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南屯绿茶区是优质茶叶产地,在该地区存在着多种植茶方式的茶园,如普通纯茶园、密植速成茶园和茶林复合园,后者以茶树—乌桕树复合园最有代表性。有人认为这种复合园是屯绿内质优良的保证,为此笔者于1987年在黄山市休宁县洪里乡作了不同种植类型茶园茶叶内质成分的比较,欲为改进茶树栽培体系,提高茶叶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光是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不同光质对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着不同影响,不同品种茶树生长和茶类加工工艺对于光的响应也有所不同。综述了近年来人工光源补光对茶树生理特征、理化成分、色素类物质及香气类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人工光源在我国茶树设施栽培、茶叶全天候加工以及茶叶品质的提升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阳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异,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香高、味浓、耐泡而著称.其优异品质的形成除与生态条件、精细采摘幼嫩的鲜叶原料、独特的炒制工艺有关外,优质的茶树品种也是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论述了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4个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供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叶自由基与茶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茶品质,是以鲜叶的生化品质成分为基础的,不论何种茶类,都是应用不同的制茶技术,发挥鲜叶原料的品质潜力,以获得具有不同品质特征的成茶。但是,这种很久的茶叶加工技术,都出于应用物理原理与方法,以控制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利用控制技术的最佳物理条件,优化产品质量,当今国内外的制茶技术,都出自这一物理条件原理.根据作者的研究,制茶技术需要在物理方法的基础上,渗入生化方法,从茶叶内在生化成分的生  相似文献   

5.
从良种和栽培角度评价茶树鲜叶品质,称为“栽培品质”。罗定市连州以提高栽培品质为前提,提出“优质栽培”的三种途径并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做法是:合理布局良种,完善栽培基础和常规栽培管理,在此前提下,①通过营养调节和生长控制,获取优质茶原料;②利用和创造有利的生态环境,生产区域“特质茶”鲜叶;③发挥良种的生理生化特性,生产高香茶和“季节优质茶”鲜叶。“优质栽培”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综合运用,它是发挥栽培潜力,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全面提高茶叶品质,为今后完善茶园栽培环境和栽培管理,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良种和栽培角度评价茶树鲜叶品质,称为“栽培品质”。罗定市连州以提高栽培品质为前提,提出“优质栽培”的三种途径并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做法是:合理布局良种,完善栽培基础和常规栽培管理,在此前提下,①通过营养调节和生长控制,获取优质茶原料;②利用和创造有利的生态环境,生产区域“特质茶”鲜叶;③发挥良种的生理生化特性,生产高香茶和“季节优质茶”鲜叶。“优质栽培”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综合运用,它是发培潜力,充分利用无时地利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全面提高茶叶品质,为今后完善茶园栽培环境和栽培管理,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生化角度谈提高茶叶品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制约我国茶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除茶树品种因素外,其中茶区生态环境失衡,从而制约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已成为茶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本文试从茶叶主要生化成分与茶叶品质、茶树良种与生化指标、茶叶品质与生态茶园的关系出发,来探讨发展生态茶园、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一、茶叶主要化学成分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一)茶多酚与茶叶品质的关系鲜叶中水溶部分含量最多的是茶多酚,其对茶叶的色、香、味都有很大的影响。红茶的红色叶底和红亮汤色是由茶黄素和茶红素决定的,而茶黄素、茶红素是茶多酚氧化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用同质粗老鲜叶加工成绿碎茶与炒青绿茶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碎茶主要生化成分中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维生素 C、叶绿素 a 等均有增高趋势;品质审评无论是外形还是内质绿碎茶均好于炒青绿茶.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鲜叶是供制茶的原料,是茶叶品质形成的基础,只有优质的鲜叶才能制出好的茶叶。研究表明,在环境胁迫下,植物体内的信号会发生变化,而这些信号对植物体内的代谢水平和生化成分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逆境对茶树鲜叶的代谢水平和化学成分引起重大的变化,必然会对茶叶品质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展环境胁迫下信号变化及其对鲜叶内含物质影响的研究,对提高茶叶品质具有实践意义。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植物感应胁迫的器官合成并输送某些信号物质到响应胁迫的器  相似文献   

10.
影响茶树鲜叶品质的田间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作者在茶区经济调查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结合当前形势,从栽培角度提出茶叶以优质取胜的策略。认为鲜叶是茶叶优质的基础,分析影响鲜叶品质的田间因子。讨论从良种良法栽培,改善生态环境,农业技术,以及调整茶树树龄结构等方面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1.
茶树树龄与祁红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从栽培学的角度,通过对不同生育年龄茶树红毛茶的感审评及鲜叶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祁红内在品质成分随树龄不同而不同,幼年前期(一年生)化学成分含量迅速增加,至二年生时各成分含量教师维持在与成龄茶树相近的水平,三年生时达到最高值,此后各成分持平一段时间后略有下降,当进入衰老期后下降幅度开始增大,鲜叶含水量 和持嫩度也都开始下降,改造后茶园虽回升幅度较大,但芽头较瘦弱,品质与同龄茶园相比也有差异,树龄老化可能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茶树花果利用研究总结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五年来对茶树鲜花、茶幼果的特性、化学成分、最佳采摘期、以及加工红碎茶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较大规模中试,结果证明;茶树的花果均含有与鲜叶相似的茶叶主要生化成分,在制成红碎茶过程中,具有与鲜叶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品质特征;利用茶花、幼果制成红碎茶,其品质达到出口二套样对标准,产品经商捡部门检测,完全符合出口要求,利用茶花果制茶可以提高茶树经济产量、大幅度降低加工成本40%以上,每1/15公顷年增值126元;利用茶树花果加工红碎茶的工艺,配方技术已在省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长沙县“百里茶廊”湖南省茶研所实验茶场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观测不同施肥处理对茶树的芽头密度、百芽重以及产量的影响;采摘鲜叶制成千茶,通过密码感观审评、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通过收益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加工中淀粉酶活性与相关生化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有关茶叶水解酶的研究已引起重视,尤其是有关水解酶与其香气的研究明显增多[1-5]。茶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许多香气组分在茶鲜叶中是与单糖或双糖结合的香气前体形式存在的。加工过程中,这些香气组分在内源糖苷酶作用下释放出来[6,7]。本试验拟在乌龙茶新工艺[8]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加工过程中在制品内源水解酶类中的淀粉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生化成分淀粉、可溶性糖随酶活性变化的规律,旨在进一步探明这一系列变化与乌龙茶滋味、香气品质形成的内在联系。 1 材料与方法 1…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为了提高茶叶产量及鲜叶品质,许多茶叶科学工作者从水分管理、施肥、修剪、病虫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效益。目前,如何提早明前茶萌发,提高产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夏茶、秋茶的产量及鲜叶品质,仍是茶叶科研、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茶叶催芽丰产素含有茶树生长所需的多种矿质营养元素,能协调茶树体内生理代谢机能,对茶树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提高鲜叶品质。  相似文献   

16.
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森林地带,长期的环境驯化作用,使之对环境条件具有特殊要求。气象条件是茶树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它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茶树体内的物质代谢,而且对于茶园土壤的理化状况也有深刻的影响,从而导致鲜叶各种内含物在数量和比例上的明显差异。研究和了解气象条件对茶树生化成分的影响,对于茶叶优质、高产具有积极作用。气象条件与茶叶内含物质的关系相当复杂,要弄清这种关系比较困难。本文应用有关因子观察资料,对气象条件与茶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鉴定茶叶品质,历来都是应用直接鉴定法,也就是把鲜叶制成干茶以后进行品质评定。近期以来,对组成茶叶色香味的成份已有进一步了解,但决定茶叶品质优劣的因子是很复杂的,要在早期阶段全面鉴定,便需要摸索出一套简便、有效、只需少量材料的早期品质鉴定法。红茶品质的早期鉴定,目前应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微型制茶机进行小量制茶后进行感观审评,一是测定鲜叶化学成分。前者没有把鲜叶原料与制茶方法分别进行鉴  相似文献   

18.
《茶叶通讯》是由湖南省茶叶学会主办的茶叶科技类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43—110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525X。主要刊登茶树育种、栽培、植保、生理生化、茶叶加工、品质化学、功能成分、茶产业技术经济、茶文化、茶与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适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师生、广大茶企生产与经营管理者及饮茶爱好者等阅读。  相似文献   

19.
茶树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简称茶多酚),其含量高达鲜叶干物重的20%~35%,其中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所占比例最大,为茶多酚总量的40%左右,其含量高达鲜叶干物重的9%~13%。现今,EGCG不能人工合成,茶树是EGCG的唯一来源。通过提高茶叶中EGCG含量,既可提高茶叶饮料品质,又能大大提高茶叶保健品质。利用无公害高效诱导物诱导提高茶树新梢EGCG含量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属新领域,而且对于现有大面积栽培的茶树,通过外源诱导因子的诱导可能是提高EGCG的最快捷途径。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毛蟹、铁观音、本山、福云六号等五个茶…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鲜叶采摘是茶树栽培管理的最终收获,也是茶叶制造的开始。鲜叶原料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内在物质基础。适时合理的采摘方法,又是决定乌龙茶鲜叶品质的关键。乌龙茶对鲜叶原料有特定的要求,即以新梢顶芽形成驻芽,顶叶中开面,第二、三叶成熟度适当的完整二、三叶为优质原料。过嫩成茶香低,味苦涩,过老味淡、香粗劣。因此,在茶季开采前,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