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一种全新设计的用于测定Anastatussp.寄生蜂对寄主卵的功能反应。在同一实验空间中,各种密度的卵卡数量不相同,但每一种密度所拥有的总卵总数都一样,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蜂在这种实验空间中不能表现出径典的Holling功能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实验条件下野蚕黑卵蜂对寄主(桑蚕卵)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 Ⅱ型。该蜂对寄主的寄生潜力大,并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基本稳定;空间异质性则影响其寄生效果。26℃下野蚕黑卵蜂对寄主密度的功能反应为N_A=0.9645N/(1 0.0461N);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为N_A=9.0178P/(1 0.0954(P-1));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为E=0.8442P~(-1·1928);寻找效应与寄主密度、自身密度间的关系为E=0.1029/(1 0.0461N 0.0954(P-1))。  相似文献   

3.
冈崎姬小蜂对美洲斑潜蝇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种大小不同的空间内冈崎姬小蜂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密度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小容器内进行的功能反应结果符合Holling Ⅱ型;但在较大空间内,模拟自然界中同时存在不同密度的寄主幼虫时,冈崎姬小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寄生是随机的;寄生蜂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4.
荔蝽卵平腹小峰(AndstatisjaponictsAshmead)是荔卵期寄生蜂的优势种,在荔蝽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记述了该蜂对荔蝽卵的有关寄生特性、产卵针管长度、寄主卵被寄生后体内发生组织解离现象以及平腹小蜂在寄主卵内的胚胎发育等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方式.为平腹小蜂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稻飞虱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缨小蜂Anagrusflaveolus、A.optabilis和寡索赤眼蜂Oligositanaias及O.aesopi同时存在于稻田及其周围的非稻田生境中。寄主卵、寄主植物和栖息生境对卵寄生蜂的性比、体形大小和发育历期有着明显的影响。非稻田生境中禾本科杂草的种类和数量首先影响飞虱和叶蝉,从而影响卵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和质量。植物花对卵寄生蜂成虫的生存和寄生行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非稻田生境与稻飞虱卵期主要寄生蜂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稻飞虱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缨小蜂Anagrus flaveolus、A.optabilis和寡索赤眼蜂Oligosita naias及O.aesopi同时存在于稻田及其周围的非稻田生境中。寄生卵、寄生植物和栖息生境对卵寄生蜂的性比、体形大小和发育历期有着明显的影响。非稻田生境中禾本科杂草的种类和数量首先影响飞虱和叶蝉,从而影响卵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和质量。植物花对卵寄生蜂成虫的生存和寄生行为非常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7-33℃范围内,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ae)在米蛾卵上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不同温度对功能反应参数有明显影响,以30℃条件下的最大寄生最为最高(Namax=29.9)。寄生率、温度及寄主密度三维关系分析,本试验温度条件下,温度对寄生率的影响尚不及寄主密度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8.
长角广腹细蜂AmituslongiconisFoster在湖南茶区是黑刺粉虱1~2龄幼虫的优势寄生蜂。其寄生的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Ⅱ型模型模拟,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对功能反应的影响,最适温度为30℃,建立了α/Th随温度而变化的回归模型,干扰反应可用Hassell和Varlev(1969)模型模拟,提出了寄生蜂自身密度干扰反应模型和寄生物一寄主相互干扰反应模型,采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寄主密度(N)、寄生蜂密度(P)和温度(T)三因素五水平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是目前生物防治中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寄生性天敌。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其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论文旨在明确两种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及数值反应参数,为不同地理种群赤眼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松毛虫赤眼蜂黑龙江种群(TD-HLJ)和江苏种群(TD-JS),以米蛾卵为供试寄主,研究两个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与数值反应,并利用种群趋势指数(I)和干扰控制作用指数(IIPC)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功能反应结果表明,TD-HLJ和TD-JS种群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TD-HLJ种群最大寄生量为186.78粒/d,比TD-JS的最大寄生量高75.68粒/d。数值反应研究表明,不同米蛾卵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TD-HLJ和TD-JS种群的寄生、发育及繁殖有显著影响,米蛾卵密度为1粒时是TD-HLJ和TD-JS种群羽化的临界值,米蛾卵密度为5和10粒时分别是TD-HLJ和TD-JS种群繁殖的临界值。采用I和IIPC分析松毛虫赤眼蜂的控制作用,TD-HLJ和TD-JS种群的I值均随着米蛾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照TD-HLJ和TD-JS种群的I值分别为68.70和49.20,即TD-HLJ种群的下一代数量比TD-JS种群的数量多19.5倍;TD-HLJ和TD-JS种群的IIPC值均随着米蛾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随着卵密度的增加,TD-HLJ和TD-JS种群对寄主卵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小。【结论】综合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结果,松毛虫赤眼蜂TD-HLJ种群比TD-JS种群具有更好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0.
中华草蛉幼虫对玉米螟卵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中华草蛉幼虫对玉米螟卵的功能反应及2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研究表明,1-3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二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模型E=QP^-m模拟,得出E=0.3146P^-0.7294,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捕食作用率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1.
在恒定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寄生于桃蚜2~3龄若虫的烟蚜茧蜂的繁殖力和寿命。在22℃下在寄主密度分别为5,10,25,100或200头/d蚜虫时,寄生蜂平均寿命为3.6~6.8d。试验证明雌蜂产卵量及寄生蚜虫数量为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呈负加速上升,但当密度高于50头/d蚜虫时,两者均不再明显上升。分析证明烟蚜茧峰的内禀增长力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密度为200头/d蚜虫时达到最大值,为0.3641。当供蚜密度从5增加到200时烟蚜茧蜂的净生殖力增加了18倍,但平均世代长度则不受影响。烟蚜茧蜂对桃蚜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反应,经计算其a=6.0341,Th=0.014。此外,还在7个不同起始密度下测定了烟蚜茧蜂对桃蚜种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榆紫叶甲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对梯度恒温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4、18、22、26、30℃5个温度下,测定了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卵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试验温度条件下,榆紫叶甲赤眼蜂的寄生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温度的功能反应数据均能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很好地拟合;瞬时攻击率及理论最大寄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理论最大寄生量14℃为55.88粒,30℃时达到117.48粒。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研究了脊胸小头隐翅虫 Philonthus rutiliventris Sharp成虫对不同密度桃蚜的捕食功能,以及捕食者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根据试验所观测的捕食量,分别按 Holling及 Watt 公式作模拟,经卡方检验,其理论值与实测值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七星瓢虫捕食棉蚜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罩笼方法测定了七星瓢虫成虫捕食棉蚜的功能反应。瓢虫一日捕蚜量(Na)用蚜虫日增长倍数(R)与初始蚜量之乘积减去剩余蚜量求得。瓢虫捕食蚜量的功能反应曲线符合 Holling—Ⅱ型,(a′=0.77;Th=0.00259)。测定了瓢虫干扰常数(m)和寻找常数(Q),(m=0.6284;Q=0.487)。根据功能反应曲线推论,当棉蚜与瓢虫共存于一个封闭系统内时,棉蚜的种群动态模型为N_((t+1))=RN_((t))exp((-0.77P)/(1+0.77×0.00259N_((t)))当 R 与 P 取定值时,N_((t))对 N_((t+1))的上升或下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草蛉幼虫捕食马铃薯甲虫卵的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田间常见天敌中华草蛉1、2、3龄幼虫捕食马铃薯甲虫卵的功能反应,为新疆马铃薯甲虫天敌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际应用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室内饲养观察方法,分别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和HollingⅢ型新模型对结果进行拟合。【结果】中华草蛉1~3龄幼虫对马铃薯甲虫卵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856 11、2.858 0和33.679 2,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57 71、.149 9和1.338 4,处置时间分别为0.205 90、.077 8和0.029 7,随着龄期的增大其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增强,而随着食物密度的增加寻找效应均相应地降低;HollingⅢ型新模型得出:中华草蛉1~3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2.643 2、6.429 5和12.331 0,当利用其防治马铃薯甲虫时最佳益害比分别为1:3、1:6和1:12,研究结果可作为田间防治的参考。【结论】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中华草蛉是捕食马铃薯甲虫卵的很有效的天敌之一,其幼虫在新疆对马铃薯甲虫进行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星豹蛛捕食棉蚜功能性反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 ,对星豹蛛捕食棉蚜的功能性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猎物密度、捕食者自身密度、种内干扰以及不同温度对捕食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芬兰真绥螨捕食作用研究初报——功能反应和选择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芬兰真绥螨对山楂叶螨卵、幼若螨的功能反应为H0llingⅡ型.其功能反应方程(RH80±10%,T=25士1℃)分别为Na=N/(3.6133+0.0141N)和Na=N/(2.2165+O.2527N)。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71.11粒和4头.在山楂叶螨各(土艹两)态中,对卵有明显的正喜好,其次是幼若螨。对雌成螨则表现负喜好。在山撞叶螨和苹果全爪螨雌成螨间,对苹果全爪螨表现明显的正喜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具有恐惧效应的捕食系统,考虑Beddington-DeAngelis(B-D)功能反应,构建并分析了模型的动力学性质.给出了平衡点的存在条件,并通过Hurwitz判据、Lyapunov函数和Dulc函数对平衡点的局部及全局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高温和时间处理下,通过暗黑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寄生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各个处理下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高温胁迫对功能反应参数有明显影响,以33℃2h处理下的寄生量为理论最高值(Namax=270.3)。同一温度内,30℃4h、33℃2h、36℃2h、39℃2h胁迫下的瞬时攻击率和最大寄生数高于其它处理时间段。在相同的寄主密度下,赤眼蜂的搜寻效应与处理的时间长度有密切的关系。试验表明适宜的高温胁迫有助于提高暗黑赤眼蜂的寄生量,可能是由于此蜂种有较高的耐受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对其寄生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