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农学报》2009,24(2):F0004-F0004
广西甘蔗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一个以新品种、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国内最大的省级甘蔗专业研究所。设有育种研究一室、二室、三室、生物技术研究室、农艺研究室、植保研究室、甘蔗良种繁殖中心、甘蔗试验场、国家糖料改良中心广西甘蔗品种改良分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蔗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等。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名、合并而成。学科建设研究所设有农产品加工和蚕桑两个学科,其中农产品加工学科主要从事果蔬、粮油、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功能食品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研究;蚕桑学科主要从事桑树和家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新品种选育、蚕桑生物技术、蚕桑病害防治、蚕桑种养技术等研究。建有果蔬/畜禽水产加工研究室、粮油加工/功能食品研究室、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室、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室、桑树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室和家蚕育种与蚕病防治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广东省最早开展作(植)物航天育种研究的单位.2007年10月,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植物航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下设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室、花卉航天育种研究室、蔬菜及经济作物航天育种研究室和航天诱变机理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玉米育种理论及玉米育种技术研究,普通、专用与特用玉米新品种选育,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及应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等工作。现有职工64人,其中研究员15人,正高级农艺师9人;副研究员16人,高级农艺师3人;博士10 人、硕士29人。下设资源创新研究室、育种研究室、高效栽培研究室、种子研究室、推广研究室、科技室与办公室等7个部门。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是以抗寒果树资源、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全所占地面积约50公顷。现有在职职工3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8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9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9人。设有果树资源研究室、仁果育种研究室、核果育种研究室、浆果育种研究室、果树生物技术研究室、果树栽培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正>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于2007年在新疆农科院园艺作物研究所西甜瓜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哈密瓜研究中心是以甜瓜和西瓜作物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主要从事西甜瓜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等领域的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开发与示范推广等工作。现有职工1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  相似文献   

7.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B09):I0004-I0004
一、基本情况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84年,1997年与贵州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合并。现有职工52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研究生4人;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9人,助理研究员16人按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设有马铃薯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食品加工研究室、测试分析室、行政管理办公室、财务室.主要从事植物组培快繁、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植物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特别是在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组培快繁;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2011,(6):F0002-F0002
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是福建省公益型研究机构之一,主要从事动物营养、动物遗传育种和畜禽疫病防治研究。目前有7个研究室(动物营养研究室、畜禽遗传育种研究室、草食动物研究室、现代生猪养殖与育种研究中心、动物病毒研究室、禽病研究室、畜病研究室)、  相似文献   

9.
甘蔗糖业是广西支柱产业之一。文章概括总结了广西甘蔗产业和技术创新发展的历程、主要成果和经验,阐明了甘蔗种质创新和优良新品种选育应用、旱地甘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为广西甘蔗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并指出了当前广西甘蔗产业及甘蔗育种和栽培技术研发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引进国内外甘蔗品种和种质资源,以及野生甘蔗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与利用,创制创新性种质用于杂交育种,同时加强杂交技术和选种技术研究,提高甘蔗育种效率;加强农机农艺配合研究,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利用甘蔗的生物固氮特性,减少氮肥施用量;加快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技术的应用来提高种苗质量;选用宿根性强的甘蔗品种及加强管理,延长甘蔗宿根年限,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甘蔗属于多年生热带亚热带的大型草本植物,是公认的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效率最高的植物之一。甘蔗作为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品种改良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甘蔗传统育种和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蔗茎产量和蔗糖分含量。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甘蔗遗传改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了便于育种人员充分了解甘蔗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针对甘蔗常规育种、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4):F0003-F000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育种一室,其前身为大豆研究所育种研究室。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王彬如研究员和王连铮研究员曾为该室的组建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育种一室在大豆遗传育种研究领域走过了50年历程,是以科研为主体兼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重点研究室。  相似文献   

12.
《浙江农业学报》2007,19(5):F0002-F0002
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下设水稻、经济作物、油料作物、核技术利用、分子育种及良种繁育6个研究室(中心)。现拥有国家大麦、大豆改良分中心和国家水稻改良中心辐射育种实验室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浙江辐照中心和浙江农科种业公司两大科技产业。目前研究所在职职工99人,其中高级职称26人,博士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中农绿亨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座落于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南院,是由刘铁斌博士等专家、教授发起,北农绿亨公司投资控股的一家专业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与研究、开发与推广的新型种苗科技公司,现主要开发推广中国农大蔬菜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室、国家蔬菜技术研究中心、鸿利辣椒研究所和西安市番茄研究所等蔬菜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同时常年聘请多位具有丰富育种技术和经验的农业大学和研究院所专家从事育种工作。现经营品种主要涉及番茄、辣(甜)椒、黄瓜、茄子、甘蓝、花菜、白菜、萝卜、西葫芦等十几个系列100多个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优品种。优良的品种,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2004年绿亨公司被批准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绿亨”牌被授予“中国市场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4.
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张宝红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纤维作物,在棉花育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为培育更为高产、优质、抗虫、抗病和抗逆的优良品种奠定基础。组织培养是生物技术应用于育种的主...  相似文献   

15.
广西甘蔗继选育出桂糖11号后,近年育成桂糖12号、13、15号,在主要亲本使用及选择方法上较以前有所改进,野生资源保育利用及人工诱导开花杂交,理化诱变育种取得较大成效。今后的发展应重点在于亲本创新与研究,野生资源重点利用,扩大育种规模,建立广西育种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杨荣仲     
<正> 男,汉族,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广西甘蔗研究所副所长,从事甘蔗育种及生物技术研究工作。1983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年获得研究员职称,是国家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七、八届常务委员,农业部甘蔗行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广西甘蔗学会第七、八届常务理事,第八届秘书长。  相似文献   

17.
刘凯 《农业科技管理》1998,17(12):33-3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专业设置齐全,研究方向涉及现代科技多个领域,下设大豆育种、品种资源、细胞遗传、生理生化、生物技术、栽培技术、大豆加工和品质分析等研究室。开展大豆品种资源(包括野生资源)病虫害、生理生化、生物技术等基础理论研究;选育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8.
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丰产优质育种室创建于1982年.首任研究室主任为林作楫研究员,现任研究室主任为雷振生研究员.该室在创建初期,当时国内绝大多数育种单位只注重产量育种的情况下,就把大面积丰产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作为育种的主要目标,并设立装备了小麦加工品质实验室,逐步配齐了有关小麦品质分析、测试及烘焙(烤)实验用仪器设备,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小麦加工品质的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农业科学》2005,9(1):F002-F002
国家谷子改良中心.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始建于1985年.是农业部建设的全国12个农作物改良中心之一;也是河北省杂粮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下设品种资源与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杂粮改良、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研究室和综合办公室。现有职工44人,其中科技人员39人。  相似文献   

20.
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肉牛奶牛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团队主要依托该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农业部黄牛研究室,牵头组建了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现代牛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现代牛业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优质牛肉生产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团队现有科技人员21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