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贻贝人工养殖是水产战线上的新兴事业。它产生于我国大跃进年代,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过去,因苗种不足,一度生产发展缓慢。1973年以后,推广应用了海区采苗技术,贻贝养殖在全国沿海就获得蓬勃发展。现在,除辽宁、山东生产贻贝苗种以外,南方有些省、市也开始生产一些贻贝苗种。近四  相似文献   

2.
正厚壳贻贝俗称"壳菜""淡菜",可人工养殖的海产贝类。2005年养殖面积约为85公顷,产量4900吨。近年来,厚壳贻贝的市场价格看涨,经济效益高于紫贻贝2~3倍,为追求更高的养殖经济效益和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养殖单位纷纷开始转向养殖经济效益更高的厚壳贻贝,这对该种贻贝的苗种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厚壳贻贝的苗种供应主要来源为海区半人工采苗,但近年来,由于滥捕以及保护不力,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情报》1977,(1):27-32
贻贝人工养殖是水产战线上的新兴事业。它产生于我国大跃进年代,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过去,因苗种不足,一度生产发展缓慢。1973年以后,推广应用了海区采苗技术,贻贝养殖在全国沿海就获得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贻贝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贻贝(Mytilus edulis)是瓣鳃纲、异柱目、贻贝族、贻贝科的软体动物,俗称淡菜。贻贝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珍贵海产食品。浙江省舟山市自1973年开展试养以来,至1993年和1994年产量已超过万吨,约占全市海水养殖产量的1/2。但是,由于贻贝养殖苗种要从我国北方长途采购运输,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贻贝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贻贝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于1993~1994年进行贻贝自然海区采苗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魏爱芳 《齐鲁渔业》2005,22(12):25-26
紫贻贝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繁殖力强等特点,是海水贝类优良养殖品种之一,其苗种来源主要靠自然采捕及海区投放附苗器采苗。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苗种的采苗效率及苗种产量,笔者进行了海区紫贻贝半人工采苗试验,现就试验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贻贝作为我国较早养殖的贝类品种之一,其养殖面积曾一度占据了浅海养殖的主导地位,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栉孔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的兴起,大量繁殖的贻贝又成了浅海筏式养殖的一种负担,养殖单位曾想尽一切办法清除养殖筏架上的贻贝,以防影响其它品种的生长,但又随着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实际情况,贻贝的苗种易附着、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良特点又显现了出来,再一次成为部分地区的主导养殖品种。现将贻贝浅海筏式养殖的方法介绍如下:一、养殖海区及器材1.养殖海区 选择水质清新,水流畅通的外海区。内湾型海区由于存在水流交换差,…  相似文献   

7.
厚壳贻贝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是我国贻贝的主要养殖品种,其苗种主要依靠天然苗种和半人工采苗获得。2006年浙江海洋学院于嵊泗县石柱育苗厂,首次突破了厚壳贻贝规模化全人工繁殖和稚贝海区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厚壳贻贝亲贝通过室内强化培养,经人工催产可获得成熟受精卵,受精率可达95%。在水温16℃时,受精卵在受精后25min出现第一极体,受精后39h50min发育至直线绞合幼虫期,胚胎孵化率达92%,在水温15.8~21℃的条件下,经39d室内人工培育,获平均壳长0.694mm的附着稚贝1304.7×104ind;附着稚贝经102d海区中间培育,获平均壳长13.95mm的稚贝404.46×104ind,海区保苗成活率达31%。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厚壳贻贝大规模苗种生产奠定了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Linnaeus)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卤味鲜美,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由于市场上需求量不断增大,促使我国南方沿海翡翠贻贝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五十年代以来,有关单位已对翡翠贻贝的生长、繁殖和人工育苗等做了不少的工作。七十年代作者曾在惠安进行有关翡翠贻贝海区附苗和养成方面的实验。但是苗种供应和养殖过程中的脱落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我们于1980年—1982年在厦门附近海区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实验,本文报道该实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的贻贝养殖于72年由省研究所小面积试养,76年开始大面积养殖生产,78年产量达到一千吨。目前由于销路不畅,养殖面积有所减少,今年为600多台。据省研究所调查,我省适合贻贝养殖的水面,仅秦皇岛和抚宁约有6万亩。继大面积养殖成功后的第二年就解决了当地的养殖苗种,为我省发展贻贝养殖提供了苗源。由于我省的海水养殖基础薄弱,养殖历史短,缺乏管理经验,开始又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物资浪费现象严重,成本高,加之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损失严重,单位产量始终很低,最高是1976年平  相似文献   

10.
王淑波 《水产科学》1990,9(4):36-38
近年来长海县海湾扇贝养殖发展很快,1988年全县养殖规模达到10853台,产量11929吨,产值2316万元,成为海水养殖生产中仅次于贻贝的第二个大的养殖品种。海湾扇贝的苗种生产是养殖大发展的基础。据统计,1988年长海县全县投入人工育苗的水体为3120立方米,培育出幼贝13.5亿个,居大连市各县区之首。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  相似文献   

11.
现在,日本养殖生产的牡蛎、扇贝和海藻,已超过野生的产量,眼看鲍鱼和鲷的养殖也将超过野生产量。而且苗种生产已达到很高水平,从囚禁式养殖逐步向放流养殖发展。1972年日本濑户内海区的苗种产量即达:鲍31万,比目鱼106万,真鲷93万,梭子蟹(大眼幼体期)1093万,对虾(PL20—40毫米)15600万。  相似文献   

12.
海产贝类在我国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贝类的主要养殖品种有牡蛎、贻贝,缢蛏、泥蚶、蛤仔和珍珠贝,近年来还试养扇贝和鲍。苗种生产以海区自然附苗为主。为提高天然采苗率,在我国有些海区对牡蛎、蚶、蛏进行过(或仍在进行)附苗预报,平畦预报工作,对生产发挥过一定作用,但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研组织,  相似文献   

13.
《渔业现代化》1978,(1):16-17
贻贝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养殖品种,山东沿海养殖数量很大。由于贻贝收获加工期短暂,春秋两季合起来才不到三个月间时,因此贻贝的及时加工就成为进一步发展养殖生产的前提条件。过去,辽宁等地在贻贝加工机械方面特别是贻贝的分粒、洗刷、蒸煮等做了不少工作,找出了贻贝分粒的基本原理。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学习辽宁等地经验的基础上,试制了贻贝的分粒、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秦皇岛市1977年大抓了紫贻贝的人工采苗,经过努力,做到贻贝苗种不但自给有余,还支援了省内外养殖单位。过去几年,这个市的水产科研人员在“四人帮”的“唯生产力”论大棒挥舞下,不敢进行紫贻贝半人工育苗试验。沿海养殖社队,为了发展贻贝养殖事业,年年都要从外省运进贻贝苗种。打倒了“四人帮”以后,这个市的水产干部和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紫贻贝半人工育苗工作。1976年,山海关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八年金州区贻贝养殖台数达到3万余台,全区贻贝平均单台产量达到5吨。其中大孤山乡养殖三场贻贝单台产量达到了11.8吨、单台产量、效益居全国贻贝养殖之首。贻贝养殖在金州区已有20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0月-2011年3月,我们在启东茅家港海域滩涂选择中低潮海区实施杂色蛤滩涂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应用与研究,围拦214.79亩,投养杂色蛤苗种60.2吨,经过10~15个月的滩涂围拦养殖,生产出1.0~2.0厘米、每千克2000~4000粒的大规格杂色蛤苗种226.9吨,平均亩单产1056.4千克,实现产值131.6万元,利润40.8万元。现将"杂色蛤滩涂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应用与研究"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荣成县王连养殖场科学地利用海区,开展多品种养殖,不仅养殖海带、扇贝,今年又在海带养殖区内间养110亩贻贝,总产达500多吨,收入10余万元。其中有4亩  相似文献   

18.
据《Aquaculture》杂志,1991年第2—3期报道,贻贝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3世纪,法国开始用插竿进行贻贝养殖。18世纪以来,荷兰在三角洲海区进行海底插竿养殖贻贝。西班牙仅在1946年开始用垂养法养殖贻贝,目前,西班牙已成为世界贻贝养殖技术的先进国家。据FAO1985年报道,尽管欧洲贻贝养殖产量仍有增长,但每年贻  相似文献   

19.
长沙湾位于汕尾市西北部,是历史悠久的翡翠贻贝自然繁殖区。早在五十年代,水产部门就曾在这里扩大增殖。近年来,汕尾市水产部门和马宫镇人民政府,把发展翡翠贻贝养殖作为开发长沙湾海水养殖生产的重要项目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0年,长沙湾养殖翡翠贻贝亩产达3.5吨,最高亩产达5吨,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50亩,初步形成了翡翠贻贝养殖基地。现将长沙湾翡翠贻贝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正> 为发展我省海水养殖事业,省水产研究所从1973年开始引进辽宁省贻贝养殖技术和贻贝苗种,在我省东部沿海试养。1975年获得成功,并在抚宁、昌黎、乐亭等县和秦皇岛外海推广。为使这项养殖生产深入开展下去,省水产局于1976年下达了贻贝养殖高产技术的研究项目。由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秦皇岛市水产局协助,在秦皇岛市东姜庄沿海开展了以提高养殖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的高产养殖试验。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产量逐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