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河套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对'张杂谷19号'产量的影响,以新抗旱谷子杂交种'张杂谷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种植方式(干旱无膜、干旱覆膜及灌溉无膜)和5种密度(4.5万、9万、13.5万、22.5万、45万株/hm2)对'张杂谷19号'稳产和丰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灌溉条件下,'张杂谷9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为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8724.36 kg/hm2。而干旱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同样获得较高产量,与正常灌溉条件下最高产量差异不显著。当种植密度为9万~ 45万株/hm2时,产量普遍提高到7700 kg/hm2以上,最高可达8654.33 kg/hm2。河套地区'张杂谷19号'播前灌溉1次足水、地膜覆盖及种植密度9万~45万株/hm2,可以实现水分高效利用和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杂谷19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新型优质抗旱两系杂交种,母本A2,父本DH2来源于"陇谷14×晋29×晋21×冀1核"杂交后代。该品种不仅具有现有杂交谷子的高产优势,更具有极强的抗旱性和分蘖自调能力,在旱作和雨养条件下通过穴播的方式调节自身分蘖数,欠水年稳产,丰水年高产,这更适应覆膜配套穴播的机械化种植模式,2018年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证书,登记编号为GPD谷子(2018)130087。连续两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近几年已累计推广面积3.6万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有不育系进行杂交改良,选育出20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对这20个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繁种产量及测配组合产量等进行分析,旨在为多元化谷子杂交种选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0个不育系有着较为适中的繁种系数且生育期适中;单个不育系测配平均产量为4 654.63~7 745.75 kg/hm~2,其中,15-3A、15-19A、15-11A和15-14A与不同恢复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变化小且产量较高,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而15-35A×张杂谷3号、15-35A×张杂谷5号、15-35A×张杂谷6号、15-35A×张杂谷10号等4个组合的产量均超过9 000 kg/hm~2,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4.
介绍两系杂交谷子张杂谷9号的选育过程,分析其特征特性和适宜种植区域,总结其栽培技术,以指导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研究小米的硒、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差异,可为小米营养成分研究及特殊谷子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以2016年新疆地区示范种植的17份谷子品种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小米的硒、脂肪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小米的平均硒含量和脂肪含量分别为0.122μg/g和0.037 g/g,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硒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2.7%和14.2%;平均脂肪酸含量为0.037 7 g/g,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0.030 9 g/g)占脂肪酸总量的81.5%,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中脂肪酸组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9%~34.3%;平均氨基酸含量为0.099 6 g/g,其中谷氨酸、亮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0.021 5、0.014 1和0.009 2 g/g,不同谷子品种的小米中氨基酸组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0%~13.1%。  相似文献   
6.
7.
在张家口坝上地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杂交谷子品种、种植密度、播种时期对杂交谷子饲用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因素对单位面积整株干物质量影响不显著,但不同因素组合间穗、秸秆及整株的鲜、干物质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处理A1B2C2(张杂谷3号、密度33.75万株/hm^2、5月30日播种)的单位面积整株干物质量最大,可达到1416.67 g/m^2。另外,组合A1B1C2(张杂谷3号、密度22.5万株/hm^2、5月30日播种)能够达到最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植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雄性不育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通过雄性不育系获得杂种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近年来在植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分别从内源激素、脂膜过氧化、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对植物雄性不育进行了探索。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将遗传和表型联系起来,有助于全面地认识雄性不育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如何实现水分高效利用是有效缓解我国旱作区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之一。【方法】在敦煌极度干旱自然条件下,以新抗旱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9号”为参试材料,通过设置地膜覆盖、灌溉及种植密度等不同处理,以期制定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相结合的高水效种植模式。【结果】①与覆膜无补灌(F1W0)相比,收获期无膜无补灌(F0W0)处理张杂谷19号土壤水分明显低于大同29号,地膜覆盖减少水分无效散失,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根系发育,从而中后期吸收更多深层水分。②种植模式对谷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顺序依次为F0W1处理>F1W0处理>F0W0处理,张杂谷19号明显高于大同29号。③补灌可明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是,张杂谷19号在覆膜无补灌,9.0万株·hm-2处理下最高,达到18.16 kg·hm-2·mm-1。【结论】在水分限制下保持高水效且获得较高收获产量;如适当增加补灌,不仅保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更可大幅增加产量。研究仅限于降雨量少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如依据水资源条件,制定不同区域配套的谷子高水效种植体系,这将对保证旱作区粮食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旱杂交谷子在极干旱地区的节水效果。[方法]在2011~2013年,首先对200份谷子杂交组合进行抗旱鉴定筛选,然后将选育出的18份优势组合配合稀植铺膜栽培技术,只在播种前浇一次水(1200 m3/hm2),整个生育期内不浇水。在谷子关键生长期测定0~20、20~40、40~60、60~80、80~100和100~120 cm的土壤含水量。在灌浆后期,每个重复选取8株长势一致植株,测定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重、株粒重、株草重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后测定小区产量。[结果]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200 m3/hm2)的情况下,18种杂交谷子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旱性,其中13DH2、13DH3、13DH8和13DH94个组合的产量高于3000 kg/hm2。13DH2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200 m3/hm2)的情况下,可以稳定生产6000 kg/hm2,平均每立方米水生产5千克粮食。应用该技术可以使灌溉旱作区耕地面积增加数倍。另外,1200 m3/hm2水折合为120 mm降雨量,该技术可能同样在200 mm降水量旱作区可以适用。[结论]该技术可以应对极端气候发生,保护水资源,扩增全球粮食种植面积,并且保证粮食高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