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田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382-1383,1388
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陕南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弱势,指出陕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陕南发展循环经济的SO战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安康市的自然环境、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做优做强富硒产业、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等对策,并以安康市为例阐述了陕南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客观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有助于促进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对于当地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资源条件、开发条件、生态条件3个方面,构建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法对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67分,评价等级为3级,总体水平一般.制约陕南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子是开发条件,通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科学合理规划、深入挖掘潜在价值、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动陕南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陕南地区物种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发展绿色农业的深厚基础,但其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因此,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是实现陕南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通过SWOT分析,陕南绿色农业应当采取市场化和内源式发展理念,走"绿色农业+"战略,形成"绿色农业+生态循环"、"绿色农业+休闲旅游"、"绿色农业+创新创意"3种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陕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物流园区建设和发展有很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物流园区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关系,明确了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针对陕南地区,分析了其物流园区建设和发展存在的整合协调功能差、集约化程度较低、技术含量低、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备的循环物流体系、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实施园区绿色物流的陕南物流园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陕南地区2015—2020年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2个系统的相关指标值构建了时间序列数据矩阵,利用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对陕南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及障碍因子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陕南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2个系统中权重占比最大的指标是特色产业系统,2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由磨合耦合状态转变为较高水平耦合状态,表明2个系统具有高强度的相互关系。(2)2个系统发展水平的关系类型由区域经济滞后型转变为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型,协调程度在过渡阶段区间内从濒临失调转变为勉强协调,表明2个系统的协调关系仍存在较低水平的相互制约。(3)影响陕南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从2个系统指标共同影响转变为以特色产业指标影响为主,表明以特色产业兴旺为重点是实现陕南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优质协调且良性互动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陕南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要不断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同时加强金融支持与人才支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陕南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陕南茶产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发展茶旅文化产业、延伸茶产业链条、发掘和利用陕南茶文化的资源优势等陕南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陕南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步伐较为缓慢,存在着部分地区在追求经济效应的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的现象,严重违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对此,以"两山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为指导,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南28个县域产业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出陕南各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提出建设现代循环产业园区、生态工业产业链、特色生态农业、标志性生态旅游产业4个方面的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成党伟  余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9070-9071
以陕南安康的蚕桑产业基地为例,分析陕南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陕南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雷小青 《安徽农业科学》2023,(6):251-253+256
在明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诉求,结合陕南区域生态产品国家及区域层面的功能定位,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人才短缺、融资体系尚未完善、制度支持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循环农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与博弈关系,以期克服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明确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发展目标。在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社会性瓶颈、经济性瓶颈和自然性瓶颈的基础上,对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循环农业的生产结果进行了博弈关系分析,进而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沼-果"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是在我国南方的一种典型的循环农业模式。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的分析。分析表明,在财政补贴下的"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文章最后提出沼气池运行成本高及其正外部性,国家财政补贴应该高于现有1000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潮流和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建设,无论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形成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富集区,支持西部开发的政策为西部农业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有利条件。讨论了充分发挥西部农业竞争优势,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西部绿色农业,探讨实现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庄秀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88-11289
在分析洪泽湖湿地农业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合理利用湿地立体空间循环发展模式、立足湿地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模式、构建湿地农业产业系统循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76,自引:7,他引:76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行循环型社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必要保障。循环型农业则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本文在对循环型农业的内涵及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军 《农学学报》2011,1(10):31-33
从追溯循环经济理论起源着笔,系统地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深刻内涵,总结提炼了新时期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即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相扣的标准化、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和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简要回顾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为了科学评估广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006—201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广西农业循环经济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资源减量投入是阻碍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和障碍因素诊断结果提出了促进广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林业经济建设就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信息技术范式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和信息技术服务循环经济的方法,指出在当今信息技术范式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应用信息技术范式指导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