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瓜的干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3种干燥方式对南瓜的干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综合考查干燥效率、干燥特性及南瓜干的Vc和类胡萝卜素等代表性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真空微波干燥技术干制效率高,产品外观质量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南瓜中的V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重要的天然色素。为了分析南瓜类胡萝卜素的成分及含量,以南瓜果肉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提取剂(甲醇、乙醇、石油醚、丙酮、丙酮-石油醚(1:1)、丙酮-石油醚(1:2)、丙酮-石油醚(1:4))和提取方法(皂化和非皂化)的筛选,优化南瓜果肉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条件,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分析了23 个南瓜品种的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以乙醇作为提取剂并通过皂化处理更适合南瓜果肉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南瓜果肉中含有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3 种类胡萝卜素,其成分组成及含量在南瓜种内及种间均存在差异,大部分印度南瓜和中国南瓜品种的类胡萝卜素总量明显高于美洲南瓜品种。实验所优化的提取及测定方法适合南瓜果肉类胡萝卜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不同成熟期枸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枸杞类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测定枸杞5个不同成熟期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可见光吸收光谱特性分析了不同成熟期枸杞色素的主要成分,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鉴定其成分及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以定性分析枸杞中色素,方法快捷、简便。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在30 min内使枸杞样品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其酯类完全分离并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枸杞成熟度的增加,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含量逐渐增加;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较小;玉米黄素从青果期至绿熟期的含量是逐渐减少的,从绿熟期至红熟期的含量基本不变。【结论】枸杞在成熟过程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不断增加,且主要转化为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4.
南瓜果实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南瓜12个品种(系或组合)的果实进行营养成份测定,结果显示南瓜果实富含碳水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不同品种间营养成份含量差异很大.且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成正相关(r=0.785)。通过两个组合(F1代)与其亲本对比显示.F1代果实含类胡萝卜素随亲本果实含量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花瓣发育过程中 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颜色花瓣不同时期所含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及其与花色的关系,将甘蓝型油菜花瓣发育划分为5个时期,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不同颜色油菜花瓣中总类胡萝卜素及其中3种主要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菜花瓣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其花瓣颜色变化一致,表明不同时期花瓣颜色变化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密切相关;不同颜色花瓣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黄色花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白花油菜花瓣中类胡萝卜含量最低;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随花瓣发育逐渐减少,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一致,而番茄红素含量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颜色花瓣之间,3种类胡萝卜素中差异最大的是番茄红素,其在黄花中含量最高,在白花中含量最少。初步推测,总类胡萝卜素对油菜花瓣颜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番茄红素则是花瓣颜色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5种芽苗菜生长过程中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变化。[方法]以油菜、黄芥、白芥、苦瓜和南瓜芽苗菜为试材,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性变化,分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抗氧化性的关系。[结果]从产量来看,白芥种子是生产芽苗菜的优良选择;5种芽苗菜的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含量均高于种子;5种芽苗菜对DPPH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结果一致,白芥黄芥油菜苦瓜南瓜;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排序为:白芥苦瓜黄芥油菜南瓜;油菜、白芥、黄芥芽苗菜的活性成分(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芽苗菜利于活性成分的积累和抗氧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辣椒果实色泽与类胡萝卜素变化的相关性,为选育高辣椒红素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方法测定不同时期辣椒果实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结果】(1)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6种色素;青果期前合成的叶绿素和部分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转色期后下降,青果期后合成的红色、橙色和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和辣椒红素含量高。(2)青果期乳白色、成熟期为红色品种共分离出12种色素,青果期色素含量较低;随着果实发育,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橙色和红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较快;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低,辣椒红素含量较高。(3)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橙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4种色素;叶绿素逐渐降解,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幅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和橙色类胡萝卜素含量迅速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高,没有合成辣椒红素。(4)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黄色的品种共分离出9种色素;叶绿素和黄色类胡萝卜素逐渐降解,没有合成新的类胡萝卜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低。【结论】在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颜色类型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同一类型不同品种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青果期为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为选育高辣椒红素的理想材料;不同颜色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8.
苹果果皮色素类物质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富士系品种富士、早熟富士、长富2号、红将军、福岛短枝富士和望山红为试材,对果皮中花青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进行动态测定,研究成熟过程中色素类物质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6个富士系品种在成熟过程中色素含量变化较为一致,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有双峰出现,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变化不大。在早熟富士和红将军成熟前,花青素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低于其他品种。通径分析表明,花青素含量变化与其他色素呈负相关,受叶绿素a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对秋季叶色为红色、黄色、绿色的3类不同色系榉树在叶色表达期的色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类色系榉树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叶绿素含量随着秋季叶色变化而逐渐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则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3类色系榉树的花青苷变化存在显著差异,黄色和绿色系榉树花青苷呈逐渐降低趋势,而红色系则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过程.可溶性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叶色开始变化时上升随后开始下降的变化过程.3类色系榉树的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值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但总叶绿素与花青苷含量的比值变化特点不同,黄色和绿色系随着叶色变化,比值表现为快速下降—平稳—快速下降三个阶段;而红色系则一直保持快速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与花青苷的大量合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57.红色系榉树的叶色表达与花青苷含量变化显著相关,黄色系榉树的叶色表达与较大的叶绿素含量变化量和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变化量密切相关,绿色系榉树的叶色表达则与很高的叶绿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草鱼、鲫、团头鲂、黄颡鱼、黄鳝、泥鳅和斑点叉尾鱼回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血清、皮肤、鳞片中酪氨酸酶活力,以及皮肤、鳞片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探讨体色相关因子、色素在不同种类、同一种类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在皮肤、鳞片、血清中均有分布;不同种类鱼皮肤、鳞片中总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尤其是体色带黄色的鱼如黄鳝、泥鳅的背部、腹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很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鱼种(P〈0.05);即使体色较黑的鱼如鲫、草鱼、团头鲂的鳞片、皮肤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对于同一种鱼,其背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腹部皮肤。本试验表明鱼体体表颜色是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综合表现的结果,其中黄色色泽的深浅与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有直接的关系;黑色色泽深浅与酪氨酸酶活力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