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液型脓病是危害蚕桑生产较为常见又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又称核型多角体病,农民常称之为脓病或脓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是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为减少血液型脓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损失,现将该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家蚕血液型脓病俗称脓病、脓蚕,是对陆良县桑蚕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蚕病,在陆良县蚕桑技术力量较薄弱的中枢镇、芳华镇、小百户镇发病较严重,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千万元以上。现将陆良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屏边县新现乡养蚕张数出现大幅下滑,经调查,养蚕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饲养家蚕在上蔟前血液型脓病大量爆发,蚕茧产量较低,平均每张蚕种产茧量只有30kg左右,茧质较差,黄斑茧、柴印茧较多,死笼率较高,造成蚕农收入大幅下降所导致。为弄清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规律,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洗马塘村、底咪村的养蚕过程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血液型脓病的爆发是由于小蚕饲养密度过大、小蚕温湿度控制不过关、蚕室蚕具消毒不过关、大蚕蚕座消毒、蚕室通风不良所造成。  相似文献   

4.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其中以核型多角体病最为多见.核型多角体病病毒寄生在血细胞和体腔内各种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并在其中形成多角体,又称血液型脓病或脓病.以前血液型脓病多数为零星发病,危害不重,但近年来趋于多发,甚至达到地区性流行,造成部分蚕户颗粒无收.笔者通过对云南省蒙自、陆良、大姚3个县原蚕区的调查分析,总结其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血液型脓病传染性强,是家蚕饲养中造成损失较大的蚕病之一。本文介绍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机理,介绍其病征,分析其发病条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01,(3)
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家蚕常见病害(主要有中肠型脓病、血液型脓病、白僵病等)又有加重趋势,蚕茧产量下降,效益差,必须引起重视。1.发病原因①环境污染。养蚕重点村组几乎户  相似文献   

7.
一、血液型脓病 血液型脓病是一种病毒病,俗称脓病。在养蚕季节都可能发生,此病从感染到发病只有三五天,以春蚕和中晚秋蚕发生较多,尤以蚁蚕和起蚕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8.
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亚玲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51-351,354
介绍了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趋势,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01,(7)
1.病症诊断家蚕病毒病根据病原及病症表现可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空头性软化病三种。其中血液型脓病的症状较易识别,病蚕的体躯或节间膜处明显肿胀,体色乳白,常爬伏在蚕匾边缘,体皮易破常流出乳白色混浊血液。中肠型脓病发病后群体发育不齐,病蚕个体小,胸部呈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中晚秋蚕的产量一直不稳。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生了血液型脓病。蚕农反映,脓病多了,张产低了,收入少了,中晚秋蚕越来越难养了,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现将中晚秋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预防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目前在楚雄市东瓜镇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蚕病,往往造成养蚕生产大幅度的减产,蚕茧品质差。该病传染力强,严重的挫伤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因此控制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对广大蚕农增加经济收入,增强对管桑及养蚕的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楚雄市东瓜镇蚕桑生产的实际和多年从事蚕桑生产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施林芳 《农家致富》2006,(17):33-33
蚕质型多角体病俗称蚕中肠型脓病.多发于秋蚕期,是我地蚕茧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重的张种产茧量只有20~30公斤,严重影响秋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通过污染桑叶被蚕食下或由体表创伤进入体内而引发的一种亚急性传染病.家蚕血液型脓病在各龄蚕均有发生,一般小蚕感染病毒后3~4 d、大蚕感染病毒后4~6 d发病死亡,感染严重的当龄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发病经过、症状及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蚕农防治蚕血液型脓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运朋 《农技服务》2014,(6):185-186
本文结合在贵州凤冈县农村环境下的家蚕新品种农村饲养试验中,对饲养环境等开展蚕病防治的具体实施情况,介绍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机理、发病特征,并提出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家蚕血液型脓病又称细胞核型多角体病、体腔型脓病,是一种病毒性蚕病。近年来施甸县家蚕血液型脓病逐年增多,已成为该县家蚕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在各个蚕期均有发生,随着养蚕批次的增加发生  相似文献   

17.
家蚕血液型脓病又叫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核型多角体病、体腔型脓病、血液型脓病,生产上俗称脓蚕、水白肚、拖白水、爬边蚕、高节蚕等,该病在中国古已有之,早在宋代陈鼻编著的<农书> (公元1149年)已有记载.近年来,家蚕血液型脓病已经成为隆阳区多数蚕区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8.
血液型脓病是家蚕脓病的一种,可造成蚕体大量死亡。本文分析该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血液型脓病传染力强,一经感染,小蚕3~4d,大蚕4~6 d就可发病死亡,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的夏秋季,发病更加严重,死亡更快.该病通过食下和创伤传染,以食下传染为主.在云南省的部分重点蚕区,因该病危害造成的损失约占总蚕病损失的80%以上,很多蚕农近乎绝收,且多次重复受到该病的危害,严重地挫伤了广大蚕农的养蚕积极性.现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核型多角体病(即血液型脓病)在我县春、秋大蚕期频频暴发,并且发病面积大、速度快、蚕农损失重,有部分蚕农绝收,影响到蚕茧茧质,给我县蚕桑生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核型多角体病是病毒病,该病毒对不良环境包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室温下存活2~3年.蚕儿感病一般表现为皮肤紧张发亮,环节肿胀,常爬行于蚕匾四周,狂躁爬行,血液混浊呈乳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