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研究不同栽培因子对非洲菊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非洲菊高产、优质的生理机制,为非洲菊引种栽培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组合处理采用L934正交设计,分析栽培密度、栽培方式、栽培基质等栽培因子对非洲菊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湖南省的气候条件下,影响非洲菊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主导因子是栽培方式和栽培基质,影响非洲菊叶片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的主导因子是栽培密度和栽培基质。低密度、高垄栽培、栽培基质为蘑菇渣(1/3)-园土(1/3)-珍珠岩(1/3)的C3配方可增加叶片数、功能叶面积、冠幅,并能不同程度增加非洲菊的花枝长度、花枝粗度、花径度。将非洲菊引种到湖南省实现高产优质的高效栽培,最适栽培密度为40 cm×40 cm,最佳栽培方式为高垄栽培(垄高30 cm),最适栽培基质配方为蘑菇渣(1/3)-园土(1/3)-珍珠岩(1/3)。  相似文献   

2.
基于正交试验和神经网络的烤烟栽培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烤烟主要栽培因子有机肥比例、种植密度、留叶数与烟叶品质的关系,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烤烟在豫中地区土壤中等肥力条件下的高产优质栽培模型,最后得出以优质烟内在质量为目标函数的最佳栽培方案,即:有机肥比例25%,种植密度16500株/hm2,留叶数为22片/株。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水稻优质栽培方面的研究进展 :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各性状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气候、土壤、施肥、土壤水分及灌溉、种植密度、收获及干燥等环境、栽培因子对稻米品质和影响。优质稻保优栽培要求选择优良环境 ,合理安排播期 ,优化肥料运筹 ,科学管理水分 ,病虫草综合防治 ,适时规范收割等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前3年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要求,制定了江苏淮北地区连麦8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明确了该品种高产栽培的产量因子、生育指标、基础条件、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指标,侧重规范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以指导淮北地区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烤烟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烤烟主要栽培因子一有机肥比例、种植密度、留叶数等与烟叶品质的关系,建立了烤烟在豫中地区土壤中等肥力条件下的高产优质栽培方案,即有机肥比例25%,种植密度16500株/hm2,留叶数为22片,株.  相似文献   

6.
草菇属高温食用菌种类,最佳栽培季节恰值5~9月高温期.长期以来,草菇栽培均以室外堆式栽培为主,存在着产量低、品质差、占用土地和农事季节等不足因素,制约了草菇生产的发展.为此,我们根据草菇栽培的特性,以棉籽壳、稻草为原料,分别进行床式栽培和砖块式栽培的对比试验,并相应进行人工调控环境因子等研究,探讨高产优质高效的草菇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了适宜当归栽培的各项生态因子,介绍了当归的生长习性、繁殖特性、栽植管理以及采收加工技术,并且分析了判断当归质量的标准,以期为当归高效栽培及筛选优质当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条件对大豆化学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化学品质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 30多篇研究论文的分析 ,从地理因子的原产地、地理经纬度、海拔高度、栽培年分及地点和生态因子的温度、光照强度、水分、土壤营养元素等方面综述并探讨了环境条件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大豆优质栽培、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稻田播种量,插植密度,N、P、K施用量等5个栽培因子,研究优质早籼舟903高产数学芨优化农艺方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张海涛 《乡村科技》2020,(8):106-108
河南省偃师市通过多年栽培实践,探索集成了一套完整的秋播大葱高效优质栽培关键技术。本文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重点阐述大葱秋播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为洛阳市其他地区大葱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依据综防理论,研究了江汉稻区水稻生育期病虫发生规律和抗耐害能力以及天敌、有益微生物、环境、耕作栽培等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组份全系统的调节作用。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天敌,充分发挥作物、天敌、环境的综合效应,将病虫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的水稻病虫综防规范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稻抗虫育种工作,70年代才开始,但由于水稻育种学家与昆虫学家的协作,对褐飞虱、白背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瘿蚊等害虫,已鉴定了数以万计的种质资源,发现了有价值的抗源,培育出不少抗虫品种。如籼稻:浙丽1号、湘早籼3号、矮梅早、爱红1号、82-127、中选13、南京3714、杨稻1号等,粳稻:P339、江苏80047等。这种品种示范推广证明,均有效地降低了褐飞虱等稻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与剂量,保护了稻田中的有益生物,生态效益显著,水稻抗虫品种已成为我国水稻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根据我国水稻抗虫育种现状,就如何加强稻虫生型的研究,多学科合作开展抗虫性遗传分析,进行抗虫性机理研究,以及环境因子对抗性诱变与诱导效应和如何逐步完善抗源筛选与评鉴方法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杀虫剂对褐稻虱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褐稻虱的作用.褐稻虱繁殖力强,天敌作用明显,试验结果说明,广谱性杀虫剂喹硫磷,由于对天敌作用的明显干扰,干扰作用控制指效值达2.69倍。即其下代数量将为对照的2.69倍;特异性杀虫剂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明显,对其天敌比较安全,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值为0.37。即其下代数量明显下降,收到良好效果,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表达了杀虫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包括对天敌干扰作用的总体效果。特异性杀虫剂在解决有害生物协调管理将会起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旨在获得生育期在120天左右的耐盐碱早熟水稻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优质高效水直播栽培技术研究。以早熟粳稻水稻品种‘吉宏6号’为试验材料,利用3‰~6‰中度盐碱地大田耕平地、灌排水、浸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施肥最佳模式进行交叉试验。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得出耐盐碱早熟水稻品种优质高效水直播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优质高效水直播栽培技术,规定了生育期120天的优质水稻种质质量及浸种技术、春季深翻耕平地技术要求,规定了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对灌排水、地下害虫防治、草害防治、病害防治、施肥管理的技术规程,规定了蜡熟末期、晚熟初期的适时收获标准,规定了水稻脱粒、运输及仓储要求。该技术规程,无需泡田,节约用水量达50%;晚播将灌浆期控制在9月中旬,有效地防止鸟害;适时收获,能显著提高水稻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2014-2016年鄂北地区麦茬中稻采用超高产栽培技术后的产量表现及群体结构,并从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双株大行小苗移栽、增施配方肥料、精准水分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论述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优质稻“泸优明占”在福建省区域试验和沙县良种繁育场示范的种植表现及特征特性,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江淮稻区三化螟灾变规律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江淮稻区三化螟的起伏历史、回升过程及其特点和对粳稻、杂交籼稻生育期的为害特性及其后效应,并从它与水稻的多层次互作协同性和农田生态系结构与功能动态,探讨了三化螟灾变的生态学规律和地方主导因子。根据稻作特点,分析了三化螟发生趋势,提出综合治理对策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稻米品质的改良   总被引:202,自引:9,他引:193  
本文论述我国稻米的品质改进,内容包括:⑴稻米品质的评价;⑵品质性状的遗传;⑶品质性状的育种改良;⑷影响稻米品质的非遗传因素。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可能受母株基因型或胚乳基因型控制,或兼而有之。现已明确,米的一些形态性状,如粒长、粒宽、粒重等,主要受母株基因型控制;这些性状在F#-2米粒间无明显分离。而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理化性状,则主要由胚乳基因型控制,它们在F#-2米粒间均发生分离。杂种稻米的理化性状是很难一致的。当前优质米育种应特别注意:⑴改进米的外观品质;⑵根据用途改进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⑶选育含胚米;⑷改进特种米(黑米、香米和糯米)的丰产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