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蚕脓病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养桑蚕发生脓病的主要因素,一是养殖场所连续使用,饲养场所和周围环境受到病源污染,病源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养蚕前消毒不彻底,防病措施不力;二是饲喂不良叶子,为病原微生物侵袭幼虫提供了发病条件,造成幼虫体质下降,因此很容易暴发脓病。现就饲养桑蚕防止发生脓病的主要措施简  相似文献   

2.
关于核型多角体病感染的潜伏期,早有研究报导,一般认为受接种的病毒浓度和饲育温度影响。但微量感染时发病的潜伏期也只有十天左右,不能跨过两个令期。而慢性不显性感染是植物、节足动物和冷血动物等生物的主要病毒感染形式。柞蚕脓病的传染经路,经我们研究主要是制种期卵面感染,而生产中主要是壮蚕期暴发脓病。卵面感染,什么条件能使潜伏期延长到壮蚕暴发脓病,过去很少有人研究。我们主要是将病毒的毒力致弱、卵面滴毒,单头饲育,观察潜伏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脓病、软化病是柞蚕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在我省蚕区普遍发生,常年减产二、三成,重者达四、五成,严重威胁柞蚕生产的发展。我们在辽宁省蚕科所药剂卵而消毒研究和山东省蚕科所农吉利碱预防脓病研究成功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卵面消毒后,至出蚕前或稚蚕期再感染病菌、弱病毒,致使四、五龄蚕暴发脓病、软化病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卵面消毒后,将“保蚕宁一号”给柞蚕卵或各令期添食,防治脓病、软化病的试验。通过六年来小区和生产鉴定,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展蚕桑产业是农业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栽桑养蚕已成为各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主导产业,但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由于农户对蚕病的防治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蚕病暴发流行,特别是家蚕血液型脓病,导致生产受损、农民收入减少,严重挫伤养蚕户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蚕病诊断方法,并从严格消毒、提高饲养技术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养蚕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蚕业生产中,每年因蚕病的发生而造成的减产和质量降低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家蚕血液型脓病,该病传染性极强,一旦感染,迅速蔓延甚至暴发,造成蚕户颗粒无收以至绝产,严重影响蚕户的经济收入和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笔者通过介绍血液型脓病病原特点,病征识别诊断,发病机理与规律,分析发病原因,讨论具体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措施,为蚕茧稳产、高产、优质提供保证,确保蚕农蚕茧收益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田应书  詹永发  王庆忠 《农技服务》2011,28(10):1494-1495
术脓病是贵州柞蚕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贵州柞蚕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对贵州柞蚕脓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脓病的几种主要病征,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贵州柞蚕脓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省近年来家蚕脓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脓病防治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8.
家蚕血液型脓病暴发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省近年来家蚕脓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脓病防治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山区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特点及传染规律,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桑蚕脓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结合邳州市炮车镇当地蚕桑养殖及脓病发生现状,探讨了家蚕脓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家蚕脓病主要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的病毒病,是养蚕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3种类型。1.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及症状在整个养蚕过程中,如饲养处理不当,都容易发生血液型脓病。根据病毒寄生在家蚕的部位不同,血液型脓病传染途径分为病毒经口食入和从蚕体伤口侵入  相似文献   

12.
家蚕脓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家蚕脓病的发生症状、传播途径,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家蚕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桑蚕流行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等。这类病害严重制约蚕业生产。尤其以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为严重。目前,尚未有特效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亚玲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51-351,354
介绍了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趋势,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家蚕脓病是目前养蚕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蚕病,脓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蚕茧的产质。家蚕脓病防治重点在于群体性控制,要根据蚕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季节和不同蚕区的发生情况,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中晚秋蚕的产量一直不稳。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生了血液型脓病。蚕农反映,脓病多了,张产低了,收入少了,中晚秋蚕越来越难养了,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现将中晚秋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预防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脓病和软化病是目前蚕业生产中最严重的传染性蚕病,尤其在夏秋季节,病势更为猖獗,影响蚕茧生产增长的速度。在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两年中,蚕病发生特别严重,特别是早秋,暴发的脓病和软化病,造成普遍减产,有的公社平均单产只有5——10斤,估计因病减产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损失蚕茧近百万担,有力的说明了蚕病对蚕业生产的威胁是如何之大,蚕病之所以如此猖獗,是由于我们对这两种病的病原及传染规律,还没有彻底了解,防治方法还不够完善,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8.
家蚕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太兴 《农技服务》2009,26(8):110-110,113
介绍了家蚕病毒病(即体腔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的发病症状、病程、传染途径,并提出了家蚕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1脓病及防治方法1.1症状柞蚕脓病俗称黄烂病、老虎病、嫩起子、水眠子、里倒山或油烂茧等。它是一种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对柞蚕生产危害很大。柞蚕脓病主要发生在蚕期和蛹期,一般1龄期发生脓病的情况很少见,  相似文献   

20.
血液型脓病是危害蚕桑生产较为常见又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又称核型多角体病,农民常称之为脓病或脓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是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为减少血液型脓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损失,现将该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