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6-BA和NAA对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德璇  孙周平 《杂粮作物》2010,30(4):286-287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6-BA和NAA配比对4种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苗率在甘薯的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同一个品种成苗率随着6-BA和NAA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MS+6-BA1.0 mg/L+NAA 0.24 mg/L适于各个品种,平均成苗率达67.5%,辽薯20较易培养,最高成苗率达90%,辽薯26平均成苗率较低为24.6%。说明不同的甘薯品种应选择不同的茎尖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甘薯茎尖脱毒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令文 《杂粮作物》2010,30(6):414-415
以辽薯20等品种为试材,对辽宁省4个主栽甘薯品种的茎尖脱毒和脱毒苗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尖采用体积分数为0.05的NaClO溶液消毒10 min,采用高温(33~35℃)预培养植株2~5 mm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可提高成苗率和脱毒效果。切取0.2~0.3 mm长的茎尖分生组织,在附加6-BA1.0mg/L+NAA0.24 mg/L的MS培养基中,4个品种的茎尖培养成苗率平均为78.5%,成苗期45~60 d,加入IAA(0.02~0.05 mg/L)的MS培养基对甘薯无毒苗的快速繁殖更有利。  相似文献   

3.
苎麻茎尖的组织培养及其诱导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苎麻50号品系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并诱导植株再生。结果表明:最适茎尖转绿和分化的培养基是1/2MS 6-BA1.0mg/L CH300mg/L的液体培养基,茎尖分化率为100%。最适成苗培养基为MS 6-BA0.5mg/L IAA0.1mg/L CH300mg/L,成苗率是53.3%。扩繁培养基为MS 6-BA0.3 ̄1.0mg/L,繁殖系数达6.7。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01mg/L。最佳茎尖剥取材料是无菌试管苗,茎尖长以0.3mm带1 ̄2个叶原基为宜。从茎尖接种培养成苗到移栽需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4.
甘薯(Ipomoea batatas)抗旱力强,适应性广,营养丰富,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近年来,甘薯在辽宁省西北半干旱地区种植面积较大,发展较快.为了满足生产上急需的优质甘薯品种脱毒种苗,对甘薯茎尖脱毒苗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筛选出MS 6-BA 1.0 mg/L NAA 0.24 mg/L为最适茎尖初培养培养基,其成苗率达85.0%;愈伤组织诱导率达73.2%;同时,筛选出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 IAA 0.02~0.03 mg/L,并进行了工厂化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5.
黑甘薯脱毒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宏义  白鹏  郑静 《杂粮作物》2008,28(2):94-95
以富含硒的日本黑薯的茎尖为材料进行脱毒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剥取小于0.3 mm的甘薯茎尖进行组织培养产生愈伤的最适培养基是MS+6-BA1.0 mg/L+NAA0.1 mg/L;继代培养基为MS;生根培养基为1/2MS+活性炭,填加活性炭的生根培养基能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激素配比对马铃薯茎尖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6,(3):140-143
以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保存的种质资源和自选品系为试验材料,进行茎尖剥离。通过添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激素,研究其对马铃薯茎尖培养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ZT处理的成苗率没有添加6-BA处理的成苗率高,6-BA和GA3浓度为0.5 mg/L的处理成苗率高于其他处理。适宜进行茎尖剥离的激素配比为MS+0.5 mg/L 6-BA+0.01 mg/L NAA+0.5 mg/L GA3。  相似文献   

7.
果蔗Badila花叶病茎尖脱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热带种(Badila)茎尖培养进行脱毒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是茎尖成苗所必需的激素,萘乙酸则不是,0.5-1.0mm外植体在附加2.0mg/L BA和0.2mg/L NAA的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成苗率可达30%以上;采用液体培养和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的活性炭均能有效地防止酚污染,提高成苗率;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能有效地脱除花叶病毒,侧芽培养无法进行脱毒。田间调查表明,茎尖脱毒苗在光合速率、株高、茎径方面显著优于未脱毒的侧芽苗,分蘖数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8.
扎米叶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扎米叶的小叶片切块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6-BA2.0mg/L NAA0.2mg/L培养基中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6.7%;愈伤组织在MS+6-BA15mg/L NAA0.1mg/L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率达315%,继代50d平均繁殖系数4.2;无根小苗在1/2MS+6-BA1.0mg/L NAA0.5-1.0mg/L培养基中,生根率均达100%。有根苗移栽到混有30%珍珠岩的椰糠中,成活率达97%以上。采用此法可在短时间内繁殖大量种苗。  相似文献   

9.
三倍体枇杷茎尖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倍体枇杷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取材时间及茎尖大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倍体枇杷茎尖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中萌发、伸长、生根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取材且茎尖大小为0.7 cm时,茎尖成活率最高,为77.5%;初代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IBA 1.5 mg/L,在此培养基上,三倍体枇杷茎尖萌发率高达91%;茎尖伸长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3 mg/L+GA30.3 mg/L,平均芽苗高度可达4.9 cm;芽苗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Tryptone 750 mg/L,增殖系数为7.7;生根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0.25 mg/L+IBA 2.0 mg/L,生根率为73.3%;三倍体枇杷组培苗移栽入腐熟有机肥∶园土∶锯末(1∶2∶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到93.67%。  相似文献   

10.
甘蔗茎尖脱毒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四个甘蔗品种,茎尖脱毒培养效果从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拔地拉>F134>粤糖57/423>桂糖11号。而同一品种不同的培养基、外源激素、培养方式和培养环境,茎尖培养效果差异也很大。在温室条件下,以20%S或改良MS0作预培养3-5天后,再转入改良MS+BA2.0mg/L NAA0.1mg/L培养基进行滤纸桥液体振动培养,并根据材料褐变及时转管,是茎尖培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冬瓜子叶节为试材,探讨培养条件、不同基因型及诱导、伸长和生根培养基不同激素类型与配比情况,初步建立了冬瓜组培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种子剥皮消毒后,在纸桥培养基暗培养发芽率较高,且节约成本;以暗培养5 d、见光培养1 d刚转为淡绿色的闭合子叶,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约75%;以13个不同基因型冬瓜子叶节为外植体,接种至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分化率较高的品种B214,其不定芽再生率可达到79.2%,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4 mg/L NAA,伸长培养基为MS+1.0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宏义  李岩 《杂粮作物》2002,22(1):48-49
剥取小于0.3mm的马铃薯茎法进行组织培养。在诱导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分化成芽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激素条件,诱导培养基为MS+6-BA2mg/L+NAA0.1mg/L+蔗糖3%+琼脂0.6%,分化培养基为MS+GA30.5mg/L 蔗糖3%+琼脂0.6%。这种方法可提高分化成芽率,最后获得马铃薯脱毒苗。  相似文献   

13.
水稻成熟胚盾片诱导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稻成熟胚盾片诱导愈伤组织作为分化再生的外植体,通过优化激素组合和调节培养基渗透压,建立了适合水稻遗传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将水稻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再生的过程划分为3个不同时期,即成熟胚盾片愈伤组织诱导,胚性细胞诱导保持,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再生,以CultureI(LS 2,4-D2.0mg/L)诱导成熟胚盾片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剥离后接种于Culture II-3(LS 2,4-D 2.5mg/L 山梨醇3g/L)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后接种于Culture Ⅲ-2(MS NAA 0.5mg/L 6-BA 1.0mg/L Kinetin 2.0mg/L 山梨醇8g/L)上分化成苗,培养结果表明,该再生体系所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再生率均在60%-80%之间,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高效再生体系建立水稻外源基因遗传转化系统,使转化过程中所得转化愈伤组织高效再生成苗,从而顺利获得转化植株,可以提高水稻外源基因转化的效率,为水稻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提供优良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魔芋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激素及浓度配比对魔芋愈伤组织、不定芽和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组合为MS+6-BA0.5 mg/L+NAA 0.5 mg/L,其诱导率为82%;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配方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其分化率为490%;诱导生根的最佳激素组合配方为MS+NAA 0.5 mg/L+6-BA 1.0 mg/L,其生根率为90%。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海南油茶良种离体快繁体系,加快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繁育,以海南本土油茶良种海大油茶4号当年生枝条的腋芽及顶芽为外植体,初代诱导定芽萌发建立无菌体系,再通过增殖培养提高组培芽增殖系数,进一步对增殖芽进行壮芽和炼芽,作为海南地区油茶芽苗砧嫁接用接穗。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方法为:以2% NaClO 15 min + 0.1% HgCl2 12 min进行复合消毒,外植体在添加杀菌剂0.1 g/L清菌易的培养基上初代培养,污染率可控制在20%以下;腋芽和顶芽的初代芽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0.1 mg/L IAA+2 mg/L 6-BA+0.5 mg/L GA3;无菌组培芽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WPM+2 mg/L 6-BA+0.05 mg/L IAA+2 mg/L GA3;组培单芽的适宜壮芽培养基为:WPM + 活性炭500 mg/L;将组培芽接穗用6-BA 50 mg/L的溶液浸泡基部2 min,嫁接成苗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贵港报春苣苔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不定芽诱导和增殖、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叶片以纵切为宜,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 4.0 mg/L+IAA 1.5 mg/L,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3.0~5.0 mg/L+2,4-D0.5~1.0 mg/L,不定芽诱导率以及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00%;愈伤在MS+KT 1.0 mg/L+NAA 0.2 mg/L+potato 30 g/L+banana 30 g/L+apple 20 g/L+coconut juice 100 mL/L培养基上分化系数达12.64;不定芽在MS+ZT 1.0 mg/L+NAA 0.10 mg/L+potato 30 g/L+banana 30 g/L+apple 20 g/L+coconut juice 100 mL/L培养基的增殖系数为8.55;不定芽在3/4 MS+NAA 0.01~0.05 mg/L+活性炭1.0~3.0 g/L培养基上的生根率为100.00%。综上所述,叶片纵切后能通过不定芽途径以及愈伤组织途径建立贵港报春苣苔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在该体系下不定芽增殖系数高、愈伤分化高,组培苗生根好。  相似文献   

17.
大麦幼胚离体培养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建立一个适于优良大麦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对两个大麦地方品种晋引6号和来色衣的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 S基本培养基上添加ABA 0.5 m g/L、CH 300m g/L能够很好地抑制幼胚过早发芽,并促进植株再生;添加2,4-D 2 m g/L也能够很好地促进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添加ZT 1.0 m g/L和IAA 0.1 m g/L,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效果比较理想,分化率平均达到86.6%。  相似文献   

18.
以红盾彩椒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研究不同激素类型与配比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芽的伸长的影响,并初步建立彩椒的组培快繁体系。 结果表明:子叶愈伤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6-BA+1.0 mg/L NAA;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5 mg/L IAA+4.0 mg/L AgNO3;芽伸长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AA+2.0 mg/L ZT+2.0 mg/L GA3;最后在1/2MS+0.5 mg/L IBA(或 0.5 mg/L NAA)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海南甘薯主栽品种‘心香’、‘广薯87’、‘川山紫’、‘宁紫薯1号’、‘薯绿一号’、‘高系14’和‘三角宁’为材料,从外植体的选择、不同消毒方案、培养基配方和防褐化剂筛选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一套适合热带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的脱毒快繁优化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侧芽增殖率与存活率最高;在不同的外植体消毒处理中,依次用75%酒精消毒60 s,2% NaClO消毒15 min,以及0.1% HgCl2消毒15 min的污染率最低;最佳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NAA+0.1 mg/L GA3;茎长生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 mg/L 6-BA+0.5 mg/L GA3;干重增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5 mg/L 6-BA+0.5 mg/L GA3;在培养基中加入5~6 g/L硫代硫酸钠和1.25 g/L聚乙烯吡咯烷酮能有效地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