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建 《四川蚕业》2014,(2):31-33
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对蚕种生产的危害较大,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主要对象。原蚕区是我省一代杂交种繁育的第一车间。根据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并结合蚕种生产实践,简述了原蚕区综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一、家蚕微粒子(N.b)的危害 家蚕微粒子危害很大,各个阶段都可能经口或胚种传染上。而蚕种制造是防止、消除家蚕微粒子(N.b)的重要环节。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十八世纪曾使发达的欧洲蚕业趋于毁灭,国内近几年此病危害严重。家蚕微粒子病,给我省蚕桑  相似文献   

3.
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虫经食下和胚种传染而使家蚕感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对蚕种生产威胁很大。为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1992年以来,我们接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开展对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的研究。通过研究,总结适用原蚕生产防治微粒子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1980年家蚕微粒子病在我省曾发生过危害。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狠抓蚕种质量,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基本控制了微粒子病的蔓延,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几年来的经验,防治微粒子病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除把好母蛾镜检关外,还应把好病原普查,蚕前、蚕期、蚕后消毒防病关。加强桑树治虫,防  相似文献   

5.
家蚕病害分传染性蚕病及非传染性蚕病两大类,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微粒子病,是发生最广、危害最大和防治最难的一类蚕病。在养蚕过程中,常常由于传染性蚕病的危害,造成蚕茧减产和茧质下降。因此,在大面积养蚕生产中,应特别重视传染性蚕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7.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主要传染方式是食下感染和胚胎传染两种,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的危害。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是繁育优品质蚕种,保障蚕业正常发展的关键。川渝地区科学的设定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体系,有效降低了对蚕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总结江苏省1992年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落实今后的防病措施,江苏省蚕学会生理学组,于1992年12月22—23日在浒墅关召开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丝绸公司、蚕种公司,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盐城农校,浒关、镇江、东台、海安、武进蚕种场,盐城、南通、淮阴市丝绸公司,共37名。 会议通报了1992年全国主要省区蚕种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情况,交流了江苏省防治工作的经验。东台、海安、镇江、浒关蚕种场的代表,就蚕种生产中防治微粒子病措施及技术,作了发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的代表作了关于微粒子病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与会代表认为,江苏省1992年在防治家蚕微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在我省已危害成灾,在控制其危害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危害的范围和数量上看,至今还无根本好转。农村丝茧养蚕,也遭受其害。据了解,1990年省内一些地方因胚种传染,造成微粒子病害的蚕种共4万多张。因此,微粒子病害是当前蚕业生产上一大问题,有关领导和广大蚕业工作者,对此无不关注。为弄清微粒子病害成灾原因,有效控制其危害,笔者对微粒子病原控制不严与微粒子病害成灾的关系进行了研讨。仅供领导和同行参考。一、家蚕微粒子病害的历史与现状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早在18  相似文献   

10.
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寄生家蚕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病原孢子可被蚕食下感染并能经卵胚种传染子代。由于微粒子孢子的广泛存在,又因原蚕基地是普种生产的“第一生产车间”,随着原蚕区的生产量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所生产的蚕种带毒率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导致广大蚕农减收,也给种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微粒子病工作的重点就是在原蚕区。本文将着重分析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总结出微粒子病的防治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苏政荣  何安蓉 《蚕学通讯》2003,23(2):59-60,62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协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业生产的发展.为此,蚕业工作者采取了多种防微措施,以求减少家蚕微粒子病对蚕业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刘蓉 《四川蚕业》2014,(2):34-34
<正>家蚕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而言是一种毁灭性的蚕病。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从2006年起我场微粒子病又开始抬头,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便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自2009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治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治微粒子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病率大幅度下降。为此,现将我场近几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防  相似文献   

13.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蚕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病传播面广,危害严重,蚕种场危害率达10-20%左右,给蚕种场及蚕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微粒子病的防治目前只能采取综合预防的办法,还没有良药可治.为了引进“原虫净”预防家蚕微粒子病,并在生产上得到应用、推广,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现将春蚕期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家蚕微粒子病是与良种繁育关系最密切的传染性蚕病,曾在法国、意大利等国流行,欧洲蚕业因此而一蹶不振。目前,世界各国均将微粒子病列为检疫对象。近年来,我国本已得到控制的家蚕微粒子病又有重新抬头的现象,这对目前严竣的蚕桑生产形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已成为稳定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应坚决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何安蓉  王琦 《蚕学通讯》2004,24(4):38-40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胁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桑事业的发展.目前,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向努力.首先是预防.主要是防止微粒子病对家蚕的感染.常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母蛾检查、环境及桑叶消毒等技术措施为有效手段,并已取得了系统有用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家蚕繁育的全过程.第二为治疗.即主要是对家蚕添食抗微药品,如防微灵、克微宝等,以此来控制家蚕微粒子在蚕体的增殖.第三为育种防治.即用生物工程技术将抗微粒子病基因导入经济性状好的蚕品种内,培养出在感染微粒子病毒的任何浓度下绝对不会发生家蚕微粒子病的蚕种,不过该研究还只是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16.
浅谈微粒子病壮蚕期食下感染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志忠 《四川蚕业》2012,40(2):29-31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经验教训,分析了蚕种生产统计资料,提出了壮蚕期防治微粒子病食下传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农村原蚕生产别具分散、插花和环境开放等独特性特征,差异于集中、专一、环境封闭的蚕种场场内制种,面临微粒子病的挑战尤为严峻,防控家蚕微粒子病尤为现实。必须把握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来源与为害规律,针对性地采取全程消毒防病,开展预知检查,严格隔离淘汰,桑叶叶面消毒,合理处置蚕沙、适时防治桑虫等系列整合措施,以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对农村原蚕生产的威胁与危害。  相似文献   

18.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蚕病。根据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传染方式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探索广西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结果显示,通过严格执行现行检疫技术标准,在蚕种生产中基本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危害。调查发现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对应蚕生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发生率高,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造成的家蚕食下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蚕种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也有影响。气温影响最为重要,降雨、日照起到辅助效果;建立两种基于蚕种微粒子病发生与环境微孢子虫分布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蚕种生产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陆根明 《广西蚕业》2002,39(3):32-33
家蚕微粒子病因具胚胎传染的特性 ,而成为我们重点防治对象。近几年来微粒子病在我省从无到有 ,从有到多 ,直接危害生产 ,给蚕桑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严重威胁蚕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人在近 2 0年的蚕种生产工作中 ,多次遭遇微粒子病的危害 ,有几次生产的蚕种因“微”毒超标而全部淘汰 ,损失之惨 ,教训之深 ,还记忆犹新。本文就作者在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作了回顾和总结。以便读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裨益。1 对微粒子病的认识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已久、分布很广的传染性蚕病。我们在 80年代初 ,刚参加工作时 ,对微粒子病只是理论上的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