放赤眼蜂,提高了卵寄生率,相应地提高了以后各期的天敌作用,使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得到有效地控制,防治效果较好。杀虫脒对稻纵卷叶螟高效,对天敌比较安全,因而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降低飞虱类的虫口密度,防治效果远胜于甲六粉,杀虫双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对天敌的影响较乙六粉小,较杀虫脒稍大。 通过分析可知,单纯以作用虫期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评价防治效果是不够全面的,防治效果应该综合考虑一种措施在经济上和生态上的效益。应用昆虫生命表的方法,有助于了解害虫的种群趋势和天敌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辅以对生态系统中其他害虫,天敌数量的调查研究,能够对防治措施作出较全面的评价,为制订合理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