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菊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具有经霜不凋、隽美多姿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延年益寿的效用,深得大众喜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菊花展应运而生。基于此,将具体阐述菊花在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蕴,并以传统节日、儒道思想、诗词文化、医学效用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菊花展在传播传统花卉文化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挖掘菊花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传播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铜、锌、硒对药用菊花主要有效成分和花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3因子5水平3512最优回归设计的盆栽试验,研究铜、锌、硒3元素对药用菊花主要有效成分(总黄酮、绿原酸)和花中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其它大、中、微量元素需求条件下,施用铜、锌、硒三种元素对菊花花中的有效成分表现出交互作用。其中,铜、硒配施表现出正效应,并达到显著水平;而铜、锌和锌、硒配施则显示负效应。高水平的铜对菊花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生成产生严重抑制作用甚或毒害作用。锌是影响菊花内在品质的重要微量元素养分,对提高菊花花中的总黄酮、绿原酸含量的作用显著;缺锌条件下,菊花总黄酮和绿原酸的生成和累积受到阻碍。铜、锌、硒3元素对菊花花中有效成分的影响机理需进一步研究。菊花花中的硒含量与硒的施入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不受铜、锌元素配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因其花朵优美多样、花色丰富、花期长、多造型而倍受人们的青睐。重庆地区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历年都要举行菊展。从2003至今我所陆续开展了“重庆地区秋菊提早开花技术措施”和“重庆地区菊花保种和种源收集”等项技术研究,积累了菊花栽培的一些经验,总结出相关的技术资料,可用于我市的菊花生产。现将我市菊花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4.
施硒对药用菊花主要有效成分和花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明  孙玉新  刘德辉 《土壤》2010,42(4):618-623
采用砂培盆栽试验探讨施Se对药用菊花花中总黄酮、绿原酸和S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Se量不超过2.0mg/kg时能促进药菊的生长,提高药菊花中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药菊花、茎叶和根的干重和花中的总黄酮、绿原酸含量均随施Se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施Se量为2.0mg/kg处理的效果最佳,该施Se量处理药菊花干重、根干重、花中绿原酸含量与施Se量分别为0、0.25、0.5、1.0mg/kg各处理以上各相应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该施Se量处理药菊花中总黄酮含量高于其他所有5处理,并与施Se量为0mg/kg和0.25mg/kg两处理药菊花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过量施Se(4.0mg/kg)对药菊的生长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其药菊各部位生物量和花中总黄酮、绿原酸含量均低于施Se量2.0mg/kg的处理。药菊花、茎叶和根中的Se含量均随施Se量的增加而增加,菊花茎叶和根中的Se含量与施Se量呈线性相关关系,而菊花花中的Se含量(y)与施Se量(x)符合一元二次回归方程:y=-0.8175x2+6.0045x+0.1363。施用适量的Se既能显著提高药菊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又能大幅提高花中的Se含量,这为富Se菊花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菊花的繁殖与栽培技术要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变,为"四君子"之一。基于此,从菊花的植物学特性出发,阐述其繁殖方法与栽培技术。重点介绍了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等繁殖方法的特点、操作方式及注意事项;以及换盆、浇水、施肥、摘心与疏蕾、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南方农业》2010,(6):75-75
<正>经过多年的努力,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选育出上百个适合云南生产、性状表现好、产量高的菊花品种,其中"虹之无暇"和"虹之白露"菊花切花品种已于近期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相似文献   

7.
怀菊花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菊花因产于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辖区)一带而得名。它以花入药,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平抑肝阳、解毒消肿之功能。宋代医学家苏颂日:“菊花处处有之,以覃地为佳”。近年来,又发现它具有抗病毒、抗诱变、抗肿瘤等功效,同时可用来泡茶、蒸、炒、凉拌等,有一定的食疗价值,深受人们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8.
菊花原产中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或亚灌木植物,也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我国从事菊花育种和栽培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年,但大部分工作集中在传统大菊选育方面,小菊育种研究比较少。小菊也是一个庞大的品种群,依据用途可以分为绿化用小菊、花坛菊、造型菊和茶药菊。小菊具有抗性强、花色丰富、花量大,花期集中且时间长、株型矮且紧凑、管理粗放、适合露地栽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菊花花型和品种识别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菊花作为国内十大名花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表现为种类丰富、花样瓣形繁多的特点,这些特征对其智能识别和高效的管理带来很大挑战。目前菊花的识别和管理主要靠人工方式,效率不高。本文基于端到端的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直接作用于菊花的原始图像数据,通过逐层进行特征学习,进而利用多层网络获取菊花的特征信息,从而避免了人工提取特征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使用优化目标函数实现菊花花型的高效、智能识别。针对菊花花型之间差别细微的特点,在细粒度上实现区分相同花型和不同花型的目标函数,系统不仅能够识别菊花花型,还能给出菊花所属的概率值和该花型涵盖的菊花品种。系统的实现分为离线训练和在线识别2个阶段,训练处的模型可以离线托管在云端以便在移动环境下使用。为了训练网络模型,采集了大量的菊花图像样本,并手工标注了相关的花型和类别信息,在此数据集上,与现有的典型系统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表明:系统平均识别率可以达到0.95左右,部分达到0.98,系统识别精度得到明显提升,除此之外系统还能提供更加详细的菊花种类信息,实现了的菊花花型和品种智能识别和高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为菊花的自动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基质对菊花观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帆  林竹隐  陈林 《南方农业》2008,2(2):22-23
本研究以秋菊为试验材料,品种有"山城之光"和"白龙爪".通过不同的栽培基质进行对比试验,找出最能体现菊花观赏性状的栽培基质.研究结果表明:以菇渣混合土作为栽培基质,能有效降低菊花的株高,增加叶片数、节间数,能增大叶长、叶宽、花冠,延长花期.  相似文献   

11.
蒋艳华 《南方农业》2009,3(4):50-51
针对菊花不耐旱和雨涝的缺点,选用青蒿做砧木,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认为青蒿嫁接能提高菊花的耐酷热、耐雨涝和抗病虫能力。简介了利用青蒿嫁接菊花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药用菊花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方差分析方法,利用正交试验从Taq酶、Mg2+、dNTP、引物和模板DNA等5因素4水平对药用菊花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标明:药用菊花SRAP-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DNA 60ng,Taq酶1.00U,Mg2+ 2.00mmol•L-1,dNTP 0.20mmol•L-1,引物0.40μmol•L-1。Taq酶、Mg2+、dNTP和引物对SRAP反应结果有显著影响。所建立的药用菊花SRAP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较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药用菊花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60Co-γ射线对菊花组培苗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秋之山的组培苗, 采用5~30 Gy的60Co-γ射线照射处理。研究了γ射线对组培苗生长、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以及对组培再生植株移栽后生长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20 Gy是γ射线处理菊花组培苗的致死剂量;从生根和继代培养生长和增殖的结果看,诱变处理的最佳剂量在10 Gy左右;组培再生植株移栽后发现,10 Gy处理的植株中花色变异率为8.2%。与对照花鲜艳的纯黄色相比,变异花增加了不同深浅的红色素,且突变植株均为同质稳定突变。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花生产量及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花生品种在山东省不同生态区多点试验,研究了花生产量和产量性状差异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环境、品种和环境与品种互作对花生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影响极显著,无论春播还是夏播,环境对花生产量和单株结果数的影响最大,品种次之,而遗传因素对公斤果数和出米率的影响大于环境;单株结果数春播花生"鲁花11号"表现稳定,出米率春播"丰花5号"、"花育23号"和夏播"花育22号"、"丰花5号"、"潍花8号"等表现稳定,所有品种产量和公斤果数均表现出极不稳定的态势。鲁东地区春播应以"花育22号"、"潍花8号"等为主;鲁中、鲁西地区春播和夏播应以"潍花8号"、"鲁花14号"等为主。  相似文献   

15.
菊花穴盘扦插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因其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而深受青睐。近年来,菊花穴盘扦插育苗迅速发展,且取得良好成效,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详细阐述了菊花穴盘扦插育苗生产过程中的母株培育、场地选择、扦插时间、扦插前准备、扦插方法、扦插后管理、生根后管理及起苗等环节,旨在促进菊花穴盘扦插育苗技术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6.
郝文雅 《土壤》2008,40(4):616-621
按照江苏省射阳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施肥习惯,选用当地常用的猪粪、鸡粪、菜籽饼、有机复混肥、化肥为供试肥料,于2004、2005年连续2年进行菊花施肥大田小区试验和室内盆裁试验.其中,小区试验主要研究栽培菊花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盆栽试验主要研究施肥对菊花产量、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连续2年单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比试前下降,亏缺主要来自轻组;与对照(不施肥)比较,连续施用有机肥的处理,能提高土壤和重组有机C含量(增幅分别为4.5%~32.7%和10.5%~37.8%),促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提高土壤增值复合量和增值复合度,改善腐殖质结合形态,使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增加,紧结态腐殖质减少,使土壤腐殖质得到活化;各类有机肥对栽培菊花土壤均有较好的培肥效果,其中以猪粪、菜籽饼较好.室内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菊花花序和茎叶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菊花药用有效成分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这方面的作用有机肥优于化肥,有机肥中又以菜籽饼的效果较好,猪粪次之.  相似文献   

17.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的自毒作用是菊花连作障碍发生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研究了连作障碍比较明显的菊花栽培种"高压太子"不同部位(枯落物、叶、茎和根系)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处理对盆栽同种菊花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和根际土壤水浸液处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均表现出抑制趋势,而暗呼吸速率却受到促进,尤以地上部水浸液的抑制作用为显著.说明降低自身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即抑制自身的光合作用,同时促进自身暗呼吸是菊花自毒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和推广科学合理的锥栗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模式与技术,在锥栗林下开展整地强度、覆盖物、套种药材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9个试验区(径流场),观测径流量和分析泥沙流失量,并以年泥沙流失量最少为依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出9个处理中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1)覆盖物对减少年径流量达到极显著水平,套种药材对减少年径流量达到显著水平,整地强度对年径流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覆盖物以竹屑的减流效果最好,套种药材以多花黄精的减流效果最好,其年径流量分别比不套种减少24.60%和20.34%;(2)覆盖物对减少林地的年泥沙流失量达到极显著水平,套种药材对减少林地的年泥沙流失量达到显著水平,整地强度对增强林地的年泥沙流失量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覆盖物以竹屑的减沙效果最好,套种药材以"多花黄精+三叶崖爬藤"的减沙效果最好,其年泥沙流失量分别比不覆盖减少了57.47%和19.28%;(3)"不整地—覆盖竹屑—套种多花黄精和三叶崖爬藤"、"不整地—覆盖稻草—套种多花黄精"、"整地40%—覆盖稻草—套种多花黄精和三叶崖爬藤"、"整地60%—覆盖竹屑—套种多花黄精"4种模式,为筛选出的理想复合经营模式,与不整地、不覆盖、不套种相比,其年径流量和年泥沙量分别下降了38.74%和68.51%,37.64%和62.96%,36.55%和59.57%,31.81%和54.90%。  相似文献   

19.
以‘红面’切花菊(Hongmian)为试材,设置6组光周期处理,分别为昼/夜7h/17h(记为Ph7)、8h/16h(Ph8)、9h/15h(Ph9)、10h/14h(Ph10)、11h/13h(Ph11),以长日照(13~14h)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周期对其生长及开花的影响。记录不同处理现蕾、破蕾、初花、盛花的时间和叶片数,测定分析不同发育期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蛋白含量,并于不同处理达盛花期时测定其花、茎鲜重以及干物质在不同器官的分配率,以阐明不同光周期对‘红面’菊初花期和出花品质的调控作用,为不同发育期的菊花栽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补光建议。结果表明:(1)叶片数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以CK的增加速率最大,Ph11次之,Ph7最小。(2)‘红面’切花菊的花期明显受光照时长的影响,Ph10处理下的菊花从苗期−现蕾、成花耗时均最短,Ph11从初花−花瓣全展开的盛花期耗时最短,Ph7、Ph8和CK花期严重滞后。(3)不同发育期叶片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均呈“M”形变化趋势,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花芽分化期和开花前。可溶性总糖含量以CK最大,Ph11次之;作为可感知光周期信号的信使分子蔗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Ph10最大。(4)花鲜重以Ph11最大,促花效果显著。因此生产上将秋菊开花时间提前的同时,为保证切花质量,苗期应接受大于11h/d的长日照条件,使菊花苗进行充分的营养生长而不过早诱发花芽分化,以10h/d的光照条件进行诱花处理,花蕾形成且开始成花显色后,花芽分化已不可逆,再将其置于11h/d的光照条件下花瓣可最快全部展开。  相似文献   

20.
花毛茛又称芹菜花、波斯毛茛,昆明地区俗称"洋牡丹",是毛茛科花毛茛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原产地中海沿岸,目前世界各国均有栽培。既适合盆栽,又适宜作切花和插花。其花语是"受欢迎"。喜向阳环境和凉爽气候,不耐寒,0℃即受轻微寒害。适宜于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中性沙质壤土,喜湿润,忌积水,怕干旱。4—5月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