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尾松雌、雄球花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马尾松雌、雄球花的形态变化与发育进程。①雄球花(即小孢子叶球):雄球花芽聚生于当年春梢基部,外被芽鳞,芽鳞张开球花显露。小孢子囊由表皮、中间层、绒毡层和造孢组织组成。绒毡层细胞是双核的。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形和对称形。单核花粉时期花粉外壁延伸成2个大小相同的气囊;成熟花粉具2个原叶细胞、1个生殖细胞和1个管细胞。②雌球花(即大孢子叶球):雌球花芽着生于当年春梢顶端,顶部芽鳞张开后雌球花显露。珠鳞以螺旋状排列在球花中轴上,腹面着生两枚倒生胚珠。胚珠由珠被和珠心组成,单珠被,受粉时珠鳞张开;珠心内含1或2个大孢子母细胞。雌球花各发育阶段的出现时间,均较雄球花迟。  相似文献   

2.
火炬松(Pinus taeta L.)的第一年球果和刚开始发生的雌花芽,在秋季进入休眠。如果不加处理,即使在长日照和适宜的气温下,也不会恢复生长。而营养芽和雄花芽则不同,它们在上述条件下,不加处理也会恢复发育。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杉木种子园母株为试验材料,观察春季雄球花和小孢子叶球外部形态发育与小孢子发育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同一个小孢子叶球上的小孢子叶发育基本同步;小孢子叶的颜色和长度与小孢子发育极其相关,小孢子叶球整体呈青色、长5 mm时,其内部小孢子基本处于四分体时期;当小孢子叶之间的鳞片失水变黄、小孢子囊壁变为淡黄色时,其内部小孢子基本处于单核靠边期,采集小孢子叶球为此状态的雄球花,在干燥温室中放置12~24 h后,能收获大量成熟的、活力旺盛的花粉。  相似文献   

4.
杜松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杜松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杜松的雄球花3月初开始分化.小孢子囊壁一般包括3层细胞:表皮、中层和绒毡层.造孢细胞在3月中旬形成,3月下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4月上旬开始减数分裂,4月中旬形成四分体,4月下旬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出来.5月上旬开始散粉,成熟花粉粒为单核花粉粒.散粉后,胚珠内的花粉萌发出一短的花粉管后休眠,第2年4月份开始分裂形成管细胞、不育细胞和2个精子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退化,在小孢子囊内形成空腔.小孢子囊在小孢子叶基部远轴面和叶腋处都有发生,小孢子叶球为复合小孢子叶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东北红豆杉雌、雄球花及果实发育形态建成和生殖物候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花芽形成于上一年7—9月,雌球花在树冠上的分布较均匀,雄球花绝大多数分布于树冠的中下部,雌、雄球花多着生在树冠外部枝条叶腋处。4月中旬珠柄伸长,胚珠外露,胚珠珠孔液滴出现,小孢子叶球伸出、散粉。4月下旬至5月初胚珠珠孔液滴和小孢子叶球散粉出现盛期和末期。珠孔接受花粉最佳时期与散粉期均为7~10 d,雌、雄植株花期同步性较高。授精后,子房开始膨大生长,7、8月份为果实膨大期,9月上旬,假种皮初熟。9月中旬至下旬,果实直径最大。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假种皮陆续成熟、干枯。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果实陆续成熟、脱落。  相似文献   

6.
香椿生物学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香椿的休眠期、生物学起点温度及解除休眠的试验研究发现:香椿落叶后有17天的生理低温休眠期;生物学起点温度为8.3℃;顶芽解除休眠完成芽萌动需要的有效积温为234℃,从芽萌动到采芽需要的有效积温为165℃。根据这一结果进行栽培,可以提高香椿芽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生殖力与开花结实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黑龙江省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路线踏查到271株天然东北红豆杉,选择其中具有生殖活力(开花)的29雄株和30雌株作为样株,采用标准枝法对孢子叶球和结实状况及其与生态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实东北红豆杉天然种群中,♀♂性比为1:2;天然东北红豆杉有性生殖持续时间长,雄株胸径在1.5~92cm,雌株胸径在9.5~68.1 cm保持生殖状态,雄株较雌株早约20年进入花期;天然东北红豆杉小孢子叶球数量平均为大孢子叶球数量的3倍,大孢子叶球转化为果实的数量不足1/10,孢子叶球数量、结实数量与样株的胸径、冠幅、树高显著相关,与其他立地因子相关不显著;孢子叶球数量在冠层间的分布呈现由上至下的递减规律,而结实数量在冠层间沿中、上、下递减,结实率沿冠层自上而下递增;孢子叶球与结实数量在树冠不同朝向上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但总体上差异不显著.天然东北红豆杉的上述生殖特征的形成,既是物种本身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也有动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楠为樟科楠属植物,是优秀的生态树种和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白楠(Phoebe neuranth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白楠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以及开花后子房发育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白楠的子房为一室,双珠被,厚珠心,多单胚珠,少数双胚珠,倒生。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胚囊,与樟科其他属种一致,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直线排列的四个大孢子,其中三个靠近珠孔端的大孢子相继退化死亡,而合点端的大孢子则发育成为功能大孢子,形成单核胚囊,经过三次分裂,形成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雄蕊花药为四室,花药壁自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随着花药的进一步发育,药室内壁和绒毡层逐渐解体消失,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绒毡层类型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有部分败育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绒毡层不能及时降解,导致小孢子无法吸收营养,从而导致败育。  相似文献   

9.
1978年我们在浙江省首次发现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雄性不育株。本文对杉木雄性不育株的小孢子叶球进行了有关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的雄性不育属于无孢子型。造成雄性不育的直接原因是绒毡层的过早解体和小孢子母细胞不能完成减数分裂。雄性不育株的雌球花发育正常,并能正常开花、授粉和结籽。在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不育株小孢子叶球的呼吸强度明显低于可育株的小孢子叶球,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具有明显差异,前者的酶带数始终多于后者。作者认为,杉木不育株中可能存在雄性不育细胞质基因,通过影响或调节编码过氧化物酶的核基因的表达,或影响核基因遗传功能的正常发挥,引起核质之间的不协调而导致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0.
为了系统了解板栗雌雄花发育过程,以板栗优良品种‘遵玉’为试材,对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生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壁由外而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为腺质型),属于基本型。小孢子胞质分离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典型的四面体型,少数呈左右对称排列。雄配子体只经过1次有丝分裂,花粉成熟为2-细胞型。雌花胚囊发育为蓼型胚囊,只有1个胚囊母细胞发育成胚囊,四分体呈线性排列,整个发育过程与雌雄花外部特征密切相关。确定观察减数分裂最佳取样时期为:雄花花序长度为10~17 cm,总苞直径为0.9~1.6 cm。‘遵玉’小孢子及雄配子体发生发育不存在异常表现,表明‘遵玉’雄配子体发育正常,花粉可育,可以作为授粉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软枣猕猴桃营养丰富,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林木,对其开展大小孢子育性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物种的繁殖特性,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软枣猕猴桃大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雄株花粉发育正常,孢子外壁有明显的基粒棒,内部细胞器完整;小孢子进行有丝分裂形成成熟的二核花粉粒。雌株的花粉不育,孢子外壁无基粒棒存在,内部细胞器破坏辨认不清;小孢子不进行核的有丝分裂,停留在单核状态;因有丝分裂过程受阻,雌株花粉内的原生质逐渐浓缩成团状并靠近一侧,直至消失,花粉内形成空腔,导致花粉败育;花粉粒大小不均,极面观为近扁长棒形,皱波状纹饰不明显,萌发沟变窄至一端。雄株雌蕊的花柱和柱头因发育不良形成簇生的白色绒毛状。雌株的雌蕊原基出现后迅速发育,胎座内壁上几层细胞迅速分裂,逐渐突起膨大形成胚珠原基;珠心顶端表皮下层一个细胞的细胞核显著增大成为细胞质高度浓缩的孢原细胞,随后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随着花的发育形成倒生型胚珠,心室显得宽而圆。雄株雌蕊心室内胎座内壁上几层细胞一直不进行分裂,不能突起膨大形成胚珠原基,胚珠发育停滞,整个心室则显得窄而长。【结论】软枣猕猴桃雌株小孢子不育是绒毡层代谢异常、四分孢子有丝分裂异常、孢子外壁异常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胚珠原基发育停滞是导致软枣猕猴桃雄株大孢子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苏铁、木麻黄、夹竹桃、黄花夹竹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定如 《广东园林》2010,32(4):79-80
<正>苏铁(铁树、凤尾蕉)Cycas revoluta Thunb.苏铁科棕榈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6 m。茎干单生或有分枝和丛生,粗壮,有叶柄残体和痕迹。树冠伞状。叶呈螺旋状于茎顶聚生,一回羽状,长0.5~1.5 m,宽15~35 cm;羽片多数,呈V形斜展,质地坚硬,条形,长5~20 cm,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先端刺尖,边缘向下反卷;叶柄两侧有齿状刺。雌雄异株,孢子叶球(球花)于茎顶部单生;小孢子叶球(雄球花)圆柱状宝塔形,直立,长30~70 cm,直径10~15 cm,小孢子叶长方状楔形,黄色;大孢子叶球(雌球花)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0~30 cm,大孢子叶上部卵状扇形,边缘呈羽状  相似文献   

13.
以烟台市栽培的绿化树黑松为材料,观察正常和异常幼果与近成熟球果着生状态,并对异常球果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本属于小孢子叶球着生的当年生枝条基部着生着异常幼果(最多者为11枚)和近成熟异常球果(最多者为12枚),它们由小孢子叶球发生性反转途径转变为异常大孢子叶球进而发育为异常球果(不规则上下排列)。黑松正常幼果(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着生在当年生枝条顶芽周围,呈环周式不等距同心圆水平排列;长椭圆形,中下部鳞脐平滑,上部略有凸起;一个枝条着生1~7枚不等,以4~5枚为主,稀1枚和7枚;与油松幼果有本质性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抗寒性鉴定的基础上,探求不同抗寒性杂交榛休眠期间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杂交榛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为杂交榛抗寒性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试验选出抗寒性强(84-349)、中(84-237)、弱(84-572)3个无性系进行物候期观察,对3个无性系休眠期间枝条的呼吸强度、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抗寒性强的84-349进入休眠期最早,开花最晚;休眠过程中,深休眠期不同抗寒性的杂交榛无性系各生理指标差异不明显,而休眠初期和休眠后期,抗寒性强的无性系84-349呼吸强度最低、电解质渗出最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抗寒性弱的无性系84-572正好与之相反。【结论】抗寒性不同的3种杂交榛无性系休眠期表现的生理机制不同,抗寒性强的无性系和抗寒性弱的无性系比较,通过提早进入休眠期、降低休眠期呼吸强度、较低的电解质渗出率和储存更多的能量物质来抵御低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形态学和解剖学两个角度对松属植物大、小孢子叶球发生、发育的特点以及大、小孢子叶球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几种特殊现象进行综述,系统地总结了大、小孢子叶球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分化阶段特征以及小孢子叶球中花粉的发育、大孢子叶球发育中颈卵器的形成等多个重点阶段,提出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寒竹胚胎学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寒竹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1。寒竹雄蕊,小孢子及雄配子体的发育特点是,小孢子形成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字型,绒毡层腺质型,成熟花粉粒二细胞型,花粉粒具单一萌发孔,雄配子初为近园型,后略不规则形,成熟的雄配子体具二雄配子,闭花受精。雌蕊二心皮,合生,一室侧膜胎座,一胚珠,倒生,珠被二层,厚珠心;2。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育特征是,胚囊发育属蓼型,反足细胞多达几十个,胚乳发育核型,胚体  相似文献   

17.
翅果油树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濒危植物翅果油树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在其发育过程中是否存在生殖障碍。结果表明:翅果油树花药四囊型,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层中层、绒毡层5层细胞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有时为交叉型或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有3个萌发孔;子房上位,基生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其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多数正常。  相似文献   

18.
《绿化与生活》2016,(4):5-6
正一、北京市园林绿化杨柳树基本情况杨树和柳树为雌雄异株植物,分为雌株与雄株,它们的花为单性花,葇荑花序。当春天杨树还没有长出嫩叶时,雄株上的雄花先开放,经过一段时间发育成熟后,雄花序上的花药自然裂开,花粉飞散而出,进行传粉,然后雄花序逐渐萎蔫脱落,春天在一些杨树的下面看到的像毛毛虫似的那些东西就是杨树的雄花序。比雄花稍晚一些,雌株上的雌花开始开放,伴随着雌花序的发育成熟,雌树上鲜嫩的幼叶也开始慢慢地长出来。雌花序是由若干朵小花组成穗状的葇荑花序,每一朵小花发育后长  相似文献   

19.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28无性系嫁接树,自7a生时雌性孢子叶球就能正常生长、膨大和开裂,经不同杂交组合制种,至15a生时仍不能生产正常的种子。据对大、小孢子叶球发育的观察,胚珠中途停止发育,球果成熟时,胚珠直径仅3mm,内部空瘪。本文首次报道油松雌配子体不育。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油松小孢子叶球性反转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已经完成分化的正常小孢子叶球发生了性反转,从其顶端的小孢子叶开始向基部逐渐转变成大孢子叶,直至整个小孢子叶球转变成异常的大孢子叶球;异常大孢子叶球具有接受花粉的能力,并在枝条上发育成为蔟状着生的小球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