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氧化乐果无机盐培养基通过长期的摇床驯化培养,从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了可以在高浓度氧化乐果环境下生长的真菌菌株,并通过固体培养实验和液体培养实验以及有机磷显色反应最终筛选出两种生长较好的菌株,初步鉴定为曲霉。进一步研究发现,在50mL氧化乐果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初始pH5.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r·min-1,氧化乐果初始浓度2000μg·mL-1,培养时间10d,测得氧化乐果的降解率分别为70.38%和61.28%。研究了外界因素初始pH、培养温度、溶氧对降解菌的生长量和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5d,氧化乐果初始浓度2000μg·mL-1,初始pH5~7,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r·min-1条件下,两降解菌均可达到最佳生长量和降解能力,生长量和降解能力具有正比例相关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辉 《农业与技术》2023,(16):112-116
为了筛选出高效降解毒死蜱的菌株,从喷洒过毒死蜱农药的农田中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梯度法分离纯化降解毒死蜱的菌株,共分离筛选出3株能够降解毒死蜱的细菌,其中菌株x1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达到77%以上,经16S rDNA测序结果比对发现,该菌株与KF719303.1 Paenibacillus sp.WP18菌株序列相似度达到99.9%,初步鉴定该菌为类芽孢杆菌属。为了提高降解率,由单因素试验可知,该菌最适的培养温度是30℃,培养液初始pH是7.0,最适培养转速是180r·min-1;为获得最优的降解条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确定毒死蜱初始浓度为24mg·L-1时,3个因素对菌株x1降解毒死蜱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培养液的初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转速;其最优降解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培养液pH值7.0、培养转速178r·min-1。毒死蜱理论降解率可达79.005%。  相似文献   

3.
邓安生  黎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15-6016,6022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氧化乐果降解的因素进行优化。[方法]选取5个因素pH值(A)、接种量(B)、装液量(C)、温度(D)和摇床转速(E)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获得氧化乐果降解的最佳条件。[结果]氧化乐果降解的优化条件为:pH值7.10,接种量9.46%,装液量86.38ml,培养温度30.25℃和摇床转速165.32r/min。在此最优条件下,氧化乐果的降解率最大,响应预测值为71.78%,验证值为71.40%。[结论]该研究为降低氧化乐果对动物体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桐粕降解菌DBTM1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桐粕粗蛋白降解菌DBTM1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DBTM1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转速、初始pH值等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在摇瓶培养阶段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后的条件下绘制了该茼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该菌株适合的种子培养基各成分质量分数为玉米粉1.50%、蛋白胨0.75%、NaCl 0.50%,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初始pH值为6.5,最适转速为210 r·min-1;DBTM1生长影响因素的大小次序为蛋白胨>温度>转速>玉米粉.  相似文献   

5.
乙草胺降解菌WN-3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长期受农药乙草胺污染的土壤中采用富集培养技术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乙草胺的细菌,将其命名为WN-3.通过观察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析其16S rDNA序列,初步将菌株WN-3鉴定为鼻疽菌属(Burkholderia sp.).并通过研究培养时间、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和乙草胺浓度对菌株WN-3的生长和降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结果显示,菌株WN-3在温度35 ℃、pH值6.0、接种量为10%、乙草胺浓度为50 mg·L-1的条件下,培养7 d后对乙草胺的降解率可达到38.3%.这为利用鼻疽菌属菌株降解农药乙草胺,进行原位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原料以茶皂素的降解率为评价指标,利用黑曲霉菌液态发酵降解茶皂素。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接种量,再通过曲面响应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降解率显著性次序为:发酵温度培养基pH接种量发酵时间摇床转速,得到最佳的优化条件为:发酵时间8 d,发酵温度38.7℃,培养基初始pH为6.14,摇床转速为125 r·min~(-1),接种量1.25%。在以上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降解率为(79.97±0.82)%,与理论值80.56%吻合。  相似文献   

7.
柴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驯化法,从石油污染土壤中以0降解能力进行测定,发现一株菌在柴油初始浓度为500 mg·L-1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3 d降解率达到了71.7%,具有开发潜力,可以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并分析了培养时间、pH值、接种量、温度、柴油浓度、N源6个因素对菌株生长量和柴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时间为6 d、pH值为5.0、接种量为5%、温度为35℃、柴油浓度为1 000 mg·L-1、N源为(NH,4),2SO,4的条件下生长旺盛,降解率达到了80%.  相似文献   

8.
优良的菌种资源是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核心。为获取红霉素高效降解菌,采用梯度驯化法,以长期堆放鸡粪的有机肥生产车间土壤为对象,开展降解菌筛选鉴定,并研究不同红霉素质量浓度、培养温度、转速、初始pH值,以及外加碳氮源、金属离子对菌株降解红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红霉素高效降解菌株Ery-6。通过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甲基菌属(Methylobacillus sp.)。Ery-6菌株可以在以红霉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快速生长,60 h后进入生长稳定期。接种Ery-6菌株可提高红霉素在培养基中的降解速率常数,使其半衰期从88.4 h降低至30.7 h。该菌株在含有100 mg·L-1红霉素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在温度35 ℃、转速120 r·min-1、初始pH值7.0、外加50 mg·L-1蔗糖的条件下,对红霉素的降解效果最佳,48 h降解率达88.68%。菌株可耐受1 000 mg·L-1高质量浓度的红霉素,在温度35 ℃、转速120 r·min-1、初始pH值7.0的条件下48 h降解率达31.95%。该菌株对多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Cu2+既会抑制Ery-6菌株的生长,也会对其降解红霉素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首次发现甲基菌属菌株具有降解红霉素的能力,且降解效果较好,为生物降解养殖废弃物与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从长期施用多菌灵的葡萄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对多菌灵降解效能高的菌株2-1。试验研究表明,该菌降解多菌灵的最适pH值为4.0~9.0,最适温度为25~30℃。该菌在培养温度30℃,pH7.0,摇床转速200 r/min条件下培养64 h,对多菌灵(200 mg/L)的降解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为降解土壤中农药残留,解决农副产品农药超标问题,采用富集培养法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多菌灵的菌株P-2,研究初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外加碳源、氮源对其生长量和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能以多菌灵为碳源生长,在基础培养基中培养5d时对100mg.L-1的多菌灵降解率达60.6%,而另外加入氮源蛋白胨,可提高降解率达91%。降解多菌灵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5~40℃、pH 5.1~8.1,且降解率与菌体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