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鼢鼠灵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应用鼢鼠灵防治林区主要害鼠中华鼢鼠的试验结果:小区试验灭鼠效果不低于80%;不同时间、地点,效果无显著差异;推广试验效果不低于95.0%;同时对死鼠进行了解剖,证明中华鼢鼠是由于盗食了鼢鼠灵而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2.
多效抗旱驱鼠剂室内驱避鸟兽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选食和迫食试验,多效抗旱驱鼠剂室内对大山雀、野灰鸽、小白鼠、小家鼠、鼠兔等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选食试验,用RPA处理的种子保存率达78.3%-100%,迫食试验,达71.9%-89.6%,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可食松引种催芽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表明,用3种方法处理可食松种子,热水浸种效果最差,直播次之,冷水浸种出苗集中,效果较好,不同温度处理以18~30℃为佳。  相似文献   

4.
刚竹毒蛾虫情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刚竹毒蛾空间分布和各代食叶量调查及不同危害程度与毛竹产量关系分析,结合近20a测报和防治工作经验,提出了以20%食叶量为起始防治指标,以20%~50%,51%~70%。71%以上为预测轻、中、重3级指标。以10%食叶量为累进指标,进一步将虫情级分为10级。并对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贵学 《林业科技》2020,45(3):26-27
通过美国白蛾的选食试验和迫食试验,对欧黑抗虫杨N12的抗虫性能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不同杨树品种叶片的取食情况不同。在选食试验中,抗虫杨N12较其它树种有较为显著的差异;美国白蛾的抗虫性强弱依次为欧黑抗虫杨N12、中绥12、欧美107、意大利214杨、欧美108、荷兰64和辽宁杨。对比栽培区虫口密度,欧黑抗虫杨N12的感虫几率较其它速生杨低。  相似文献   

6.
黄脊竹蝗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脊竹蝗是楠竹的主要食叶害虫。为了寻求防治该虫的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我们于1991年开展了化学农药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甲胺磷、氧化乐果和乙酰甲胺磷等三种农药原液,1—5ml注射不同胸径的竹蔸,防治跳蝻,效果良好。1992年在桃江县龙溪乡4000亩试验林以及1994年该县修山镇的2万亩推广林内防治跳蝻,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整地方法对锥栗单株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锥粟营养丰富.既可生食、炒食,还可加工成多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整地方法对锥粟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全垦整地最好.其增长效益为109.11%。  相似文献   

8.
飞播造林不同药剂拌种试验①刘增喜郭际荣(河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根据河南省历年飞播造林试验,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种子落地后至发芽前遭受鸟、鼠大量食害所致。近年来林业部先后推荐广东省林科所研制的“R-8复合忌食剂”、辽宁省朝阳县林业局的“HL粉剂”和...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首次提出在安徽北部平原杨树栽培区引入烟雾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通过阿维菌素和柴油的不同配比试验,找出最佳比例,为指导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松飞播林油松毛虫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4~1989年在平山县飞播油松林区对油松毛虫幼虫食叶量和油松毛虫不同程度危害后,松树材积损失量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研究,确定最佳的防治指标为油松针叶损失率达50%。  相似文献   

11.
我们没有勇气离开,也没有勇气留下,所以选择不断地旅行。我们对生活万分疲惫,于是周密地谋划着每一次出行,然后拖着更加疲惫的身体回到原来的生活。有可能是为了逃离,有可能是迎接,有时候我们只是想看风景,还有时只是为了在路上,于是我们开始旅行。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不同种源地芡实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间芡实的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均无明显差异,不同栽植密度间产量存在差异;不同种源地间8项物理性状指标均无明显差异;除果长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无影响外,其余6种性状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均存在差异,表明交互作用对产量有影响。7种性状与种源地的交互作用下,种源地与产量间的关联不大。  相似文献   

13.
14.
松褐天牛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组合诱捕效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松褐天牛A-3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器搭配,4-10月在纯松林和混交林中诱捕松褐天牛。结果表明,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组合诱虫量最多,所诱得的雌虫比例最高,在天牛羽化初期诱集到的松褐天牛数量占当代总虫量比例的平均值最高,使用成本最低,操作最简便,最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熊咏梅  朱纯 《广东园林》2011,33(5):54-58
文章研究了广州荔湾老城区往东北延伸的样带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广州绿地土壤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广州绿地土壤利用方式可分为城区人工建植绿地方式、城郊农区方式和郊区林区方式三种。三者相比,郊区林区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均最高,但容重显著低于后两者;人工建植绿地土壤以中性及微碱性为主,另外两种为...  相似文献   

16.
以橡胶树云研77-4两种不同叶蓬3种不同类型芽片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籽苗芽接苗木不同时间的成活率、抽芽率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不同处理得到的籽苗成活率、抽芽率以及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在出圃期,第3蓬叶的叶腋芽和鳞片芽得到的籽苗则在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不同国家标准对结构胶合板胶合强度检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盛  林兰英  傅峰 《林产工业》2013,40(1):18-20,31
胶合强度和木破率是评价结构用胶合板胶合性能的重要指标,而中、日、美三国结构用胶合板标准要求的胶合强度测试试件在开槽深度及试件长度上存在差别。为研究不同国家标准要求对结构胶合板胶合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笔者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槽口深度对结构胶合板胶合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极显著,而试件长度对其影响不显著。且美国结构用胶合板标准对胶合强度要求相对中、日两国标准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9.
2019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采用1年生和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实生苗造林,幼苗分别为地径2 cm带土球及营养钵苗、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和全冠苗,于2019年10月测定苗木的高度、地径,分析不同试验处理(苗木规格、苗木类型、截干方式、施肥处理)对红豆树当年生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下,地径2 cm幼苗适宜带土球种植,地径4 cm带土球幼苗进行截顶造林更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不同施肥处理间也有较大差异,除地径2 cm营养钵幼苗施用菌根肥和混合施用菌根肥加30 g·株-1复合肥表现出较明显受抑制生长外,其余各施肥处理对红豆树苗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地径2 cm营养钵苗和地径2 cm带土球苗施用30 g·株-1复合肥、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施用50 g·株-1复合肥生长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施肥处理。选择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高径比和造林成本4项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红豆树苗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豆树幼苗采用地径2 cm带土球苗并施以30 g·株-1复合肥的造林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地域种源与不同采摘方式对油茶营养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方式对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成分构成无显著影响。自然落果到地上的采摘方法对油茶籽含油率有积极影响。不同品种间油酸含量的变化范围比较大,其含量高低与是否是高产无性系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