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黔草1号高羊茅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小粒种子分别单种和大、小粒种子混合种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粒种子形成的繁殖体较大,等级差异较小,产量较高;小粒种子形成的繁殖体较小,等级差异较大,产量较低;大小粒混植群体的繁殖体其大小和差异变化不一,产量居中.  相似文献   

2.
马赫  魏岩 《草业学报》2017,26(3):226-232
异苞滨藜是重要的荒漠野生牧草资源,具有褐色和黑色两种异型种子;黑色种子小,种皮光滑,有光泽,包被种子的苞片较小;褐色种子大,包被种子的苞片较大。对异型种子繁殖输出的研究将为探讨其生态适应机制及生活史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准噶尔低山砾质荒漠自然种群中3个不同微生境(陡坡、缓坡和坡底),分别随机选取20株植株,测定植株高度、生物量以及种子的数量,研究种子的输出比例和繁殖分配。结果表明,1)不同微生境中植株的大小有显著差异,山坡沟底植株的个体最大,缓坡次之,陡坡最小。2)植株的总繁殖分配以及褐色种子和黑色种子的繁殖分配随个体的增大而显著增高;异苞滨藜大型植株的繁殖分配高达57.57%,褐色种子和黑色种子的繁殖分配无显著差异;中型和小型植株的繁殖分配小于30%,主要投资黑色种子。3)随植株个体的增大,异苞滨藜3个级别的植株输出的黑色种子的数量和比例均显著大于褐色种子的数量和比例;黑色种子与褐色种子比例为2.16~7.41∶1。异型种子萌发物候的不同步、繁殖输出的“灵活性”是异苞滨藜与荒漠异质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几种种子处理方法对牧草种子带菌及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百菌清、高锰酸钾、甲醛及开水烫种对牧草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用百菌清、高锰酸钾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羊茅等种子杀菌效果好;甲醛溶液效果较差;开水烫种对较大的豆科牧草种子杀菌效果较好,而对小粒豆科种子及禾本科牧草种子有较大伤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定了雁来红和小苋在不同含水量及温度贮藏条件下大粒和小粒种子的寿命.结果表明,小粒种子较大粒种子贮藏寿命长,贮藏期间种子的发芽速度下降。虽然贮前大粒种子较小粒种子的幼苗长,但这种现象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消失。小粒和大粒种子异常苗率在贮藏期间均有所增加,但以大粒种子增加为快。  相似文献   

5.
对呼伦贝尔沙化草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种群种子雨时间动态及有性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氏冰草种群的种子雨时期集中在8月8日-9月22日,持续45 d。米氏冰草种群种子雨强度的波动变化均与最大风速呈线性回归关系。不同生境之间,半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的种子雨强度总是显著高于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的有性繁殖体的穗长、穗宽、单穗质量、每穗上的小穗数量及种子百粒重等均显著高于固定沙地。在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种子雨数量分别占其种子产量的29%和10%。因此,沙地微生境的变化对米氏冰草种子雨散布的时期及波动规律无影响,而对其有性繁殖体的形态特征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1精选种子 具有良好播种品质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高,苗整齐茁壮。在播种前应将病粒、虫蛀粒、小粒、秕粒和破瓣粒拣出。同时还要根据本品种固有的典型特征,如粒型、粒色、种子大小、种脐大小和颜色深浅,剔除混杂的异品种种子,以提高种子纯度。采用人工粒选的效果很好,如果用种量大,可采用螺旋式大豆粒选机,其机械结构简单,便于移动,适合大豆种植专业户应用。精选净度要求达97%以上,纯度98%以上。  相似文献   

7.
试验通过对19个高羊茅品种的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实际种子产量和潜在种子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除花序长外,提高任一产量因子,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种子产量;4个产量因子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为:X2(小花麴生殖枝)>X4(生殖枝数)>X1(花序长)>X3(小穗数/生殖枝),并得出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威正的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8.
牧草通常是指可供养殖动物采食的各种栽培或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如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等,广义上讲,还包括草坪草、绿肥植物和一些半灌木、灌木等。1牧草种子的贮藏特性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牧草主要是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大多数牧草结实率低,种子产量也低。多数牧草还保留有某些野生的特性,种子成熟一致性差,种子落粒性极强。禾本科牧草种子外面有稃壳,对种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某些豆科牧草种子存在硬实现象,耐贮藏。一般来说,豆科牧草种子比禾本科牧草种子寿命长,在豆科牧草中,小粒硬实种子寿命长,一年生牧草的种子比多年生牧草种子寿命长。  相似文献   

9.
行距对牧草型高羊茅种子产量和产量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2009—2012年,在河西走廊地区对不同行距条件下牧草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产量和产量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行距对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且随行距增大种子产量呈下降趋势,2011年30cm行距种子产量最高,为1225 kg·hm~(-2)。不同年限间种子产量差异显著,播种后第3年种子产量最高。行距和年限均是通过影响单位面积分蘖、单位面积营养枝数和单位面积生殖枝数,进而影响种子产量。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小穗和千粒重主要随年际变化,受行距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猫尾草不同品种的种子产量和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8个猫尾草品种在各试点的物候期、种子产量等指标.运用多点区域试验的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品种间、试点间、品种×试点互作间差异显著性;用通径分析法分析了种子产量各构成因素对种子产量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Climax 和Coonl最适应于榆中,种子产量分别为543.76和476.95 kg/hm2;岷山、日本、Richmond 最适应于岷县点,种子产量分别为280.90, 156.51和150.34 kg/hm2;Barwa最适应于景泰点,种子产量达867.86 kg/hm2.在种子产量各构成因素中,单穗粒重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以5龄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anceps Gaud.cv.Qinghai)为研究对象,在开花期进行不同梯度磷添加试验,探讨施磷对其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开花期施磷,增加了穗干物质转运和穗部生物量,进而提高青海扁茎早熟禾种子产量(3%~28%)。施磷量在60kg/hm 2(P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为255.08kg/hm 2。开花期施磷显著影响青海扁茎早熟禾繁殖分配,施磷量在P2时,繁殖分配达到最大,为5.47%。建植5年的青海扁茎早熟禾在繁殖策略上倾向于用根茎进行无性繁殖。因此,试验区域种子生产最佳施磷(P 2O 5)梯度为60kg/hm 2,以提高种子产量和繁殖分配,为高寒地区根茎型牧草种子增产稳产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立强  白小明 《草地学报》2021,29(3):465-471
为了探索影响细齿草木樨(Melilotus dentatus Pers.)种子发芽力的主要因素,确定适宜的种子收获时间,本试验对不同成熟阶段细齿草木樨的种子结构、产量和质量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细齿草木樨种子成熟,其栅栏细胞层厚度、骨状石细胞层厚度、硬实率、产量、千粒重和生活力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于完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硬实率与种皮栅栏细胞层厚度和骨状石细胞层厚度呈正相关;细齿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于黄熟前期后第5 d达到最大值;划痕后,细齿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大幅提高,在完熟期分别由7.50%和8.00%增至96.00%和96.75%。综上所述,种皮硬实是影响细齿草木樨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其硬实程度可能取决于栅栏细胞层厚度和骨状石细胞层厚度。细齿草木樨在新疆阿拉尔市最适宜的种子收获时间为完熟期,用作播种材料时,必须先破除硬实。  相似文献   

13.
以‘甘农6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磷肥)、灌溉和种植密度3种农艺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处理下,紫花苜蓿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灌溉处理下,紫花苜蓿每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密度处理下,每花序荚果数与种子产量的关联性最大。宁夏盐池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可在现蕾期和盛花期适当灌溉675 m3·hm-2;施磷肥180 kg·hm-2作为底肥,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228.02 kg·hm-2;种植密度控制行距为60 cm,株距为30 cm,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882.17 kg·hm-2。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酒泉地区研究刈割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刈割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040.5kg/hm2,孕蕾期刈割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54.3kg/hm2;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荚果/结荚花序、种子数/荚果显著增加,而千粒重却明显降低;刈割显著降低了萌发种子的正常种苗数量,硬实率增加,但对正常种苗与硬实种子数之和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8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和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连续2年在甘肃定西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生产性能和种子休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种子产量最高的是Vela,其次是Famous和Rest;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在年度间及品种间的表现基本一致,相关性强弱依次为生殖枝数/m2>荚果数/生殖枝>粒数/荚>千粒重;在种子生活力无显著差异情况下,Vela、Famous和Rest新收获种子的硬实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自然条件下贮藏1年,与贮前相比种子的生活力无显著变化,硬实率显著下降,发芽率显著提高,其中Vela、Famous和Rest的硬实下降率为44%~56%,最终发芽率达58%~71%,种用价值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羊茅属4种牧草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国玲  颜红波  周青平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11,19(3):458-462,519
在高海拔区对羊茅属(Festuca L.)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高寒地区羊茅属牧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表现出y=a+bx+cx2变化趋势,其中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 Keng cv.Qinghai)种子生产性能在供试材料中表现最好(平均产量368.0kg.hm-2),其次为西北羊茅(F.ryloviana Rererd.)和毛稃羊茅(F.kirilovii Steud.)(180 kg.hm-2),蛊羊茅(F.fascinata)最低(72.3 kg.hm-2)。种子产量与单序籽粒数、单序小穗数、单序小花数、单株穗重、千粒重、花序长、种子长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单序小穗数对种子产量影响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水分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水分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花序小花数和花序荚果数差异不显著;对照与其他处理间单位面积花序数差异显著(P<0.05);对照和轻度水分胁迫区单位面积结荚花序数较多;对照小花胚珠数、荚果种子数和千粒重最小,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潜在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最高,轻度水分胁迫区实际种子产量最高,达44.97g/m2,收获系数8.7%;产量构成要素中花序数及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间相关显著(P<0.05);无水分胁迫区主要影响因子是花序小花数及千粒重;轻度水分和重度水分胁迫区及对照区主要影响因子是花序数及花序小花数,中度水分胁迫区则是荚果种子数;种子成熟过程中胁迫越大含水量越低;水分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各处理硬实率偏高,均达80%以上,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灌水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对新麦草(Psathy rostachys juncea)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次数的小穗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和千粒重间差异显著(P<0.05),生殖枝数和生殖枝小穗数差异不显著;从返青到收获,灌水4次(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生殖枝数和小穗种子数最高,其实际种子产量也最高,达593.3 kg/hm2;不同灌水次数对生殖枝高度和穗长影响显著(P<0.05);不同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袁柱  孙彦  陆继肖  郭郁频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5,23(6):1329-1335
在分析内蒙古额克托旗地区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基础上,连续2年在不同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采用质量分数为0.229%,0.371%和0.600%的硼砂溶液进行花期叶面喷施,研究其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种子生产微肥施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硼对成熟期苜蓿单株叶重和荚果重、种子产量组分、种子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其中单株叶重以喷施0.600%的硼砂溶液效果最好,2013和2014年分别比对照增重80.77%和35.71%,0.371%的硼砂溶液对增加单株荚果重、单株结荚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果种子数以及种子增产效果最显著,2013和2014年种子单产分别为604.38和322.76 kg·hm-2,比对照增产71.35%和37.37%,正常种苗百分比分别比对照提高10.24%和21.11%,种子硬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16%和10.55%。因此叶面喷施合适浓度硼肥可促进生殖分配,显著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正常种苗数,降低硬实率,综合考虑以质量分数为0.371%肥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菊苣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正交施肥试验设计与大样本取样,于2007年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研究,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和提高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以期了解并掌握相应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菊苣的花序数、生殖枝数和种子产量主要受水肥条件控制;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和千粒重是影响菊苣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回归模型为Y=-13.8887+1.73862X2+0.00241X3+21.7579X6;提高每株生殖枝数和每株花序数是菊苣种子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