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6M甘油+6.5%PVP(V1)和8MEG+7%PVP(V2)为玻璃化溶液,采用细管法和OPS一步法对小鼠囊胚进行冷冻。结果表明:胚胎在玻璃化溶液中平衡20S显著高于平衡60S后的存活率(P<0.05);蔗糖四步法解冻后的发育率与蔗糖三步法冷冻解冻后的发育率差异不显著(P>0.0 5);用OPS三步法冷冻后(V2)的小鼠囊胚的体外发育率显著高于细管法和OPS一步法冷冻后的发育率(P<0.01);在OPS三步法冷冻过程中,平衡时间对胚胎冷冻后的发育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小鼠2-细胞胚胎细管法和OPS法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在室温 (2 0℃和 2 5℃ )条件下 ,利用不同浓度的玻璃化溶液 (EFS和EDFS) ,对小鼠 2 细胞胚胎进行细管法和OPS法玻璃化冷冻保存。在 2 0℃室温条件下 ,用EFS4 0平衡 1min细管一步法冷冻 ,解冻后囊胚发育率仅为35 .0 % ,和新鲜 2 细胞体外培养的对照组 (6 5 .0 % )的差异极显著 (P <0 .0 1)。当 2 细胞胚胎在 10 %EG +10 %D溶液中预处理 5min ,再移入EDFS中平衡 30s二步法冷冻保存 ,解冻后囊胚发育率达 4 7.8%~ 4 8.8% ;当室温升至2 5℃时 ,二步法冷冻保存后 2 细胞的囊胚发育率达到 5 2 .2 % ,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改用OPS二步法EFS30冷冻组保存后的 2 细胞胚胎的囊胚发育率高达 6 2 .2 % ,为试验中的最佳组。用最佳细管法和OPS法冷冻组解冻后培养至囊胚移植给受体母鼠均获得产仔  相似文献   

3.
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具有广泛而潜在的应用价值.试验主要分析了不同冷冻及解冻方法对绵羊GV期和MII卵母细胞发育效果的影响.GV期卵母细胞程序化冷冻解冻后形态正常率(54.8%)以及体外培养成熟率(14.7%)均显著低于细管玻璃化(71.8%,29.5%;P<0.05)和OPS玻璃化(78.3%、35.4%;P<0.05),卵裂率OPS玻璃化高于细管玻璃化,但差异不显著(26.1%,16.7%;P>0.05);MII期卵母细胞形态正常率程序化冷冻显著低于细管玻璃化和OPS玻璃化冷冻(67.2%,77.6%,84.8%;P<0.05),卵裂率OPS玻璃化显著高于程序化冷冻法(31.3%,10.3%;P<0.05);3种不同方法冷冻不同发育时期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解冻后卵母细胞形态正常率三步与五步解冻法极显著高于一步解冻法(85.9%,82.7%,63.1%; P<0.01);成熟率为三步法和五步法显著高于一步法(10.8%,26.9%,25.3%;P<0.05);卵裂率三步法和五步法高于一步法,但没有差异显著性(14.3%,23.9%,21.1%; P>0.05).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开放式拉长细管(OPS)玻璃化冷冻对四倍体胚胎发育的影响,本实验利用2-细胞胚胎电融合法制备四倍体胚胎,再对四倍体胚胎进行OPS玻璃化冷冻,分别观察记录二倍体胚胎、四倍体胚胎以及冷冻解冻后四倍体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2-细胞胚胎电融合效率为96.1%;二倍体胚胎组与电融合后四倍体胚胎组的囊胚率和孵化囊胚率差异不显著;冷冻解冻后四倍体胚胎的囊胚率(100%)与四倍体新鲜组(93.3%)差异不显著,其孵化囊胚率(72.3%)较新鲜组(64.9%)显著增高(P<0.05);四倍体冷冻解冻组的囊胚细胞数(31.96)与新鲜组(32.54)无显著差异;冷冻解冻后的四倍体早期囊胚进行体外培养时其发育速度比对照组更快。可见,冷冻对小鼠四倍体胚胎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孵化囊胚率显著提高,且OPS玻璃化冷冻后使四倍体胚胎的发育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5.
在25℃室温和37℃恒温台条件下,利用玻璃化冷冻溶液EFS30、EFS40、EDFS30或EDFS40,对小鼠4-细胞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以解冻后培养72h的囊胚发育率为其体外发育能力的考核指标,同时对解冻后培养1~3h的胚胎进行移植以判定其体内发育潜力。开放式拉长塑料细管(OPS)二步法冷冻保存,即胚胎首先移入预处理液(10%EG或10%EG+10%DMSO)中平衡30s,再移入玻璃化溶液中洗涤后吸入OPS管中,分别经35、30或25s后直接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一步法冷冻保存则无需预处理液处理。结果表明,小鼠胚胎4-细胞一步法和二步法冷冻后囊胚最高发育率分别为87.7%和88.6%,与对照组(93.0%)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最佳冷冻组获得的143枚胚胎移植于12只假妊娠50~60h的受体母鼠,结果有4只妊娠产仔17只,妊娠产仔率为42.5%(17/40),与对照组59.4%(19/32)差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家兔孵化囊胚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种方法对家兔孵化囊胚作玻璃化冷冻保存在25℃室温下,将孵化囊胚直接移入EFS40溶液中短时间平衡后,直接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简称一步法);或将胚胎在10%或20%EG溶液中经预处理后,再移入EFS40溶液冷冻保存(简称二步法)。结果表明,一步法冷冻后的胚胎发育率为68%,与对照组(鲜胚)的差异极显著(P<0.01);二步法冷冻后的胚胎发育率高达93%,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  相似文献   

7.
家兔扩张囊胚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试验对家兔扩张囊胚的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探讨。首先在20℃室温下,将扩张囊胚直接移入EFS40溶液中短时间平衡后,直接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一步法);或胚胎在10%~20%EG(或EFS20)溶液中经预先处理后,再移入EFS40中冷冻保存(二步法),解冻后的胚胎发育率达到95%~100%。当室温提高到25℃时,一步法和二步法冷冻的胚胎均得到了较高的发育率(89%~90%)。利用20℃条件下一步法即2分钟平衡后冷冻的胚胎移植后,妊娠受体的产仔率为29.2%(7/24),同对照组产仔率32.4%(11/3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用0.25 mL细管和OPS(open pu lled straw)管,对小鼠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以比较2种方法的冷冻效果。结果表明,冷冻-解冻胚胎体外培养24 h后,2组的发育率分别为63.3%(31/49)和71.4%(55/77);OPS法在冻胚发育率上稍优于细管法,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冷冻胚胎的培养发育率均显著低于鲜胚培养组94.3%的发育率(P<0.05)。采用OPS法冷冻小鼠8-细胞胚,其冻后培养发育率为55.6%,似乎要低于囊胚冷冻后的培养发育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澳洲波尔山羊胚胎3种冷冻方法对其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室温下,采用细管法(一步法、二步法)和OPS法,以不同浓度的EFS、EDFS为玻璃化冷冻液,对澳洲波尔山羊致密桑椹胚和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同时利用1.5mol/LEG为抗冻保护剂对胚胎进行常规法冷冻保存。分别将上述3种方法冷冻解冻后的胚胎移植于同期发情后6~7d的云南黑山羊受体。结果表明,细管法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效果均以EFS40组为佳,解冻后胚胎移植产羔率分别为40.54%(15/37;一步法)和51.35%(19/37;二步法)。与新鲜胚胎移植产羔率(52.50%,21/40)和常规法冷冻保存的胚胎移植产羔率(45.16%,14/31)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用EDFS30玻璃化溶液,OPS法冷冻解冻后的胚胎移植产羔率高达51.43%(18/35),为整个玻璃化冷冻试验的最佳值。玻璃化冷冻方法简便、迅速,无论是细管法还是OPS法均获得了比较理想的胚胎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牛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牛MII期的卵母细胞为材料,利用玻璃化冷冻液EDS33(16.5%EG+16.5%DMSO+sucrose)对水牛MII期的卵母细胞进行两步法(玻璃毛细管(GMP)和拉细的开口塑料细管(OPS))玻璃化冷冻保存,即卵母细胞首先放入预平衡液(7.5%EG+7.5%DMSO+sucrose)中平衡3 min,再移入玻璃化冷冻液中30 s后装管直接投入液氮.解冻是在蔗糖浓度逐渐降低的解冻液中进行的.解冻后存活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通过囊胚发育率作为评定卵母细胞冷冻效果的指标.结果发现,GMP和OPS法冷冻保存的水牛卵母细胞解冻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6.80%和97.41%)与对照组卵母细胞的存活率(100%)3者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GMP法和OPS法冷冻的水牛卵母细胞激活后的胚胎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2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58%和28.32% vs50.94%,10.81%和9.38% vs 29.63%,P<0.05),而这2种方法冷冻的水牛卵母细胞激活后的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表明GMP和OPS玻璃化冷冻方法可以用于水牛卵母细胞的冷冻,并且玻璃化冷冻的卵母细胞能继续分裂并发育到囊胚.  相似文献   

11.
Embryo biopsy techniqu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bovine morulae and blastocysts are reviewed. Techniques include methods involving holder pipettes and simplified methods more suitable for field use. The use of embryo biopsy for preimplantation diagnosis in combination with cattle embryo transfer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扩张囊胚玻璃化超低温冷冻保存及移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探讨了对鼠扩张囊胚玻璃化冷冻保存后,提高发育率的最佳条件。玻璃化溶液是用PBS液稀释成的30%聚蔗糖+0.5M蔗糖混合法,再将乙二醇(EG)调制成20、30及40%(v/v)的溶液,即EFS20、30及40。玻璃化冷冻保存是10、20及25℃温度下,将扩张囊胚直接移入EPS溶液后投入液氮中一步法令冻保存,其中25℃下保存后的发育率最高(87%)。继之将扩张囊胚用10%EG溶液经5分钟处理后,再移入EFS40中二步法冷冻保存,发育率高达94%。利用二步法冷冻保存的扩张囊胚移植后,妊娠受体的产仔率为66%(168/255),同时照组产仔率61%(80/13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有研究发现,体外生产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高于体内胚胎。Viuff等人在一项对牛体外胚胎染色体异常的研究中发现,体外生产的牛囊胚的混倍率为72%,而体内生产的囊胚混倍率仅为25%。这说明,胚胎生产的操作过程、培养液成分和其他的一些环境因素可能是引起胚胎发生染色体异常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全面的对四倍体胚胎的发育能力进行评估,本研究利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了电融合生产的小鼠四倍体囊胚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促凋亡基因Bax和抑凋亡基因Bcl-2在四倍体囊胚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四倍体与体外二倍体胚胎发育到囊胚的比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四倍体囊胚无论是内细胞团细胞数、滋养层细胞数还是内细胞团/总细胞数比率都显著低于体内与体外二倍体囊胚(P0.05);四倍体囊胚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体内与体外二倍体囊胚细胞凋亡指数(P0.05);促凋亡基因Bax在四倍体囊胚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体内与体外二倍体囊胚中的表达(P0.05),而抑凋亡基因Bcl-2在四倍体囊胚中的表达同体内与体外二倍体囊胚中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四倍体囊胚质量比体内与体外二倍体囊胚质量都差,这可能是四倍体胚胎不能发育到足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鼠扩张囊胚低渗液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解冻后的胚胎膨胀对其发育率的影响,本试验用20~50%的低渗PBS溶液(即0.20×、0.25×、0.30×及0.50×),分别将小鼠扩张囊胚在低渗液中处理30分钟后培养,结果新鲜胚在0.50×和0.30×中处理后的发育率分别为100%和91%,0.20×处理组的发育率降低到53%。解冻后的胚胎直接用低渗液处理,0.50×组只有85%继续发育,低于0.25×组完全不能发育。而解冻后经培养恢复到扩张囊胚后再做低渗处理,0.30×组仍有96%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16.
家兔桑椹胚和早期囊胚在饲养层表面的贴壁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不同状态家兔3日龄桑椹胚和4日龄囊胚在饲养层上的贴壁规律。结果表明,去除或保留透明带和胶膜的全胚贴壁最晚,离散胚在培养24h内即可贴壁,切割胚贴壁大多数发生于体外培养24~48h之间。离散胚和切割胚都可能在培养12h后重新聚集成中空的亚囊胚结构。亚囊胚的贴壁过程是某一部位首先附着于饲养层表面,然后滋胚层铺展形成向下的拉力,使其全部贴壁。液滴培养与四孔板培养法对亚囊胚的贴壁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关中奶山羊脾脏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免疫新西兰白兔各2只,共4只。通过3次静脉注射,每次注射4×108个细胞,间隔10 d,最后一次注射10 d后心脏采血制备抗血清,结果获得的4份抗血清均具有细胞毒性,由脾脏细胞免疫获得的抗血清溶解细胞的效价稍高。超排关中奶山羊24只和波尔山羊3只,6~9 d采胚共获得胚胎240枚,其中囊胚106枚,结果显示配种后7~9 d胚胎的发育阶段适宜于分离内细胞团(ICM)。细胞毒性试验表明,抗血清对关中奶山羊红细胞、囊胚和波尔山羊囊胚均具有细胞毒性作用。通过比较抗血清50%溶解山羊红细胞效价与溶解囊胚滋养层细胞效价的差异,发现后者的适宜效价是抗血清50%溶解山羊红细胞效价的22~23倍,表明采用易于获得的山羊红细胞作预试验可以为免疫外科分离山羊ICM提供抗血清稀释比例参考。免疫外科法分离ICM采用两步法进行,获得最佳参数如下:抗血清稀释比例为1∶4~1∶15,补体稀释比例为1∶20,先在抗血清中作用30 min,再在补体中作用20~30 min,吹打除去溶解的滋养层细胞后即可获得ICM。分离得到的ICM形态特征与胚胎质量密切相关。山羊ICM接种于丝裂霉素处理过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后,2 d内贴壁。4~7 d后,ICM增殖为胚胎干细胞样集落,其周围出现大量空泡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