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大叶榕(Ficus virens 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和细叶榕(F.microcarpa Linn.F.)的叶片解剖结构以及电镜下气孔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对大叶榕和细叶榕叶片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大叶榕叶肉无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为等面叶,叶肉细胞排列紧密;上、下表皮由单层细胞构成,角质层极薄,下表皮上的角质膜呈网状凸起;气孔密度大,分布在下表皮并明显突起,在气孔周围没有角质层拱盖.细叶榕为异面叶,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上、下表皮由2层  相似文献   

2.
以黄葛树(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和春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为试验对象,通过挖取南向1 m×1 m×1 m的土壤剖面观察其根系的分布状况,发现在距树干南向1 m处,黄葛树88.1%及以上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60 cm深的土层中,小叶榕92.0%及以上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60 cm深的土层中,春鹃43.4%及以上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30 cm深的土层中;3种植物的须根在石骨子碎块和砖块缝隙中可发育成扁平状或云片状,其根系结构特点更适合重庆市园林绿化土壤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玉溪市红塔区小叶榕(Ficus concinna)上的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的历期和年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红塔区小叶榕上完成1代夏季需要25~31 d,春秋季需要42~47 d,冬季需要54~60 d。随着气温的下降,各虫态历期也相应加长,完成1代的时间也随之延长,榕管蓟马在红塔区一年可发生8~9代,周年可发生,世代重叠严重,卵的发生表现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时间在7月中旬到10月下旬,第二个高峰时间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第一个高峰期发生数量大于第二个高峰期,其发生数量与温度关系密切,与降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玉林师范学院东校区植物群落结构对校园鸟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在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东校区采用样线法调查研究该校园植物群落对鸟类群落的影响,调查每月进行2次,共记录到鸟类48种6 849只/次,隶属于8目23科33属;观察记录到鸟类全年栖息数量超过100只/次的栖息地类型共有13种,分别为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桃(Amygdalus persica L.)、雅榕(俗称小叶榕)(Ficus concinna)、垂叶榕(F.benjamina L.)、白兰(Michelia alba DC.)、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L.)Pers.]、楝(Melia azedarach L.)、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草坪、灌木丛、地上和其他,其中前9种均属于常见木本植物(乔木或者小乔木)。调查结果表明,栖息于雅榕、桃和扁桃等植物上的鸟类数量较多。根据以上调查研究结果分析,提出了提高玉林师范学院鸟类多样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无柄小叶榕是分布于亚热带最北缘的榕属常绿大乔木,在温州分布着100年生以上的古榕760余株。研究得出无柄小叶榕的育苗技术:以腐熟木屑为基质,含氮营养素为配方.调节光照到3.5-5.3万lx之间,用大棚保温越冬。认为采用种子育苗是解决无柄小叶榕种苗问题的主要措施。表4参6  相似文献   

6.
无柄小叶榕是分布于亚热带最北缘的榕属常绿大乔木, 在温州分布着100 年生以上的古榕760 余株。研究得出无柄小叶榕的育苗技术:以腐熟木屑为基质, 含氮营养素为配方,调节光照到3.5 ~ 5.3 万lx 之间, 用大棚保温越冬。认为采用种子育苗是解决无柄小叶榕种苗问题的主要措施。表4 参6  相似文献   

7.
无柄小叶榕容器育苗轻型基质配方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确定无柄小叶榕Ficus concinnavar.subsessilis容器苗基质最佳配方,以轻型基质泥炭土、珍珠岩、木屑、稻谷壳等农林废弃物为基本材料,采用单形重心混料设计的试验方法,并用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得出,泥炭土(46%)、珍珠岩(27%)和木屑(27%)的比例组成是无柄小叶榕容器苗最为理想的轻型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8.
小叶榕对土壤铅镉污染的抗性和修复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对土壤Pb、Cd污染的适应性,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综合评价其对Pb、Cd污染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土壤低含量Pb促进小叶榕生长而高含量Pb抑制小叶榕生长,500 mg·kg~(-1)Pb处理下,小叶榕地下部和总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8.92%和30.09%,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11.74%、97.59%和61.80%,而1 500 mg·kg~(-1)Pb处理对小叶榕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低含量Cd(10 mg·kg~(-1))对小叶榕生物量和氮、钾元素吸收无明显影响,≥25 mg·kg~(-1)Cd抑制小叶榕生长。复合Pb、Cd污染土壤中,小叶榕对Cd比较敏感,而对Pb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与Pb_(1000)Cd_(25)处理相比,增加土壤中的Pb含量(Pb_(1500)Cd_(25))或Cd含量(Pb_(1000)Cd_(50))仅显著增加小叶榕根部的重金属含量。与Pb_(1500)Cd_(25)处理相比,增加土壤中Cd的含量(Pb_(1500)Cd_(50))会抑制小叶榕根部对Pb的吸收,但会促进地上部对Pb的吸收。熵权TOPSIS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单一Pb、Cd污染中小叶榕生长及养分吸收状况综合评价排序为:Pb_(500)Cd_(10)CK_1Pb_(1000)Cd_(25)Pb_(1500)Cd_(50),即小叶榕在土壤Pb含量为500 mg·kg~(-1)时适应性最好。Pb、Cd复合污染中小叶榕吸收重金属能力综合评价排序为:Pb_(1500)Cd_(50)Pb_(1500)Cd_(25)Pb_(1000)Cd_(25)Pb_(1000)Cd_(50)CK_2,但Pb_(1500)Cd_(50)、Pb_(1500)Cd_(25)处理小叶榕的生长和养分元素吸收均受到抑制,因此小叶榕适于修复Pb、Cd含量分别低于1 000、25 mg·kg~(-1)的Pb、Cd复合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印度橡皮榕(Ficus elastica Roxb.ex Hornem.)与其栽培变种紫叶橡皮榕(F.elastica cv.Decora Burgundy)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印度橡皮榕、紫叶橡皮榕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均由3~4层细胞组成复表皮,并具有较厚的角质层,上表皮由排列紧密、形状较规则的细胞组成;栅栏组织排列紧密,由2~3层长柱形细胞组成,海绵组织排列较疏松;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且极度下陷.印度橡皮榕、紫叶橡皮榕在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密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上述指标对比结果表明紫叶橡皮榕抗旱性强于印度橡皮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叶榕对Pb、Cd、Cu复合污染模拟湿地的适应性及修复潜力,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重金属复合污染湿地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1(5 mg/L Cd+50 mg/L Pb+100 mg/L Cu)、T2(10 mg/L Cd+100 mg/L Pb+200 mg/L Cu)、T3(20 mg/L Cd+200 mg/L Pb+400 mg/L 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对小叶榕生长、养分和重金属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3种复合污染水平均显著提高小叶榕株高及总生物量,但对地径无显著影响;T1、T2处理根部、地上部生物量及质量指数较CK显著增加,T3处理无显著变化。小叶榕根部P、K含量及全株K含量随污染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3种处理均显著增加植株N、P、K的全株积累量。随着污染浓度提高,小叶榕更倾向于将吸收的Pb、Cd富集在根部,而将Cu更多地往地上部转运;小叶榕对Pb、Cd、Cu吸收累积随着重金属浓度升高逐渐增加,且植株体内Cd含量的增长幅度在3个重金属中最大。加...  相似文献   

11.
13种榕属植物的叶片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3种榕属(Ficus)植物的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和表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13种榕属植物中有11种为异面叶,2种为等面叶,叶肉都具有分泌细胞.在11种具有异面叶的植物中,上下表皮都有复表皮层,其中2种植物的上复表皮具4~5层细胞、3种具3~4层细胞、6种具2~3层细胞.气孔分布在下表皮并下陷,保卫细胞通常与下复表皮的第2层细胞处于同一平面,都具有明显的角质层.大叶榕(F.virens Ait.)和菩提榕(F.religiosa Linn.)2种植物为等面叶,其上下表皮由单层  相似文献   

12.
以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气生根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不同部位的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选用DPPH和ABTS 2种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比较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首部的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高于其他部位,其总酚酸含量分别为首部0.34 mg·L-1,中部0.31 mg·L-1,尾部0.21 mg·L-1;总黄酮含量分别为首部3.88 mg·L-1,中部3.42 mg·L-1,尾部2.91 mg·L-1。抗氧化活性首部最强,中部次之,尾部较弱。总酚酸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表明抗氧化活性可能与酚酸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20年9—11月借助Safari 10×42变焦双筒望远镜,采用焦点扫描法对访问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果实的鸟类的取食行为(鸟类种类、取食频次、取食时间、取食量、取食方式和传播距离)进行观察,同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 model)探讨鸟类功能特征对果实取食量和传播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榕能吸引6种(1目3科)食果鸟类以整吞的方式取食其果实,其中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是小叶榕果实的主要传播者。不同鸟类对小叶榕果实的取食频次存在显著差异(t=3.338,df=5,P=0.021),而取食量、取食时间和访问只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7个变量(访问只数、取食方式、取食时间、翅长、尾长、体重和体长)对果实取食量的解释率为24.31%,其中鸟类访问只数与果实取食量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鸟类体型特征变量(翅长、尾长、体重和体长)对鸟类传播距离的解释率为17.88%,其中翅长和体长均与传播距离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鸟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叶绿素成像技术测定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L.)叶片对聚乙二醇模拟的水分胁迫的响应。[方法]人工模拟水分胁迫下检测细叶榕、垂叶榕和极端耐旱的欧洲夹竹桃离体叶片,并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同时提取单片叶多个部位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细叶榕、垂叶榕和夹竹桃对脱水响应的结果表明:①叶片各测定部位之间的光合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值较小,而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真实光化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qP)则有较大的差异;②水分胁迫下叶片不同部位的这种离散性更加明显;③抗逆性强的离散程度明显变小。[结论]为叶绿素成像技术进一步应用于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小叶榕大枝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叶榕(Ficus microcorpa)为桑科榕树属常绿乔木,别名细叶榕、榕树、正榕,树冠大,有下垂气生根,形似支柱,枝叶稠密,耐水湿,耐修剪,生长快,病虫害少,抗污染性强,是南方城市重要的美化、绿化树种。多作为行道树、庭荫树、园景树栽植,也可修剪成各种形状的造型树供街头绿地、公园绿地栽植及养成盆景,在温州深受人民喜爱。以往小叶榕的繁殖均采用播种或侧枝扦插的方法,生产周期较长。利用大枝扦插育苗方法较简单,成活率较高,在生产上为快育大苗,早见成效的一种育苗方法。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大枝扦插繁殖育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林淑玲  陈华  董蕾  曹洪麟  陈贻竹  顾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31-4134,4168
[目的]采用叶绿素成像技术测定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叶片对聚乙二醇模拟的水分胁迫的响应。[方法]人工模拟水分胁迫下检测细叶榕、垂叶榕和极端耐旱的欧洲夹竹桃离体叶片,并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同时提取单片叶多个部位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细叶榕、垂叶榕和夹竹桃对脱水响应的结果表明:①叶片各测定部位之间的光合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值较小,而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真实光化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qP)则有较大的差异;②水分胁迫下叶片不同部位的这种离散性更加明显;③抗逆性强的离散程度明显变小。[结论]为叶绿素成像技术进一步应用于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鸫对城市化的适应情况。[方法]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采用焦点动物观察法对广州城市绿地中乌鸫(Turdus merula)的分布和一些行为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乌鸫在森林绿地中的分布数量要少于公园绿地、校园绿地和湿地中的分布数量;乌鸫经常栖息的树种也有一定的规律,栖息在小叶榕(Ficus concinna)上面的次数远远多于竹柏(Podocarpus nagi)和降香(Dalbergia odorifera)等。[结论]该研究可为广州市鸟类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小叶榕是万州区主栽的行道树种.近年来,发生的主要害虫有褐斑白蚕蛾、榕蓟马,影响了树势和园林景观.本文就这些害虫的特征、发生及防治进行系统地总结和描述.  相似文献   

19.
人参榕(Ficus microcarpa)又名地瓜榕,属桑科榕属,由原生于国内的常见的小叶榕培育而成。人参榕因根部肥大、形态多样、树冠秀茂、四季长青的独特风韵,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榕透翅毒蛾对不同榕属植物的寄主偏好性和选择性,为榕透翅毒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州市4种榕透翅毒蛾寄主植物(黄金榕、高山榕、垂叶榕、小叶榕)为对象,分析榕透翅毒蛾取食不同榕树叶片后的生长发育和摄食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榕树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龄期存在差异,黄金榕5~7龄,高山榕、小叶榕和垂叶榕6~8龄;垂叶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历期最长,而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历期最短;在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的每一龄级,以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体长、体质量和排泄物鲜质量最大;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2~7龄头壳宽最宽(1龄头壳高山榕最宽);黄金榕和高山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垂叶榕和小叶榕;幼虫取食黄金榕的榕透翅毒蛾雌成虫寿命最长,而取食高山榕的雄成虫寿命最长,雌成虫预卵期最短,单雌产卵量最多;1~4龄幼虫取食黄金榕的5龄幼虫更偏爱取食高山榕,而取食其他3种榕树的5龄幼虫寄主偏好性不明显。【结论】榕透翅毒蛾对4种榕树的偏好性和选择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黄金榕和高山榕比垂叶榕和小叶榕更适合榕透翅毒蛾幼虫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