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分子量大豆皮多糖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工业》2019,(17):35-41
文章对大豆皮多糖(soybean hullpolysaccahrides,SHP)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得到SHP及高分子量组分(high molecular weight soybean hull polysaccharides,SHP-H)和低分子量组分(low molecular weight soybean hull polysaccharides,SHP-L),对三种多糖组分进行了基本结构及功能性质上的分析。利用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三种多糖组分的相对分子量,结果显示SHP的相对分子量主要分布在8.6×10~4U及2.5×10~6U附近,SHP-L及SHP-H的相对分子量分别分布在1.4×10~5U和2.3×10~6U左右;FTIR图谱结果表明,SHP-H与SHP无特征官能团上的差异,而经过超滤后得到的SHP-L会出现部分官能团的损失。还原力试验、1,1-二苯基-2-苦味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OH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SHP、SHP-L和SHP-H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低分子量的SHP-L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的结果表明,高分子量的SHP-H具有比SHP-L及SHP更好的乳化性和起泡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制的浒苔多糖为原料,以对·OH清除率为指标,考察H_2O_2、维生素C和H_2O_2+维生素C 3种方法降解浒苔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降解工艺优化。结果表明:H_2O_2+维生素C体系降解效果最好,浒苔多糖最佳降解工艺条件为H2O2+维生素C(1∶1)浓度15 mmol/L、温度50℃、反应时间2 h和料液比1∶50(g/m L),降解浒苔多糖得率58.33%,·OH清除率64.71%,降解前后的浒苔多糖的·OH清除率IC50分别为1.237和0.334 mg/m L,降解浒苔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未降解浒苔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由1.242×10~5降为5.141×10~4,降解前后浒苔多糖的单糖组成均为α-D-葡萄吡喃糖,活性基团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3.
为高效利用桑黄资源开发多糖类抗氧化剂,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考核指标,对桑黄菌丝体的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较佳的培养条件:以葡萄糖为碳源,大豆蛋白胨为氮源,发酵液p H为6,培养温度为30℃,摇瓶转速为140 r/min,接种量(体积分数)为4%。采用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桑黄多糖,复合酶由3%纤维素酶(酶活力为1.0×10~4U/g)、2%木瓜蛋白酶(1.5×10~4U/g)和1.5%果胶酶(4.0×10~4U/g)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浓度20 g/L、超声波功率300 W、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可达10.867%。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6个来源菌株培养桑黄菌丝提取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6种桑黄粗多糖样品均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韩国来源菌株、中国金寨来源菌株的桑黄多糖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德氏乳酸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uanghe var.)皮肤黏液中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皮肤中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初重为(15.0±0.5)g的450尾黄河鲤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5组试验鱼分别投喂含德氏乳酸菌0(对照组)、1×105、1×10~6、1×10~7和1×108CFU/g的饲料,饲养8周后,采集皮肤黏液和皮肤,测定皮肤黏液中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皮肤中抗菌肽基因[肝表达抗菌肽1(Leap-1)和肝表达抗菌肽2(Leap-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10~6和1×10~7CFU/g德氏乳酸菌组皮肤黏液中溶菌酶(LYZ)、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补体3(C3)、补体4(C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皮肤黏液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1×105和1×108CFU/g德氏乳酸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皮肤黏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1×10~6CFU/g德氏乳酸菌组皮肤黏液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05、1×10~6和1×10~7CFU/g德氏乳酸菌组皮肤黏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皮肤中抗菌肽基因Leap-1和Leap-2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10~7CFU/g德氏乳酸菌组最高。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10~6~1×10~7CFU/g的德氏乳酸菌能够提高黄河鲤皮肤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并能上调抗菌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柠檬酸提取法和碱提取法从海带中提取多糖组分,以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OH)为衡量抗氧化活性指标,比较这两种提取方法得到海带粗多糖产率和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提取法和碱提取法的提取率分别为15.92%和6.05%,所提取的海带粗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柠檬酸提取法抗氧化活性更高。 [关键词] 柠檬酸提取法|碱提取法|海带多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同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液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方法得到植物乳杆菌粗多糖(DZ),经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收集得到DZ-1与DZ-2 2 种多糖组分,采用气相色谱法对DZ-1与DZ-2中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对2 种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Z-1为仅含葡萄糖的均多糖,DZ-2则为由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其单糖组成及百分比含量比值为阿拉伯糖∶半乳糖=46.03∶53.89;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DZ-1与DZ-2均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制抗氧化中药多糖制剂,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抗氧化活性较强的枸杞多糖(LBP)、白术多糖(AMP)、当归多糖(CAP)、党参多糖(CPP)、大蒜多糖(GP)、百合多糖(LP)、五味子多糖(SCP)、硒化枸杞多糖(sLBP)、硒化白术多糖(sAMP)、硒化当归多糖(sCAP)为组分药,以糖含量按照多糖-硒化多糖9∶1的比例组成18个复方,比较它们的抗氧化活性。体外试验,比较18个复方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体内试验,雏鸡免疫新城疫苗时分别注射高、低剂量的3个复方,测定血清3种抗氧化酶和MDA含量的动态变化。体外试验结果显示,18个复方的5个浓度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能力,LBP-sAMP、CAP-sLBP和CAP-sAMP的能力较强。体内试验结果显示,6个复方组在4个时间点的血清CAT、SOD、GSH-Px活性多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均低于(多显著低于)对照组;CAP-sLBP组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为最高、MDA含量最低。18个复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CAP-sLBP在18个复方中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可以考虑作为多糖类抗氧化制剂的候选方。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枸杞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依次通过水提醇沉法、去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对枸杞多糖进行提取纯化,分别得到枸杞粗多糖(LBPc)、去蛋白枸杞多糖(LBPp)、纯化的枸杞多糖LBPp1、LBPp2和LBPp3。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与H_2O_2所致的氧化溶血抑制试验,比较了5个枸杞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活性较强的LBPp和LBPp1。将LBPp和LBPp1分别注射14日龄雏鸡,以维生素C为对照,分别于注射后7、14、21、28 d采血测定血清GSH-Px、SOD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显示,LBPp和LBPp1能显著提高血清GSH-Px和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效果显著优于维生素C对照组。结果表明,枸杞多糖经纯化后可提高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其中LBPp1的活性最强,可作为抗氧化剂的候选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中华鳖营养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在水温27~29℃时,将体质量25~35g的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鳖饲养在池底铺10cm细沙的1.0m×0.8m×0.8m水泥池中,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1%、3%和5%复方中草药(芹菜籽粉∶葡萄籽粉∶薏仁粉=1:1:1)的饲料。养殖60d后主要测定幼鳖血液中的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3%、5%中草药组血清谷胱甘肽活性(GSH-Px)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剂量效应规律较为明显。5%中草药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1%中草药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剂量效应规律不明显。1%、3%和5%中草药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和5%中草药组幼鳖血清尿素氮(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草药可提高中华鳖幼鳖蛋白质利用效率。综上所述,从中华鳖幼鳖血清T-AOC活性、MDA含量以及BUN水平等指标来看,结合经济性原则,该复方中草药添加量以3%较为适宜。另外,该复方中草药对于中华鳖幼鳖整个机体的免疫状态的影响规律不明显,其改善中华鳖抵抗力的内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鸡球虫苗LCV-2号对笼养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设空白对照组、攻虫对照组、免疫1组(1个免疫剂量)、免疫2组(2个免疫剂量)和免疫3组(0.5个免疫剂量),共5个试验组,每组10只鸡。试验结果表明:①空白对照组、攻虫对照组和三个免疫组的相对增重率依次为100%、84.0%、96.9%、91.0%和91.0%;②攻虫后第8 d,每组剖检2只鸡,肠道病变记分5个组依次为0、4、1、3和4分。③免疫期间,免疫1、2和3组的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平均值依次为4.2×10~3个、9.2×10~3个和5.4×10~3个;攻虫期间,攻虫对照组5.117×10~5个、免疫1、2和3组依次为0.797×10~5个、0.522×10~5个和1.171×10~5个。④攻虫后各组死亡率依次为0、75%、25%、25%和50%。⑤抗球虫指数(ACI),5个组依次为200.0、88.0、166.9、148.5和120.0。总的来看,免疫鸡群对大剂量卵囊攻击有较强的抵抗力,其中免疫1组结果良好,免疫2组和3组结果尚不理想,因此,LCV-2免疫1组的剂量(1头份卵囊/只)为优选剂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柠檬酸提取法和碱提取法从海带中提取多糖组分,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衡量抗氧化活性指标,探究柠檬酸法提取的海带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提取法提取得到的海带粗多糖0.9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8.99%,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果胶酶和糖化酶分别对浒苔多糖(EP)进行降解,以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降解工艺优化。果胶酶最佳降解条件:降解2 h、pH 4.5、料液比1∶10 000及温度50℃,降解多糖(LEP_1)得率为56.33%。糖化酶最佳降解条件:降解3 h、pH 4.5、料液比1∶2 500及温度50℃,降解多糖(LEP_2)得率为61.25%。红外光谱表明,降解后多糖的基本结构和活性基团没有被破坏,凝胶色谱检测结果表明,浒苔多糖在果胶酶和糖化酶作用下都有一定程度的降解,高相对分子质量片段显著减少,低相对分子质量片段明显增加。EP、LEP_1和LEP_2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101、0.429和0.457 mg/mL,降解浒苔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未降解浒苔多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3种ALV p27抗原ELISA试剂盒对外源性ALV检测效果的差异,本研究将1株滴度为4.64×10~4TCID_(50)/mL的ALV-A毒株GD-13分别以10~0、10~(-1)、10~(-2)、10~(-3)进行倍比稀释(每个稀释度病毒接种含量分别为2.32×10~3TCID_(50)、2.32×10~2TCID_(50)、2.32×10~1TCID_(50)、2.32TCID_(50))接种于24孔板的含10%FBS DF-1细胞悬液中,待细胞长满后换为1%FBS维持液,从更换维持液后第3天开始至第9天每天取细胞上清分别同时用3种不同的ELISA试剂盒(A、B、C)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当病毒接种含量为2.32×10~3TCID_(50)时,A、B试剂盒最早可在换液后第3天检出病毒p27抗原阳性,C试剂盒最早在第4天才可以检出病毒阳性,检测阳性率均为100%(5/5)。当病毒接种含量为2.32×10~2TCID_(50)时,使用A试剂盒在接种后第6天能够检出,检测阳性率为80%(4/5);使用B试剂盒最早在接种后第5天可检测出,检测阳性率为20%(1/5);使用C试剂盒直到第9天才能检测出病毒,而且检测阳性率为20%(1/5)。当病毒接种含量为2.32×10~1TCID_(50)和2.32TCID_(50)时,使用A、B和C试剂盒均检测不出病毒。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LV-A的检测,无论是在检出时间还是检出率上B试剂盒都优于A、C试剂盒,提示不同商品化试剂盒的灵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可为禽白血病病原学和净化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4种常用药物对罗氏沼虾溞状幼体进行浸泡,运用简单回归线性方程求得4种药物对溞状幼体的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CuSO_4 4.0×10~(-4)%,CuSO_4∶FeSO_4(5∶2)4.0×10~(-4)%,KMnO_4 3.5×10~(-4)%,HCHO 25×10~(-4)%;4种药物对溞状幼体96 h的安全浓度分别为:CuSO_4 0.4×10~(-4)%,CuSO_4∶FeSO_4合剂(5∶2)0.4×10~(-4)%,KMnO_4 0.35×10~(-4)%,HCHO 25×10~(-4)%。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比较川牛膝及其常见伪品的多糖含量、组分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活性的差异。用乙醇除杂,水加热回流法得粗多糖;用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和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多糖,并测定多糖的相对分子量;用CCK-8试剂盒系统测定多糖对猪小肠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多糖作用后炎症细胞因子IL-6表达情况。试验结果:①川牛膝粗多糖得率为7.40%;麻牛膝粗多糖得率为1.67%;杂交牛膝粗多糖得率为0.38%;②川牛膝酸性多糖得率为94.40%,中性多糖得率为1.10%;麻牛膝酸性多糖得率为30.74%,中性多糖得率为23.00%;杂交牛膝酸性多糖得率为11.20%,中性多糖得率为10.00%;③川牛膝多糖相对分子量主要分布在7 500 Da左右、200 000~400 000 Da和1 200 000~1 700 000 Da;麻牛膝多糖的相对分子量主要集中在7 500 Da左右;杂交牛膝多糖相对分子量主要集中在6 000 Da左右;④川牛膝多糖和麻牛膝多糖的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对猪小肠上皮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影响;川牛膝多糖和麻牛膝多糖均能显著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6的表达。川牛膝多糖含量显著高于麻牛膝和杂交牛膝多糖,川牛膝和麻牛膝多糖对猪小肠上皮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均能降低炎症细胞因子IL-6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20,(3):112-119
试验旨在筛选出抗氧化活性最强的硒化多糖,为研制硒化多糖类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将7种硒化多糖sSCP_1、sLP_2、sCAPS_2、sCCPS_5、sLBP_6、sAMP_6和sEPS_7及修饰试剂Na_2SeO_3分别用蒸馏水倍比稀释成5个浓度,分别用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测定各硒多糖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筛选出抗氧化效果较好的3种硒化多糖;给小鼠分别灌服高、中、低剂量的sCAPS_2、sLBP_6和sAMP_6,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比较肝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一浓度下,7种硒化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大于或大于亚硒酸钠,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均以sCAPS_2为最高,sLBP_6和sAMP_6次之;小鼠试验中,3种硒化多糖sCAPS_2、sAMP_6和sLBP_6组在各时间点的T-AOC、GSH-Px、SOD的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MDA的含量均低于或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3个硒化多糖高、中剂量组肝血窦内的内皮细胞和枯否氏细胞明显增多,sLBP_(6H)的变化最显著。硒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硒化修饰试剂Na_2SeO_3,sCAPS_2的活性最强;3种硒化多糖3个剂量均有较强的体内抗氧化活性,sLBP_(6H)的活性最强,可以作为硒多糖类抗氧化剂的候选药。  相似文献   

17.
优化红芪多糖标准提取物的水提醇沉制备工艺参数。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红芪总糖水提工艺,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法优化红芪多糖醇沉工艺,以“化学-生物活性”综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红芪多糖水提醇沉制备工艺为:原料药材加水10倍量(首次12倍量),煎煮3次,每次1 h,合并药液,浓缩至与原料药材1∶1,进行醇沉,醇沉浓度77%,醇沉时间10 h,醇沉次数3次。按上述醇沉工艺所得提取物中多糖质量分数为60.52%,相比原药材水提取物中多糖质量分数的23.2%,纯度提高了1.61倍,且工艺稳定;所得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说明该工艺可用于红芪多糖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建立克伦特罗(CL)残留检测方法,给制备CL残留检测试剂盒打下基础,进行了CL单克隆抗体(McAb)的制备研究。以重氮反应,将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鸡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分别制备免疫原和检测原,并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5株能稳定分泌特异结合CL小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E9A9、2A9C1、3F2E9、6G2E9、6E10D9)。这5株细胞株经过体外传代培养和冻存复苏后均能稳定分泌抗体。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的这5株细胞上清液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10~5、1:5.12×10~5、1:1.28×10~5、1:5.12×10~5、1:2.56×10~5;选用3F2E9、6E10D9细胞株,制备CL单克隆抗体腹水并纯化,其纯化后的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10~5、1:2.56×10~5,BCA(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方法检测的浓度分别为1.60 mg/mL、1.54 mg/mL;最终通过斑点ELISA(Dot-ELISA)方法测定CL抗原与这2株抗体有较强的结合力。在上述方法的制备及验证下,成功获得了特异性较高的CL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制CL残留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是主要的家蚕病毒病病原之一,由其侵染家蚕引发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脓病)严重影响云南的蚕业生产。测定分离自云南蚕区的Bm NPV株系(Bm NPV-YN1)对家蚕1~5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该病毒株对家蚕各龄幼虫的感染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10~8~1×10~5m L~(-1)的Bm NPV-YN1多角体悬液添食处理后,家蚕各龄幼虫的感病死亡率随添食病毒多角体悬液浓度的降低而下降,添食1×10~7m L~(-1)Bm NPV多角体悬液后第7天,家蚕1~5龄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0%、76.67%、72.22%、56.67%和26.67%。Bm NPV-YN1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与龄期相关,其敏感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龄、2龄、3龄、4龄、5龄。用Bm NPV-YN1多角体悬液添食家蚕1~5龄幼虫后第7天,致死中浓度(LC_(50))估计值分别为4.78×10~4m L~(-1)、5.38×10~5m L~(-1)、2.22×10~6m L~(-1)、7.95×10~6m L~(-1)和3.92×10~8m L~(-1)。在1×10~8~1×10~5m L~(-1)浓度范围内,Bm NPV-YN1对家蚕幼虫的致死中时(LT_(50))与添食浓度相关,对1~4龄幼虫的LT_(50)值随着Bm NPV-YN1添食浓度的降低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Bm NPV-YN1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侵染致病效应,提示云南蚕区对血液型脓病的防控应以小蚕期为主,同时密切关注各龄期的眠初期。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CIAV VP2单克隆抗体,将原核表达的His-VP2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将原核表达的GST-VP2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利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阳性细胞株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CIAV VP2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分别命名为3D7、3B8、2D3。经间接ELISA测定,以上3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效价分别为1:8.0×10~5、1:4.0×10~5,以及1:6.4×10~6,亲和力解离常数分别为7.34×10~(-11)、2.65×10~(-11),以及2.98×10~(-11)。IgG亚类分别为IgG1、IgG2b以及IgG2b。经Western Blot试验证明,3D7株单抗能特异地识别CIAV VP2蛋白,其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为VP2 N-端的20~40 aa。经IFA试验证明,3株单抗均能识别天然的CIAVVP2蛋白。此单抗为研究CIAVVP2的生物学功能和CIAV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