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由闸北区人民政府创办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行了十三届。作为茶文化节的文化活动之一,从去年开始,由上海楹联学会协办的“石生杯”茶联大赛,收到了很多美联佳对,闸北区文化局已结集出版。茶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一千多年来,多少骚人墨客倾心倾情,喷珠泻玉,还是歌之不竭,咏之不尽。为此,茶文化节组委会决定今年再次举办茶联征文大赛,同时增设茶诗征文大赛,两赛并举,由上海诗词学会和上海楹联学会等联合协办。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通过“海上茶路”东传的最早国家,宁波则是这条“海上茶路”的主要窗口,唐、宋时代很多日本高僧、遗唐使都是从明州(宁波)进出中国的。今年4月24日,3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第三届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专题研讨宁波“海上茶路”。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主编的“宁波‘海上茶路’国际论坛”论文集《宁波:海上茶路起航地》,7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杨招棣、日本茶道协会会长仓泽行洋、日本中国茶文化评论家工藤佳治等海内外专家、学者的15篇论文。  相似文献   

3.
本年国际茶文化节参评“中国名茶”记实。 今年第16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上海茶交会4月16日至19日在上海国际农展中心举行。“名茶”评选是茶交会的重头戏.为办好本届茶交会,组委会事先作了周密准备,提前一个多月将“中国名茶”参评办法.连同申报表,寄发至具备条件的相关茶企.规定报送的样品.务必在4月8日前报到组委会。  相似文献   

4.
陆羽《茶经》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的自然属性是植物.几千年来其叶从药用、食用直至饮用,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与其他植物不同的是.在人们长期的食茶、饮茶和艺茶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现象称之为茶文化。茶文化不仅有一般文化的表征,还具有表现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人际融合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5.
海葆 《上海茶叶》2005,(2):41-42
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茶的冲泡技艺和品茗艺术相结合的艺术。邬梦兆《茶人雅韵》茶诗一百首有《茶艺》词(调寄《忆江南》)云:“茶艺美,百炼夺天工。技巧沏成香满座,艺高品就韵无穷。乐趣在茗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茶艺的情趣,技巧百炼,艺高夺天工的品茗乐趣。茶艺之美,美在“技巧”、“艺高”、“百炼”才能“夺天工”;美在“香满座”、品之“韵无穷”,乐趣尽在佳茗中!  相似文献   

6.
贵州是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已被众多学者专家所共识。但多少年来贵州茶产业因总量少无名牌未被引起重视,贵州茶在茶界是个默默无闻的角色.而贵州高原有好茶,特别是高山风格的口感和香味胜过同内许多名茶正品,贵州特有的茶文化地域性和民族性则有一定优势,其中历史文化凝重的民族民间茶文化的鲜明特色,是千万年沉积的民族文化之魂,是贵州高原茶文化之精髓,极大地丰富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宝库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上海茶叶》2009,(3):42-42
上海市茶叶学会黄汉庆理事长在“2009国际茶业大会成都茶产业研讨会”上透露:“为让中国茶、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上海茶人在全国茶界的共同关心、支持下,经过努力,已同上海世博局达成协议,世博局同意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走进联合国馆”,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委托上海市茶叶学会全面负责启动中国茶、中国茶文化项目招商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哥德堡”号7月17日驶入广州 7月17日中午12时许,“哥德堡”号缓缓驶入广州南沙港,南沙港是“哥德堡”号抵达广州的第一站,也是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标志着“哥德堡”号时隔260多年成功重返广州。7月18日广州举行“哥德堡”号欢迎仪式。为迎接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访问,广州在8月11—15日举办了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内容有中外嘉宾万人品茗盛会,《茶人雅韵系列丛书-邬梦兆诗集》首发式,雅韵和风-茶诗扇画展,茶品牌推荐,茶精品拍卖会,茶艺、茶歌、茶舞表演,茶科将知识讲座和茶文化书籍展。  相似文献   

9.
溧阳有茶园面积10万亩,大小茶场150多家,位居全省第二。溧阳茶得天地之灵气,香飘海内外;溧阳茶文化承传统之脉络,底蕴深厚。然而,浩瀚的茶海,众多的茶人却没一个展示茶乡风采的舞台,没一方展示茶人形象的阵地,于是,几位茶人异想天开,一心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茶吧”,《溧阳茶报》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的祖国,从茶的发现到茶的利用、传播,悠久的饮茶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茶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璀璨闪亮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社区进行茶文化教育的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1.
镌刻“茶叶飘香申城坐拥八分天下”的牌坊气势轩昂,令行人驻足观注。每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都将市场作为活动地之一,日本、俄罗斯、香港、台湾的旅游团队也将市场作为观光购物点。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成为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新品名茶”博览会的分会场,以“茶文化”来熏陶茶叶的经营者、消费者,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把销售茶叶与弘扬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别具一格的茶文化活动,成为上海市又一旅游观光地。  相似文献   

12.
葛晓萍 《上海茶叶》2009,(2):22-24,25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土壤孕育了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的茶文化。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已使茶的自然属性同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东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的统一体。杭州是产历史名茶——龙井茶的故乡,杭州市对2005年会展业发展的新格局确定为“春有茶博会,秋有西博会”,并提出打造“中国茶都”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3.
1、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原浙江省政协主席) 4月1日,在绍兴茶文化节开幕式祝贺时说:今天我们弘扬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就是要展示中华茶叶古国的悠久历史风韵,促进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就是要造福广大茶农、促进茶产业、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是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茶字图简介     
茶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饮料,数千年的茶文化内涵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高雅的享受,健康的功能,丰富的文化无私地奉献给人类,总之茶的“丰功伟绩”令世人感叹万千。笔者从事茶业美术设计达30多年之久,茶的广告宣传设计、包装设计、国内外的展示设计都离不开茶的主题,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现在搞装饰画创作,仍然选择了茶字作主题,为弘扬茶文化精神作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茶为国饮”的初步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特别是6月10日和7月20日农业部办公厅和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对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191号提案(刘枫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关于确定茶为国饮的建议)”的答复(复函)以来,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信息和新闻报道中频频见诸报端。这是茶文化促进茶产业的进军号角,也是在我国历史新时期,重视“茶为国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作用的大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的故乡,五千年前有茶的记载。世界认识中国是从茶叶、瓷器、丝绸这三种商品开始的,中国是茶的母国毫无疑问。中国的茶传到亚洲,再传到世界,现在全世界有五十多个国家种茶,一百五十多个国家饮茶,茶已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历史上茶事和茶文化有几个高峰,在唐朝的时候,陆羽写了《茶经》,这是茶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上海茶叶》2010,(1):F0003-F0003
“茗仙白茶”产自浙江长兴,长兴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代,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就在长兴顾渚山茶区发现了紫笋茶并撰写出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因此长兴也有了“大唐茶都”的誉称。  相似文献   

18.
在去年9月27日举行的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茶叶概况的大型电视系列片《茶旅天下》开机仪式在浙江省新昌县大市聚镇浙江省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举行。一些专家围绕“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发展茶经济”这个主题谈了各自的看法。新昌以《茶旅天下》开机为契机,带动整个新昌茶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朗朗乾坤,日月之光。名扬四海、明清古建筑风格的豫园,湖心亭茶楼屹立在九曲桥畔水之中央!雕梁画栋,水榭楼台,宛如仙境飘忽于水天之词。一个半世纪以来,她见证了人间沧桑,历史变迁。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茶文化,弘扬着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20.
《上海茶叶》2009,(3):F0002-F0002
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于2009年10月12日在上海豫园豫安阁“耕月人”茶馆举行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签约仪式暨世博茶经济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