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甘蔗健康种苗培育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热处理、温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建立有效的甘蔗(Saccharum L.)健康种苗生产的技术体系。以经过热处理和温热处理的甘蔗带芽茎段萌生的腋芽为外植体,取其茎尖分生组织接种于MS BA1.0mg/L NAA0.1mg/L PVP200mg/L 蔗糖30g/L的培养基上培养10 ̄20d可诱导其产生完整的小芽,再把产生的新芽切割下来接种于MS 6BA1.0mg/L KT0.5mg/L 蔗糖30g/L的培养基上培养20d后便可形成由3 ̄5个芽组成的丛生芽,丛生芽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每15 ̄20d可增殖3 ̄5倍。把丛生芽分割成单株并接种于1/2MS NAA1mg/L 蔗糖20g/L培养基上培养10 ̄20d可诱导小芽形成完整的根系,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8%。植株生长健壮、整齐、无变异,经分子检测证明小植株能脱去宿根矮化病和花叶病的病原。该体系的建立为甘蔗健康种苗的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菠萝蜜因果实香甜深受大众喜爱,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常规种子繁殖难以保持其优良性状且嫁接法繁殖成活率极低。组培快繁技术在许多珍稀名优植物繁殖上已有广泛应用,但目前还没有应用于菠萝蜜生产实践的报道。组培过程中发现,菠萝蜜茎尖褐化严重,导致无性繁殖体系难以建立,为有效探究褐化的克服措施,促进菠萝蜜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为构建菠萝蜜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及其产业化生产示范提供理论依据。以菠萝蜜品种‘海大2号’茎尖为外植体,利用不同时长低温预处理后将外植体接种至不同浓度的PVP培养基中对其进行初代培养,15 d后分别统计其褐化率和萌芽率,并通过测定其PPO活性变化、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探究外植体经过低温预处理后不同浓度PVP对菠萝蜜茎尖组织培养中褐化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茎尖经过12~24 h低温处理后再接入添加2.0 g/L PVP的1/2 MS培养基中,这一处理下菠萝蜜外植体的褐化率最低且萌芽率最高。且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有利于菠萝蜜外植体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以桂糖46号为实验材料,研究其不同代数分蘖差异及浸种处理对甘蔗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甘蔗健康种苗大田高效繁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清水处理为对照,通过预备试验观察筛选出的甘蔗浸种剂(GZJ)40 mg/L对甘蔗健康种苗一代种茎进行浸种2 h,分析两者之间的大田繁育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代数茎尖脱毒健康种苗分蘖率随着代数增加呈骤减趋势,健康种苗原种显著高于一代种茎和二代种茎,分别提高了317.95%和1 937.64%,一代种茎又显著高于二代种茎,提高了387.53%。浸种处理的单株平均分蘖数比对照提高了25.1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甘蔗茎径、有效茎、单茎重分别高于对照1.30%、4.98%、5.15%;增产8.40%;株高比对照低3.3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健康种苗原种优势强;GZJ药剂主要通过提高分蘖率、促进形成甘蔗有效茎、增大茎粗和提高单茎重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4.
将假植成活率和成活植株的形态特征结合起来,作为评价指标,摸索分析了不同消毒处理、不同苗床基质、不同浓度NAA(萘乙酸)蘸根处理对甘蔗茎尖组培苗假植成活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两种不同消毒处理方式对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影响较小,但对成活植株质量的影响较大;不同苗床基质对甘蔗茎尖组培苗假植成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不同浓度NAA蘸根处理对甘蔗茎尖组培苗假植成活质量影响较大,成活植株的根长、株高、叶长、叶宽等性状,随着NAA浓度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激素配比对马铃薯茎尖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6,(3):140-143
以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保存的种质资源和自选品系为试验材料,进行茎尖剥离。通过添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激素,研究其对马铃薯茎尖培养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ZT处理的成苗率没有添加6-BA处理的成苗率高,6-BA和GA3浓度为0.5 mg/L的处理成苗率高于其他处理。适宜进行茎尖剥离的激素配比为MS+0.5 mg/L 6-BA+0.01 mg/L NAA+0.5 mg/L GA3。  相似文献   

6.
果蔗Badila花叶病茎尖脱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热带种(Badila)茎尖培养进行脱毒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是茎尖成苗所必需的激素,萘乙酸则不是,0.5-1.0mm外植体在附加2.0mg/L BA和0.2mg/L NAA的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成苗率可达30%以上;采用液体培养和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的活性炭均能有效地防止酚污染,提高成苗率;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能有效地脱除花叶病毒,侧芽培养无法进行脱毒。田间调查表明,茎尖脱毒苗在光合速率、株高、茎径方面显著优于未脱毒的侧芽苗,分蘖数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7.
化学诱变结合离体选择选育胡椒抗瘟病无性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胡椒(PipernigrumLinn.)茎尖丛生芽增殖技术的基础上,以印尼大叶种“LampongType”无菌实生苗作外植体源,采用EMS(ethylmethanesulphonate)对胡椒茎尖进行化学诱变处理,并结合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培养滤液对胡椒茎尖及其增殖形成的丛生芽进行离体选择。结果表明,利用EMS在胡椒茎尖接种前进行化学诱变可提高抗瘟病变异体的产生频率。利用EMS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对胡椒实生苗茎尖处理后接种,不经离体选择,直接在再生植株上进行抗病检测,抗性植株频率在4.3% ̄26.67%之间,而不施用化学诱变的处理则未获得抗性植株。利用不同浓度EMS和不同诱变处理时间结合不同浓度的辣椒疫霉培养滤液离体选择,各种组合所获得的抗性植株比率在33.33% ̄100%范围,但各种组合均较EMS和辣椒疫霉培养滤液单独处理的要高,其中以1.0%EMS处理60min结合25%辣椒疫霉培养滤液处理的最好。  相似文献   

8.
探讨LFS在甘蔗组培快繁中的作用与使用前景。以新台糖22号茎尖或其组培继代苗为试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LFS,并以6-BA为诱导丛生芽及增殖对照,NAA为诱导生根对照,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诱导茎尖分化丛生芽及其增殖和生根等培养。结果显示:①LFS比6-BA显著减轻茎尖褐化,提高茎尖成活率,促进其分化丛生芽和增殖,并提高苗的质量。诱导茎尖分化丛生芽培养基中LFS的适宜浓度为2.5~3.0 mg/L;继代增殖的适宜浓度为3.0~5.0 mg/L,培养3代后,增殖倍数8.76倍,略高于CK的8.53倍,且苗长势旺,黄叶少;②LFS可诱导不定根的发生,适宜浓度在2.0~4.0 mg/L,发根率≥90%。表明LFS在甘蔗组培效果优于传统使用的6-BA,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甘蔗茎尖胚状体脱毒苗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甘蔗新台糖22号为材料,比较茎尖胚状体、茎尖与腋芽3种分化成苗繁育方法在不同时期接种、不同激素水平下的组培苗增殖速度、苗素质及脱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繁殖速度以茎尖胚状体分化苗最快,增殖5代后扩繁2589倍,茎尖297倍,腋芽104倍,培养基以6-BA 1.5mg/L+NAA 0.01~0.1mg/L增殖效果最好;组培苗质量与繁殖速度相反;出现不正常生长的苗类型有白化苗、细弱小苗、玻璃化苗、疯长苗4种,茎尖胚状体苗发生率1.77%,茎尖苗1.56%,腋芽苗0.31%;不同处理间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生根率茎尖胚状体苗75.3%、茎尖苗76.9%、腋芽苗76.6%,移栽成活率茎尖胚状体苗94.8%、茎尖苗95.4%、腋芽苗95.1%,生根培养基以NAA7.5mg/L+ABA 2.5mg/L最好;去除RSD、花叶病方面,以茎尖胚状体苗最好,RSD去除率95%、花叶病去除率100%,茎尖苗RSD去除率70%、花叶病75%,腋芽苗未能去除RSD、花叶病。应用茎尖胚性细胞再生植株,脱毒效果好,繁殖速度快,可克服目前脱毒苗生产中试管苗扩繁量小、成本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甘薯茎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华康  袁照年 《杂粮作物》2002,22(3):141-143
利用已报道的8种不同的甘薯茎尖培养基,对6个甘薯栽培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培养成功率差异较大,6-BA1.0mg/L+NAA0.24mg/L+MS为相对广谱的培养基。6个品种培养的平均成苗率达65.4%。金山1255、金山57、湘75-55较易培养,其平均成苗率达68.2%。而新种花、夏引一号平均成苗率较低,说明甘薯茎尖培养基具有基因型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