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采用Gaussian 03程序的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两个系列脱氢枞酸芳胺化合物5a~5g(13-(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a)、13-(4-甲氧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b)、14-(苯基)胺基-脱氢枞酸甲酯(5c)、13-(8-喹啉)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d)、13-(α-溴萘)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e)、13-(对溴联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f)、13-[N-(4-甲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g))和6a~6h(13-[N,N-(4-甲氧基苯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a)、13-[N,N-(对溴联苯)-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b)、13-[N,N-(4-甲基苯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c)、13-(N,N-双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d)、13-[N,N-双(4-甲氧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e)、13-[N,N-(α-萘)-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f)、13-[N,N-双(4-甲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g)、13-(N,N-联苯-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h))的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并研究了它们在5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光谱,探讨了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芳环的共轭长度及芳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均影响其共轭程度,从而影响其荧光性能。二芳胺化合物(5a~5g)和三芳胺化合物(6f、6b和6h)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发射波长发生明显位移,所有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强度,具备作为荧光分子探针探测分子外部环境极性大小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以5-脱氢枞酸三苯胺-噻吩-2-甲醛与3,5-双(三氟甲基)苯乙腈为原料,分别在常温和加热回流的条件下反应,得到2个脱氢枞酸三芳胺基丙烯腈化合物:甲基(Z)-6-((4-(5-(2-(3,5-双(三氟甲基)苯基)-2-氰基乙烯基)噻吩-2-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氨基)-7-异丙基-1,4a-二甲基-1,2,3,4,4a, 9,10,10a-八氢菲-1-羧酸盐(2)和二甲基6,6’-(((1-氰基乙烯-1,2-二基)双(噻吩-5,2-二基))双(4,1-苯撑)双(4-甲氧基苯基)氮杂二烯基)(E)-双(7-异丙基-1,4a-二甲基-1,2,3,4,4a, 9,10,10a-八氢菲-1-羧酸盐)(3)。探讨了化合物2和3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溶致变色效应、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热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并通过理论计算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三芳胺基丙烯腈化合物相比,引入脱氢枞酸骨架后,化合物表现出更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固体状态下更长的红光发射;化合物2表现出AIE特性,而化合物3不具有AIE特性;这两个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形态稳定性。脱氢...  相似文献   

3.
以脱氢枞酸(DA)和6-氨基己酸为原料,经酰氯化、酰胺化和皂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种松香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6-脱氢枞酰胺基己酸钠(R-6).首先利用二维核磁技术对脱氢枞酸的氢谱和碳谱信号进行了全面解析,并用1 H NMR和FT-IR确证了终产品的结构,进一步考查了R-6的溶解性能、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  相似文献   

4.
以脱氢枞胺为原料,在三氟乙酸酐和乙酸酐保护其氨基后,经B环铬酸氧化转化成为(酮)N-三氟乙酰基-7-氧代脱氢枞胺(2a)和N-乙酰基-7-氧代脱氢枞胺(2b),酮再与盐酸氨基脲缩合形成(缩氨基脲)N-三氟乙酰基脱氢枞胺-7-氨基脲酰腙(3a)和N-乙酰基脱氢枞胺-7-氨基脲酰腙(3b),然后在氯化亚砜的处理下发生Hurd-Mori反应,环合生成(B环并1,2,3-噻二唑衍生物)N-三氟乙酰基脱氢枞胺-6-烯[7,6-d]-并-1,2,3-噻二唑(4a)和N-乙酰基脱氢枞胺-6-烯[7,6-d]-并-1,2,3-噻二唑(4b),最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脱去氨基保护基,合成了脱氢枞胺-6-烯[7,6-d]-并-1,2,3-噻二唑(5)。通过FT-IR、~1H NMR、~(13) C NMR和ESI-MS等方法对2a、3a、4a、4b和5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分析了4a、4b和5这3种新型脱氢枞胺1,2,3-噻二唑衍生物的谱图特征及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经酰胺化、季铵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3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1,6-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己烷、1,8-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辛烷及1,10-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癸烷(简称为R-6-R,R-8-R和R-10-R)。通过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发现此类表面活性剂性质良好:R-6-R,R-8-R及R-10-R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分别为0.41、0.39和0.24 mmol/L,最小分子占据面积(Amin)分别为1.00、1.46和1.72 nm2,疏水链上的酰胺基团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刚性松香骨架的存在,使该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强的稳泡性能和乳化性能,R-6-R,R-8-R及R-10-R的泡沫半衰期分别为1 320、1 200和1 050 min,且浓度为0.3 mmol/L的乳状液静置7 d仍然稳定不分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求无公害的杀虫剂,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的含有去氢枞酸骨架的1,3,4-噻二唑衍生物。利用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新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探讨了化合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杀虫活性。研究表明在200 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苯基硫脲(3a)和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间甲基苯基硫脲(3c)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防效率分别达到93.3%和83.3%,而化合物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邻甲基苯基硫脲(3b)、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间甲基苯基硫脲(3c)、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对甲基苯基硫脲(3d)和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对氯苯基硫脲(3i)对玉米螟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防效率分别为66.7%、66.7%、73.3%和60%;此外,对化合物构效关系也进行了讨论,发现苯环上4位取代基对棉铃虫和玉米螟的防效率贡献分别为HCH3ClCF3OCH3Br=F和CH3ClBrFH=CF3OCH3。  相似文献   

7.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反应后与己二醇反应合成脱氢枞酸羟己酯,然后再用甲基丙烯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基于脱氢枞酸的柔性单体——脱氢枞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己基)酯,得率41%。并分别采用了FT-IR、1H NMR、13C NMR、DSC和GP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脱氢枞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己基)酯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可以发生聚合反应,均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30 000,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21.82℃。  相似文献   

8.
以樟脑酸为原料,先经过脱水反应制备樟脑酸酐,再与水合肼酰化制备N-氨基樟脑酰亚胺,然后分别与多氟取代苯甲醛、噻吩甲醛和呋喃甲醛缩合得到12个新型的樟脑酸基酰腙化合物4a~4l。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以及电喷雾-质谱(ESI-MS)等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抑菌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50 mg/L时,5-二氟苯基樟脑酸基酰腙(4i)、2-三氟甲基苯基樟脑酸基酰腙(4a)和2,3-二氟苯基樟脑酸基酰腙(4d)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0.6%、85.4%和82.2%。除草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100 mg/L时,3-三氟甲基苯基樟脑酸基酰腙(4b)、3,4-二氟苯基樟脑酸基酰腙(4h)和3-噻吩基樟脑酸基酰腙(4k)对油菜胚根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4.7%、95.6%和80.6%。其中化合物4i综合效果最好,50 mg/L时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90.6%(活性级别为A级), 100 mg/L时对油菜胚根的生长抑制率75.6%(活性级别为B级)。  相似文献   

9.
以诺蒎酮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的4-吡啶基-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并探索了该类化合物的抑菌和抗虫活性。诺蒎酮分别与吡啶-3-甲醛和吡啶-4-甲醛在乙醇钠催化作用下缩合制得3-(3'-吡啶)亚甲基诺蒎酮(2a)和3-(4'-吡啶)亚甲基诺蒎酮(2b),2a和2b在叔丁醇钾催化作用下与盐酸胍经环化反应,得到新型吡啶基嘧啶类化合物5,6,7,8-四氢-4-(3'-吡啶基)-7,7-二甲基-6,8-桥亚甲基喹唑啉-2-胺(3a)和5,6,7,8-四氢-4-(4'-吡啶基)-7,7-二甲基-6,8-桥亚甲基喹唑啉-2-胺(3b)。采用1H NMR、13C NMR、IR、MS和HRMS对化合物3a和3b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化合物3a和3b的抑菌活性和对萝卜蚜虫(Lipaphis erysimi)和紫薇长斑蚜虫(Tinocallis kalawaluokalani)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3b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7.80μg/m L。化合物对蚜虫均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在50 mg/L的浓度下对蚜虫的致死率可达60%以上。通过分析化合物的抗虫活性,为开拓松节油的深加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先合成脱氢枞酸酰氯,然后再与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基酯进行酯化,合成脱氢枞酸(β-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纯度为99.8%.并分别采用了FT-IR、GC - MS、13C NMR,DSC和GP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脱氢枞酸(β-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是一种熔点为54.23℃的白色晶体,...  相似文献   

11.
以肉桂及其同源根皮为原料,采用80%乙醇分别对两者进行回流提取,经系统溶剂法萃取得到两者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各极性部位对常见的3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质量的肉桂和根皮提取得到的各极性部位的质量、成分种类及含量均有所差异,其中石油醚部位所含成分大致相同,但主要成分反式肉桂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含量差异较大;两者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分别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此外根皮乙酸乙酯部位还含有邻甲氧基肉桂醛、乙酸肉桂酯,根皮水部位含有D-半乳糖。肉桂石油醚部位、根皮石油醚部位、根皮乙酸乙酯部位对3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这3个部位的质量浓度均为500 g/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大于(17.62±0.22)、(25.21±2.09)和(12.82±0.30)mm,肉桂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较弱,肉桂和根皮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3种供试菌种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除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从天然萜类精油、萜类化合物单组分以及萜类衍生物(包括席夫碱衍生物、硫脲衍生物、酰胺衍生物、含氧衍生物及其他)除草应用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萜类植物源除草剂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着重介绍了松节油单萜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除草应用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展望了萜类植物源除草剂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银杏叶聚戊烯醇含量测定的方法及方法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以C18为色谱柱,以异丙醇/甲醇(体积比32∶18)为流动相,在210 nm下测定聚戊烯醇具有较高的精密度(RSD为0.89%)、较好的稳定性(RSD为3.2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4%(RSD为1.75%)。然后通过正己烷提取、皂化、乙醇和丙酮脱蜡,以及硅胶柱层析(V(乙醚)∶V(正己烷)=3∶97)获得纯度为98.6%的聚戊烯醇。在此基础上,对高纯度聚戊烯醇末端羟基进行亲水改性,先与邻苯二甲酰亚胺进行光延反应(mitsunobu反应),再与水合肼进行还原反应,合成了氨基聚戊烯醇,并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了氨基聚戊烯醇的成功合成。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从主链接枝"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采用分步聚合策略,成功制备了一种乙基纤维素接枝嵌段共聚物乙基纤维素-g-甲基丙烯酸月桂酯-b-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EC-g-P(LMA-b-THFMA))。对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能研究发现:共聚物中存在两个热转变,分别发生在-35℃和49~56℃时,表明该共聚物存在微相分离;机械性能分析表明该共聚物具有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行为,伸长率为89%~147%,拉伸强度为1.7~9.5 MPa。循环拉伸机械性能研究表明EC-g-P(LMA-b-THFMA200)的弹性恢复系数高达92%以上。乙基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的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较线性聚合物P(LMA-b-THFMA)的机械强度提高了1.36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个系列D-A结构化合物在5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探讨了化合物的溶致变色规律,结果表明:3个系列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荧光发射波长发生明显位移,在甲醇中发射波长最大,在环己烷中最小,但在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中,随着溶剂极性逐渐减小,发射波长发生红移;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荧光强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在环己烷中最大,在甲醇中最小。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受溶剂极性的影响,均在甲醇中有最小吸收波长,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化合物的吸光度也不相同,在甲醇及环己烷中的吸光度较大。3个系列化合物均具备作为荧光分子探针探测外部环境极性大小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在12%的漂白紫胶溶液中加入精制漆蜡乳液制备漆蜡复配涂膜保鲜剂,测试了其抑菌性能,并用于柑桔的涂膜保鲜。通过考察复配涂膜保鲜剂的稳定性,得到漆蜡复配涂膜保鲜剂的主要制备条件为:紫胶12%,漆蜡加入量1%~3%,搅拌速度900 r/min,分散时间15 min。抑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复配液中漆蜡加入量为2%时,复配涂膜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最佳,抑菌率分别为24.3%、26.5%和25.2%,且较单一紫胶溶液抑菌率(17.3%、16.3%和15.5%)分别提高了40.5%、62.6%和62.6%。该复配保鲜剂对柑橘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有效地延长了果实的贮藏保鲜期,经复配涂膜保鲜剂处理的柑橘室温储藏20天,其腐烂指数仅1.0%,储藏60天后,其腐烂指数为10.0%,较空白对照组(38.4%)和紫胶涂膜处理组(18.6%)分别降低了28.4和8.6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以造纸废料木质素磺酸钠和柠檬酸为原料制备了氧化改性木质素磺酸钠/石墨烯复合量子点(HSL/GQDs),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复合量子点的荧光性能、结构及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并考察了复合量子点结构与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HSL/GQDs的荧光强度(F_0)是单纯的石墨烯量子点的2倍多,对Fe3+有较好的荧光响应信号,可用于对Fe3+的检测。在10~500μmol/L范围内,加入Fe3+以后的该荧光探针的荧光猝灭强度(F)与Fe3+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F_0=0.851 12-0.001 11C(Fe3+),线性系数为0.99。  相似文献   

18.
以末端带氨基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NH_2)、十四胺、5-氨基-1-戊醇、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和1,3-戊二胺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一种两亲共聚物聚乙二醇-聚β-氨基酯(mPEG-PBAE),通过FT-IR、GPC、芘荧光探针对聚合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临界胶束浓度(CCMC)进行了表征;以漆酚为药物模型分子,采用透析法制备了漆酚/两亲共聚物胶束,采用TEM和DLS对载药胶束的粒径、Zeta电位、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药胶束的pH响应性、体外释药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两亲共聚物mPEG-PBAE已经成功合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 445,与设计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不大,聚合物的CCMC值为18.25 mg/L;制备得到的漆酚/两亲共聚物胶束的包封率为82.29%,载药量为23.21%,外观呈规则球形结构,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160.1 nm,Zeta电位值为33.6 mV,其在pH值为5.0的缓冲溶液中粒径增大明显高于pH值为6.5和7.4的缓冲溶液,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当pH值为5.0、6.5和7.4时,72 h内累计释药率分别为98.7%、61.6%和31.5%;载药胶束对HepG2和A549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8和0.87 mg/L,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游离漆酚。  相似文献   

19.
环氧桐油酸甘油单酯(EGTO)与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发生开环反应合成含氮杂环桐油基多元醇(PTOT),并以PTOT部分取代苯酐聚酯多元醇(PAPP)制备含氮杂环桐油基硬质聚氨酯沫塑料。采用FT-IR、~1H NMR、TG和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开环反应可以制备得到羟值为378.42 mg/g,黏度(25℃)为1.84 Pa·s,酸值低于0.8 mg/g,水分低于0.1%的PTOT。随着PTOT替代量的增加,泡沫的极限氧指数(LOI)增大,由19.7%上升至23.0%;而压缩强度和热稳定性呈现下降趋势,由0.85 MPa降至0.59 MPa,初始热分解温度由276.0℃降至273.5℃。添加适量的纤维素能够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压缩性能而保持其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不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纤维素、木质素、杉木屑与核桃壳为原料,经过炭化后在Ni的催化作用下于1 400℃下进行了石墨化反应,并以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分析了产物的石墨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在生物质的石墨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在相同处理条件下,由纤维素得到的产物石墨化程度最高,由木质素得到的产物石墨化程度最低,杉木屑和核桃壳2种生物质原料得到的产物石墨化程度介于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不同原料石墨化程度的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原料结构的差异造成的。同时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20 MPa条件下,由纤维素得到的产物的电导率为54 S/cm,而由木质素得到的产物仅为31 S/cm,与石墨化程度的高低相对应。纤维素/木质素混合物的石墨化程度介于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两者不同质量比对混合物的石墨化程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