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多效复合剂在飞播造林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速半干旱地区荒山或偏远山区的绿化进程,解决飞播造林鸟鼠取食种子的难题,对研制的多效复合剂进行了应用效果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复合剂的3种主要成分其保水剂浓度小于5%,对油松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驱避剂以RQ1.1%剂量效果最好,选食驱避率达90%,迫食驱逐率可达70%,减少种子损失率达35%。苗木营养剂具有提高苗木生长量的作用,苗高和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18.3%和44.5%。  相似文献   

2.
多效抗旱驱鼠剂对黄豆促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效抗旱驱鼠剂(RPA)不仅具有驱鼠作用,还对植物具有促长作用。试验证明,用RPA配方C的400倍水溶液处理黄豆种子,对地上部分的生长、产量都影响最大,比对照增产了101.6%,4种RPA的3种浓度,都对黄豆根的生长作用。主根长度增长了66.1-92.5%。  相似文献   

3.
多效抗旱驱鼠剂室内促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用多效抗旱驱鼠剂对小麦、黄豆、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浸种、拌种处理。结果表明,300x的林用型和200x的农用型RPA对侧柏种子浸种效果最好,30x的林用型和80x的农用型RPA拌种效果最好,经检验分析,差异显著;500x的林用型和600x的农用型RPA对油松促长效更为明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5.2%-27.0%,平均高生长增加2.1-2.8cm,拌种型的两种药剂6个浓度对油松的发芽及生长影响比较明显,30x的林用型和40x的农用型可以使油松发芽率提高27.7%-29.8%,苗高增长0.6-1.3cm;对黄豆的发芽率提高12.0%-17.0%、13.8%-23.2%;侧根数量增加0.2-2.6、0.3-1.6条,平均苗高及生物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浸种型的RPA使小麦发芽率提高13.3%-23.3%,苗高增长5.1-7.5cm,根长增加0.6-1.8cm;拌种型RPA发芽率提高9.3%-22.6%,苗高增长4.7-6.6cm,根长增加0.4-1.6cm。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平板测定法测定了两株菌株类产碱假单胞菌P751和蜡状芽胞杆菌BC752,对鸟鼠驱避剂主要成份福美双、涂料、石膏粉和氯偏的拮抗作用。经试验选育出抗福美双菌株910可与鸟鼠驱避剂复合包衣林木种子用于飞播造林,防病率达71.3%,高生长量提高17.6%。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效复合剂对容器育苗的种子进行了拌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的较对照对鸟鼠驱避率提高27.4个百分点,发病率降低12.37个百分点,起到了驱避鸟鼠和防止猝倒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对食叶昆虫食叶量测试,供试验种计有27科50种。所得结果表明:昆虫食叶面积或重量百分率,各树种变动幅度在0.45%-28.01%之间,平均为7.71%,这种食叶量水平,对林木生长并无影响。但食叶昆虫的存在,对热带森生态系统来说,在维持生物群落动态平均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多效复合剂拌油松种子,对松鼠,花鼠和鸟进行室内迫食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复合剂对鼠,鸟的忌食作用显著,日食量分别下降62.53%,60.05%和52.17%。飞播造林试验表明,用多效复合剂拌油松种子可使油松种子损失减少,保存率下降减慢,播后12天时,未拌药的种子保存率为1.0%,拌药的为13.8%-26.7%。拌药区出苗率是未拌药区的158.3%。由此证明,多效复合剂适于太原地区飞播拌种使用。  相似文献   

8.
4种药剂防治桉树幼林白蚁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治土栖白蚁危害桉树幼林,选择4种药剂进行桉树容器苗浸根后上山造林试验和白蚁致死驱避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经4种药剂浸根后造林,以绿僵菌复合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幼林白蚁危害致死率仅3.4%;施用萘丸的防治效果最差,幼林白蚁危害致死率达20.5%,专项驱避试验对白蚁的驱避作用也不明显。文章还分析了几种灭除驱避白蚁药剂的成本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该蚊虫驱避剂的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对蚊虫驱避剂科学、安全经济、方便的要求,该产品除了在组方上有严格的科学性、合理性外,在安全性方面,按照国家关于蚊虫驱避剂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测出该蚊虫驱避剂的经口、经皮以及对家兔皮肤、眼刺激、豚鼠致敏接触试验  相似文献   

10.
1989年以来,先后从浙江临安、开化及湖南等地引进杉木优良家系25个,进行杉木少株小区试验和多小区试验,并发地一般造林苗木和第1.5代良种苗作为试验对照,通过多年 试验和观测统计分析,筛选出显著优于对照并适于本地区生长的51、37、55等11个平均遗传增益达43.15%的优良家系,并估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平均遗传力分别为43.82%,43.14%,42.2%,同时选4棵优树用于建立采穗圃。  相似文献   

11.
2012-2015年,先后采集6条莽山烙铁头蛇(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在韶关市进行人工饲养.重点从人工饲养环境、饲养技术、疾病防治、食物种类和越冬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莽山烙铁头蛇在人工仿生饲养条件下生长良好,能安全越冬;该蛇种对食物有选择性,只采食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f. domesticus)和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沼蛙(Hylarana guentheri)、白鼠(Mus musculus)、豚鼠(Cavia porcellus)和家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us)均不采食;食物10 d投放1次,每次投喂量控制在蛇体重的3%左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该蛇在11月份气温低于12 ℃时开始进入冬眠,次年3月气温达到20 ℃左右开始苏醒,冬眠期长达4个月.  相似文献   

12.
美国保健食品考察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保健食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20%的速度递增,目前市场规模达980亿美元。1994年FDA颁布《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令》,加强了保健食品管理。现有生产企业约600家,生产保健品13大类2000余种,常见的有维生素、矿物质、天然产品、鱼油、合成单体、蜂产品以及按疾病划分的39种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3.
绿色食品生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安全愈来愈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我国绿色食品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不够完善,文内系统地阐述了有关绿色食品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我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必要性、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也为今后绿色食品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莉 《绿色科技》2020,(5):208-210
为了培养满足食品工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基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重构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等改革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植物针刺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原理分析了植物针刺的功能,以及人们对植物针刺的利用。认为植物针刺只有在完善的食物链中才能有效发挥自我保护作用,提出在功能上,植物针刺分为两大类,一为削弱食草动物的取食枝叶的能力,二是阻削弱动物通过能力。同时分析指出,最早人们利用杜梨带刺枝叉堵塞院墙出入口,最终发展为门。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民族地区食用松毛虫的调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南省民族地区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即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如哈尼,傣,拉祜,佤族等具有悠久的食用松毛虫的历史。思茅地区共10个县,至少8个县有人食用。其它地区有临沧,景洪,玉溪等。据调查研究,这一传统与历史上的饥荒有关。  相似文献   

17.
葛根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葛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葛根药品和食品开发现状作一综述。并从资源、利用价值、市场方面对葛根开发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四川秦巴山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经济林果资源的特点,综合分析了该区发展森林绿色食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该区森林绿色食品的产业化基地布局与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林杜娟 《绿色科技》2013,(3):157-161
指出了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社会背景下,一种新的食品供应模式——短链食品悄然兴起,为突围当下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食品的未来展现了新的前景。分析了短链食品在中国的不同实践形式,综述了相关研究,探讨了该模式发展的特征、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测试自然状况下78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然后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的模拟温度、湿度和光强条件下进行了对比测试。2种条件下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模拟测试数据与实际测试数据拟合度高,可以用模拟测试替代实际测试,使用简便的模拟测试可以快速地建立植物光合速率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