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麦生长期间潮土硝态氮垂直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利用渗滤法研究了小麦施用尿素、硝铵、碳铵后硝态氮在潮土土体内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结果表明,在0~60cm范围内,不同品种氮肥及尿素不同施量处理对不同层次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和分布都有一定影响。且随着尿素施用量的增加,上层中硝态氮含量增加很快,垂直向下移动明显;等氮量移动规律中,3种氮肥中硝态氮向下移动的快慢顺序为硝铵>尿素>碳铵,施硝铵中的硝态氮主要分布在40~60cm土层中,碳铵中的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中,尿素中的硝态氮分布则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分别通过6个氮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硝态氮(NO3^--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土壤剖面NO3^--N含量则具有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在同一氮水平下,从土壤表层到深层(100cm),则有递减的趋势,在冬小麦生育期中,尤以开花期80cm-100cm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量最多,因此最有可能淋洗出根层,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洋淀沿湖农田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累积的影响。[方法]选择2块具有代表性的农田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该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适宜施氮量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其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0~90 cm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呈下降趋势。成熟期,当施氮量分别高于其适宜施氮量时,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从而增加了硝态氮下移的风险。[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效益,在该试验条件下,马堡和张六试验点冬小麦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25、90 kg/hm2。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白萝卜生产系统的氮素利用与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白萝卜(Rajphanus sativus L.)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动态,并对土壤-作物体系的氮素表观平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白萝卜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均没有显著升高,但根块内富集的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增施氮肥对白萝卜维生素C(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白萝卜根块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加,当季氮肥利用率降低;当氮肥用量低于推荐施氮量(有机肥+200 kg urea-N·hm-2)时,整个白萝卜生长期,根层(0~60 cm)土壤硝态氮均处于耗竭状态.当施氮量高于推荐施氮量时,根层硝态氮下降幅度减小,并在播种30d以后呈上升趋势;土壤-作物体系中播前无机氮(Nmin)和氮肥投入是主要输入项,输出项中以土壤无机氮残留和作物吸收为主.随施氮量的增加,氮素表观平衡值和土壤残留Nmin明显增加.系统氮素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合当地地力条件,在有机肥和磷钾肥配施的基础上,秋冬季白萝卜施氮量应控制在200 kg·hm-2以内.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滴灌条件下设施番茄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选择北京市顺义区代表性日光温室进行田间试验,设置0、90、180、270、360、450 kg·hm-2 6个氮肥水平,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设施滴灌栽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0~360 kg·hm-2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增高;当施氮量超过360 kg·hm-2时,番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却呈下降趋势。番茄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量为450 kg·hm-2时,番茄果实的糖酸比最高,风味较佳。随着施N量的增加,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尤其当施氮量大于270 kg·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360 kg·hm-2为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的拐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0~360 kg·hm-2施氮量呈线性相关。结合北京郊区土壤肥力状况,番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270~360 kg·hm-2,在当前农民习惯施氮量450 kg·hm-2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20%~40%,可以达到设施番茄高产、优质,且环境风险较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在河南省温县高产区监测了冬小麦不同种植模式麦田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变化动态,研究了优化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种植模式提高了小麦的产量,且优化栽培高于不施氮处理和习惯种植;在不同的处理中,土壤水分和硝态氮随土壤深度的变化呈相反的趋势,即土壤水分随深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而硝态氮则相反;优化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氮素生产力、氮肥利用率,且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在河南省温县高产区监测了冬小麦不同种植模式麦田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变化动态,研究了优化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种植模式提高了小麦的产量,且优化栽培高于不施氮处理和习惯种植;在不同的处理中,土壤水分和硝态氮随土壤深度的变化呈相反的趋势,即土壤水分随深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而硝态氮则相反;优化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氮素生产力、氮肥利用率,且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600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和籽粒的全氮含量,而对玉米籽粒的全钾、全磷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全磷的含量;氮肥施用量对各处理0~100 cm土壤层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表现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土壤层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硝态氮含量基本上随土壤深度而减少;施氮量对0~100 cm土壤层铵态氮含量影响也较大,但各处理间、不同土壤层间的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施用氮肥对设施栽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施用氮肥对蔬菜设施栽培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土壤NO3--N的累积量影响较大,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各层硝态氮累积量呈递增趋势。其中对0~1 m土层NO3--N累积的影响尤为突出。设施栽培0~2 m土层硝态氮累积总量远远高于相邻粮田,硝态氮的大量累积和高迁移能力对环境所造成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及其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103.5,151.8,200.1,248.4 kg/hm2)对夏玉米产量及其不同生长期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籽粒产量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且增产效果明显(增产3.7%~10.6%),以施氮248.4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从土壤硝态氮的含量来看,不同施氮处理表层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且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40~9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对较低且波动较小,在大喇叭口期达到最低值;各生长期表层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大体上施氮处理均高于不施氮处理,施氮能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表明在玉米生长发育期合理施氮是提高籽粒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氮肥供应期与玉米生长期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表明晋南生产水平较高的丘陵旱地麦田,由于多年稳定的投氮投磷技术,硝态氮在土壤中垂直分布较深,最深可达250cm,大量集中在150cm以上土层,因此一般调节施氮量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亩施15—20公斤尿素即为适宜值,但随降水的增加氮素利用效率提高,施肥量可增加,表现了明显的水肥互促效应。  相似文献   

12.
灌区土壤中氮素平衡与硝态氮淋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连续3料作物定位试验后,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率及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与累积。结果发现,仅施氮肥的氮利用率最低,仅有19.9%;NO3-N在0-40cm剖面中的累积最高。增施磷肥后,氮肥利用率提高到50%,同时减少了NO3-N在剖面中的累积。增施钾及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影响不大。降雨或灌溉促进了NO3-N在剖面中的淋移深度。  相似文献   

13.
小麦-玉米轮作下土壤-作物系统对氮肥的缓冲能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兼顾产量时土壤对施用氮肥的承受能力。应用线性-平台模型拟合作物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用平台-线性模型拟合土壤硝态氮和施氮量的关系,并且引入了土壤-作物缓冲力的概念来表示土壤对施用氮肥的承受力。试验结果表明,在适量施用氮肥(150~180 kg N/ha)的情况下,施氮处理和对照之间土壤剖面无机氮没有明显差异,当施氮量较高时,在作物整个生育期间土壤剖面都存在高量无机氮。不同种植方式和土壤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缓冲力存在较大差异。种植小麦时土壤缓冲力大于种植玉米时,壤质土壤对施用氮肥的缓冲力大于砂质土壤。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糯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及其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增加产量,过量施氮不仅没有增产、甚至造成减产,氮肥利用率降低,糯玉米的氮肥效应方程,Y=879.26+28.50X-1.66X2。施氮量可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当施氮(N)量达到18kg/667m2水平时,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远高于其他施氮水平,增加了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同时,因降雨或灌溉的作用而向下层土壤移动,造成硝态氮的淋失,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污水污泥林地施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在杨树,泡桐和油松林地上施用不同量污泥一年后,供试树木在树高和地径的生长上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0-20cm的理化性质也起了有益的变化;土层100-120cm中硝态氮的含量均不大于30mg/kg,未引起地下水的污染;重金属均累积于土壤表层(0-20cm),未向下层迁移。  相似文献   

16.
基施尿素对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氮肥作基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作物对基肥氮的反应取决于土壤肥力条件及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本研究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尿素一次基施对高肥力草甸褐土中无机氮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播前尿素作基肥施入土壤后首先影响表层土壤(0-20cm)无机氮的动态。施氮4d后土壤铵态氮达到高峰,随后的10d内迅速下降至对照水平;而土壤硝态氮一直平稳升高于施肥后14d左右达到最大值,以后直到冬灌前均无明显变化。说明本试验条件下土壤中尿素的水解和硝化作用在2周内基本完成。小麦生长期间土壤剖面中铵态氮的含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几乎不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而土壤0-100cm剖面中硝态氮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硝态氮向下层土壤移动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但从各处理100-200cm运动场支中硝态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的结果判断,冬前基施的尿素在冬小麦季淋溶出1m土体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氮肥增产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较低时,春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180 kg·hm-2时,产量保持不变或有减少趋势。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均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从苗期到收获期,施氮处理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稳定"的变化趋势,而60~120 cm土层硝态氮在春玉米生长后期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波浪式下降,施氮量24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在6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0~1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40kg·hm-2时,土层中累积的硝态氮存在着较大的淋溶风险。综合考虑产量、氮肥效率和环境效应,179~209 kg N·hm-2是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的合理施氮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施氮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土层土壤矿质氮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作物和施肥2个因子,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作物处理下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0~10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的差异。【结果】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矿质氮累积量有明显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和0~10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对土壤铵态氮的影响较小;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矿质氮累积量均以0~20 cm土层最高,从总体上看,随着施氮量增加,较深土层(80~1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矿质氮累积量亦有所增加;不同作物间,除施90 kg/hm2磷+45 kg/hm2氮处理时,种植黑麦草作物的0~20cm土层土壤NO3--N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余施氮处理对种植两种不同作物土壤的NO3--N含量和NH4+-N含量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在相同施氮处理下,黑麦草地和苜蓿地0~100 cm土层土壤总矿质氮累积量的差异不明显。【结论】不同水平氮肥处理均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矿质氮含量及累积量有一定影响,土壤矿质氮含量及累积量均与施氮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方式下小麦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或者单施无机肥.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配施方式之间土体中的硝态氮累积量随着配施方式中无机氮肥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升高.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两个因素,纯氮施入量200 kg/hm2,7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25%的氮由尿素提供的处理为较理想的氮素施用水平和配比组合.  相似文献   

20.
黑土硝态氮移动规律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硝态氮的移动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肥7天后.即有硝态氮的移动,淋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淋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显著。氮肥与磷、钾及有机肥配施,可明显减少硝态氮的移动淋失。施氮247.5kgha-1淋失水硝态氮含量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1的限额,易使地下水污染。但淋失量不高。施氮165kgha-1,配施磷、钾或有机肥,比单施氮增产15%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