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回顾重庆市近年来在监测机构和监测站点建设、区域和开发建设项目监测以及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总结了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一是监测机构定位不统一,二是监测站网布局不够合理,三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有待规范,四是监测成果认证与管理工作滞后,五是监测经费来源渠道偏少。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重庆市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队伍建设情况以及采用的监测方式和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如体制和模式不完善、实施率低、方法可操作性差、队伍混乱等问题。提出了剥离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行政管理职责、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并加大对在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强度和频次,严把水土保持专项设施评估验收关,对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率及推动水土保持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状况以及队伍建设情况调查,分析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脱离行政管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水土保持考察的体会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自治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土壤侵蚀面积广、类型多,产生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性高。近年来,西藏在水土保持机构建设、监督执法、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在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高山草甸人工移植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措施和落实监测监理制度、复耕等做法值得借鉴学习。建议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机构,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水土保持基础工作和宣传教育等,以加快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土保持》2005,(5):15-16
重庆市通过多渠道筹集水土保持监测经费,在健全机构、健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水平、拓宽监测领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云南开发建设项目水保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学习宣传,提高全社会水土保持监测的法律意识;二是健全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加强技术合作,提高监测能力;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监测管理;四是加强监督检查,把住水保设施验收关;五是实施水土保持全过程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论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监测内容、指标及监测特点,针对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云南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依照法律法规,理清思路,注重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开展常规水土流失监测,及时发布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全面推进了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发展。分析了水土保持监测机构职责定位不明确、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面总结了重庆市直辖以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效,对目前监测网络布局、监测成果应用、监测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明确监测机构定位、优化站网布局、提升监测技术含量、强化成果应用、加强技术培训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行了展望,为强化监测工作在水土保持事业中的支撑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重庆提供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把依法行政分解为法律基础和行政体系2个方面,分析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在法律基础和行政体系2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法律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相关法律中提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内容较少,各项职责落实不到位;二是法律中没有明确流域机构的水土保持职能。行政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规范化建设还不够完善,个别地方水保部门对监督管理工作内容不了解,权大于法的情况时有出现。提出了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滑坡、崩塌的区域特征、成因分析及其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滑坡、崩塌的区域分布特征,滑坡和崩塌的危害程度,滑坡和崩塌类型和成因分析,并且提出了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期达到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平原地区河道堤防滩地的水土流失,直接淤积河床,影响行洪安全。堤防滩地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新修堤防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对其防治须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人为预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简析了婺源县城镇开发区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状况、危害、原因后,提出了其防治措施,并阐明开展城市(镇)水土保持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Lucerne (Medicago sativa L.) and phalaris (Phalaris aquatica L.) were grown separately and together in a pot trial on a yellow‐brown pumice soil with three rates of sodium (Na) and two rates of potassium (K) in factorial combination. Lucerne alone had a low Na concentration but growing phalaris as a companion grass produced herbage with a Na concentration adequate for stock. Na application increased the Na concentration in phalaris and the mixture of phalaris and lucerne much more than in lucerne alone; had little effect on K concentration; slightly reduced Mg concentration; and greatly reduced Ca concentration but not as much in lucerne as in phalaris or the mixture with lucerne. K application increased K concentration and reduced Na, Ca and Mg concentrations throughout. Yield of phalaris grow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lucerne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Na application when K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nts was low. Yield of lucerne was not affected by Na application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Na did not substitute for K in this spec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field trials are warran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growing a special purpose mixture of lucerne and phalaris on New Zealand yellow‐brown pumice soils to provide feed that has adequate Na for grazing animals.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质联用仪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种植区域(江苏南京、广西南宁和湖南长沙)露地和大棚两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动态,同时对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施药后,甲基硫菌灵在黄瓜和土壤中均能很快转化为多菌灵[施药后1 d甲基硫菌灵未检出(〈0.01 mg·kg-1)],多菌灵在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低于大棚。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1.4 d和1.4 d,在大棚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1.7 d和2.0 d。在3个试验点露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1.7 d和2.3 d,在大棚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2.0 d和2.3 d。最终残留试验在最后一次施药后1 d采样时,大棚、露地黄瓜中的甲基硫菌灵均未检出(〈0.01 mg·kg-1),多菌灵在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14~0.162 mg·kg-1,而在3个试验点大棚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121~0.561 mg·kg-1。参照我国所制定的黄瓜中多菌灵的MRL(0.5 mg·kg-1),露地种植方式下所有处理黄瓜中甲基硫菌灵代谢物多菌灵的最终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但大棚种植方式下其残留量有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工作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但有不少的编制者在编制建设类和建设生产类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时往往出现失误.建设类和建设生产类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区别.根据多年编制两类水土保持方案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这两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工作在水土保持要求、服务年限、预测时段划分、防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以防止在编报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量预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及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包括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美学原则。我国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是通过工程的手段进行生态恢复的典范。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应以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作指导,正确处理好人口再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是系统工程方法,包括综合调查与系统诊断、模型开发与治理规划、防治体系与模式设计、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亟需开拓创新,创新是水土保持工作的灵魂。只有认真纠正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2种偏向,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针,把当地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与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反疏浚理论、反疏浚工程与抗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防洪与抗旱之间的关系 ,认为用反疏浚理论与反疏浚工程增大地下水蓄积量是根治正在年年升级的旱情的重要举措 ,传统工程与反疏浚工程相结合 ,安全、科学地调控地下水在陆地空间场的时间分布可解除旱情对海河等流域工农业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20.
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山地灾害主要以崩塌、滑坡及泥石流为主(称崩滑流灾害).长期以来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安全,广泛破坏资源环境,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