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宜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高产芝麻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9个芝麻品种从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优选黑芝麻5号和赣芝10号的生长势、整齐度和抗逆性优于CK,抗病性强,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比CK多,产量分别为1 230.89和1 220.09 kg/hm~2,较CK(1 026.14 kg/hm~2)增产19.95%和18.90%;赣芝14号(1 203.29 kg/hm~2)较CK增产17.26%,但其生长势、整齐度和抗病性不如对照,且生育期远迟于CK;赣芝9号和赣芝3号综合表现也较优良,产量分别为1 138.19和1 076.84 kg/hm~2,较CK增产10.92%和4.94%。[结论]优选黑芝麻5号、赣芝10号、赣芝9号和赣芝14号的产量比CK增产5%以上,表明这4个品种均适合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优选黑芝麻5号和赣芝10号最好,赣芝9号和赣芝14号次之。  相似文献   

2.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优质油料作物,提高芝麻单产水平是实现我国粮油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为建立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黑芝麻新品种豫黑芝1号为试验材料,在3个产区(漯河、信阳和三门峡),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12万、15万、18万、21万株/hm2)下豫黑芝1号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豫黑芝1号在不同产区的生育期差异明显;种植密度对豫黑芝1号的株高、有效果节数、主茎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化程度不同;在21万株/hm2密度下,豫黑芝1号单产水平最高,达到1 463.33 kg/hm2(三门峡)。  相似文献   

3.
江西红壤旱地黑芝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在红壤旱地适宜种植的优良黑芝麻品种,对10个黑芝麻品种(系)的生长势、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92011年的平均产量以赣芝7号最高,达1189.95 kg/hm2,其次为08-6,分别比对照金黄麻增产29.64%和22.17%,青3-3和赵公鞭最低,分别比对照减产6.52%和6.30%;生育期差别不大,最长的品种为青3-3,最短的为金黄麻;单株蒴果数以08-6最多,金黄麻最少;每蒴粒数以中芝9号最多,08-6最少;千粒重以赣芝7号最高,ZGBA最小;抗病(逆)性较强的有青3-3、金黄麻、赣芝7号,较差的为中芝9号、ZGBA、赵公鞭、油墩黑。初步认为适合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黑芝麻品种(系)为赣芝7号、中芝9号、08-6、赣芝5号。  相似文献   

4.
赣芝14号为宜春市科学院通过引进各地黑芝麻品种在宜春当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的高产优质黑芝麻品种。2021年与2023年在宜春市袁州区进行的秋茬示范种植试验表明,该品种生长整齐度好,抗倒性强,不裂蒴,株高中等,结蒴密,每蒴粒数较多,千粒重中等;适宜密植,产量高,普遍可达100 kg/667m2左右,高产田块可达120 kg/667m2以上。为保证该品种秋茬种植实现高产,需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时播种、及时间苗和定苗、适度中耕和追肥等。  相似文献   

5.
赣芝14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黑芝麻新品种,在20132014年江西省芝麻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128.3 kg/hm2014年江西省芝麻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128.3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74%,含油量为52.28%,蛋白质含量为23.97%,茎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于2015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经检测表明,2015、2016年赣芝14号种子镉积累量分别为参试品种中最高积累量品种的59.64%和38.00%,分别为参试品种平均值的67.81%和84.44%,均表现出镉低积累特性,是一个产量、品质、抗性等综合表现优良的镉低积累品种,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黑芝麻品种在红壤旱地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宜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高产黑芝麻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进贤县地方品种金黄麻为对照,对7个黑芝麻品种(系)从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S0532-3和BS57的生长势、整齐度和耐旱性优于CK,抗病性强,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显著〉CK,产量分别为668.93 kg/hm^2和659.43 kg/hm^2,较CK(549.95 kg/hm^2)增产21.64%和19.91%;赣芝6号和sp01-2综合表现也较优良,产量分别为610.23和585.95 kg/hm^2,较CK增产10.96%和6.41%。本研究条件下,BS0532-3、BS57、赣芝6号和sp01-2的产量显著〉CK,表明这4个品种(系)均适合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其中,BS0532-3和BS57综合表现较好,其次是赣芝6号和sp01-2。  相似文献   

7.
黑芝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6个黑芝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产量在1071~1714.5kg/hm2之间,其中,赣芝5号的产量最高,为1714.5kg/hm2。此外,赣芝5号、郑芝3号、武宁黑芝麻、都昌黑芝麻均适合在江西南昌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宁香粳9号在安徽庐江县种植的适宜播期及密度条件,本试验对该品种水稻的产量构成、产量、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等部分指标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播期及密度组合下,以6月9日播种、移栽密度22.5万穴/hm2或者6月19日播种、移栽密度27万穴/hm2的处理产量较高,分别达到11 142.02、11 079.82 kg/hm2,2个组合处理下稻米品质较高。实践表明,在适合播期内迟播、适当增加密度可协调宁香粳9号的产量结构,提高产量及品质,为该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4月16日5月26日播种)、不同种植密度(450005月26日播种)、不同种植密度(4500067500株/hm67500株/hm2)对玉米新品种中地175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玉米叶面积指数和产量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播期为5月6日时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产量最高(9023 kg/hm2)对玉米新品种中地175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玉米叶面积指数和产量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播期为5月6日时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产量最高(9023 kg/hm2)。因此中地175的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因此中地175的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油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以“川油3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氮素水平以及4个种植密度水平,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9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4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30万株/hm2、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分析了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及种植密度会对油菜的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造成较大影响。在氮肥施入量为135 kg/hm2、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油菜长势良好,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是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选择适宜引黄高扬程灌区耐密植玉米品种的基础上,研究减穴增株种植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1 500~1 800 m的引黄高扬程灌区,在相同肥水管理条件下,玉米宽窄行、减穴增株种植,每穴播种2~4株较常规单株种植平均增产1 181.82~3 939.39 kg/hm2,增产率7.2%~24.8%。一穴2株种植,种植密度为88 050株/hm2时,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百粒重达最高,分别为580.7粒、36.3 g;一穴4株种植,种植密度为106 200株/hm2时,产量达最高,为19 848.48 kg/hm2。综合来看,采用减穴增株种植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红壤丘陵区春季黑芝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适宜在江西红壤丘陵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良黑芝麻品种。[方法]以金黄麻为对照,对中芝9号、08-1、旱芝3号、赣芝5号、ZGBA、金黄麻、青麻、油墩黑、青3-3、赵公鞭10个黑芝麻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中芝9号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457.77kg/hm^2,增产42.47%,08-1、旱芝3号分别比对照增产24.32%和18.34%,赵公鞭产量最低,比对照减产14.90%;08-1单株塑果数最多,为95.6蒴,赵公鞭单株塑果数最少(36.2蒴);中芝9号每蒴粒数最多(96.2粒),赵公鞭每蒴粒数最少(44.0粒);旱芝3号千粒重最重(2.90 g);中芝9号单株产量最高(11.27 g)。[结论]中芝9号、08-1、旱芝3号、赣芝5号综合性状优良,可代替金黄麻在红壤丘陵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大豆品种洛豆1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充分发挥其高产优势,以洛豆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播期:5月28日、6月12日和6月27日,密度:13.5万株/hm2、16.5万株/hm2、19.5万株/hm2 和22.5万株/hm2)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洛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播期与密度。结果表明,在现有播期和密度下,播期的变化对主茎节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有效分枝数、总荚数、无效荚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底荚高、单株粒重、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密度的变化对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无效荚数影响不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底荚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总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播期对洛豆1号产量的影响要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洛豆1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6月中下旬,适宜种植密度为16.5万~19.5万株/hm2,其中播期6月27日、密度16.5万株/hm2处理组合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长麦8号为试材,设计大田双因素裂区试验,设置120kg/hm2(N1)、180kg/hm2(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以及180万株/hm2(D1)、270万株/hm2(D2)和360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分别调查氮密互作对小麦物候期、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并系统分析氮密互作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长麦8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该条件下,实现长麦8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适氮密组合为180kg/hm2施氮量和360万株/hm2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淮北黏土地地区晚播稻茬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当地主栽品种之一连麦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行距、密度配置对连麦8号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连麦8号产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逐渐增高,其中当播种密度为600万/hm2、行距为15 cm时以及播种密度为525万/hm2、行距为15 cm时,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说明对于淮北地区晚播稻茬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配以相对较窄行距与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16.
以9个民勤地方茴香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茴香品种株高、茎粗、分枝数、结实花序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确定不同民勤地方茴香品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大粒高秆晚熟茴香和割茬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均为13.35万株/hm2,产量分别为3 819.05、3 990.48 kg/hm2;东润大粒高秆晚熟茴香、大粒高秆早熟茴香、小粒高秆晚熟茴香和小粒高秆早熟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均为14.85万株/hm2,产量分别为4 361.90、5 238.10、4 695.24、3 980.95 kg/hm2;酒泉小粒高秆早熟茴香、东湖大粒高秆早熟茴香和大粒矮秆早熟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为16.50万株/hm2,产量分别为5 228.57、4 180.95、4 352.38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量(复合肥)和种植密度对冷凉灌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试验以‘冀张薯12号’为供试品种,开展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二因素试验,设3个施肥量(600、1100、1600 kg/hm2)与4个种植密度(5.25万、6万、6.75万、7.5万株/hm2),研究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能延缓马铃薯生育期,提高种植密度能缩短生育期;随施肥量增大,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均显著增大;随种植密度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与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株高、SPAD值与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肥量>密度;随施肥量和群体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大薯产量、大薯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产量要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处理F2D3的马铃薯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大。通过二元二次回归分析表明,当施肥量达到1065.366 kg/hm2,种植密度达到6.746万株/hm2时,马铃薯能够获得最大的产量50255.98 kg/hm2。施肥量达到1044.312 kg/hm2,种植密度6.582万株/hm2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110.456 kg/(hm2·mm)。适宜的施肥量与种植密度能够促进马铃薯生长,有利于马铃薯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当施肥量(复合肥)介于1044.312~1065.366 kg/hm2时,种植密度介于6.582万~6.746万株/hm2时能实现增产和水分利用协同增加,是冷凉地区马铃薯种植推荐的高产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河套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对'张杂谷19号'产量的影响,以新抗旱谷子杂交种'张杂谷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种植方式(干旱无膜、干旱覆膜及灌溉无膜)和5种密度(4.5万、9万、13.5万、22.5万、45万株/hm2)对'张杂谷19号'稳产和丰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灌溉条件下,'张杂谷9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为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8724.36 kg/hm2。而干旱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同样获得较高产量,与正常灌溉条件下最高产量差异不显著。当种植密度为9万~ 45万株/hm2时,产量普遍提高到7700 kg/hm2以上,最高可达8654.33 kg/hm2。河套地区'张杂谷19号'播前灌溉1次足水、地膜覆盖及种植密度9万~45万株/hm2,可以实现水分高效利用和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河南省夏谷区谷子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情况,以郑谷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试验,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析不同种植密度(40万、60万、80万株/hm2)和施氮(纯N)水平(0、60、120、180 kg/hm2)对谷子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水平的上升,谷子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以60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441.1 kg/hm2;对谷子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58万~73万株/hm2为试验最佳密度。不同施氮水平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501.39 kg/hm2;对谷子产量随施氮水平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100~125 kg/hm2氮肥施用量确定为研究区域最佳施氮量。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谷子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种植密度60万株/hm2配合施氮水平12...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黄芩种子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寻求黄芩种子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密度以及影响黄芩种子产量的主要虫害黄翅菜叶蜂的有效防治方法,以承德道地2年生热河黄芩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及不同药剂处理对种子产量、种子产值、产出比、黄翅菜叶蜂成虫数及危害果荚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种子产量随着株、行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栽培株、行距大或小均不利于黄芩种子产量,2年生黄芩繁种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行距为30 cm 50 cm、种苗66 690株/hm2、种子产量为136.5 kg/hm2、种子产值为307 125元/hm2、产出比为9.8,在最适栽培密度下,针对黄翅菜叶蜂使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防治效果最佳、种子产量为114 kg/hm2。因此,黄芩种子田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行距30 cm 50 cm,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防治黄翅菜叶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