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烤烟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在连作5年植烟土壤中施用微生物菌剂,发现该微生物菌剂提高了烤烟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烤烟的连作障碍,并初步对其可能的微生物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平板计数,发现微生物菌剂处理烤烟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分别比对照高128.57%、191.43%、107.61%。BIOLOG 分析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根际土壤中以糖类、酚酸、氨基酸、胺类、羧酸衍生物为碳源进行生长的微生物有促进作用,且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 SIMPSON (J)指数、SHANNON (H)指数、SHANNON (H)均匀度指数、BRILLOUIN 指数、McIntosh (Dmc)指数均高于对照,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微生物菌剂处理烤烟根际土壤中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脱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44%、482.24%、16.28%、203.66%、56.40%,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有利于提高主要的土壤酶活性。综上所述,施用微生物菌剂改善了烤烟连作植烟土壤根际微生态,促进烟草生长,提高了烟草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制度下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烤烟连作带来的减产降质、促进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研究了不同种植制度下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细菌群落结构,连作2a和5a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高,与大豆-玉米-烤烟和玉米-大豆-烤烟根际细菌微生物群落差异大,而大豆-小麦-烤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处于中间位置。对于真菌群落结构,大豆-小麦-烤烟、大豆-玉米-烤烟和玉米-大豆-烤烟的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高,连作2a和5a烟草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且以连作5a处理的变化为大。说明连作烤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别是根际真菌群落结构改变可能在烟草连作障碍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良存  阮联平  张惠军  陈明  杨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68-11269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植烟条件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土壤类型、连作与轮作和茬口对烤烟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褐土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固氮菌、真菌数量均高于黄棕壤;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有减少趋势,连作4年后降低明显;冬闲和小麦茬种植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均高于油菜茬。[结论]通过改变土壤类型、茬口和轮作,可以充分发挥土壤微生物的积极作用,保护和培育植烟土壤。  相似文献   

4.
连作对延边烤烟根际微生物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探讨了连作对烤烟根际微生物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连作烤烟根际的细菌、真菌数在烟株生长后期显著增加;土壤pH减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在移栽后20 d至40 d较高,总体来说,连作1年化学成分均衡、致香物质总量较多,更接近优质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烟草根际病原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由拮抗菌经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2个青枯病发病严重的田块进行田间烟草青枯病害防控试验,2个田块的处理相同,分别为常规施用无机肥处理(CK)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BOF),2个田块分别标记为CK1、BOF1和CK2、BOF2。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青枯病发病率和烟叶产量,探究生物有机肥的田间防效。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变化,并用Biolog-ECO板研究不同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BOF1和BOF2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率分别达到68.1%和70.5%,烟叶产量分别提高8.9%和10.8%,产值分别提高24.9%和25.9%;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降低根际土壤青枯菌的数量,在移栽后40、60和80 d BOF处理的青枯菌数量均比CK处理少1个数量级;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论]在大田中施用生物有机肥通过减少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和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烟蒜轮作对高海拔地区烤烟生产发育的影响,以及与之关联的根际土壤提取物成分变化,进而探索缓解高海拔烤烟连作障碍的烟蒜轮作模式。[方法]在海拔约1 500 m连续单季连作烤烟8年以上的烟区引进温江大蒜、金乡大蒜、中蒜1号,调查烟蒜轮作对云烟87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GC-MS对根际土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组分分析,初步确定可能与烟蒜轮作效应关联的根际土化学成分。[结果]大蒜轮作显著提高烤烟农艺性状,大蒜品种间存在轮作效应差异,小瓣蒜类型的温江大蒜因密植轮作效应最好。烟苗根际土粗提物组分以酯类为主,其次为有机酸、酚苯类、醇类等化感物质。3种大蒜轮作处理下,烟苗根际土壤中的酯类物质种类和丰度显著降低,总有机组分数量增加,推测可能与烟蒜轮作效应有关。[结论]温江大蒜在高海拔地区轮作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7.
烟草为忌连作作物,长期连作使烟草病虫害加剧,土壤有害微生物积聚,导致病原菌在土壤中占据主导优势,使得土壤营养元素失衡、作物自毒作用加重、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酶活性改变。土壤微生态失衡,是烟草连作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生物质炭的多孔性、偏碱性及其养分特性,使其成为定向调控根际微生物种群特征、恢复并重建健康根际生态系统、克服烟草连作障碍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生物质炭定向调控根际微生物的种群特征,恢复并重建健康的根际生态系统,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及细菌数量,使土壤微生物从真菌主导型向细菌主导型转化,使病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失去主导优势,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最终达到缓解和根治连作障碍的目的。通过分析植烟土壤连作障碍成因,综述生物质炭对烟草连作障碍的调控作用,并提出生物质炭调控烟草连作障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绿肥压青量对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在贵州省福泉市进行了云烟87烟垄绿肥不同压青量田间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计数与分离不同处理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应用ITS、16S rDNA测序比对方法,初步鉴定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结果](1)微生物数量。经光叶紫花苕(Viciavillosa rothvar)压青后,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非压青田,其中处理2(压青15.0 t·hm~(-2))可培养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多,处理3(压青22.5 t·hm~(-2))可培养的细菌数量较多。但随时间推移,压青田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呈下降趋势。(2)微生物多样性。对移栽后30 d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属种的初步鉴定,分离到可培养真菌427株,鉴定出6个属,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分离到可培养细菌404株,鉴定出6个属,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离到可培养放线菌141株,鉴定出3个属,优势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绿肥可促进烤烟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来看,以处理2(压青15.0 t·hm~(-2))的烟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豫西山区优质烟田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为烟田精准施用微生物菌剂改良烟田土壤提供参考,应用微生物常规分析法及分子微生态方法分析烟草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生理群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结果表明:烟草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对照(未栽植烟草的同一地块土壤),微生物总数在烟草生长前期不断增加,现蕾期后降低,细菌在各期土壤微生物组成中都占绝对优势;在烟草整个生育期内,根际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的数量均比对照高,纤维素分解菌则相反;生长后期,烟草根际与对照土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越接近,表现出的相似性也越高。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趋同性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连作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DNA-PCR-DGGE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连作年限烤烟根际土壤为材料,应用PCR-DGGE技术对土壤样品进行细菌菌落分析,以期为烟草连作障碍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烤烟生育中后期土壤细菌群落比较丰富。不同连作年限植烟土壤大田期细菌种群结构有差别,表现为大多数细菌类型是共有的,存在少数特有的细菌类型,轮作土壤的细菌丰度变化较稳定,而连作增加了土壤细菌的丰度,并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轮作细菌优势种群在大田期很稳定,而连作土壤的细菌菌群有较大变化,绿弯菌门的暖绳菌科、酸杆菌门和棒状杆菌科的菌群活动对连作土壤的营养代谢有强烈的影响,致病菌增多,不利于烤烟生长发育。不同连作年限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有较大影响,烤烟连作后细菌种群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引发烤烟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培养,结合形态及生长性状等特征分析,分别从广东湛江、珠海及海南东寨港等样地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海莲B.sexangula、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和海桑S.caseolaris这6种红树植物根际中分离出固氮菌和解鳞菌共59株.秋茄盆栽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样地分离出的部分解磷菌和固氮菌对秋茄苗的高生长和生物量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1株解磷菌He4#单菌株接种的秋茄苗高、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增长58.4%、132.1%和133.2%,该菌株比国外引进的1株解磷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ciformis的促生效果更好,前者接种的秋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比后者高72.7%和90.2%.7株固氮菌的单接种对秋茄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菌株Ngqq-R14的促生效果最佳,苗高、地径、茎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38.36%、16.19%、75.46%、49.97%和59.31%.将7株固氮菌和7株解磷菌交互配对成7个菌株组合并接种到秋茄苗的根部,接种6个月后各菌株组合处理组的苗高、茎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21.1%~69.4%,70.7%~271.5%,27.1%~111.3%和66.9%~123.8%,表明固氮菌与解磷菌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促进秋茄生长的最佳接菌组合是Nlqq-Wy4+P1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天津外环河水质,从外环河提取并分离了一定数量的土著硝化菌种,在对菌种进行驯化的基础上,对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进行配比研究,确定了硝酸细菌和亚硝酸细菌的最佳配比。并将优化配比好的硝化细菌与其他功能菌剂简单配比形成单一菌-硝化细菌的复合菌剂,考察其实际使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该复合菌剂对外环河水质处理有明显的效果,氨氮去除率为71%左右,并且COD去处率为60%左右,达到了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养殖对虾肠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和携带病毒情况,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细菌16S rD NA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山东、江苏、韩国不同养殖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orpenaeus chinensis)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优势菌组成和数量,并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方法检测对虾携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各批次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样品肠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在105~109cfu/g之间,并对分离出的优势菌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这些优势菌分别属于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弧菌属(Vibrio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s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微小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均有样品检测为WSSV阳性,6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均检测到弧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33%~93.58%。2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希瓦氏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67%~34.21%。4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发光杆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03%~66.83%。  相似文献   

14.
将实验室保藏的5株根瘤菌(S1、S2、S3、S6、S8)分别与解磷菌(P3)、硅酸盐细菌(K5)进行生物拮抗测试,结果表明,S2、S3、S6可与P3、K5进行混合培养.选择出与P3、K5混合培养促进解磷能力良好的根瘤菌株S6,解磷量为6.51mg·L-1.进一步进行混合培养培养基优化,优化后的最佳碳源为蔗糖,解磷量为9.81mg·L-1;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解磷量为7.94mg·L-1.通过混合培养发酵条件的筛选,由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为7.0;接种比例为S6∶P3∶K5=1∶1∶3;接种顺序P3→K5S6,其间相隔6h,此时解磷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硫酸盐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源,以葡萄糖模拟合成废水为基质、硫酸钠为硫酸根源,研究了硫酸盐还原作用对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批量试验中第一次添加基质后,不同硫酸盐浓度下,产甲烷量下降不明显,硫酸盐仅被还原一部分;第二次添加基质后,甲烷形成量显著降低,且硫酸盐浓度愈大,下降幅度也愈大。在多次添加基质过程中,硫酸盐抑制作用逐渐减小,但并不完全消除。在连续运行试验中,加入硫酸盐后,反应器运行即受到很大冲击,即使恢复到稳态运行后,COD去除率、甲烷形成量均达不到未加硫酸盐时的水平。用FeSO_4代替Na_2SO_4消除硫酸盐还原产物游离性S ̄(2-)后,COD去除率和产甲烷量有所上升。在未加硫酸盐时反应器底部有相当高浓度的丙酸,而加入硫酸盐后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红枫湖沉积物中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喀斯特地区饮用水源地红枫湖水库为研究对象,研究与氮循环有关的微生物。采用稀释平板法及最适或然数法测定了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8个站位中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分别为104~106CFU/g、105~107MPN/g、105~108MPN/g、105~109MPN/g。其中,氨化细菌数量最多的是大坡上采样点,其余采样点差别不大;氨氧化细菌数量最多的是花渔洞大桥采样点;新庄的亚硝酸氧化细菌高于其他采样点;反硝化细菌数量较大的是大坡上。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从 8个不同来源的 3个马铃薯品种块茎中分离到 2 4 1个菌株 ,通过对这些菌株的离体测定 ,共得到 55株对马铃薯环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 ,占总菌数的2 2 %。其中表现好的有 0 6 9,110 ,116 ,118,T4 ,较为突出的有 0 85,T3 ,A - 10′。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西辽河平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亚硝酸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菌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地的亚硝酸细菌数量5月份比4月份减少4个数量级,固氮菌的数量在2个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无明显差异,反硝化细菌在2年生苜蓿地中多于5年生苜蓿地,2年生苜蓿地的亚硝酸细菌多于5年生苜蓿地。试验期间土壤中反硝化细菌最多,固氮菌次之,亚硝酸细菌最少。  相似文献   

19.
刘雪珠  汤新潮  朱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19-16521
2006~2007 年冬春夏3季在舟山定海、朱家尖、岱山盐场盐田中取卤水和底泥样品,对嗜盐菌和耐盐菌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以NaCl为限制性生长因子,主要采用高盐、中盐及低盐3种平板,对样品中的嗜盐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培养计数研究。结果表明,盐田中的嗜盐菌类群在菌落、个体特征以及数量分布上有所不同,并且底泥中的菌量比卤水中高 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0.
土壤有益微生物菌剂促棉株生长及防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个土壤有益微生物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与农药混用的可行性、对3种棉花致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及用于棉花种子包衣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等项研究。实验表明,参试菌株均繁殖快,易生产;在60个菌—药组合中有17个组合完全不影响有益菌的生长,仅杀虫剂3911对所有参试菌株有完全抑制作用;室内以对棉苗立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10个菌株对其有完全抑制;种子包衣田间应用中,病株率减少13.6%~100%,棉苗高度增长0.36%~5.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