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为了探讨大豆各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对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的8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底荚高度>株高>生育期>主茎节数,与单株产量最为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与产量的关联度为0.42,其次是主茎分枝数,与产量的关联度为0.39,主茎节数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在大豆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单株粒数多和主茎分枝数多的品系选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15份春大豆和14份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育种时可优先考虑;夏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直接较大,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通过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同时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菜用大豆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香 《种子》2011,30(6)
以引自美国东北部麻萨诸塞州的12个菜用大豆品种和本地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对与菜用大豆单株产量相关的8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茎粗>主茎分枝数>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结荚高度>百粒重,与单株产量最为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单株粒数,百粒重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在菜用大豆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单株粒数多和茎粗的品系选育.  相似文献   

4.
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海涛  许波  王友华 《种子》2006,25(12):80-81
以区域试验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夏大豆区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抗倒性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0份引进的菜用大豆材料在阿拉尔市的产量与农艺性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大豆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荚重单株荚数分枝数株高百粒鲜重生长日数主茎节数。因此,在阿拉尔地区进行菜用大豆品种的选育时,应优先考虑单株荚重、单株荚数和分枝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大豆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黄淮海地区16 个品种12 点试验进行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分析,从而为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百粒重。可见,对大豆新品种选育时,应优先考虑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高和生育日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100个秋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秋大豆属中、晚熟类型多,株高与分枝中等,籽粒较大,品种间各性状变异大。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株粒数、全株重、单株荚数和百粒重4个性状,而与植株高度无明显相关,主茎节数与分枝数对单株产量有一定的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省11个春大豆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等变异系数较大;单株粒重与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3.78%,分别为荚粒性状因子、产量性状因子和株型性状因子。  相似文献   

9.
对攀西地区118份大豆地方品种遗传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攀西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均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尤以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的变异最大;茎粗的遗传率最高,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其次;各性状对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分枝数>株高>百粒重>茎粗,单株粒数对单株粒重的影响最大,茎粗对单株粒重的影响最小.从中筛选出6个植株高度适中,分枝多、结荚多,单株产量较高的大豆地方品种,可以通过提纯改良用于生产或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
大豆杂交种异地鉴定及选育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大小及其稳定性,进一步探讨杂交大豆选育方法,通过对2006—2010年异地鉴定试验初次测产及二次测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同常规对照品种比较,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增产效果显著。大豆杂交种各产量性状间差异明显,这是由杂交种的遗传基础决定的,与杂交种的亲本的遗传基础及配合力有关。杂交种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三粒荚数、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枝数等产量性状,为杂交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同时指出了大豆杂交种异地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夏大豆8个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产量相关极显著(r=0.6182**),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与产量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夏大豆新品种选育中,选择丰产性好的品种可从单株粒重、有效分枝数和单株粒数选择入手,提高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豆品系在黄淮南部主产区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黄淮南部大豆产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于2011年和2012年对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5个试验点测试的107份大豆品系的产量、品质及其他相关性状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大豆品系的平均产量为2601.73 kg/hm2,与对照‘中黄13’相比,共有48份大豆品系表现增产,占总数的44.86%;各试验点的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总体较高,而且蛋脂双高的品种比例在各试验点均在70%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23和-0.48;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r=0.48,r=0.59,r=0.64)。偏相关分析也表明,大豆的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且单株粒数是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通径分析显示,该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最大。蛋脂总量与株高、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0,r=0.23),与有效分枝呈显著负相关(r=-0.19),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29,r=-0.44,r=-0.37)。生产中,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应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王贺 《中国种业》2020,(12):60-63
为了构建大豆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单产,对沈阳地区26个大豆品种在穴播和条播两种种植模式下的农艺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个参试大豆品种在条播模式下株高更高;铁豆62等4个品种在穴播模式下产量较高,而铁豆59等2个品种在条播模式下产量较高,其余20个品种在两种模式下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大豆产量与茎粗、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夏大豆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6个夏大豆品种进行双列杂交试验,估算了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大豆有效分枝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以进行早代选择;单株数、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在中高世代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大豆产量性状的加性遗传效应都是主要的,并以单株产量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新品系85212.84240B1、77249都是高产育种较理想的亲本材料,尤以品系77249育种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干旱对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灌溉法对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的83个大豆品种在2015年和2016年进行全生育期干旱处理,分析全生育期干旱处理对各品种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的影响,并且对丙二醛、叶绿素含量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处理下57%~95%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百粒重有所下降。与正常供水下相比,大部分材料丙二醛含量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通过对这些农艺性状在在干旱处理后的变化幅度分析,发现这些农艺性状对干旱响应敏感性强弱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株高、百粒重、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系数变化较大,最易受到干旱影响。绝大多数大豆品种在干旱处理下,部分农艺性状相关性发生改变,但也有少数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在条件下未发生变化,说明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对干旱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黄淮平原夏大豆品种的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辉 《华北农学报》2001,16(3):31-34
分析了 13个夏大豆品种的 10个数量性状的稳定性 ,同时采用相关分析法论证了产量稳定性与其他稳定性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大多数品种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与环境指数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产量的稳定性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株高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株高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株高的稳定性 ,可作为夏大豆稳产性育种的间接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10份野生大豆资源和6份栽培豆品种进行抗旱性比较及产量性状与抗旱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并对野生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抗旱能力强,且野生大豆中存在着极抗旱的品种,可以选择抗旱性和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如 LYD01957、LYD01978、LYD01665用于大豆育种中。栽培大豆中也存在具有一定抗旱性的品种。产量性状中相对单株荚数与抗旱系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单株粒数与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对株高和相对分枝数与抗旱系数负相关,相对百粒重与抗旱系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分析 2000-2020 年山东省审定大豆品种特征特性和产量的演变,为高产、优质多抗、高蛋白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2000-2020 年山东省共审定 58 个大豆品种,分析了育成品种的年度分布、育成品种的主体类型,并利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株高、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百粒重、生育期、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演变以及与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0-2020 年山东省审定的大豆品种主要由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选育,产量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上升趋势,而株高呈现降低趋势,但品质性状变化较小,产量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正相关。今后山东省大豆育种的目标应在追求高产的同时将品质性状协同改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种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筛选适合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探索大豆最适播种时期,试验选用10个大豆品种(系),分4期播种,调查相关农艺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各大豆品种(系)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芙数、单株拉数、百拉重均呈递减趋势,且总生育日数也随播种期的延迟而呈现缩短的趋势。其中,第I播种期(5月21日)参试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整体表现均最好,为陕西省延安市的最适播种期;晋豆42和汾豆78的4个播种期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均较其他品种(系)表现良好,可作为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最适品种。  相似文献   

20.
春夏季播种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差异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4个早熟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山西省中部汾阳市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研究各主要农艺性状在春夏不同播种季节环境下的差异反应。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条件下除产量、病毒粒率低于夏播外,其余性状均高于夏播;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夏播;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主茎节数5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夏播只有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分枝数3个性状与产量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初步探讨了产生遗传变异差异的原因及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性状的选择,为早熟大豆育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