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段双全  许鹏辉  邢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03-15106,15116
[目的]了解虎耳草科植物蔽果金腰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PDA培养基分离蔽果金腰叶内的真菌,利用PDA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改良型KB培养基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菌株在PDA培养基、KB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均为菌落舒展,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呈波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青褐色;孢子黑色,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表面,基质呈黑色,而在KB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边缘,基质呈黑色。孢子形态多样,多数为倒棒状,也有球形和椭圆形的,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为短柱状假喙。[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胞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段双全  邢顺林  许鹏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68-14171
[目的]研究西藏龙胆根内寄生附球霉属真菌的菌株特性。[方法]以从新鲜西藏龙胆根部内分离得到的附球霉属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鉴定与形态学观察。[结果]①菌株在PDA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垫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黄色,孢子黑色,基质呈黄色;而在KB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绒毛状,菌落到后期变黄色,孢子黑色,基质呈黄色;②菌株在25℃下培养2 d后,分生孢子在黄色菌落表面形成分散的点状黑色菌落,并有黄色色素分泌。[结论]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发现分离得到的菌株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附球霉属的一种;菌株孢子的外形与附球霉孢子的外形相似,但在孢子纵、横隔膜隘缩的描述和柄细胞结构上与有关文献的描述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对从新鲜冬青卫矛茎内分离得到的链格孢属真菌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表明:(1)菌落在PDA培养基和改良KB培养基上舒展,白色、垫状,后期菌落变暗褐色,孢子黑色,基质呈黑色;(2)菌株在25℃培养14 d后,在白色菌落表面形成暗褐色菌落,为菌株分生孢子所形成,并有黑色色素分泌;(3)菌株属于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的一种;(4)对菌株孢子观察后,发现多型现象,即发现了有性与无性生殖过程,将其有性态定为子囊菌的李维菌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pH及培养基对长毛拟青霉[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H?hn)]菌株SP053生长特性的影响,为SP053菌株的大规模发酵及微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P053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的固体培养方法,分别测试该菌株在6个温度梯度(17、20、23、26、29和32℃)、5个pH(5、6、7、8和9)和3种不同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萨氏培养基(SDAY)和察氏琼脂培养基(Czapek)]等培养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结果]温度、pH和培养基类型对SP053菌株的生长特性具有明显影响.高温(32℃)和低温(17℃)均不利于SP053菌株生长,23~29℃为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区,在26℃下的孢子萌发率(94.50%)、菌落直径(47.5 mm)和产孢量(4.450×109个孢子/皿)均最高.在26℃下,SP053菌株在PDA和Czapek培养基上生长较快、产孢量较多,培养15 d的菌落直径分别为47.7和46.3 mm,产孢量分别为5.357×109和2.570×109个孢子/皿.pH在7~8时SP053菌株的生长、萌发和产孢效果最佳.[结论]SP053菌株在26℃下、pH为7~8的PDA培养基上的生长和产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常雪艳  冯致 《甘肃农业》2016,(19):57-58
2012年从景泰县采集小口枣黑斑病病果样品,分别在PDA培养基、枣汁培养基、肉质胨培养基上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统计和计算分离频率,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共分离出三种菌:菌1,菌2,菌3。通过菌落形态、孢子形态的观察,鉴定出菌3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Alternaria tenuis。进而测定菌3在PDA、肉质胨、枣汁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以及菌3在不同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从而得出菌3最适宜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同样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西藏冬虫夏草寄生镰孢属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以从新鲜冬虫夏草体上分离得到了镰刀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此种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基质呈米黄色到粉红色;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2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的厚垣孢子,分大小2种孢子;通过安斯沃斯分类系统查阅分离到的菌株属于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的一种;对菌株的大孢子观察发现有3种类型大孢子,而其中2种的形态比较特别,在安斯沃斯分类系统中未有描述。[结论]此次从西藏冬虫夏草上分离到的菌株,与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的镰孢属真菌结构有很大区别,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许鹏辉  邢顺林  段双全  张正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54-12356,12381
[目的]对西藏冬虫夏草寄生镰孢属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以从新鲜冬虫夏草体上分离得到了镰刀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此种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基质呈米黄色到粉红色;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2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的厚垣孢子,分大小2种孢子;通过安斯沃斯分类系统查阅分离到的菌株属于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的一种;对菌株的大孢子观察发现有3种类型大孢子,而其中2种的形态比较特别,在安斯沃斯分类系统中未有描述。[结论]此次从西藏冬虫夏草上分离到的菌株,与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的镰孢属真菌结构有很大区别,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产黄酮银杏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健康银杏植株中分离到126株内生菌,并通过HPLC-UV检测方法筛选到8株内生菌产黄酮类物质。用察氏平板培养基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初步鉴定结果分别属于匐柄霉、丛梗孢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赤霉属、蜜孢霉、放线菌属和暗梗单孢霉属。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致病性昆虫病原真菌,以丰富广东省本地的昆虫病原真菌资源库,为开展草地贪夜蛾微生物防治提供研究材料.[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玉米地的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表病原真菌进行微生物常规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通过3种不同培养基(PDA、SMAY和添加草地贪夜蛾蛹壳PDA培养基)测定病原真菌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并采用浸虫法研究病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结果]从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上分离获得病原真菌,编号GZSF-1,经鉴定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培养基类型对菌株GZSF-1菌丝生长和产孢存在显著影响(P<0.05),菌株在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为0.76~2.10 mm/d,产孢量为0.33×106~21.67×106孢子/mL,其中在添加蛹壳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可获得最大产孢量.菌株GZSF-1接种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后,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当浓度达1×109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为3.030 d,接菌7 d后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100.00%.应用Probit模型,得到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y=-4.426+0.737x,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第7 d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02×106孢子/mL.[结论]从田间感菌草地贪夜蛾上分离获得的病原真菌菌株GZSF-1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新疆红枣中链格孢毒素的产生规律,对从南疆不同枣园黑斑病‘骏枣’中分离纯化的10株链格孢属真菌(5株链格孢菌和5株细极链格孢菌)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菌苔致病力、毒素产生种类及含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菌株在红枣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产孢量等都优于PDA培养基,但是产毒种类及含量却普遍低于PDA培养基;(2)在红枣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均比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长速率更快、产毒种类及含量更多;(3)综合考虑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致病力,JZAa05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从健康的新鲜西藏景天科植物圆齿红景天茎内分离得到的曲霉属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用载片培养法进行菌株的判定和生物学特性的试验,利用rRNA基因ITS间隔区建立进化树分析法,进行该真菌的系统发育阐明。[结果]菌落在改良型KB培养基上和PDA培养基上形态表现一致,起初菌落为白色绒毛状,边缘列片状,浓密而不透明,基部菌丝体厚、平坦,具沟纹、绒毛状质地,菌株为无性型。通过分子生物学的rRNA基因ITS间隔区系统发育建立进化树的方法鉴定分离出的菌株为曲霉属黄绿组真菌。[结论]通过对菌落外部形态的观察、分析以及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的无性型rRNA基因ITS间隔区系统发育分析,得知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曲霉属黄绿组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内生真菌与长春花悬浮细胞互作奠定基础。[方法]从长春花茎杆韧皮部分离出内生真菌,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用PDA培养基、PDA培养基+长春花悬浮细胞的水提物对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培养,薄板层析检测内生真菌液体培养物的提取物及发酵液。[结果]从常规PDA培养基中分离得到11株菌株,而从其他PDA培养基中没有分离到内生真菌。分离出的11株菌株的大型分生孢子呈纺锤形或镰刀形,其代谢产物通过薄层层析,没有检测到长春花生物碱。表明分离出的内生真菌本身不能直接合成长春花生物碱,而可能对生物碱的合成起促进作用。[结论]从长春花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属镰刀菌属。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稻瘟病菌分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稻瘟病菌的常规分离、保存方法和稻瘟的病组织保湿培养法。[结果]将标样置于保湿的培养皿内保湿产孢后抖落到平板上挑取单一菌落,然后经过滤纸片法保存能够很好地分离和保存稻瘟病菌菌种。[结论]该试验方法降低了分离难度,提高了保存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木质素降解酶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裂褐菌为材料,接种于固体PDA培养基和液体(天然与人工)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直径,液体培养基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的活性。[结果]裂褐菌接种到PDA培养基后,菌落在24 h内形成,在144 h内扩展到整个平板。30℃时生长较慢,菌落的扩展速度为0.296 1 mm/h,37℃条件下菌种萌发较早,菌落的扩展速度为0.443 3 mm/h。液体天然与人工培养基的Lip酶活在第8和10天达到最大,分别为373.09和278.75U/L;MnP酶活在第11和10天达到最大,分别为396和295.36 U/L。整个培养周期内,天然培养基的LiP和MP的产量均高于人工培养基。[结论]使用天然材料培养裂褐菌的效果优于人工材料。  相似文献   

15.
李成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25-7827
[目的]研究蚯蚓体内植酸酶的来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方法]将干蚯蚓与0.9%NaCl溶液按照1∶4的比例在50℃条件下反应8 h,获得蚯蚓自溶液,再稀释得到10-1、10-2、10-33个浓度梯度溶液,涂布在改良的细菌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改良的查氏培养基及含有植酸钙的琼脂平板上,在不同温度下培养。[结果]在改良的查氏培养基上,28℃培养5 d,出现了透明菌圈,且该透明菌圈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扩大;在改良的细菌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及琼脂平板上均无透明菌圈出现。[结论]蚯蚓体内植酸酶来自于蚯蚓体内的真菌,而非细菌产生或蚯蚓自身产生。  相似文献   

16.
王舒  李汉骏  查美玲  付鸣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95-11597
[目的]对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种类的丰富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刚果红平板染色法初筛和摇瓶发酵产酶复筛从农田稻草堆的土壤中筛选出可产纤维素酶的真菌菌株,并对其发酵产酶培养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优化,同时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和18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为1株产纤维素酶丝状真菌RSC1,发酵产酶培养基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含1.3%CMC-Na,0.1%酵母膏和0.1%MgSO4时其产酶活性最高。对该菌进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丝状真菌RSC1与毛霉属真菌Mucor amphibiorum相似度为97%,故将该丝状真菌命名为Mucor amphibiorum RSC1。[结论]该研究鉴定了所分离纯化的菌株为Mucor amphibiorum RSC1,该结果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种类的丰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汝洋  潘月敏  许旭  高智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07-13808,13810
[目的]探讨培养基营养条件对安徽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对安徽地区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7种培养基中,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量在查彼培养基上最高;该菌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在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最高。[结论]为该菌的相关研究以及所致大豆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付静  叶永浩  王瑞  郭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92-13494
[目的]分析拟茎点霉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脂肪酸类成分。[方法]从棉花植株根部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By254。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该真菌固体发酵产物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内生真菌By254具有拟茎点霉属典型的形态特征,与Phomopsis sp.XSC002的相似性达到99%.据此被鉴定为拟茎点霉属内生真菌。从该真菌中共分离鉴定出19种脂肪酸成分,占总提取量的92.6%,主要包括:硬脂酸(18.7%)、14-甲基十五烷酸(16.3%)、8,11-十八碳二烯酸(15.5%)、棕榈酸(8.1%)和11-十八碳烯酸(7.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41.3%。[结论]首次报道了拟茎点霉代谢产物中的脂肪酸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