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以巧克力的完全涂层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巧克力喷淋涂层工艺中淋浆温度、淋浆传送速度、固化传送速度与固化温度4个工艺参数对涂层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优化得到较佳的参数为:淋浆温度45℃、淋浆网速度1.2 m/min、固化传送速度1.5 m/min、固化温度13℃,该条件下巧克力涂层完全率近100%.喷淋涂层法工艺的研究,为扩大巧克力、谷物等农产品在乳制品及其他高水分食品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青稞酸奶的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欢  梁琪  毕阳  米兰  张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7(2):135-140,151
以青藏高原青稞、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青稞谷物酸奶,青稞经炒制、粉碎、糊化、液化后与鲜牛奶混合进行发酵,研究了青稞的液化工艺和不同试验条件对青稞酸奶感官、理化性质、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青稞液化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20U/g,液化时间40min,液化温度70℃,青稞粒度80目.青稞谷物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青稞添加量为6%,稳定剂添加量为1%,蔗糖添加量为6%,发酵时间为6h,所制得的青稞酸奶口感细腻,组织状态均匀,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3.
乌桕脂皮油制取类可可脂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从乌桕脂皮油中制取类可可脂的新工艺。结果表明,乌 脂炼皮油在特定条件下于37℃保23h类可可脂产率与千法结晶法相比,从68.64%提高到74.42%,且结晶粗大,容易过滤分离。经过新工艺调温后类可可脂结晶细腻,口感良好,无异味,熔点38.1℃,SFC值20℃为89.5,30℃为56.3,37℃为14.6,40℃为0.48,类可可脂及皮油不添加抗氧化剂,常温下贮2个月POV值达100mcg.k  相似文献   

4.
以乌桕皮油与极度氢化油为原料 ,将不完全随机酯交换与分提技术相结合对皮油进行改性制取类可可脂 (CBE)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原料质量比为 1∶ 0 .3,催化剂甲醇钠含量为 4 g· kg-1,酯交换温度为 60℃ ,酯交换时间为 3min.采用单步结晶分提 ,产品的产率为 68.7%  相似文献   

5.
强化杏鲍菇多糖苦荞燕麦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3):402-409
以杏鲍菇粉为原料,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杏鲍菇中的多糖成分,再经过浓缩,制得杏鲍菇多糖含量为24.31 mg/m L的杏鲍菇多糖浓缩液;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评价法确定了苦荞燕麦复合粉中燕麦粉与苦荞粉最佳配比(质量比)为1∶4;苦荞燕麦复合粉经过糊化、液化、糖化得到苦荞燕麦乳,将杏鲍菇多糖浓缩液强化到苦荞燕麦乳液中研制一种新型谷物饮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苦荞燕麦复合粉的糊化、液化、糖化工艺、最终产品配方以及稳定性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糊化条件:料水比1∶10,糊化温度85℃,糊化时间30 min;液化最佳条件:α-淀粉酶添加量以淀粉计为2.5 U/g,酶解时间50 min,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DE值可达到17.10;糖化最佳条件:β-淀粉酶添加量以淀粉计为200 U/g,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DE值可达到38.83;最佳配方:苦荞燕麦乳2 m L,杏鲍菇多糖浓缩液添加量2.5 mg/m L,木糖醇添加量7%;产品稳定性: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0.2%,CMC-Na添加量为0.25%,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3%,在此条件下离心沉淀率为6.41%,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根据可可脂与代可可脂中脂肪酸组成的不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巧克力中代可可脂(CBS)及可可脂(CB)的含量。从脂肪酸组成角度比较巧克力与代可可脂巧克力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型紫薯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丛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990-7992
[目的]优化新型紫薯酸奶的加工工艺。[方法]以紫薯和纯牛奶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制得一种新型的紫薯酸奶。[结果]试验表明,新型紫薯酸奶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参数为:紫薯浆比例为1∶4 g/ml、紫薯奶的比例为1∶1.5、白砂糖添加量7 g、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5 h、菌种添加量0.095 6 g(均以100 ml紫薯奶计)。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色泽均匀、组织状态良好、口感细腻的凝固型紫薯酸奶。[结论]该研究制得的紫薯酸奶强化了硒元素与花青素营养元素的保健功能,并具有紫薯特有的紫色,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的奶制品。  相似文献   

8.
陈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27-13828,13836
[目的]为新型多功能饮料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新鲜苹果和胡萝卜、干红枣、全脂无糖奶粉、一级白砂糖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制备混合果蔬汁酸奶,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混合果蔬汁与酸奶比例、接种量、加糖量、发酵温度及时间等对产品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苹果、胡萝卜、红枣混合果蔬汁酸奶的最佳生产工艺为:苹果、胡萝卜、红枣混合果蔬汁(三者各占33.3%)与奶液的比例为30:12,接种量为4.5%,加糖量为7.4%,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7.5h,此条件下生产的酸奶产品质量可靠、色彩鲜艳、口感好。[结论]该研究优化了苹果、胡萝卜、红枣混合果蔬汁酸奶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蜂蜜搅拌型酸奶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方法]通过研究蜂蜜添加量、蜂蜜添加时期、杀菌温度、均质压力及稳定性试验等对搅拌型酸奶感官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蜂蜜搅拌型酸奶的最佳配方和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试验得出,蜂蜜搅拌型酸奶的发酵温度不宜过高,发酵温度与普通酸奶相近;发酵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奶会有异味产生.最佳配方和最佳生产工艺为:蜂蜜、蔗糖、发酵剂的添加量分别为3%;鲜牛奶二段均质压力为Ⅰ:70MPa,Ⅱ:30 MPa,杀菌温度85℃、时间为10 min,并在42℃发酵,产品的最终酸度在0.70%~0.75%时停止发酵.[结论]研究可为蜂蜜搅拌型酸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蜂蜜搅拌型酸奶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方法]通过研究蜂蜜添加量、蜂蜜添加时期、杀菌温度、均质压力及稳定性试验等对搅拌型酸奶感官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蜂蜜搅拌型酸奶的最佳配方和最佳生产工艺。[结果 ]试验得出,蜂蜜搅拌型酸奶的发酵温度不宜过高,发酵温度与普通酸奶相近;发酵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奶会有异味产生。最佳配方和最佳生产工艺为:蜂蜜、蔗糖、发酵剂的添加量分别为3%;鲜牛奶二段均质压力为Ⅰ:70 MPa,Ⅱ:30 MPa,杀菌温度85℃、时间为10 min,并在42℃发酵,产品的最终酸度在0.70%~0.75%时停止发酵。[结论 ]研究可为蜂蜜搅拌型酸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可可果皮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果表明,可可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30,水浴温度90℃,pH 2.0,提取时间30 min,得率为25.19%。可可膳食纤维总得率达57.99%,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5.23g/g,溶胀性为11.42mL/g。  相似文献   

12.
可可活性成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可可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蛋白质及膳食纤维等的活性成分,及其分析方法与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小麦胚芽花生酱的研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小麦胚芽花生酱的生产工艺,并对小麦胚芽及花生进行了烘烤试验,同时研究了产品的配方及稳定性,得到色泽黄褐、香味浓郁并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新型小麦胚芽花生酱,其最优配方为:小麦胚芽与花生原酱的比例为1:9,食盐浓度为1.5%,蔗糖浓度为4%,单甘油脂为1.5%~2%。添加适当的单甘油脂、磷脂、甘油和控制研磨方式,控制酱体出口温度(70℃左右及酱体装瓶前的温度(35 ℃),就可以制成均匀稳定的小麦胚芽花生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确定方便酸奶粉的最佳工艺配方及冲调水温.[方法]在酸奶粉基本配方的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黄原胶、卡拉胶、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瓜尔豆胶、魔芋胶、果胶为稳定剂时分别对酸奶粉冲调效果的影响,同时还研究奶粉用量、冲调水温分别对酸奶粉冲调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酸奶粉配方.[结果]方便酸奶粉的最佳配方为奶粉10;、蔗糖5;、单甘酯0.4;、蔗糖酯0.4;、三聚磷酸钠0.06;、柠檬酸0.3;、魔芋胶0.25;、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0.25;、卡拉胶0.25;、黄原胶0.3;,冲调水温为50℃时冲调酸奶的风味、色泽、粘稠性和细腻程度最佳.[结论]产品的滋味与气味近似于一般通常酸奶,但口感高于一般酸奶,且微生物指标合格.  相似文献   

15.
不同乳粉成分对酸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种不同成分的奶粉生产酸奶,其组织状态,酸度、风味等差异很大,试验结果表明,乳粉中乳脂量超过32%以上时,所制酸奶不仅凝块组织状态差,且酸度高,因此在采用乳粉为原料生产酸奶时,不仅要考虑到全乳固体含量超过11.3%以上,而且要充分考虑到乳粉中乳糖、乳脂及全乳固体含氮物质中酪蛋白的含量,以确保生产出优质酸奶。  相似文献   

16.
对以葵花籽和牛奶为原料混合发酵酸凝乳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驯化过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 (40±2)℃发酵, 1℃~5℃冷却, 后熟12~24h是制作葵花籽酸凝乳的最佳条件。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佳配方为添加牛奶50%, 蔗糖9%, 接种量3%, CMC0 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54份可可种质材料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品质性状优良的种质,为可可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材料,也为探究可可品质性状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来源于不同国家的54份可可种质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超离法、气相色谱法和福林酚法测定可可脂、多酚、脂肪酸组分(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含量及脂肪酸总含量,并对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54份可可种质中,XYS53的可可脂、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及脂肪酸总含量均最低;XYS52的可可脂含量和脂肪酸总含量均最高;XYS18的棕榈酸含量最高;XYS17的硬脂酸含量最高;XYS52的油酸含量最高;XYS44的亚油酸含量最高;XYS20的多酚含量最高。7个品质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1.52%~18.74%,其中棕榈酸、亚油酸和多酚的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8.74%、18.62%和14.42%;可可脂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为11.52%。可可脂含量与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棕榈酸含量与硬脂酸含量间、棕榈酸含量与油酸含量间及硬脂酸含量与油酸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多酚含量与可可脂、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不同国家的可可种质间可可脂、硬脂酸、油酸、多酚含量及脂肪酸总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中国与泰国的可可种质间棕榈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发现,归属于类群Ⅰ的15份种质品质性状综合表现较好,且主要来自于中国和越南。【结论】可可种质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其来源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可可品种选育过程中,需结合性状间相关性综合考虑可可品质性状表现,可优先选择中国和越南的1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作为育种材料或亲本来培育优良可可品种。  相似文献   

18.
可可型、咖啡型酸奶试制成功,在我国加味酸奶中填补了一项空白。特别是搅拌型酸奶,由于易贮运和工业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模式、干燥因素和干燥工艺参数对燕麦挂面干燥品质和单位能耗的影响,建立模型并进行多目标优化,以期得到品质好、能耗低的燕麦挂面干燥模式及工艺参数。【方法】研究9种不同温湿度干燥模式对燕麦挂面干燥品质及单位能耗的影响,对最佳煮制时间、蒸煮损失、烹调吸水率、延展性、硬度、咀嚼性、黏着性、抗弯曲强度、折断距离、酸度和脂肪酸值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品质综合评价值,确定燕麦挂面的最佳干燥模式;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燕麦挂面三段变温变湿干燥工艺中的第一阶段温度、第一阶段相对湿度、第二阶段温度、第二阶段相对湿度、第三阶段温度和第三阶段相对湿度6个影响因素进行关键因素筛选,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干燥工艺,得出最佳参数并加以验证。【结果】燕麦挂面的最佳干燥模式为升温降温结合降湿的三段变温变湿干燥模式。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得出燕麦挂面干燥的关键因素为第一阶段相对湿度、第二阶段温度和第三阶段相对湿度;建立的燕麦挂面干燥工艺参数与单位能耗和品质综合评分的回归模型显著(P<0.05)。各因子对单位能耗有极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相对湿度及第二阶段温度和第二阶段相对湿度交互作用极显著;各因子对品质综合评分有极显著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第二阶段温度>第二阶段相对湿度>第一阶段相对湿度,第一阶段相对湿度和第二阶段相对湿度交互作用显著。燕麦挂面三段变温变湿干燥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第一阶段温度25℃、第一阶段相对湿度88%,第二阶段温度43℃、第二阶段相对湿度71%,第三阶段温度35℃、第三阶段相对湿度50%;在此条件下,燕麦挂面的单位能耗为93.42 kJ·g-1,综合评分为1.02。【结论】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可用于分析和预测干燥工艺参数对燕麦挂面能耗和品质综合评分的影响。分段变温变湿干燥能够提高燕麦挂面干燥品质的同时降低能耗。利用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技术分步解决燕麦挂面干燥工艺的方法全面高效,结果直观、准确,能够提高试验效率和精度。研究为燕麦挂面的工业化生产及节能降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