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猪增生性肠病,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接触性传染病,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一种猪肠道综合症,本文介绍其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坏死性肠炎或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病猪发生出血性、间歇性或顽固性下痢为主要特征。笔者从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等方面对本病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猪增生性肠炎在济源示范区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的防控该病,应用血清学方法对采自全区11个镇、不同规模养殖场、不同生长阶段生猪的1104份血清样品进行猪增生性肠炎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率差别较大,总体来说山区阳性率高于平原;养殖规模大的养殖场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率低于小规模养殖户;随着日龄增长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率逐渐升高.谨为相关学者了解猪增生性肠炎流行情况、分布规律及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例猪增生性肠炎的PCR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株洲某猪场发生一起后备母猪以腹泻、拉酱色稀粪、皮肤苍白为主的疫病,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猪增生性肠炎,最后通过PCR确诊为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增生性肠炎。  相似文献   

5.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疾病,该疾病有急性、慢性症状,被视为亚临床疾病。作者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类症鉴别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猪回肠炎(Ileitis),又称为猪的肠道腺瘤病(PIA)或猪的增生性肠病变(PPE),广泛流行于青年猪和育成猪,对养殖业危害严重。1 症状及诊断急性回肠炎与慢性回肠炎的临床症状不同。急性回肠炎多侵害育成猪,常在育成猪运输之后发生,表现为淡红色或红褐色稀便,伴随?..  相似文献   

7.
1流行情况猪增生性肠炎属于常见的综合征。增生性肠炎病死猪的剖检特征是小肠和回肠黏膜增厚,组织学变化是肠上皮细胞增生。已经有相关报道证明,猪增生性肠炎在我国的猪只饲养场中流行,并且呈现逐渐扩展蔓延的趋势。近几年,世界各地都越来越重视对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2临床表现感染增生性肠炎的患猪,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或者是没有患病表现。感染增生性肠炎的病猪,可见患病症状轻微,腹泻在患病之后不是所有患猪都  相似文献   

8.
正猪增生性肠病又呈增生性回肠炎,是养猪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猪以生长发育缓慢、顽固性和间歇性下痢或出血性下痢等为特点。在临床上常与仔猪球虫病、猪痢疾、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病相混淆,应注意做好鉴别诊断。本文就增生性肠炎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仅供参考。一、流行病学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该病  相似文献   

9.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的疾病,在群体中的流行率很高,导致动物饲料转化率的降低和全球养殖业的重大经济损失。然而,由于该病的病原胞内劳森菌属专性胞内细菌,其分离和培养方法都不完善,并且该病经常呈亚临床症状,养殖者对其的重视程度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对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现就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引起大家的重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猪增生性肠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增生性肠炎(PPE)又称为"猪回肠炎"、"猪坏死性肠炎"、"猪腺瘤病"等,是近年来世界各养猪地区日渐受到重视的常见猪病之一,是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血痢、脱水及生长缓慢。猪增生性肠炎是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疾病,病原菌为弯曲或直的杆菌,末端细长钝圆,长1.25~1.75微米,宽0.25~0.43微米。  相似文献   

11.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慢性型及亚临床型为主。猪增生性肠炎易造成猪饲料转化率低,生长速度慢。猪增生性肠炎在全球猪场流行,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对该病的研究较薄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者综述了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该病以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发病后患猪出现食欲明显减退,生长速度缓慢等症状。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呈现高发多发态势,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影响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1病原与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3.
浅谈猪增生性肠炎及其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I)引起的一种猪常见的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减退,生长速度减缓,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等。对PPE的病原学、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综合防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猪增生性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显微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该病目前已经在全世界流行,造成巨大的危害。由于病原认识上的混乱以及诊断上的困难等原因,该病并未引起国内兽医界的充分重视。本文综述了猪增生性肠炎研究的现状,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综合防制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猪增生性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又称猪增生性肠病(porcine roliferative nteropathy,PPE),是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的一种肠道综合症。本文主要概述其痛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由专性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猪小肠黏膜腺窝上皮细胞腺瘤样增生的接触性传染病。文章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组织学观察、诊断、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曲向阳 《猪业科学》2012,29(10):84-86
猪回肠炎又名增生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所致的以回肠、盲肠、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重要猪肠道疾病。该病易感染生长育肥猪、后备母猪,严重影响猪只饲料效率与生长速度,对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严重[1]。据Jensen报道,在美国每头回肠炎感染猪的经济损失至少1.531美元[2]。依据临床症状差异,本病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急性型多发于后备母猪及17周龄以上的育  相似文献   

18.
猪增生性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本文介绍了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为猪回肠炎、猪坏死性肠炎、猪腺瘤病等,是近年来世界各养猪地区日渐受到重视的常见猪病之一,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血痢、脱水及生长缓慢。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疾病,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伊阿华艾姆斯首次描述了该病的病变。但是直到1973年,在异常增生的细胞内才发现了其病原菌,该菌为一种弯曲或直的杆菌,末端渐细或钝圆,长1.25~1.75μm,宽0.25~0.43μm。1993年,由于成功地进行了体外培养,并用此培养物感染猪复制出本病,而最终确定了该细菌为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菌,正式命…  相似文献   

20.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临床特征以病猪大肠增生、出血、坏死,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病死率较高。本文对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